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电力行业 广东板块 破净股 沪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储能 天然气 可燃冰 充电桩 央国企改革 风能 太阳能 节能环保 新能源
要点二: 经营范围 从事能源(电力、煤炭、油品、天然气、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综合能源业务)、节能、环保等业务的投资、管理,与上述业务有关的物资、设备、产品的销售(国家有专项专营规定的除外)。物流业、城市公用事业、工业、商业的投资和管理。批发和零售贸易(国家专营专控项目除外)。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从事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节能、环保、能源金融等业务投资开发和经营,是广东省重要的综合能源企业之一,为广大客户提供电力、煤炭、天然气、蒸汽、成品油等能源产品,同时提供天然气、煤炭和油品装卸、运输和储存服务,金融业务主要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现产融结合。公司深耕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业务拓展到国内26个省市,外延至11个国家和地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追求创新突破。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电力行业发展情况 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增速较2024年全年回落3.1个百分点。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6.5万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6万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9.2%,成为电源装机主力。 (二)煤炭行业发展情况 上半年,受需求疲软、主要进口国库存较为充足、美国关税政策打压煤炭需求前景等因素影响,全球煤炭市场价格继续下跌,呈弱势震荡格局。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最低跌至618元/吨,均价为685.2元/吨,同比下跌22.2%。 (三)天然气行业发展情况 上半年,受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过境乌克兰的管道正式关闭、欧洲补库需求旺盛、关税政策、俄乌冲突局势变化、欧盟计划逐步禁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以伊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呈现区间震荡走势。欧洲TTF均价为13.1美元/百万英热,同比上涨40%;东北亚LNG现货均价为13.2美元/百万英热,同比上涨28.8%;美国HH现货均价为3.62美元/百万英热,同比上涨77.6%。 (四)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情况 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139万千瓦,同比多增2,555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4,890万千瓦,海上风电249万千瓦。截至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其中陆上风电5.3亿千瓦,海上风电0.4亿千瓦。全国规模以上风电发电量5,9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3.2%。 (五)储能行业发展情况 上半年,新型储能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截至6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华北、西北、南方地区是上半年新型储能主要增长区,占全国新增装机80%以上。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科学的产业结构优势。 公司以电力为核心,煤电、气电、分布式能源、风、光、储、充均衡布局,更好适应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公司电力结构按高碳、低碳、零碳进行均衡配比,各类电力供应实现互补平衡。 (二)完善的供应链和产业协同发展优势。 公司已形成电力、能源物流、燃气、新能源、储能、能源金融等业务协同发展“1+6+N”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积极打造煤电联营产业链、气电联营产业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联营产业链,推动多能互补、煤气电联营,形成局部最优、整体最佳的发展策略。燃气产业链持续完善,已基本建立涵盖上游气源、LNG接收站、燃气管网、城市燃气、燃气电厂用户等燃气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通过“云大物移智”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智慧燃气管理体系,从传统单一的城市燃气服务商转变为城市燃气运营商和天然气供应商,依托一体化产业链布局珠三角天然气供应核心地位。煤炭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化升级。公司拥有煤矿、北方码头堆场、航运公司、南方煤炭码头、堆场、电厂用户等完整产业链,已形成全国性营销网络,建立海外资源与销售渠道,具有优秀的资源组织能力、丰富的市场渠道和扎实的信用管理经验,加快发展为现代化煤炭供应链卓越服务商。 (三)构建特色新能源生态圈。 打造新能源“风光储充运”一体化产业链,深耕华南、优拓全国,走向海外。在智能运维、系统集成、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新能源+农林渔”融合发展自成特色,搭建“广发生态时令”展销平台实现价值链延伸。作为新能源“链主”企业,推动成立广州市分布式光伏投资建设运营平台,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战略合作。项目储备丰富,多主体发力加速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四)良好的资金保障能力及不断深化的产融协同体系。 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行业较优水平,多年保持稳定的AAA主体信用评级和穆迪A3国际信用评级,融资能力强且渠道多元化。发挥财务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的功能优势,提高资金集聚效应,降低资金成本,纵深推进产业+金融模式,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的财务支持和金融服务。 (五)科技创新蓄势赋能。 广州发展研究院以“科技管理+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业务模式,打造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与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已建成18个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推进可燃冰、氢能等重点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夯实“换道领跑”的潜力基础,引入AI技术建设能源综合管理平台,着力打造新兴技术策源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六)良好的区位优势及战略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能力强,能源保障要求高,为公司产业体系持续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沙方案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公司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为公司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绿色低碳能源基地提供有利条件。
要点六: 已累计耗资2.12亿元回购1.2%股份 2020年1月2日晚公告,2019年12月,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1081.8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0%,最高成交价为6.7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6.41元/股,支付金额7129.02万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3284.7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0%,最高成交价为6.7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6.06元/股,累计支付金额为2.12亿元(不含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