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88621 阳光诺和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人工智能、仿制药、CXO概念、创新药、减肥药、宠物经济
风格:融资融券、养老金、重组预案、专精特新、专项贷款
指数:无
【2.主题投资】
──────┬──────┬────────────────────────────
2025-04-03│宠物经济 │关联度:☆☆☆
──────┴──────┴────────────────────────────
公司控股子公司诺和动保的服务链条涵盖了药学研发、临床研究、注册事务管理、药学研究
项目管理等
──────┬──────┬────────────────────────────
2025-03-27│人工智能 │关联度:☆☆☆
──────┴──────┴────────────────────────────
公司在AI领域已经进行了积极布局,持续推进多肽药物领域的AI药物发现和开发技术平台建
设
──────┬──────┬────────────────────────────
2025-01-06│创新药 │关联度:☆☆☆
──────┴──────┴────────────────────────────
公司在研创新药STC007现在已经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
──────┬──────┬────────────────────────────
2024-02-23│减肥药 │关联度:☆☆☆
──────┴──────┴────────────────────────────
公司目前利用固相合成技术已经可以稳定合成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药物。
──────┬──────┬────────────────────────────
2021-10-22│CXO概念 │关联度:☆☆☆☆☆
──────┴──────┴────────────────────────────
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医药企业提供专业化研发外包服务
──────┬──────┬────────────────────────────
2021-10-14│仿制药 │关联度:☆☆☆
──────┴──────┴────────────────────────────
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医药企业提供专业化研发外包服务,涵盖仿制药开发、一致性评价及创新
药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研发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公司仿制药
开发业务的收入占比为 70%左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收入占比为 20%左右,创新药开发的收入
占比为 8%左右。
──────┬──────┬────────────────────────────
2025-04-25│并购重组预案│关联度:☆☆☆☆☆
──────┴──────┴────────────────────────────
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江苏朗研生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
──────┬──────┬────────────────────────────
2024-12-27│专项贷款 │关联度:☆☆☆
──────┴──────┴────────────────────────────
2024年12月27日公告,公司拟回购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0000万元;回购资金来源:自
有资金和/或自筹资金,包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的专项贷款,贷款金额不超过9000万元
──────┬──────┬────────────────────────────
2024-09-02│养老金持股 │关联度:☆☆☆
──────┴──────┴────────────────────────────
截止2024-06-30,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六零二二组合持股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3.35%
──────┬──────┬────────────────────────────
2023-08-21│专精特新 │关联度:☆☆☆
──────┴──────┴────────────────────────────
公司已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3.事件驱动】 暂无数据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公司简介 │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系由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整│
│ │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3月12日,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大 │
│ │华审字[2020]003271号《审计报告》,截至2020年1月31日,阳光诺和有限 │
│ │经审计净资产值为人民币11,866.43万元。2020年3月12日,中铭国际资产评│
│ │估(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中铭评报字[2020]第16065号《资产评估报 │
│ │告》,经资产基础法评估,截至评估基准日2020年1月31日,阳光诺和有限 │
│ │净资产评估值为人民币12,922.24万元。2020年3月12日,阳光诺和有限召开│
│ │股东会,同意以截至2020年1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11,866.43万元为基础,│
│ │折为股本6,000.00万股,其余5,866.43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将阳光诺和有限│
│ │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同日,利虔、刘宇晶、康彦龙等共计31名发起人共同│
│ │签署了《发起人协议》,一致同意发起设立股份公司。2020年3月21日,大 │
