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计算机设备 北京板块 沪股通 融资融券 AI语料 数据要素 算力概念 ChatGPT概念 信创 机器人概念 数字经济 军民融合 人工智能 央国企改革 国家安防 在线教育 大数据 智慧城市 LED 移动支付 物联网 参股券商 创投 军工
要点二: 经营范围 许可经营项目: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北京1直辖市以及长春、南昌2城市);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不含新闻、出版、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内容;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对外派遣实施与出口自产成套设备相关的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商用密码产品生产;商用密码产品销售;社会公共安全设备、交通工程设备、建筑智能化及市政工程机电设备、电力工程机电设备、节能;人工环境控制设备、通信电子产品、微电子集成电路、办公设备、仪器仪表、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生产;水景喷泉制造。一般经营项目:计算机及周边设备的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和维修;社会公共安全设备、交通工程设备、建筑智能化及市政工程机电设备、电力工程机电设备、节能;人工环境控制设备、通信电子产品、微电子集成电路、办公设备的销售及工程安装;仪器仪表、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开发、销售;消防产品的销售;高科技项目的咨询、高新技术的转让与服务;物业管理;进出口业务;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建筑智能化、城市及道路照明、电子工程专业承包;室内空气净化工程;计算机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不含消防子系统)专项工程设计;水景喷泉设计、安装、调试;安防工程(设计、施工);有线电视共用天线设计安装;广告发布与代理;船只租赁;工程勘察设计;照明器具设计、销售;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家用电器、软件及辅助设备、广播电视及通讯设备、电子产品销售。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归属于核技术应用、数字信息和智慧能源等产业领域。核技术应用业务:定位于全球领先的安检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应用于民航、海关、铁路、公路、轨道交通、邮政物流、公安司法、大型活动赛事等领域,助力客户保护国境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全球客户的广泛认可。数字信息业务:以知识服务、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提供从软、硬件产品到行业综合解决方案的数字信息技术服务商。智慧能源业务: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能源管控综合服务商,以“智能+节能”为核心技术,为北方供热、建筑园区、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城市主要用能场景提供涵盖设计、装备、运营托管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成果转化业务:致力于创建科创融一体化全流程创新平台,构建一个由企业、高校、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链接技术、市场、资本、人才的科创生态,搭建央企与高校之间的桥梁、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桥梁、企业与资本之间的桥梁,全面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与产业升级。
要点四: 行业背景 核技术应用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支撑国民经济各领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新质生产力,已在工业、农业、医疗、环境、安全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关键环节广泛应用,促进了各领域各环节融合发展。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展,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在公司所从事的安检安保业务领域,《方案》提出加强公共安全应用推广,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围绕智慧海关、智慧口岸、智慧民航等建设需求,以及集装箱扫描、行李检测等多场景需要,推进安检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满足各类场景需求的型谱化安检设备矩阵。推动安检系统在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及大型公众活动中的应用,为海关、民航等提供集智慧通关、风险防控、大数据分析、集中审像于一体的安检产品及解决方案。该政策将推动安检安保行业从“传统检测”向“智能化、精准化、快速化”跃迁。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优势 强化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报告期内公司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功斩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获省部级和集团级科技奖2项。新立项国际标准2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70项,其中海外发明专利39项。研发平台再创佳绩,新增1个省部级研发平台。 (二)数字信息技术能力优势 产品迭代升级增效。上半年产品升级增效成果显著,科研诚信领域上线3.0版本和SAAS平台开发三大管理系统,AIGC检测量同比激增超200%;研学平台AI4.0上线文献综述等智能工具,用户日均使用量增180%;总库平台发布CNKI AI知识服务平台及统计大模型;推进集团办公数智化转型,上线制度内控系统及数字员工;打造AI PAT专利系统获国际先进认证,完善标准大模型全流程应用。 (三)国际化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立足国际化经营,深入践行“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培育全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拥有遍布全球的营销服务、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在香港、波兰、澳大利亚、荷兰、越南、巴西等地建立近40家海外分支机构,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保障。知识服务覆盖机构用户1500余家,囊括42%的世界500强大学,港澳台地区所有高校,形成了区域广、布点全、层次高的全球网络。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优势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焕新,在工业软件、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布局20余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项目,多个项目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产业焕新行动方案和首批“百大工程”。安检行业大模型、静态CT跨界应用等前瞻领域加速突破,累计培育形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以点成线”的战新产业链、“以线成面”的战新产业生态集群初具雏形,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五)市场化经营机制优势 公司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化快速响应和经营机制,形成了科学集约的资源调配机制与制衡透明的决策体系,以精准适配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改革纵深落地,有效激发组织活力,应对充分市场竞争,提升管理效能和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