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光学光电子 江苏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融资融券 谷子经济 AI眼镜 柔性屏(折叠屏) 裸眼3D 元宇宙概念 光刻机(胶) 纳米银 华为概念 小米概念 OLED 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 3D打印 太阳能 新材料
要点二: 经营范围 数码光学技术产品的研发、制造、生产激光全息制品、激光立体照排系统、激光包装材料生产线、包装材料、防伪技术产品、自动化控制、光学元器件、光学仪器、提供相关技术、软件的咨询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包装印刷制品,商标印刷。(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微纳结构产品制造和技术服务商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微纳结构产品制造和技术服务商,通过自主研发微纳光学关键制造设备——光刻机,建立了微纳光学研发与生产制造的基础技术平台体系,为客户提供不同用途微纳光学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制造服务。
要点四: 微纳光学制造和反光材料行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公司属于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C39),根据实际开展业务的不同整体可分为微纳光学制造和反光材料行业。
要点五: 研发团队优势 微纳光学技术系光学理论、工程应用、光学检测、微纳结构设计、软件开发、自动化控制、数字图像处理、精密机械制作等多方面技术的综合,需要多领域专业人才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力量,才可能实现从各技术点到核心综合技术的飞跃。公司在微纳光学产品技术研发与制造领域位居国内领先地位,行业领先地位的取得源于公司持续的自主创新。陈林森作为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委会主任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首席专家,其领导下的研发团队在前瞻性和应用性技术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持续创造出先进的研究成果,使公司在微纳光学制造关键技术方面独树一帜。
要点六: 应用创新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建立了“关键技术研究——工程应用研究——产品应用开发”的渐进式多层次研发体系。公司的快速发展在于应用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创造微纳光学制造新的应用领域,形成技术驱动力,推动公司业务跨上更高的平台。同时,公司注重加工工艺方面的创新,提出并自主建立了“微纳柔性制造”创新平台和相关产线,在超薄导光板制造过程中,公司摒弃传统印刷或注塑工艺,采用热压印工艺,以柔性纳米压印技术为基础,建立了双面纳米压印产线,克服了原有工艺带来的产品厚度和加工尺寸受限、模具加工和改版时间长的问题,形成了更为绿色环保的制程。此外,公司基于柔性纳米压印技术发明了新型透明导电膜制造技术,颠覆了传统的精密电路蚀刻工艺,通过纳米压印和增材制造(选择性生长),获得大幅面高性能透明导电膜和自支撑透明导电材料;在光伏等绿色能源及节能领域,公司率先提出并验证投影掩膜式图形化设备,可有效控制铜电镀图形化成本;此外,公司研发并验证光伏间隙膜、辐射制冷材料等增效节能产品,以期借助自身微纳技术创新能力助力光伏行业光电转化效率的提升与节能减排社会的创建。
要点七: 产业链优势 公司是业内少数拥有微纳光学制造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之一。微纳光学制造产业链主要包括装备制造、微纳结构设计、原版开发、规模化生产四个环节,公司凭借自身技术研发、应用创新等方面的实力,取得并巩固了产业链优势。优质的产品是由先进的设备、完善的工艺共同保证的,公司在设备研发、制造方面的丰富经验为微纳光学制造技术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技术基础。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对关键设备研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独立开发的核心设备不仅保证了技术的先进性,公司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设备改进需求,通过灵活的增加设备组件,实现功能扩展,提升设备综合性能;在软件方面,可更新软件系统,包括计算机数据格式和软件控制方式,充分发挥硬件的能力和多种功能。
要点八: 将在盐城市投建微纳新材料制造项目 2019年4月9日公告,公司与江苏大丰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双方合作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经济开发区建设微纳新材料制造项目。据公告,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最终以乙方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为准)。项目第一至第二年为建设期、第三年为达产期、第四年以后为发展期。项目建成微纳新材料生产线,生产微纳结构光学产品。项目预计2020年实现年开票销售收入5000万元,2021年实现年开票销售收入2亿元,2022年实现年开票销售收入3亿元,2023年起实现年开票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公司同时公告,公司与苏州大学共同完成的面向柔性光电子的微纳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