│ │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大华验字[2020]000122号《验资报告》,验证各发起│
│ │人已经实缴全部出资6,000.00万元,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中超过6,000.00万│
│ │元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2020年3月21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 │
│ │大会。2020年3月25日,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阳光诺和核发了整 │
│ │体变更后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7685771683F)。 │
├──────┼─────────────────────────────────┤
│产品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综合研发服务CRO,为国内医药企业和 │
│ │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药物研发服务,致力于协助国内医药制造企业│
│ │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和自主创新。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创新药开发、仿制药开发│
│ │及一致性评价等方面的综合研发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理药│
│ │效、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和生物分析。 │
├──────┼─────────────────────────────────┤
│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
│ │公司通过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药物发现、药理药效、药学研究、临床试│
│ │验以及生物分析在内的一站式药物研发服务,配合客户按照国家药品注册管│
│ │理规定进行申报注册,最终协助客户完成目标药物开发。在研究过程中,通│
│ │常分阶段收取款项,根据研发进度或最终交付成果时确认收入。同时,在部│
│ │分合作类项目中,公司保留了销售权益分成的权利。产品上市后,公司与合│
│ │作方将依据约定的权益分成比例共享销售收益。 │
│ │2.采购模式 │
│ │公司对外采购内容主要分为物料采购和服务采购。公司采购的物料主要包括│
│ │药学研究、生物分析服务业务所需要的试验设备、原辅料、实验试剂、杂质│
│ │对照品、参比制剂、色谱柱等。公司采购的服务主要为临床试验服务业务委│
│ │托医院等外部机构进行方案实施,亦包括药学研究服务业务的少量环节委外│
│ │实施。 │
│ │3.服务模式 │
│ │公司提供全面的药物研究服务,专注于特定药物的开发,涵盖从药学研究到│
│ │临床试验,直至最终的注册上市全过程。同时,本公司亦可根据客户需求提│
│ │供单一的研发服务环节。公司各项服务均属于定制化服务。按研发标的来源│
│ │划分,公司项目分为客户指定项目和公司自主立项项目。客户指定项目是指│
│ │由客户选择研发标的,公司接受委托为其提供研发服务;公司自主立项项目│
│ │是指由公司选择市场前景良好的研发标的,前期先自行投入并计入研发费用│
│ │,待开发到一定阶段后择机推荐给客户,并接受客户委托继续提供研发服务│
│ │,公司和部分客户还在合同中约定保留了药品上市后的销售权益分成,在药│
│ │品的有效生命周期内公司可以通过销售权益分成的形式持续稳定的获得收益│
│ │,公司实现更大市场价值,达到公司和客户共融共享的目的。 │
│ │4.营销模式 │
│ │公司提供的药物研发服务主要采用直销业务模式,直销业务模式亦是公司所│
│ │在的行业通行惯例。公司从事的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关系紧│
│ │密且具有联动关系,公司营销采用“大商务”方式对母子公司业务进行统一│
│ │管理,即母子公司营销人员统一由公司下设商务信息中心进行管理,商务信│
│ │息中心进行项目拓展及客户关系维护。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寻求业务合作机会│
│ │。项目进入与客户洽谈阶段时,商务信息中心人员与潜在客户进一步接触,│
│ │了解客户的研发需求,必要时由研发部门协助洽谈,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
│ │预案;项目进入方案制定及报价阶段时,公司通过商务信息中心、项目执行│
│ │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的协同工作,以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
├──────┼─────────────────────────────────┤
│行业地位 │CRO行业领先企业 │
├──────┼─────────────────────────────────┤
│核心竞争力 │1.“临床前+临床”综合药物研发服务优势 │
│ │公司业务起步于药学研究业务,在药学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
│ │扎实的客户基础。随后,公司的业务领域向临床研究、生物分析、药物发现│
│ │及部分临床前研究等服务领域扩展,覆盖原料药及制剂研究、I-IV期临床试│
│ │验研究、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临床前及临床生物分析、先导化合物筛选和│
│ │优化、药效学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公司拥有的“临床前+临 │
│ │床”综合研发服务模式竞争优势比较明显,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有利│
│ │于提高药物开发成功的概率和研发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公司订单获取的能│
│ │力。 │
│ │2.公司形成具有特色化的核心技术集群,具有技术及质量控制优势 │
│ │公司积极研发特色化的核心技术,在包括特殊剂型、特殊给药途径、新型复│
│ │方制剂药物开发、多肽及小核酸类药物开发、复杂注射剂开发、儿童用药及│
│ │罕见病用药开发等高难度研发领域,形成了多个特色化的核心技术集群。以│
│ │新型复方制剂为例,需要在复方改进、药效学增效、降低毒副作用和杂质控│
