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 所属板块 通用设备 广东板块 破净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深成500 AH股 装配建筑 氢能源 冷链物流 天然气 可燃冰 雄安新区 一带一路 粤港自贸 海洋经济 海工装备 风能 物联网 深圳特区 参股银行 参股券商
要点二: 经营范围 制造修理集装箱及其有关业务,利用该公司现有设备加工制造各类零部件结构件和有关设备,并提供以下加工服务:切割、冲压成型、铆接、表面处理,包括喷沙喷漆、焊接和装配;集装箱租赁。
要点三: 主营业务 本集团通过业务拓展及技术开发,已形成一个专注于物流及能源行业的关键装备及解决方案的产业集群。
要点四: 行业背景 (一)集装箱制造业务方面 根据克拉克森(CLARKSONS)2025年6月的报告,2025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预计将增长2.5%。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持续引发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进而短期内冲击全球集运市场的用箱需求。然而,基于集运市场不确定性事件带来的备箱需求叠加稳定的旧箱淘汰置换量,2025年,集装箱新箱需求预计仍将有稳定的基本面支撑。 (二)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方面 中国物流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中稳健向前,新能源重卡市场延续爆发性增长态势;全球南方市场半挂车行业呈现差异化增长与转型并行的格局,全球地缘政治漩涡持续升级与贸易摩擦加剧。 (三)物流服务业务方面 2025年,全球多式联运业务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同时,中国企业出海,为中国多式联运服务商带来增长机遇。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本集团物流服务业务将强化市场动态监测,把握区域市场结构性机会,持续提升运营弹性和市场响应能力。 (四)清洁能源分部: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天然气在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理想的过渡能源,市场前景广阔。壳牌在2025年初发布了全球能源展望,在其中模拟的所有情景下,全球对LNG的需求至少到2030年都会激增,在乐观情景下,壳牌预期2030年后LNG需求和供应仍将继续增长,到2050年,LNG在全球天然气总需求中的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14%左右上升到25%左右,特别是在亚洲市场。国际能源署IEA《2025Q3天然气市场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速约1.3%,预计随着供应面的缓解,以及工业、发电等需求的增长,2026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亚洲的天然气需求增长将超过4%,LNG进口量预期增长约10%。 (五)海洋工程业务方面 油气平台业务:FPSO市场的短期需求确定性高,长期项目储备充足,未来5年市场需求依然保持强劲势头,大型项目主要围绕南美,非洲,主要建造方在中国和新加坡。清洁能源业务:绿色转型提速,海工市场绿色化迎来发展元年,海上风电、氢能利用、海上光伏等将形成庞大产业规模。特种船业务:滚装船供需逐步回稳,新造订单趋势分化;客滚船市场更新加速,尤其在中大型细分市场表现尤为显著,迎来滚装汽车运输船(PCTC)向滚装客船(R O PA X)转型升级的机会。
要点五: 核心竞争力 (一)全球化的发展理念 本集团持续致力于业务全球化的布局,利用四十年积累的全球化网络和品牌优势,现有主营业务覆盖集装箱制造、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物流服务、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金融及资产管理及其他新兴产业,生产基地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澳洲,业务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其中,集装箱产业持续保持全球行业领先地位,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以及海工业务也形成了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卓有成效的全球化业务布局有效地抵御了近年来全球市场周期波动对本集团业绩的不利影响。 (二)科学高效的企业治理机制 本集团依托独特的混合所有制优势,构建了均衡的股权结构与规范的“三会一层”治理机制,确保决策高效与治理有效。创新的治理模式体现在多元专业的董事会架构,以及高效的运行机制,董监事深度参与,强化事前沟通,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本集团通过持续优化公司治理制度,形成内外互动的监督机制,结合内审内控的严谨执行,保障战略科学与执行到位。中集特色的治理实践,市场化的治理释放管理层活力,聚焦市场导向,为本集团在全球竞争中稳健前行奠定坚实基础。 (三)智能制造的精益管理能力 本集团自2007年以来不断推动精益ONE模式构建,打造了较为完善的精益制造系统,并且向市场、研发、技术、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等业务和经营管理领域展开,通过强化精益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整合资源、实现协同发展的能力 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及集团战略发展为导向,本集团年内充分发挥内外部协同优势,优化业务顶层设计,贯彻各板块协同发展策略,拓展重要领域国内市场。