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百科技(688005)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电池 浙江板块 沪股通 上证38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钠离子电池 固态电池 新能源车 小金属概念 锂电池

要点二: 经营范围 锂电池材料、锂电池及配件的研发、制造、加工;动力电池的研发及制造;自营和代理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多元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钠电材料及多元前驱体 公司主要从事多元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钠电材料及多元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锂/钠电池的制造,并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二轮车、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核心产品包括 NCM811 系列、NCA 系列、NCMA 系列、Ni90 及以上超高镍系列的正极材料,纯用系列及掺混系列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层状氧化物系列的钠电正极材料和三元前驱体。

要点四: 行业背景 公司主要从事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钠电材料及多元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锂/钠电池的制造,并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二轮车、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核心产品包括NCM811系列、NCA系列、NCMA系列、Ni90及以上超高镍系列、中镍高电压系列等正极材料,纯用系列及掺混系列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系列的钠电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材料以及三元前驱体。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优势 在自主创新方面,公司在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制造领域,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探索,形成及掌握了多项国际领先、工艺成熟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具有权属清晰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所开发的高镍、超高镍多晶和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配套用于国内外多家知名、领先动力电池厂商的前沿产品中。近年来,随着大圆柱电池的量产上车,超高镍9系产品出货持续提升。在持续扩大高镍、超高镍三元材料竞争优势的同时,公司继续丰富三元产品序列,中镍产品亦即将量产。此外,公司积极布局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正极材料。公司已掌握磷酸锰铁锂、钠电等正极材料核心技术,拥有相关多项权属清晰的专利。多款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已在动力、两轮、储能和消费等应用领域实现销售,纯用体系亦获得海外电芯客户定点认证。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公司聚阴离子材料已正式量产并获得知名客户的扩产需求,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目前已正式于湖北仙桃开工建设,该项目依托集团自主研发的钠电材料创新技术体系,产能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研发体系和多层次技术储备优势 公司整合中日韩跨国研发团队与资源,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合作,积极开发新产品并推动现有产品品质提升。公司实行“前沿技术研究、在研产品开发、在产持续优化”的研发策略,除对量产产品进行不断优化升级之外,还开展了多项前沿新产品开发项目,公司在固态电池适用的改性高镍/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硫/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新材料开发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满足电池企业及经济社会对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正极材料需求。 (三)先发布局、深入合作的客户资源优势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关键核心材料,锂电池生产厂商对供应商均实行严格的认证机制,通常开发到量产耗时数年时间。公司持续推出多代高镍产品,通过了国内外多家主流锂电池厂商的认证程序,率先实现量产,在行业内形成了明显的先发优势,并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同时,公司与国内外主流锂电池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进入国际主流车企供应链,更加准确地把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趋势和商业需求,保证了公司业务方向的准确性。在全球化战略指引下,公司已成功导入日韩、欧美头部电池厂及车厂的供应体系,全球布局初见成效。未来,公司在进一步深化与国内主要客户的全面战略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促成与国际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或签署技术合作协议、长期供应协议,实现客户结构的持续优化。 (四)持续迭代创新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优势 公司建立了工程事业部和设备公司,规划在工程技术创新、工程装备创新、工程管理整合等方面持续提升工程技术和装备领域壁垒。当前,公司高镍产线可兼容超高镍材料、钠电正极材料、镍锰二元材料等,为提升产线优势,公司深入进行装备技术的预研及储备,聚焦核心设备自主开发制造,推动新型装备产业化应用;推动新产线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导入,提升产线整体智能化水平;持续加强工程管理能力,提升产线稳定性与合格率,实现项目的快速扩建,降低产线投资及运行成本。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镍千吨大产线已经投产,有效产能可达1200-1400吨/月;为配合头部客户需求,中低镍装备和产线量产技术已作为战略项目推进实施。 (五)掌握绿色经济核心技术的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在掌握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一体化核心技术的同时,在废旧锂电池材料回收再利用业务领域进行积极布局,形成了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完整闭环与竞争优势,积极推动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公司具有“NiCoMn金属回收技术”、“Li2CO3回收技术”等废旧材料回收再利用核心技术,通过无机酸溶解、除杂、共沉淀等方法回收可使用的镍、钴、锰、锂元素材料,综合回收率高,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在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多项回收循环再利用技术,在避免环境影响的同时,实现了前驱体生产的生态循环经济。 (六)多产品布局、多应用场景覆盖的产品优势 公司实现了多产品布局,不仅是在三元正极进行不同系列产品开发,在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钠电等正极材料均有布局,是行业内少数进行市场全覆盖的正极材料综合生产商,满足动力、储能和新兴市场的全面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液态/半固态用9系超高镍正极材料与下游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关系,除动力端,其产品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批量出货。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及行业顶尖客户需求,围绕硫化物电解质及匹配的正极材料开展了持续研究,固态正极及电解质产品行业领先。此外,三元材料与磷酸锰铁锂的系列掺混产品和磷酸锰铁锂纯用产品将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和储能市场,钠电正极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领域。 (七)独特的并购整合及产融结合优势 公司由拥有二十余年锂电产业成功创业经验的中韩两支团队共同组建,已形成成熟的细分领域并购整合工具体系,拥有跨文化、跨地区的企业整合、延伸及完善产业链的能力。2021年12月,公司收购国内首家开发与量产陶瓷回转窑装备公司凤谷节能,提升工艺装备与正极工艺技术的匹配性,提升正极材料制造壁垒。2022年3月,公司与湖北省仙桃市平台合作,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资锂电正极材料上游产业以及电池制造、应用和回收循环产业,实现协同化的产业布局。2022年7月,公司收购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公司斯科兰德,此次收购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结构,提升公司在正极材料领域的综合竞争力。2024年,公司收购了英国JOHNSON MATTHEY BATTERYMATERIALSPOLAND公司波兰工厂,完成欧洲市场的战略性布局。未来,在新一体化战略的指引下,公司将继续发挥产业并购整合及产融结合优势,不仅聚焦于三元正极和前驱体,还会向上游、横向和下游开展投资,实现全产业链的业务协同、创新协同和战略协同。 (八)国际化布局的领先优势 公司是首家在海外建设高镍正极材料生产项目的国内正极企业,韩国工厂首期2万吨/年生产基地通过了国际客户的认证审核,产能持续提升,二期4万吨/年产线建设完成,国际客户已启动认证流程,将逐步投产起量。波兰项目也正式启动,并锁定头部客户订单,该项目具备良好的公辅设施及厂房基础,手续完备,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九)组织创新优势与人才培养优势 公司积极应对外部市场变动,承接集团战略落地,多年来持续进行组织变革与创新,结合本行业业务发展特点,开展并萃取出系统化、工程化的组织变革理论、工具与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迭代,从事业部到三体系,再到极简组织架构,当前已具备及时响应外界市场变化、持续提升组织效率的组织创新能力。公司将完善从董事长到未来战略室,再到各实体企业的扁平化的三级架构。未来,基于职能赋能层级与业务价值链定位,将各部门进行模块化管理,形成跨职能的矩阵式协作机制,助力打造产业投资经营集团。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八: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

要点九: 公司主要向动力电池厂商供应三元正极材料 2020年2月12日公告,公司2019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0.98亿元,前五大客户依次为宁德时代、天津力神、比亚迪、中航锂电及浙江天能,合计收入占比达70%以上。公司主要向动力电池厂商供应三元正极材料,虽然宁德时代为公司的主要客户,但公司产品的终端应用是否进入特斯拉产业链具有不确定性。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