│ │制等多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在技术开发上具有较高难度。因此,与全面综合│
│ │型CRO公司及其他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在部分核心技术的特色化上处 │
│ │于竞争优势。 │
│ │3.创新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
│ │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服务能力正在快速提升: │
│ │药物发现技术平台,专注深入挖掘类肽创新药,掌握多肽偶联PDC药物的靶 │
│ │向多肽序列、连接子类别以及连接位点等关键技术,实现较高难度的多肽类│
│ │分子与靶蛋白模拟对接的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CADD与大规模化合物库的│
│ │计算机虚拟筛选,并开展多肽分子与靶蛋白的精确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对接实│
│ │验。与此同时,公司与华为云携手合作,开发基于盘古大模型的AI多肽分子│
│ │发现平台。 │
│ │4.丰富的产品储备优势 │
│ │公司基于多年的研发服务经验,对多类药品的开发技术、市场前景均有深刻│
│ │的理解。公司除了开发客户指定的品种外,亦会自行储备多个前景良好、供│
│ │应短缺、开发难度较大的品种,待工艺相对成熟后,结合客户的需求而向客│
│ │户推荐,并接受客户委托继续提供研发服务。在创新药方面,公司在研产品│
│ │主要应用领域在于镇痛、抗菌、治疗贫血等方面;在改良型新药方面,公司│
│ │主要专注于微球类制剂、长效注射制剂和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在仿制药│
│ │方面,公司在研产品重点包括多肽类药物、儿科特色药物及其他高端仿制药│
│ │等。 │
│ │5.专业的团队优势 │
│ │专业人才是药物研发服务的基础,也是公司持续稳定成长的重要因素。公司│
│ │在技术人才队伍和核心管理队伍上面均具有较强的优势。公司原始核心团队│
│ │比较稳定,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培养了众多技术骨干,也满足药物研发│
│ │长周期的需求。同时,通过新设、收购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子公司,公司也│
│ │获得了在各个药物研发服务领域具备独特优势的技术人才和资源。截至报告│
│ │期末,公司研发人员共有1318人,占员工人数84.70%。专业、稳定的团队确│
│ │保了公司能够持续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药物研发服务。同时以此为平台,公│
│ │司能够持续吸引全球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研发团队,丰富公司的人才储备。│
│ │6.客户资源优势 │
│ │独特的业务发展模式增加了公司客户粘性,使得公司客户资源优势日益明显│
│ │。从早期药学研究阶段建立起的合作关系,使公司深刻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
│ │,并随着药物研发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加深。随着公司将业务链条延伸至临床│
│ │试验、生物分析等领域,前期培养的客户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越来越多的│
│ │客户与公司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
│ │得益于公司提供的一体化药物研发服务以及在医药研发服务领域长期的项目│
│ │经验积累,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国内药物研发服务主要提供商之一。公司累计│
│ │为约1000家医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服务,其中多数为国内大中型医药制造企│
│ │业。 │
├──────┼─────────────────────────────────┤
│经营指标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7,847.38万元,同比增长15.70%;实现净利润16,9│
│ │01.29万元,同比下降7.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40.95 │
│ │万元,同比下降3.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
│ │净利润16,510.62万元,同比下降8.31%。 │
├──────┼─────────────────────────────────┤
│竞争对手 │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美迪西、博济医药、百花村(│
│ │华威医药)、太龙药业(新领先)、海特生物(汉康医药)。 │
├──────┼─────────────────────────────────┤
│品牌/专利/经│专利: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224项已授权专利、软著、商标及作品著作 │
│营权 │权,其中74项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 │
├──────┼─────────────────────────────────┤
│投资逻辑 │作为国内较早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企业之一,公司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突│
│ │出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逐步建立了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地位。公│
│ │司拥有3.66万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其中已投入使用的实验室面积为3.35万│
│ │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实验室面积为0.31万平方米。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仪器│
│ │设备,以及一批具备丰富国内外制药研发经验的科研骨干和人才团队,可以│
│ │为客户提供包括药物发现、药理药效、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和生物分析等服│
