要点一: 所属板块 工程建设 上海板块 中特估 沪股通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中字头 可控核聚变 央国企改革 水利建设 核能核电 军工
要点二: 经营范围 投资管理;工程总承包;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技术咨询;工程管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转让;新材料、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建筑机械、建筑构件的研究、生产、销售;设备租赁;物业管理;自有房屋租赁;进出口业务;承包境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境内国际招标工程。(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业务按板块分为核电工程建设及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公司是我国核电建设的龙头,并积极拓展工业与民用建设业务,坚定不移强主业、育长板、提效益,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提高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打造世界一流特色高端建筑安装企业接续奋斗。
要点四: 行业背景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调整、“双碳”目标引领的大背景下,核电凭借清洁、高效、稳定等特性,战略地位愈发凸显。2025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二期(3、4号机组)、浙江三门核电三期(5、6号机组)、山东海阳核电三期(5、6号机组)、福建霞浦核电一期(1、2号机组),共计5个工程、10台新机组。这是自2022年起,我国连续第四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延续了核电项目常态化审批节奏。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待建核电机组112台、装机约1.25亿千瓦,规模全球第一。在“双碳”目标下,预计到2035年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1.5亿千瓦。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全球领先的核电建造能力 历史最久:自1985年承建秦山核电以来,不断成长为全球唯一一家连续40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领先企业。 (二)精准高效的质量安全管控力 坚持质量第一:公司围绕“绝对责任、最高标准、体系运行、经验反馈”,大力推进核安全管理专项行动,全链条穿透,实现核电工程自查、复查、核查全覆盖,持续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三)历久弥新的卓越品牌影响力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公司见证了我国核工业创建、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和“两弹一艇”的丰功伟绩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迭代升级的科技创新驱动力 构建集约化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构建“科技委+科研需求和管理部门+创新研究院+各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体系,拥有多家博士后创新基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五)区域化和多元化的资源布局 市场布局区域化: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优化布局促进“质”的有效提升,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五统一”推动国际化经营高质量发展,公司与法国电力合作再上新台阶。 (六)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 市场化经营机制:始终坚持市场化经营机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坚决贯彻落实“跑市场、抢订单、控风险、稳增长”要求,推动高质量稳增长和市场开发工作。 (七)持续健全的现代化产业链体系 持续提升核工业产业链建设与配套服务能力:致力于向核电建设上下产业链延伸,全面延伸拓展核能综合利用、天然铀、核环保、核技术应用等核产业工程建设与服务,挖掘产业链协同空间。大力拓展核设施检维修、核应急及其他相关工程建造业务,持续向常规岛、在役技改服务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工程建设与服务业务拓展。 (八)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深化人才自主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动工程师队伍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打造校企合作典范,深度推进“核产业特岗”订单培养;高质量实施“青蓝计划”“核电建造国际化人才”等专项培养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 (九)构建党建融入中心“核建模式” 建立健全“1+N”党建体系,全面提升规范化水平;建立党建领域企业标准,并将标准融入制度、融入管理、融入流程;聚焦战略落地,复盘党建促核电工程、党建促核民融合经验做法,聚焦市场主体,以“党建链”夯实“信任链”串起“共赢链”;发挥产业链优势,推动品牌建设,守正创新传播核建好声音。
要点六: 拟发行不超30亿元可转债投建PPP项目 2018年6月29日公告,公司拟发行不超30亿元可转债总额,用于湖南醴陵渌江新城核心区等4个PPP项目的建设,并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同日公告,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原建设拟公开挂牌转让持有的重庆融金置业100%股权,挂牌底价2.3亿元。
要点七: 实控人将变更为中核集团 2019年2月11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核建集团已于2019年2月12日与中核集团签订《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之吸收合并协议》,就中核集团吸收合并中核建集团事项进行了约定。此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核集团将直接持有公司61.78%的股份,中核建集团不再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此次吸收合并实施完成后,中国核建的实际控制人变为中核集团,国务院国资委作为最终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要点八: 前五月新签合同额同比增近三成 2019年6月14日公告,截至2019年5月公司新签合同额354.95亿元,同比增长29.4%,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9.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