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材☆ ◇603100 川仪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所属板块】【2.主题投资】【3.事件驱动】【4.信息面面观】
【1.所属板块】
概念:碳中和、铁路基建、物联网、核电核能、高端装备、工业互联、新型工业、商业航天
风格:融资融券、参股金融、股权转让
指数:无
【2.主题投资】
──────┬──────┬────────────────────────────
2025-03-17│商业航天 │关联度:☆☆☆
──────┴──────┴────────────────────────────
2025年3月12日凌晨0时38分,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迎来重大突破——一号发射工位首次任务
圆满成功,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款产品为本次发射圆满成功提供保障
──────┬──────┬────────────────────────────
2024-02-01│新型工业化 │关联度:☆☆☆
──────┴──────┴────────────────────────────
公司主导产品为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包括智能检测仪表、控制阀、执行机构、分析
仪器、分布式控制系统等
──────┬──────┬────────────────────────────
2022-10-21│铁路基建 │关联度:☆☆
──────┴──────┴────────────────────────────
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具体可划分为7个单项产品和系统集
成及总包服务,其中7个单项产品分别是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
、温度仪表、控制设备及装置和分析仪器。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
相关技术的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目前公司拥有310项专利(其中包括53项发明专利)和83项专
有技术。目前公司已在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温度仪表、分
析仪器等各类产品中具备多项核心技术,同时具有工业自动控制系统集成及工程成套服务能力。
──────┬──────┬────────────────────────────
2022-04-29│碳中和 │关联度:☆
──────┴──────┴────────────────────────────
公司智能化现场仪表及解决方案可助力石化、冶金、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排
增效、环保达标、绿色制造的目标。此外公司多款分析仪器、科学仪器均可用于工业过程气体污
染物监测和温室气体减排。未来公司也将结合“碳中和”相关政策与标准,持续推动产品研发升
级,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
2022-01-05│物联网 │关联度:☆☆☆
──────┴──────┴────────────────────────────
公司国内经营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全、系统集成能力最强的自动化仪表制造企业
──────┬──────┬────────────────────────────
2022-01-05│工业互联 │关联度:☆☆☆
──────┴──────┴────────────────────────────
公司主导产品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备
──────┬──────┬────────────────────────────
2021-11-02│核电核能 │关联度:☆☆
──────┴──────┴────────────────────────────
公司拥有"三代AP1000压水堆核电站核1级稳压器电加热器开发"、"核电用测仪表设备产业化
"等核电项目
──────┬──────┬────────────────────────────
2020-11-16│高端装备 │关联度:☆☆☆
──────┴──────┴────────────────────────────
公司是国内综合性自动化仪表制造企业之一,是以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表、IT专用集成电路
和功能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系统集成为主业的大型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
括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温度仪表、控制设备及装置、分析
仪器和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川仪”字号及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曾被中国航天科
技集团公司授予“为神舟六号载人技术航天飞行任务和运载火箭研制配套贡献企业”。
──────┬──────┬────────────────────────────
2024-09-02│参股银行 │关联度:☆☆☆
──────┴──────┴────────────────────────────
截止2024-06-30,公司持有重庆银行
──────┬──────┬────────────────────────────
2023-11-20│国企改革 │关联度:☆☆☆
──────┴──────┴────────────────────────────
公司属于国有企业
──────┬──────┬────────────────────────────
2019-08-19│重庆国资改革│关联度:☆☆☆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2017-01-14│核电设备 │关联度:☆☆
──────┴──────┴────────────────────────────
公司通过了核电HAF0400质量认证,是我国第一家能够提供核电自动控制设备的厂商。
──────┬──────┬────────────────────────────
2025-01-15│股权转让 │关联度:☆☆☆☆☆
──────┴──────┴────────────────────────────
公司转让19.25%股权给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或其新设全资企业。
──────┬──────┬────────────────────────────
2024-09-02│参股金融 │关联度:☆☆☆
──────┴──────┴────────────────────────────
截止2024-06-30,公司持有重庆银行
【3.事件驱动】
──────┬───────────────────────────────────
2024-11-22│深度受益于数据中心等新兴用能需求,核电或迎爆发式增长
──────┴───────────────────────────────────
全球核电重回增长通道。根据IAEA和WNA,截至2024年9月全球共有62个在建核电机组,其中
大多数将在2029年前投入运营。此外,高盛集团分析结果显示:在人工智能(AI)狂热将造成电
力需求激增的预期带动下,对冲基金三季度蜂拥至核电板块。AI用能需求叠加减碳目标驱动美国
核电快速发展,近年来互联网企业频繁与核电运营商签订长期购电协议。中信证券指出,相比大
型核电站,SMR有着更灵活、更易维护、核事故更可控、发电量更适中的特点。中长期来看,SMR
或成为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优先级最高的能源投资方向。美国核电正处于复苏阶段,SMR等新技术
完美契合AI用能需求及减碳目标,有望深度受益数据中心等新兴用能需求。
──────┬───────────────────────────────────
2024-06-07│未来能源保障的重要补充,多个国家均将小型堆技术列入国家战略
──────┴───────────────────────────────────
韩国将投资2.5万亿韩元(18亿美元)用于开发下一代核反应堆技术。据悉,这项投资旨在
培育能够建造下一代核反应堆并将该技术商业化的私营公司。韩国计划掌握开发小型模块化核反
应堆(SMR)的关键技术,目标是在2030年代进入全球SMR市场。小型堆因其安全性、部署灵活性
及多用途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据国际
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发的小型堆技术有超过80种,美、俄、英、日、韩
等核电大国均将小型堆技术列入国家战略。
──────┬───────────────────────────────────
2023-10-25│工信部就《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
为加快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工
信部公开征求对《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稿指出
,工业互联网企业应当按照工业互联网安全定级相关标准规范,结合企业规模、业务范围、应用
工业互联网的程度、运营重要系统的程度、掌握重要数据的程度、对行业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安
全的重要程度以及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影响后果等要素,开展自主定级。工业互联网企业级别由
高到低分为三级、二级、一级。
──────┬───────────────────────────────────
2023-10-19│工信部将加快完善新阶段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
──────┴───────────────────────────────────
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10月1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开幕。工信部副部长表示,工信部将加快
完善新阶段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一体化推进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5大体系建设,促
进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深度融合应用,加力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加快新型
网络技术研发,创新标识解析应用场景,增强智能算力供给。加强软硬件协同攻关,加强通用人
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布局,推动技术落地应用和产品迭代升级。
──────┬───────────────────────────────────
2023-10-11│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即将开幕
──────┴───────────────────────────────────