│ │务,协助客户快速、高效地完成药物研发各个阶段的工作。 │
│ │新药PK/PD技术平台,着重于抗体药物、细胞及基因治疗产品、血液制品、 │
│ │核酸类药物、疫苗等的PK/PD大分子生物分析,免疫原性评价,定量药理学 │
│ │研究等。已经具备在大分子PK检测,ADA分析,细胞因子等生物标志物分析 │
│ │,PCR检测的能力。强化生物医药临床转化研究能力与服务体系,按国际CAP│
│ │认证实验室体系要求,建设人源化动物模型、基因编辑相关的细胞和动物模│
│ │型,免疫学相关研究如免疫原性,免疫表型分析;临床生物标志物、细胞治│
│ │疗、MRD、血液疾病分型、双特异性抗体、ADCs等创新药研究核心技术平台 │
│ │。公司将在各类型创新药研发服务体系中,进一步扩大并强化专业服务能力│
│ │。 │
├──────┼─────────────────────────────────┤
│消费群体 │国内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 │
├──────┼─────────────────────────────────┤
│消费市场 │境内 │
├──────┼─────────────────────────────────┤
│行业竞争格局│在全球医药市场持续扩张以及医药研发投入逐年递增的大背景下,CRO行业 │
│ │正稳步迈入持续快速发展的全新阶段。自2021年起,中国政府相继颁布一系│
│ │列政策及改革举措,全力推动新药创制与医药行业创新发展。其中,《“十│
│ │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
│ │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为医药行业筑牢政策根基,拓展了广│
│ │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7月,《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正式落地 │
│ │,该方案通过全面强化政策保障,统筹协调价格、医保、保险、药品使用、│
│ │投融资等多方面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及医疗机构考核机制,有力推动创新药│
│ │加速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创新药研发注入强劲动力,更为CRO行 │
│ │业营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夯实了CRO企业在药物研发全链条中 │
│ │的重要地位。 │
│ │在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全球及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 │然而,医药研发面临的研发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的挑战依然严峻。医药│
│ │研发活动所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高投入特性,催生了CRO行业的诞生,而 │
│ │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又进一步加速了CRO行业的成长。CRO公司凭借其高度专│
│ │业化的服务能力和高效的研究水平,能够迅速组建起专业素养极高的研究团│
│ │队,助力药企攻克研发难题,提高研发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
│ │期,进而赢得医药企业的广泛信赖与认可。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
│ │24年全球CRO市场规模预计可达960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的847亿美元,同 │
│ │比增长约13.3%。未来,全球CRO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预计到20│
│ │30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477.3亿美元,2024-2030年期间的年复合│
│ │增长率约为8.5%。随着在研管线药物数量的进一步增长以及临床前、临床早│
│ │期在研管线药物的逐步推进,全球CRO行业规模将迎来更为快速的扩张。 │
│ │当前CRO企业正处于逐步优化整合的进程之中,市场机制促使低效产能与竞 │
│ │争力较弱的企业有序出清,行业资源得以重新配置与聚焦,整体呈现出向头│
│ │部企业集中、集约化发展的清晰态势,迈向更为成熟、高效且具有国际竞争│
│ │力的发展新阶段。在国内医药政策积极引导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国内监│
│ │管标准加速与国际接轨并吸引国际医药研发需求转移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医│
│ │药行业正处于自主创新的黄金发展时期。药企不断加大在创新药研发方面的│
│ │投入力度,与此同时,创业型生物制药公司及Biotech不断涌现并迅速崛起 │
│ │,进一步增强了药企对CRO服务的依赖程度。未来CRO市场的需求将持续攀升│
│ │,业务渗透率也将快速提升,进而推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Frost&Sull│
│ │ivan的权威数据,国内CRO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364.9亿元人民币稳健增长│
│ │至2022年的813.7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国内CRO市场规模将以14%的 │
│ │年复合增长率扩张至2757.7亿元人民币,彰显出国内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
│ │增长潜力。 │
├──────┼─────────────────────────────────┤
│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持续扩大和药物研发需求的不断增长,CRO行业迎来了 │
│ │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医药研发领域的重要一环,CRO行业在提升研发 │
│ │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新药上市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 │当前,CRO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吸 │
