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电力行业 北京板块 中特估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180_ 上证50_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中字头 HS300_ 可控核聚变 绿色电力 储能 央国企改革 风能 太阳能 核能核电 新能源
要点二: 经营范围 发电、输电、供电业务;通用设备修理;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清洁能源项目投资、开发;输配电项目投资、投资管理。(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发电、输电、供电业务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及配套设施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输配电项目投资、投资管理;核能等清洁能源运行、安全技术研究及相关技术服务、技术推广与咨询业务;清洁技术产业项目投资开发及运营管理;发电、输电、供电业务;综合能源服务。
要点四: 行业背景 2025年1-6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45,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其中核电2,3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核电6,091万千瓦,同比增长4.9%。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504小时,其中核电3,882小时,水电1,377小时,并网风电1,087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560小时。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政策支撑优势 核能发电过程不排放温室气体、烟尘、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根据我国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显示,我国2023年核电碳足迹因子为0.0065kgCO2e/kWh,与水电、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相当或更低,我国核电碳足迹因子将持续下降,能源结构转型将加速推进。2025年上半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6,091万千瓦,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2,362.8亿千瓦时,发电量呈增长走势,同比增长11.3%。与燃煤发电相比,2025年上半年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超6,50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超17,000万吨、二氧化硫超55万吨、氮氧化物超48万吨。核电具备明确的绿色低碳属性,可持续地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要贡献,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选择。 (二)创新驱动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视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基于科技创新价值链,围绕科技创新的三大核心业务——科研项目、人才、科技成果,系统性构建适合中国核电的“三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公司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目标,加强创新发展顶层谋划,充分发挥业主在产业链中的创新引领作用,将卓越绩效模式全面导入科技创新和科研管理全过程,坚持做有组织的科研和有价值的科研,推动产业链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促进产学研融合与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育,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精准对标世界一流企业,高水平建设先进技术研发基地,开启全面推进核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 (三)市场开发优势 核电新项目开发稳健有序推进。公司严格遵循最新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厂址选择、技术论证及储备工作,确保项目合规性与科学性。在项目核准方面,公司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核准数量位居第一梯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强化前期工作质量,为后续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核电事业高质量发展。其中2025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核准三门核电5、6号机组。公司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核电机组超过15台。 (四)工程管理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控制与领域人才的前瞻性、系统性培育。随着在建核电项目数量的持续扩增,公司持续强化对群堆发展阶段的管控能力和全要素统筹能力,协同推进“华龙一号”、“玲龙一号”、CAP1000、VVER、高温气冷堆等堆型建设,打造跨堆型的人才发展路径,按照集约化与一体化相统筹、专业化与组织化相适应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六大控制七个零”高质量精细化标杆模式,保证在建工程项目稳妥有序推进。已开工项目详见下述清单明细。 (五)安全运行优势 公司具有多年核电运营管理实践,始终坚持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按照中国核电“统筹、管控、监督、服务”的管理定位,充分发挥多堆型优势,通过集约化改革、标准化2.0和数字化转型落地实施,已建一套成熟的群厂管理、支持、经验反馈体系,全面提升核电机组安全运行水平和发电能力;通过管理体系复制和系统支持,实现新建机组高绩效投运;全面落实公司数字化转型规划,通过业务引领、数据驱动,推进公司标准化战略的有效落地。截至目前公司所属核电机组自投运以来已累计发电超过1.95万亿千瓦时,安全运行超过307堆年。2025年上半年,满足统计条件的25台运行机组,预测20台WANO综合指数满分。 (六)人才管理优势 公司构建了核能领域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涵盖工程建设管理、生产运营及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梯队。作为国内核电机组类型最齐全的企业,公司运营及在建机组覆盖华龙一号、玲珑一号、高温气冷堆、CP300/CP600/CP1000、VVER-1000/1200、AP1000/CAP1000、CANDU-6等多种技术路线。多样化的机组配置推动公司形成了全面的技术储备和管理体系,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逾6,000人,在核电调试、大修管理、设备维保、培训认证等12个专业领域建立技术优势,并具备成熟的对外技术输出与服务体系,实现运营效能持续提升。 (七)企业治理优势 深入落实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证监会公告〔2025〕6号)及上级监管单位工作要求,修订公司章程,撤销监事会,明确由董事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持续优化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引入全国社保基金、国新投资等战略投资者,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及董事会构成,圆满完成公司董事会换届工作,成立公司第五届董事会,选优配强公司董事,建强建优董事会。及时修订完善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保持科学、规范运行。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层形成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相互制约的治理格局。董事会运作机制全面优化升级,建立独立董事专门会议机制,完善董事及高管职业责任保险保障体系,有效确保治理层成员在法定权限内合规履职、尽责行权,公司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持续强化成员公司三会议案法律合规审核,指导成员公司修订公司章程,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依法经营。 (八)品牌文化优势 公司坚持文化驱动发展,持续深化品牌建设,系统构建“CNNP”品牌战略体系,打造核电鲜明特色品牌。通过构建文化赋能长效机制,为生产经营注入持续发展动能,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核电品牌形象。2025年上半年,中国核电大力开展品牌建设,完善制度保障,深化工作实践,提升品牌价值,加快创建成为世界一流核能企业。建立起“CNNP”品牌战略体系和“14510”品牌工作体系,正式发布《中国核电品牌手册》和“CNNP”价值理念,持续维护打造“华龙一号”“玲龙一号”“和气一号”等大国重器产品品牌,“八方核护”核心技术服务品牌,“魅力之光”全国核科普、“核谐之美”社会责任等文化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持续塑造中国核电可靠(Credible)、可亲(Nice)、低碳(Net-Zero)、赋能(Power)的企业品牌形象。“中国核电”企业品牌入选中核集团首批品牌引领行动优秀成果;“中国核电”在“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位居能源化工组第11位,品牌价值达840.40亿元,企业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软实力支撑。 (九)全产业链优势 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包括天然铀的探、采及核燃料制造、核电技术研发、工程建设总包,到整个核燃料循环及后端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
要点六: 与俄罗斯核电建设出口公司签署重大战略框架合同 2018年6月10日公告,2018年6月8日,中俄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框架合同》和《徐大堡核电站框架合同》。根据本框架合同,双方将合作建设田湾7、8号机组及徐大堡3、4号机组,采用俄罗斯设计的VVER-1200/V491型反应堆装置,拟配备国产汽轮发电机组,参考电站(核岛)为列宁格勒核电厂二期(二期1号机组已于2018年3月建成投运),电站设计运行寿命60年,寿期内年平均设计可用率不低于90%。两个框架合同总价36.20亿美元。
要点七: 三门核电1号机组即将具备商运条件 2018年9月20日公告,公司控股投资的AP1000全球首堆三门核电1号机组预计将于2018年9月21日完成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具备商业运行条件。三门核电1号机组额定容量1250兆瓦,机组采用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最大特点是采用了非能动安全系统,执行了多项首堆相关试验,全面验证了AP1000机组的安全性、成熟性和可靠性。三门核电1号机组投运后,公司控股在役核电机组数将达到19台,控股在役装机容量将由15,466兆瓦增至16,716兆瓦;权益在役核电装机容量将由8,351.48兆瓦增至8,988.98兆瓦。
要点八: 发布ERDB系统:助力核电厂数字化、智能化 2018年11月25日,中国核电举办ERDB发布会暨技术服务用户大会,对外发布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ERDB。公司表示,中国核电核聚八方,共创未来系列产品ERDB系统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核电对标国际先进完成了新的创新和发展,核电运营管理水平向着更加安全、高效、经济的方向谱写新的篇章。一直以来,中国核电都致力于立足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核电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ERDB系统是中国核电历经6年的建设,梳理完成设备可靠性管理领域15大应用功能开发,为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提供了集智能化、标准化与规范化为一体的流程与方法,实现了用数据洞察引领管理突破,用智能分析刷新技术壁垒,为中国核电和各电厂全面掌控机组系统、设备的管理成效提供了信息化技术手段。截至2018年,中国核电旗下有21台机组投用了ERDB系统,涉及到管理的设备有167万多台,超过55万条的运维数据,通过9万多个数据测点,为1097个系统进行评价,每天会产生15.5亿条以上的数据流量。公司表示,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效益最大化是现代设备管理的最终目标,设备可靠性管理是保证设备状态可知可控的有效手段。ERDB系统是中国核电拥有独立知识产权,自主设计开发、填补国内外空白、具有广泛推广前景的设备可靠性管理平台。它的诞生不仅是中国核电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核电主动与市场接轨,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战略,落实3655经营管理体系的创新之举。此外,在ERDB发布会后的技术服务用户交流大会上,中国核电携多项技术服务产品,和与会多方用户就如何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进行了广泛交流,为全面提升核电安全运行水平,强化核电稳定运营水准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打造智能化、数字化核电厂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会上,3位用户代表分别以具体事例和合作体验表达了他们对中国核电技术服务产品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我国核电发展的开拓者、主力军和引领者之一,中国核电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携手共赢,凝聚核心竞争力,力求突破,实现跨越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核电也坚持用户至上,积极汇聚成果和经验,汲取用户意见和建议,致力于发展更高品质、更人性化的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