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智能(002097)投资要点分析

要点一: 所属板块 工程机械 湖南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深股通 融资融券 海南自贸 雅下水电概念 低空经济 飞行汽车(eVTOL) 工程机械概念 工业互联 军民融合 一带一路 无人机 央国企改革 通用航空 锂电池 军工

要点二: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特种设备设计;特种设备制造;道路机动车辆生产;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租赁;特种设备销售;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用机械销售;农业机械制造;农业机械销售;林业机械服务;矿山机械制造;矿山机械销售;物料搬运装备制造;物料搬运装备销售;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金属制品销售;风动和电动工具制造;金属结构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气体压缩机械制造;5G通信技术服务;汽车零配件零售;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石油钻采专用设备销售;光学仪器制造;光学仪器销售;光电子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销售;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冶金专用设备制造;矿物洗选加工;专用设备修理;机动车修理和维护;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定的为准)

要点三: 主营业务 公司以“一点三线”“一体两翼”为战略定位,以湖南、广东为战略要地,以先导式创新为发展内核,聚焦装备制造业,在工程装备、特种装备、航空装备三大领域全面发展。

要点四: 工程机械业 工程机械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高技术壁垒、高资金需求的特点。工程机械行业成熟度高,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紧密正相关,下游客户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矿山采掘等行业,具备一定的周期性。当前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行业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企业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2)外资品牌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国产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3)智能化、无人化、节能环保等成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主销产品市场地位保持稳定。液压静力压桩机和露天凿岩产品稳居行业第一,旋挖钻机位列行业前三,挖掘机和高空作业平台保持行业前十。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山河智能样板 “十四五”期间,山河智能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河智能重要讲话精神,以先导式创新为引领,深化“一点三线”与“一体两翼”战略布局,深度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在稳定传统主业基础上,加快成长型产业发展和战略型新兴业务培育,形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极具竞争力的新产业,持续做强主业、做优新业、做大企业,推动企业朝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高质量发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山河智能样板。 (二)深化先导式创新,驱动未来增长 山河智能创立之初,就以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创性产品——液压静力压桩机高起点自觉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公司从创立到发展、壮大,始终把自主创新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之源,贯穿于企业的一切工作之中,凭借独具特色的“先导式创新”模式,摒弃“克隆”和“模仿”的市场跟随方式,以敏锐的眼光、创新的理念先于他人切入市场,把握市场先机,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已成为先导创新特色显著的企业。 (三)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智能制造升级 公司秉持“做装备制造领域世界价值的创造者”的使命愿景,结合国家发展要求与趋势,以先导式创新为抓手,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工程机械产品,围绕工艺设计、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重点环节,建立高效柔性、敏捷响应、人机协同和动态调度的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工厂,并获得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应用案例等荣誉。 (四)内外兼修的营销服务体系 建立了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配套服务体系,在国内主要省会及重点城市建设了保障中心,在雄安、杭州、成都、东莞、兰州等建立了五大中心仓库,并建设了四级供应体系(全球配件中心、区域中心仓库、服务网点仓库、终端用户寄销库),可快速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五)注重人才多元化培养与引进工作 2025年公司围绕《广州工控管理纲要》关于人才的要求,重点聚焦青年人才核心素质塑造,输送8位青年员工参加广州工控集团首届管培生项目,2025年5月,8位员工通过认定达到结业标准,其中4位员工获奖,构建了人才发展新格局;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2025年5月,积极申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焊接方向),由长沙市首届卓越工程师禹红云领衔,聚焦焊接降本增效、项目攻关、技术技能标准、员工技能提升、技能比赛等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公司现有焊接类技术工人700余人,占公司技能人才总数的30%,是公司人数最多的工种。

X
密码登录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