年内,通过与重要伙伴资本合作,优化相关业务市场布局及引入市场资源;通过加强与政府、客户等的合作,推动内外部资源协同、模式创新,致力于为下游客户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五)持续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 本集团始终关注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制定中长期的发展战略以优化技术研发体系和平台,加快产品技术研发和现有产品升级换代,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同时不断完善创新成果的发掘、激励和推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本集团围绕“产品卓越、创新领先、品牌卓著、治理现代”四个高质量特征,以打造冠军产品集群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建设,推进智能制造、智慧产品与平台服务,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研发布局,通过科技创新与产品升级,筑牢中集在各个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40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2件),截止报告期末累计维持有效专利6,331件。2024年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的3项专利(粉粒物料运输车的流化系统及粉粒物料运输车、连接机构及具有其的可折叠集装箱、制动装置及登机桥)已于2025年6月5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正式公布。 (六)良好的品牌形象 本集团40多年长期坚守制造,在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空港设备、海洋工程等多个领域跃居行业领导者地位。“中集”品牌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集的集装箱、半挂车、登机桥等多项冠军/明星产品成为了代言中集品牌的靓丽名片,为“中国制造”在全球赢得了声誉和尊重。目前,本集团位列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推出的“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TOP100总榜)”第52位,本集团已成为在全球物流及能源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知名企业品牌。
要点六: 涉足海洋工程领域 集团的海洋工程业务基本明确了以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及海洋特种工程船三条主产品线的定位,完成并发展了由烟台,海阳,龙口及海洋工程研究院组成的“一个中心,三个基地”的战略布局。
要点七: 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20亿元公司债券 2018年9月7日公告,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20亿元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拟用于补充公司经营性流动资金,偿还公司到期债务。
要点八: 中集集团子公司中集车辆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9月16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中集车辆为实现境外上市目的,将以净资产折股方式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现有股东均拟参加改制并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在议的折股方案为:全体现有股东按照各自目前于中集车辆的持股比例认购股份公司的股份。改制完成前后,公司及中集车辆现有其他股东所持权益比例预计将保持不变,中集集团仍将持有改制后的股份公司63.33%的股份。中集车辆现有股东中,深圳市龙源港城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系中集车辆的员工持股平台,持有中集车辆1.544%的股权。
要点九: 拟逾63亿元公开摘牌获取太子湾片区目标公司股权 2018年9月27日公告,2018年8月31日,招商蛇口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公开挂牌,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合作方持有商融置业49%股权、商泰置业49%股权、商启置业51%股权及乐艺置业51%股权。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中集产城拟与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四家公司控股子公司,以公开竞拍的方式分别获取四家目标公司的上述股权。拟摘牌公司分别以挂牌起始价人民币154,866.681万元通过增资方式竞买商融置业49%的股权;以挂牌起始价人民币162,034.699万元通过增资方式竞买商泰置业49%的股权;以挂牌起始价人民币255,118.060万元通过增资方式竞买商启置业51%的股权;以挂牌起始价人民币59,991.842万元通过增资方式竞买乐艺置业51%的股权。上述目标公司的摘牌价格合计为人民币632,011.282万元。本次交易标的位于蛇口自贸区核心区位。交易完成后,商启置业及乐艺置业拟将纳入公司财务报告合并范围,商融置业、商泰置业拟将作为公司之联营公司按照权益法核算。
要点十: 控股子公司中集车辆向香港联交所申请上市 2018年12月27日公告,2018年12月27日,公司控股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过其独家保荐人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以申请批准中集车辆的H股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买卖。建议分拆及上市的实施取决于香港联交所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市场状况及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