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股份(601609)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有色金属 浙江板块 2025中报预增 沪股通 转债标的 人形机器人 铜缆高速连接 可控核聚变 PEEK材料概念 小米汽车 高压快充 液冷概念 算力概念 机器人概念 特高压 新能源车 人工智能 无人机 苹果概念 特斯拉 稀土永磁

要点二: 经营范围 有色、黑色金属压延、加工;砂轮、电线、电机、五金、阀门、电子元件、紧固件的制造、加工;漆包线,电解铜,铜棒、板、带、丝、管,磁性材料、不锈钢制品的制造、加工(限分支机构经营);机电设备(除轿车)、包装材料、五金、交电、百货的批发、零售、代购代销;贵金属及黄金制品的销售;废铜、废不锈钢、化工原料(除化学危险品)的回收;金属测试、计量、仓储服务;自营和代理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货物或技术除外。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集研、产、销于一体,聚焦有色金属加工领域39年,向下游诸多支柱型、科技类产业及先进生产力领域提供关键基础材料支持,形成了以铜及铜合金材料、稀土永磁材料为核心的多品类细分产品矩阵。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品类最多、规模最大的铜及铜合金材料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内稀土磁材行业中技术较高、产品体系完善的企业之一。

要点四: 行业背景 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原材料和战略资源,铜加工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材料产业的核心构成。近年来,在持续巩固全球最大铜材生产国地位的基础上,我国铜加工产业逐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的跨越式转变,已形成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端产品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应用边界向新兴战略领域持续延伸,从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高端装备、芯片半导体等核心产业,再到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生产力领域,均在系统性地催化铜加工行业的新增长机遇。依托下游“传统支撑+新兴驱动”的需求格局,总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优势 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优劣在文化。公司秉持“天天求变、永不满足、勇于竞争、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学习、团队、诚信、责任、开放”的核心价值观,以企业文化为引领,不断优化人才的“选、拔、用、育、留”机制,搭建人才梯队和学习、成长、发展的平台;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坚持诚信原则,创造客户价值,推进企业与员工、社会、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推进现代工业文明做贡献。 (二)产品结构优势 公司产品结构完整,品类齐全,产业链完整,产品协同优势明显。公司有选择地进入下游深加工领域完成产业链延伸,持续为下游诸多科技类赛道、支柱型产业、先进生产力领域提供关键基础材料支持;公司铜产品以及稀土永磁材料具有高度的协同优势,依托自身全球化产业布局,可以满足下游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全球诸多领域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目前,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电磁线、高精密铜带、铜排、合金棒线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控系统、电驱动系统及充电系统等领域,并已进入比亚迪、吉利、小米、宁德时代、博世、汇川、台达、博格华纳、赛力斯等汽车供应商体系。 (三)公司规模优势 公司专注于主业发展,经过长期积累,已确立国内铜加工行业龙头地位。2024年,公司实现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191.62万吨,铜材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91.98万吨,持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领先的规模优势会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供应稳定性、更深度的服务响应,有利于高效承接国内外下游客户的诸多需求。同时,随着市场占有率以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公司将在未来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 (四)科技研发优势 公司具备雄厚的技术储备与研发实力,可以及时捕捉下游行业的需求趋势,并迅速匹配相应的产品方案,持续保障自身产品竞争力。公司作为铜加工行业的主要产品标准制定者之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2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磁性材料与器件省级企业研究院、民用阀门省级企业研究院,主持、参与国家、行业、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订82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72项,其中国际专利5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项。公司“宁波市绿色低碳高端铜基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获得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子公司科田磁业被列入宁波市第一批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黄铜棒生产技术和设备,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被业内称为“金田法”。 (五)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以创造客户价值为使命,重点聚焦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下游战略性行业,深度服务各行业头部的全球知名企业。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企业信誉已成功进入美的、海信、比亚迪、中车、正泰、公牛、松下、大金、LG、三星、A.O.史密斯等众多知名品牌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并已达成深入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经过多年沉淀,已形成雄厚的客户资源积累。随着公司在战略新兴领域的深入拓展,未来与高端客户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有助于公司推进客户结构的升级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 (六)低碳环保优势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长期恪守“生态重于生产”的环保理念,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节能降碳、生态建设以及再生铜产业布局。作为行业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被授予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绿色示范工厂等荣誉,构筑了显著的竞争壁垒。当前,国家关于环保和节能的相关政策渐趋严格,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有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也有助于规模型、环保型企业的发展。 (七)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坚持工业设计思维,坚持核心技术独立自主,积极打造具有行业示范价值的数字生态标杆,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场景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应用,先后被评为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国家5G工厂、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浙江省未来工厂、浙江省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等。通过构建以“MES、SCADA”为核心工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全透明数字化生产;通过“AI+机器视觉”技术实现关键工序质量缺陷自动化识别与控制;通过“AGV+机器人”技术实现全过程自动化物流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排产模型、质量模型、成本模型、设备模型等场景化数字化应用,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八)精益管理优势 公司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及精细化管理,在生产现场、品质管控、设备管理等环节导入精益生产管理,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公司多次与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合作,制定业务、职能战略,并逐步实现数字化系统落地,先后完成ERP、CRM、MES等系统的建设、应用与集成,打通从订单到交付的全价值链数据流,建立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铜加工行业智造新模式。同时,公司内部不断建立健全经营及管理制度规范,强化管控意识,充分发挥公司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优势,提高公司管理效率,稳步推进业务升级与效益提升。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年产4万吨高精度铜合金带材项目 本项目投资额为6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42,68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20,0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铜合金带车间。项目建设期计划为2年,第三年达产80%,第4年达产100%,本项目建成100%达产后,预计正常年份营业收入204,544万元,年利润总额23,685万元,净利润17,764万元。

要点八: 年产3万吨特种线缆用高纯低氧铜绞线项目 本项目投资额为18,99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3,97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5,020万元。项目建设范围及内容主要包括:新建标准厂房一栋,购置大拉机、多头拉丝机、绞线机等主要设备及空压机、水泵等辅助设备共计59台(套),新建高纯低氧铜绞线生产线一条。项目整个建设期预计为24个月。计算期第3年达到生产负荷的80%,第四年达到生产负荷的100%,本项目建成100%达产后,预计正常年份营业收入137,608万元,年利润总额为6,343万元,年净利润4,757万元。

要点九: 年产35万吨高导高韧铜线项目 本项目投资额为60,87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39,74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21,124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拉丝车间、连铸连轧车间。项目建设期计划为2年,本项目建成100%达产后,预计正常年份营业收入1,515,055万元,年利润总额24,707万元,净利润18,530万元。

要点十: 全产业链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 本项目投资额为24,11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24,110万元。项目包含铜带650项目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铜管车间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改造项目、杰克龙精工车间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改造项目、立体仓库智能制造项目、集团智能制造供应链体系管控中心建设项目和智能制造信息化项目等六个子项目。项目的建设,能使企业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优化、整合公司资源,降低公司整体运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要点十一: 年产5万吨高精度电子铜带项目 本项目投资额为26,87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8,37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8,495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铜合金带车间。项目建设期计划为2年,计算期第三年达产80%,计算期第四年达产100%。本项目建成100%达产后,预计正常年份营业收入236,325万元,年利润总额10,803万元,净利润8,102万元。

要点十二: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十三: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