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小金属 陕西板块 深股通 参股新三板 融资融券 商业航天 尾气治理 纳米银 航母概念 5G概念 小金属概念 央国企改革 燃料电池 超导概念 通用航空 水利建设 西部大开发 核能核电 节能环保 军工
要点二: 经营范围 金属材料制造;金属结构制造;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铸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金属镀膜加工;金属切削加工服务;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金属材料销售;金属结构销售;有色金属合金销售;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销售;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铸造用造型材料销售;合成材料销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经营;新材料技术研发;金属制品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物业管理;土地使用权租赁;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机械设备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
要点三: 稀有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材料 公司是主要从事稀有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和市场开拓,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品种齐全的稀有金属材料深加工研发生产基地,拥有钛及钛合金加工材、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稀贵金属材料、金属纤维及制品、钨钼材料及制品、稀有金属装备、钛材高端日用消费品和精密加工制造等八大业务板块,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环保、海洋工程、石化、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和众多国家大型项目。
要点四: 行业背景 近年来随着稀有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宽加深,更多的企业参与该领域的竞争。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带来的风险,公司将深入研究行业竞争对手和竞争格局,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持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对市场的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以保持和增进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研发优势 依托公司强有力的研发技术基础与研发能力,公司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钛合金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4个国家级平台,并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40个创新平台,不断增强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同时,与国内多所一流院校、科研院所、领域顶尖专家开展多层次合作交流,拓宽公司技术支持、人才支持、资源支持,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为公司探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夯实了基础。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500余项,有效专利485项,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84项,获国家、省部级各类奖励89项。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比多年保持5%以上,积极布局重点关键技术领域和前沿研究方向,不断研发出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了多项产品的行业领先、首发量产。 (二)人才优势 在科研人才方面,公司打造了一支包括400余名博士、硕士在内的科技创新团队,是公司取得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的中坚力量。组建创新研发小组,针对不同方向开展公司级研发课题;博士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工作,与公司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速成果转化;推动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开展研发技术人员职级认定工作,搭建公司研发技术岗位人才梯队。 (三)装备及制造优势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钛及钛合金、锆及锆合金加工生产线,主体设备包括国际先进的进口真空自耗电弧炉、自动称重混布料系统、真空电子束冷床熔炼炉,国产8000T油压机、6300T快锻机、2800mm四辊可逆热轧机、1780mm六辊可逆冷轧机、950mm四辊可逆热轧机、800mm六辊可逆冷轧机、550mm四辊可逆冷轧机、250mm四辊可逆冷轧机等全系列装备,生产产品的幅宽和尺寸精度控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拥有包括MeltFlow-VAR数值模拟软件、差热分析仪、水压气密高效自动试验机、管材涡流超声探伤仪、板材水浸式探伤仪、中厚板表面检验设备等国内一流的钛材加工检测装备;拥有行业领先的金属爆炸复合材料生产线;拥有国内唯一的核级控制棒生产线。同时,公司着力推进制造手段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应用大数据分析节约能源和践行绿色环保,逐步实现工业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转型。 (四)品牌优势 公司凭借钛合金中厚板、宽幅钛合金薄板等产品成为我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板材核心供应商之一;化工锆板、钛(银、锆)/钢复合板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核电用银合金控制棒实现国产替代,并成为国内唯一合格供应方。公司先后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和多项省部级奖项。这些荣誉和成就不仅展现了公司产品的创新力,品牌的影响力,也体现了公司对于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