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化学制药 四川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深证100R MSCI中国 深股通 融资融券 深成500 基金重仓 HS300_ 合成生物 创新药 肝炎概念 幽门螺杆菌概念 流感 超级真菌 西部大开发
要点二: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零售;医疗服务;药品委托生产;药品进出口;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中药提取物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软件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属医药制造业,秉承“科学求真,伦理求善”的经营理念,坚持“三发驱动,创新增长”的发展战略,多年专注于多技术类别、全功能平台高技术内涵医药产品(高端仿制、改良创新和源头创新)的研发能力和体系建设,已建成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创新平台。公司主要从事大容量注射剂(输液)、小容量注射剂(水针)、注射用无菌粉针(含分装粉针及冻干粉针)、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腹膜透析液等24种剂型药品及抗生素中间体、原料药、医药包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肿瘤、抗感染、肠外营养、液体治疗、中枢神经、心脑血管、麻醉镇痛、呼吸、骨质疏松、男科、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领域。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702个品种、共1,096种规格的医药产品,其中包括592个品种、984个规格的药品制剂(其中输液产品151个品种、320个规格,其他剂型产品441个品种、664个规格),110个品种、112个规格的原料药;同时拥有2个品种、2个规格的药用辅料,14个品种的抗生素中间体,13个品种、25个规格的医疗器械。 公司生产的药品按临床应用范围分类,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药品为135种,被列入OTC品种目录的药品为64种,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版)》的药品为344种。
要点四: 行业背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医药行业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研发能力具备国际竞争力,创新药支持体系逐步完善,集采的常态化运行保障了国民用药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整体上看,医药产业竞争优势突出,产业结构升级持续推进,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呈现分化发展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整体表现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传统医药领域景气度整体承压,主要受到需求变化、国家集采常态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面对挑战,行业企业普遍积极调整战略,优化运营效率,推动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创新药领域景气度持续高企,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国药企研发能力显著提升,受到国际认可,推动“出海”授权交易迎来爆发期。中国已成为跨国药企主要项目来源地。行业的政策密集度正与市场敏感度形成共振。2025年6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提出16条举措,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商保多元支付等进行支持。商保作为优化医保支付机制,探索多元支付机制的重要载体,关注度与日俱增。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持续深化审评审批改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和补充申请时限大幅压缩,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研发成本。上半年全国获批创新药达43个,同比大增59%,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随着获批的创新药产品加速上市并进入医保,创新药物商业化进程备受关注。 总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药政策体系持续锚定创新驱动、质量提升、支付改革、多层次保障四大核心方向,通过“放管服”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并形成“顶层设计—落地实施—动态优化”的闭环机制。政策协同效应的持续释放,正推动行业稳步向“创新引领、质量优先、普惠可及”的目标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四)公司行业地位 科伦药业是国内医药产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之一,横跨医药研发、药品制造和商业流通等领域,位列“中国医药制造业百强”和“中国制造业500强”,荣登“中国化药企业百强”和“Big Pharma企业创新力十强”等榜单。 公司先后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此外,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等。截至目前,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共有7家企业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工厂,分别为科伦药业、安岳分公司、川宁生物、湖南科伦、青山利康、贵州科伦及广西科伦。从2013年起,科伦药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连续6次被国家发改委评价为优秀。“科伦”文字、图形及可立袋商标分别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在输液领域,公司全面实施产业创新升级,在具备高端制造和新型材料双重竞争力的同时,占据了产品技术创新和质量标杆的战略高地,凭借大容量注射剂的全球优势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公司历时十余年潜心研发并实现技术突破的即配型高端输液(抗生素固液双室袋和肠外营养液液多室袋系列产品)已实现批量上市,极大满足了临床需求。公司自主研发的可立袋?为国内外首创,拥有270余项专利,不仅比传统输液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而且在降低能耗和环境保护方面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也因此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深刻地改变了行业格局。公司生产线通过了日本PMDA的GMP认证,获得了在日本销售的准入资格;同时,公司的主导产品已实现批量出口,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在输液领域,公司已成为品类齐全、国内领先的输液产品供应商,代表着中国输液产品发展的方向,引领了行业升级,树立了民族企业在高端输液市场的品牌形象。 在生物发酵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多年的研发突破和技术积累,在抗生素中间体发酵领域已经建立起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体系,成为全球生物发酵技术产业化的头部企业,并形成了稳固的规模优势。生物发酵类产品主要涵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广谱类抗生素的主要中间体,其中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青霉素类中间体产量均位居全球前列。在“合成生物学”方面,公司已构建完成“选品-研发-大生产”的商业化体系,目前已有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等多个产品进入生产、销售阶段,是国内首批实现产品交付的合成生物学企业。 在研发创新领域,公司自2013年以来已累计投入超过155亿元资金用于研发创新。公司拥有六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分别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容量注射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注射用包装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环境保护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先后承担15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1项国家科技援外项目。截至第十批国家集采,公司累计59个品种(83个品规)中选,已然成为集采头部供应商之一,能够保障集采产品质量和持续供应。