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工程咨询服务 广东板块 深股通 低空经济 时空大数据 新型城镇化 数字经济 地下管网 储能 装配建筑 乡村振兴 雄安新区 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 一带一路 国产软件 央国企改革 粤港自贸 国家安防 智慧城市 水利建设 铁路基建 太阳能
要点二: 经营范围 计量服务;标准化服务;规划设计管理;工程管理服务;环境保护监测;基础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技术服务;专业设计服务;消防技术服务;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对外承包工程;技术进出口;软件开发;安全评价业务;测绘服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服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室内环境检测;安全生产检验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文物保护工程勘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建设工程勘察;特种设备设计;文物保护工程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铁路机车车辆设计;人防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工程设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轨道交通、市政、建筑等领域的勘察设计、规划咨询、工程总承包等,核心业务是轨道交通的勘察设计业务。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交通强国政策持续释放市场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在构建“交通强国”蓝图中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目标。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开辟多元增长空间 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为轨道交通行业开辟了多元增长空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了“重点都市圈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建成”的主要目标,明确“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打造站城融合综合体,鼓励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三)数字化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住建”是国家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创新开展工程建设工法研发、评审、推广等。 (四)“双碳”建设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五)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构建行业发展新局面 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4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了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等行动,明确将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 (六)“一带一路”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一带一路”对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2024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明确了“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形成一批示范性合作成果”的工作要求。 (七)低空经济发展激发新业务发展机遇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为工程咨询行业带来了新的融合发展动能。在2024年的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其作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引擎。 (八)全过程咨询为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全过程咨询是工程咨询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住建部印发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勘察设计企业向产业链前后延伸,发展涵盖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全过程咨询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在政策引导下,全过程工程咨询将助力工程咨询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拥有丰富的资质及专业经验,具备将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设计深度融合的一体化优势 我经过三十余年的专业积累与储备,公司在规划、设计、勘察、测绘等领域拥有多项甲级资质。作为少数同时拥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和工程勘察设计综合甲级、工程设计综合甲级等资质的工程咨询企业,公司积累了10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总体总包、设计总承包和工程咨询业绩。 (二)掌握轨道交通前沿关键技术,具备领先行业并持续创新发展的技术优势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率先掌握线网规划、客流仿真模拟、全生命周期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以及智慧地铁等轨道交通前沿关键技术,同时积极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及设备厂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三)依托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工程实验室与科技研发平台,具备科研成果转化孵化的载体优势 1、拥有多网合一规划和基于数字驱动的动态规划技术,创新实现线网融合和资源共享; 2、拥有大数据分析与模拟仿真技术融合的枢纽一体化设计技术,保障枢纽客运服务水平和客流集疏能力; 3、拥有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协同技术,确保设计过程精准高效; 4、拥有多项城市轨道交通绿色节能先进技术,同步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5、拥有轨道交通装配式关键技术,带动行业变革及产业改造升级; 6、拥有领先业界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为智慧城市轨道交通提供成套技术解决方案; 7、积极探索“低空+轨道”新技术新业务,引领产业融合发展; 8、构建智能知识引擎与AI质量管控系统,赋能轨道交通产业升级。 (四)拥有一支跨学科、多专业、敢创新的高素质队伍,具备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咨询行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数十个工程类学科和专业,其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业态创新对各类人才的专业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五)拥有先进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具备实现设计成果与设计服务高品质的保障优势 公司自2009年以来通过并保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定证书。 (六)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客户需求收集、设计回访、信息反馈机制,具备快速响应、持续改进的迭代提升优势 公司多年来向客户提供了大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咨询服务,通过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建立了稳定的信息收集、反馈和传导机制。公司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交流、设计回访等多种方式获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运营期的信息反馈。
要点六: 自愿锁定股份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要点七: 股利分配 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要点八: 稳定股价措施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