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杰电气(300444)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电网设备 北京板块 创业板综 深股通 高压快充 机器人概念 储能 换电概念 虚拟电厂 数据中心 华为概念 新能源车 充电桩 风能 太阳能 智能电网

要点二: 经营范围 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普通货运;研发、销售分布式发电及控制设备、新能源汽车充放电及智能控制设备、电能质量治理及监控设备、电能计量系统设备;生产分布式发电及控制设备、新能源汽车充放电及智能控制设备、电能质量治理及监控设备、电能计量系统设备(限分支机构经营);电力供应;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勘察设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集中式快速充电站;销售机动车充电、换电设施;制造换电设施;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以智能电气设备业务为基础,积极布局风电、光伏、储能、充电桩、重卡换电、微电网、能源数字化等新能源业务,抓住“双碳”战略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综合能源服务,致力于成为国家新能源战略践行者及地方产业升级推动者。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智能电气设备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2024 年度全社会用电量为 98,52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8%。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成为用电增长新引擎。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国家电网公司 2024 年全年电网投资首次超过 6,000亿元,同比增量达 711 亿元;南方电网固定资产投入 1,730 亿元,同比增长 23.5%。截至 2024 年 12 月,累计完成电网工程投资额突破 6,08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5.3%。 在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随着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全面提速,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政策导向的转变正在推动新型电力装备的市场空间加速释放。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旨在解决农村电网老化、技术不足等问题。2024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配电网“承载能力”和“灵活性”,确定了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新型配电系统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在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体系的战略导向下,电网侧投资将从传统主网架建设向配网侧高质量发展延伸,配网产品市场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二)智慧能源 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达 18.89 亿千瓦,年度新增装机达 3.73 亿千瓦。其中,光伏装机新增 2.78 亿千瓦,风电装机新增 7,982 万千瓦。2024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 1.83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7%。国内地面电站建设需求持续强劲,推动行业扩容,而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基础设施,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突破。报告期内,储能全年新增装机突破 7,000 万千瓦,“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首部《能源法》则明确要求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全国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 73.76GW/168GWh,规模较 2023 年末激增 130%。制度性变革与技术迭代共同作用于新能源产业价值链,有望带动公司智慧能源业务升级。 (三)充换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286.6 万辆,同比增长 35.5%,占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40%,有效带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增加。此外,商用车电动化进程明显加快,根据工信部等八部门 2023 年试点要求,2025 年城市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率需达 80%。政策层面通过购置税减免、运营车辆电动化目标及设备置换补贴等措施,推动电动重卡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重卡换电市场需求增加。 (四)能源数字化 2024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 年)》以细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该方案列明了建设智慧化调度体系、实施算力与电力协同项目等具体任务,为能源数字化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清晰的业务导向。展望未来,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深化,在优化能源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引领能源系统形态的革新。能源数字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将从电网侧向工业用户、园区运营商等多主体延伸,形成跨行业的数据价值转化网络。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技术优势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打造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配电设备制造所需的绝缘技术、密封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控制自动化技术等方向实现了改进和创新,在产品的环保化、小型化、智能化等方面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授权455项,其中发明专利132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84项、外观设计专利3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89项。 (二)产品优势 公司以自主创新为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已形成一套适应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标准化产品体系。公司的部分智能化产品处于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其中充气式环网柜产品综合运用多种集成技术,可满足各种情况下的带电不间断运行,在保障开关基本性能的同时拓展开关辅助性能,提高运行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固体绝缘环网柜则具有突出的环保性、可靠性、小型化等特点,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和《北京市火炬计划》重点推广产品目录、国网运检部及物资部《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物料目录》;新型环保气体绝缘开关设备避免了产品绝缘介质对温室气体的利用,实现了配电设备的节能与环保,契合国家“碳中和”战略规划要求。 (三)人才优势 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深耕输配电设备及新能源领域,对于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定位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经过多年的沉淀,公司建立了一支成熟的研发队伍,已自主研发并掌握主流配电产品的关键技术以及贯穿新能源“风、光、储、充、换”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此外,公司的数字化团队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融于公司流程管理、用能管理及综合能源业务产品和服务管理,以数据驱动管理决策,不仅大幅提高了公司生产和工作效率,也为客户提供了数字化、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服务。 (四)服务优势 在输配电设备方面,公司基于对国内电力市场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形成了一套以标准产品为基础,针对不同客户的应用需求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的体系,从而向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智慧能源方面,公司以用户的用能需求为中心,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宗旨,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环保、智慧的一站式综合用能的解决方案。 (五)品牌优势 公司集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深耕电力行业二十余载,并以优质的产品、专业定制化解决方案、优秀快速的客户响应等享誉业界。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较高且持续提升,已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企业”等荣誉,且被认定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综合实力位居输配电行业前列。

要点六: 重要合同 2023年12月6日公司对外公告,近日公司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长安沅江南大膳镇27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设备及材料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1,002,160,000.00元,除税后约占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7.14%。上述合同如能顺利履行,预计将对公司未来会计年度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拓展同类业务产生积极的影响。上述合同为日常经营合同,此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对公司的独立性无重大影响,公司主要业务不会因履行合同而形成业务依赖。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