此外,公司多项创新专利实现海外授权,并持续深化与国际大型医药公司合作,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已经具备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战略决策能力和执行力 在发展历程中,公司对发展环境的敏锐洞察力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判能力所形成的战略决策,使公司抓住了一系列历史性的机遇:一是1996年低成本、低行业门槛的创业机遇;二是2000年关闭医院输液制剂室的市场机遇;三是2003年“非典”倒逼输液产品升级换代的机遇;四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抗生素行业大洗牌的机遇;五是2013年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强制通过新版GMP认证的机遇;六是“以仿制推动创新,以创新驱动未来”的研发战略布局,引领了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浪潮,同时积极响应并参与国家和地方组织的药品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谈判。 (二)发展战略坚定而清晰 公司在自身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清晰而坚定的企业战略。1996年创业初期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成本领先,市场驱动”;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又前瞻性地提出了“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即“从创业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从财富使命向组织传承转变”;2010年上市以后,公司制定了“三发驱动”的发展战略。 (三)拥有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资本条件和资源力量 为实现“三发驱动、创新增长”的发展战略,公司拥有相匹配的资本条件和资源力量。通过持续的产业升级和品种结构调整,公司已建立起包括大输液在内的注射剂产品集群的总体优势,保持了在输液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持续为创新增长提供充足现金流。2022年川宁生物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2023年科伦博泰生物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标志着产业与资本实现深度融合,公司整体资本实力大幅提升。公司依托强大的资本条件和资源力量,通过多元化的技术创新,对创新型小分子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优秀仿制药等高技术内涵药物进行研发,拓展国际化合作资源,正在积累企业基业长青的终极驱动力量。 (四)人才与技术合力,突出创新优势 创新乃企业竞争之魂。公司于2012年底全面启动创新转型,吸引了数千名博士、硕士加盟,打造了一支科学水平高、战斗意志强、人才结构合理、与国际接轨的科研队伍,包括具有丰富国际研究经验的领军人才,以及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生产基地研发创新承接团队。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研究人才和其他竞争资源,建立了以科伦博泰生物、美国KLUS、科伦药物研究院及苏州分院、上海锐康生物为主体,专注创新研究的多技术类别、全功能平台研发体系,形成了以国内正向研发为主导、以国外技术反哺为辅助,全面接轨国际的新型研发模式;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大容量注射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公司与相关知识联盟机构进行跨专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高水平合作,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科伦的核心竞争力。 (五)强大的团队传承与创新能力 公司的子(分)公司遍布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公司在创业初期就制定了人才培养的“长板凳计划”,即从基层的班组长到企业的高管团队,每个层级都必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该培养机制为公司的快速扩张提供了高效、有用的人力资源保障。当下,公司不仅人才济济,而且有序地进行了代际交接。
要点六: 控股股东提议回购公司股份 2018年12月21日公告,当日控股股东刘革新发函提议,公司通过二级市场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回购价格不超过25.00元/股,回购总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公告表示,刘革新此次提议回购是基于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同和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考虑到公司股票表现低迷,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同时也为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将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实际上,科伦药业刚刚完成上一次1亿元股份回购。12月20日,科伦药业公告,截至当日,本次回购计划已实施完毕。此次回购实际购买公司股票4459718股,约占截至本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0.31%;实际支付资金总额约1亿元。
要点七: 拟斥资1亿至2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2018年12月26日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监管允许的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或其他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25元/股;回购资金总额为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回购股份期限为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要点八: 拟斥资0.5亿至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2018年11月2日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或其他监管允许的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25元/股。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为不低于0.5亿元、不超过1亿元。回购股份拟用于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或依法注销减少注册资本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用途。回购股份期限为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要点九: 有偿许可Harbour公司在国外开发、销售抗PD-L1单克隆抗体 2018年8月20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伦博泰)于2018年8月18日与HarbourBioMedTherapeuticsLimited(以下简称Harbour公司)签署许可协议,科伦博泰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PD-L1单克隆抗体项目有偿独家许可给Harbour公司进行除中国以外范围的开发和销售。根据公告,协议对方为HarbourBioMedTherapeuticsLimited,成立于2016年,并注册于香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免疫与免疫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及商业化的全球性生物医药公司。
要点十: 获得药品注册批件 2018年9月4日公告称,公司于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化学药品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9%)注射液《药品注册批件》。公司表示,经查询国家药审中心网站,国内仅公司注册申报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9%)注射液,即公司为国内首家获得生产批件的企业。截至目前,该产品为公司获批生产的第四个肠外营养三腔袋产品,公司在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9%)注射液研发项目上已投入研发费用约456万元。
要点十一: 氟康唑片及阿昔洛韦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2019年3月7日公告,近日,公司的氟康唑片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并获得药品注册批件,该品种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隐球菌、球孢子菌等多种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此外,公司的阿昔洛韦片通过一致性评价并获得药品注册批件,该品种主要用于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的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