│ │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加剧了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随着医药│
│ │行业的创新转型,CRO行业也在逐步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
│ │在竞争格局方面,全球CRO市场呈现出大型企业垄断的态势。几家大型CRO公│
│ │司凭借丰富的经验、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实力,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然│
│ │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CRO公司开始崭露头角,通过 │
│ │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逐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
│ │在发展趋势方面,CRO行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随着新技术、 │
│ │新方法的不断涌现,CRO公司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以满足客户日 │
│ │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服务质量也将成为CRO公司竞争的关键。只有提供 │
│ │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 │此外,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CRO行业将更加 │
│ │注重国际合作和布局。通过与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合作,引进先│
│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 │
│ │总之,CRO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提升实 │
│ │力和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
│行业政策法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十四五│
│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十四五”医药│
│ │工业发展规划》、《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关于鼓励药品创│
│ │新试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 │
├──────┼─────────────────────────────────┤
│公司发展战略│阳光诺和作为一家专注于药物创新研发的综合性企业,正通过构建“研发服│
│ │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三位一体的业务生态系统,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
│ │影响力的创新型药物研发服务企业。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国际化技术团队和先│
│ │进的智能化研发体系,为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从药物发现到产业│
│ │化的全周期、全方位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阳光诺和不仅注重技术创新,│
│ │更关注市场需求和临床应用,力求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 │
│ │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形成十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在研管线, │
│ │广泛覆盖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肿瘤、代谢性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多个重要治疗领域。这些在研管线不仅│
│ │代表了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更是对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刻洞察和前瞻布│
│ │局。 │
│ │在“自主创新+技术转化”双轮驱动战略的引领下,公司持续投入大量资源 │
│ │搭建符合国际标准的研发平台,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紧密的产业协│
│ │同网络。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国内药企有效突破技术壁垒,加速实现进口药│
│ │物的替代进程,还能通过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 │。 │
│ │与此同时,阳光诺和积极布局全球化创新战略,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
│ │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公司通过不断吸收全球前沿科技,提升自身研发水平,│
│ │力争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这些多维度的努力,阳光诺和正│
│ │逐步实现其成为全球化药物研发服务企业的宏伟目标。 │
├──────┼─────────────────────────────────┤
│公司日常经营│1.主营业务稳步发展,研发投入持续加强 │
│ │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1719│
│ │4.42万元,同比增长39.02%,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94%,研发项│
│ │目累计已超430项,其中新立项自研项目达89余项。 │
│ │2.深化竞争优势,客户及订单持续增长 │
│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研发和自主立项研发的项目中,共14项新药项目已通过│
