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迪克(300806)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塑料制品 江苏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股权激励 机构重仓 QFII重仓 柔性屏(折叠屏) 无线耳机 PCB 氢能源 华为概念 新能源车 燃料电池 特斯拉 石墨烯 太阳能 新材料

要点二: 经营范围 研发、生产、销售:胶粘带制品、光学膜、多功能涂层复合薄膜、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石墨材料、纸质包装材料、普通货物运输;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未准)一般项目:物业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胶粘剂、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与同行业全球标杆企业一样具备涂布原料自行开发、合成能力的领先厂商。产品主要应用于光学、新能源汽车、微电子等市场,以实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产品各功能模块或部件之间粘接、保护、防干扰、导热、散热、防尘、绝缘、导电、标识等功能。与传统材料相比,公司生产的新型材料可以帮助客户提高产品性能,实现产品的轻、薄、个性化等特性,提升使用体验。此外,公司还有部分产品应用于商业包装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高分子材料聚合、涂层配方优化、功能结构设计、精密涂布以及新技术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具有成熟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和领先的产品品质,公司已与多家国内外知名终端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主要产品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指将一种或多种材料(如压敏胶、导电涂层、加硬涂层、减反增透涂层、高阻隔性涂层以及离型涂层材料等)通过精密涂布、印刷、真空溅射、烧结等方式与不同种类的基材(如PET膜、PI膜、PVC膜等)进行转化、复合而成的一种材料,从而实现单一材料无法实现的特定功能。 按照应用功能的不同,公司产品分为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热管理复合材料、薄膜包装材料、高分子薄膜材料五大类。 1、功能性薄膜材料 2、电子级胶粘材料 3、热管理复合材料 4、薄膜包装材料 5、高分子薄膜材料

要点四: 行业背景 随着消费电子(如新型显示、5G 通信)、汽车(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新能源(如光伏、锂电池)等行业迅速发展,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在传统压敏胶带制品制造业(即传统胶粘制品)基础上发展而来。区别于传统胶粘制品,通过不同的涂层材料与各类薄膜基材结合形成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其兼顾传统胶粘制品的功能外,更注重胶膜的功能化以及轻薄化,扩大了材料的使用效果与附加值。目前,3M、德莎、三菱化学、日东电工和琳得科等海外企业仍垄断关键领域核心材料的大部分市场。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和基石,也是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 自“十二五”起,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将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列为重点发展新材料,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陆续出台《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面向 2035 的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电子信息制造业 2023-2024 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年行动计划(2023 年-2025 年)》等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新型显示材料、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领域重点突破和升级,支持其在显示器件、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 年版)将复合膜、偏光片等纳入试点,加速高端产品市场渗透。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同时兼具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性。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一种对技术工艺水平要求较高的高端材料,对材料的技术工艺、上下游整合能力、涂层配方合成及优化能力、生产环境、机器设备、反应速度等方面均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根据应用场景的物理、化学性质、最终产成品性能等不同要素定制不同的生产方案,行业壁垒和技术壁垒较高。近些年,国内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国内部分具有研发优势的企业通过对关键原材料及制造工艺的持续研究,目前已掌握功能保护材料、光学功能薄膜等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具备了与国际一流企业竞争的科技实力。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高水平的技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 截至2025年6月30日,研发中心共有254名研发人员,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值已持续多年超过5%,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值达到8.19%,主要研发方向为柔性光学显示、新能源汽车电子、光学PET基材、MLCC离型膜、胶粘剂等。公司在高分子聚合、涂层配方优化、功能结构设计、产品精密涂布和新产品产业化应用等方面构筑了较高的行业壁垒。 (二)凭借创新的“嵌入式”研发模式建立了紧密的终端客户关系 公司借鉴、吸收传统研发模式的优点,结合产业特征以及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快,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成立了以研发部门为主,销售、市场和生产部门协同配合的“嵌入式”研发体系。该体系的最大特点是贴近市场需求、反应迅速,通过研发部、市场部及销售部等多部门多纬度了解、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及客户需求,确保公司走在行业需求的前端。公司通过与终端客户的直接交流和个性化需求分析,实现了与终端客户联合研发。联合研发主要体现为将公司的研发活动延伸至终端客户新产品的研发阶段,根据终端客户对新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等要求,通过不断的测试、打样等研发活动,为客户的产品需求提供最具可行性的材料解决方案。凭借创新的“嵌入式”研发体系,公司与下游终端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增加了客户粘性。 (三)“精智”生产力 公司拥有多条日本及德国进口的先进生产线。公司利用自身积累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对进口生产线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对引进的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生产的部分产品关键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洁净环境与在线缺陷监测设备同样重要,对于精密涂层生产,空气中的异物杂质会导致大量的不良产品产生。公司建设有多个业内全域100级无尘涂布车间,大大提高了整个涂布行业的标准,可保证100纳米厚度级别的光学级涂层的高质量涂布。此外,通过高速摄像机阵列,能在全速工作条件下实时监控微米级别的涂布或表面缺陷并自动标示、记录,不需要人工干预或离线检查,大大提高了高性能涂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 (四)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近几年,公司持续向上游布局,不断提升光学基膜、胶粘剂的自制比率,实现胶&膜的协同发展,并不断完善产业链,打造了“胶水/基膜—离型膜—成品膜—贴合膜组—CNAS自主检测”一体化产业链,更好地管控原材料质量、扩大成本优势。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产品研发过程、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理解,进而提升产品开发的科学性以及可复制性。 (五)快速市场响应能力 公司建立“嵌入式”研发体系,紧跟终端客户的需求,在期初就以项目组形式参与到终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凭借“胶水/基膜—离型膜—成品膜—贴合膜组—CNAS自主检测”一体化产业链,从而精确把握客户的需求,精准开发,缩短开发周期。成品可以在CNAS检测中心完成一站式检测,保障交付,大大提升了响应速度。 (六)营销网络与服务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的营销网络建设,根据下游客户集中在消费电子制造产业的特点,围绕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等几个主要的制造及配套产业链厂商聚集地,在全国多个城市和海外主要终端所在地建立了销售服务网点,为下游客户就近提供产品和服务。营销网络不仅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有效支撑,更是及时了解、收集、反馈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发展动向以及推行“嵌入式”研发模式的有利保障。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八: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