│ │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176项药品申报上市注册受理,13项一致性评价注 │
│ │册受理;取得83项药品生产注册批件;9项通过一致性评价;7项原料药通过│
│ │审评获批。 │
│ │3.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研发创新基础 │
│ │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人才培养体系,通过│
│ │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和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创新药研发能力。截至报告期末│
│ │,公司员工1556人,其中研发人员131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84.70%;研│
│ │发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1134人,占研发人员的比例为86.04%;研发人员硕士│
│ │及博士239人,占研发人员的比例为18.13%。 │
│ │4.各业务板块稳步发展,持续加强服务能力 │
│ │(1)药学研究 │
│ │在药物发现领域,公司聚焦前沿技术,构建了涵盖缓控释制剂技术、多肽药│
│ │物分子设计与开发,以及小核酸药物载药系统开发在内的研发平台,并组建│
│ │了一支由资深科学家和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精锐研发团队,持续赋能创新药│
│ │物的开发与应用。 │
│ │在缓释制剂开发领域,公司建立了缓控释制剂技术平台。 │
│ │在多肽药物研发领域,公司掌握多肽偶联PDC药物核心技术,通过精准设计 │
│ │靶向多肽序列、连接子类别和位点,实现多肽分子与靶蛋白的高难度模拟对│
│ │接。 │
│ │在小核酸药物开发领域,公司建立小核酸药物载药系统开发平台。该平台专│
│ │注于小核酸药物的递送系统研究,致力于解决小核酸药物在体内稳定性、靶│
│ │向性及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挑战。 │
│ │(2)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 │
│ │在临床试验领域,公司凭借卓越的专业能力与完善的平台布局,为客户提供│
│ │全方位、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服务,涵盖I-IV期临床试验研究、生物等效性(│
│ │BE)试验等,满足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临床试验项目。 │
│ │公司在全国设立19个常驻点,与超过300家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临床合作 │
│ │关系,形成了广泛且高效的临床试验网络。目前,公司正在开展多项具有前│
│ │沿性和创新性的临床试验项目。 │
│ │(3)权益分成 │
│ │公司通过实施多元化的权益分配机制,确保了收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进而促│
│ │进了企业市场价值的稳步上升,实现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共同繁│
│ │荣。 │
│ │在业务布局上,企业采取了双轨并行的策略。一方面,企业积极筹备自主立│
│ │项项目,待项目发展至关键阶段,企业将适时向客户推介,并受客户委托继│
│ │续提供专业的研发服务。在此过程中,企业与客户通过合同约定,确保了药│
│ │品上市后的销售权益分配,为企业的未来收益提供了稳定的增长潜力。另一│
│ │方面,企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寻找具有重大潜力的研发药物。 │
│ │(4)创新药的研发进度及成果 │
│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STC007注射液的镇痛适应症2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相 │
│ │关研究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有望为术后疼痛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选│
│ │择。同时,瘙痒适应症的2期临床试验也在积极开展中,其研究进展顺利, │
│ │有望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带来显著的治疗改善。 │
│ │截至公告披露前,该产品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正处于1期临床 │
│ │试验阶段。 │
│ │上述创新药项目的研发进展不仅体现了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强大研发实力和│
│ │专业团队的高效执行力,同时也为公司的长期经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潜│
│ │力。随着这些项目的持续推进,公司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
│ │位置,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
├──────┼─────────────────────────────────┤
│公司经营计划│一、业务拓展计划 │
│ │(一)国内业务深化 │
│ │1.纵向延伸服务链:致力于全方位强化“药物发现-临床开发-产业化”全周│
│ │期服务能力。 │
│ │2.横向拓展治疗领域:积极布局CAR-T、AOC、PDC、RDC、小核酸药物等多个│
│ │不同赛道。 │
│ │3.新质产业链协同:主动联合国内优质的原料药、制剂企业及权威医疗机构│
│ │,搭建紧密合作的“研发-生产-临床”闭环生态。 │
│ │(二)国际化推进 │
│ │1.筛选可海外布局品种,并进行管线培育:成立专门的国际化项目评估小组│
│ │,对公司现有药物品种以及在研管线进行全面梳理。 │
│ │2.提前海外专利布局:组建专业的知识产权团队,深入研究目标海外市场的│
│ │专利法规与政策。在药物研发早期阶段,就进行专利申请策略制定,围绕核│
│ │心技术与创新点,在目标国家和地区提交专利申请,构建严密的专利保护网│
│ │络,防止技术成果被侵权,保障公司项目在海外市场的合法权益。 │
│ │二、技术开发与创新计划 │
│ │(一)智能化研发体系升级 │
│ │公司与华为云携手,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