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将于10月18日至20日在沈阳召开。本次大会将以“赋能新型工业化
·打造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助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首战告捷。开幕式上,工信部将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报告(2023)》等最新成果。在大会
举办的创新成果展中,华为、航天云网等近110家企业参展,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工业互联网
领域顶尖技术和创新成果。
──────┬───────────────────────────────────
2023-09-18│第三批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标准发布
──────┴───────────────────────────────────
国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最近发布了第三批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标准,包括《国家工业
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产业链编码规范》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企业资质库数据标
准与共享接口规范》等共计11份标准。这些标准的发布将实现国家中心与各区域分中心、行业分
中心之间的底层数据库统一,数据级联与上下行机制统一,数据共享与开放标准统一,进一步促
进工业互联网数据资源的高效流动与共享交换,加速提升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的聚数
、用数成效。
──────┬───────────────────────────────────
2023-08-11│我国核电自主创新取得重大成果
──────┴───────────────────────────────────
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核心模块在海南昌江吊装成功。“玲龙一号
”是全球首个建设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压水堆,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建造技术上走在了
世界前列。玲龙一号是继华龙一号后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广阔
的全球市场前景,成为又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小型堆因其安全性、部署灵活性及多用途等
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据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统计,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发的小型堆技术有超过80种,美、俄、英、日、韩等核电大国
均将小型堆技术列入国家战略。券商指出,核电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引导之下,技术进
入第三、四代领域,在接下来政策的指引下,核电行业将迎来大规模发展。
──────┬───────────────────────────────────
2023-07-24│预计到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2688.4亿元
──────┴───────────────────────────────────
工信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中
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总量达到8647.5亿元,同比增长13.6%。赛迪顾问认为,以工业互联网为
载体的新型工业和经济模式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发力点。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
模达到12688.4亿元,预测增长率为13.8%。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筑基赋能作用凸显,平台市场
成长迅猛,呈现特色化等趋势,在政策、需求等多项利好的基础上,通过连接赋能工业经济,加
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进程。
──────┬───────────────────────────────────
2023-07-10│工信部将加快制定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正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信部将加快
制定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政策联动,加强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支
持力度。鼓励基础建设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协同配合,打好企业数
字化转型团体赛;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产业基础等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领
域专精特新企业。
──────┬───────────────────────────────────
2023-06-25│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
──────┴───────────────────────────────────
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制定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升
级版工作方案。推动不少于3000家企业建设5G工厂,建成不少于300家5G工厂,打造30个试点标
杆,发布首批5G工厂名录,编制典型案例集。推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加快高质量外
网连接企业和云平台资源,服务企业超过3000家。
──────┬───────────────────────────────────
2023-06-19│工信部研究出台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
6月15日,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会上表示,要
坚持战略引导,优化完善新时期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政策体系,研究出台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
发展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制约工业互联网规模推广的痛点难点,加快构建技术体
系、标准体系、产品体系,化“点”为珠、串珠成链。
──────┬───────────────────────────────────
2023-06-15│2023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
──────┴───────────────────────────────────
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14日在江苏苏州开幕。大会以“数实融合数智赋能——高质量推进新型
工业化”为主题,邀请到国内外先进企业和专家代表,分享和展示工业互联网建设最新发展成果
,共话“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趋势。
──────┬───────────────────────────────────
2023-06-09│三项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3年第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公告,批准GB/T42562-2023《工业互联网平台选型要求》、GB/T42568-2023《工业互联
网平台微服务参考框架》和GB/T42569-2023《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应用编程接口功能要求》3项
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对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提升多样化工业互
联网平台供给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023-05-25│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将于6月举行,有望催化行业加速发展
──────┴───────────────────────────────────
2023年工业互联网大会将于6月14日至16日在苏州举行。此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苏
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通信管理局、苏州市人
民政府、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国通信学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承办,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苏州通信行业管理办公室协办。
──────┬───────────────────────────────────
2023-04-21│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待完善,数据有望创造更大价值增量
──────┴───────────────────────────────────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下一步,将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高质量
发展指导意见,从产业供给、深度应用、集群发展等方面推动“5G+工业互联网”走深走实,进
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实施新一轮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
产业化,突破制约规模应用技术瓶颈,提升安全防护能力。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与工业互联网
紧密协同。
──────┬───────────────────────────────────
2023-03-29│工信部将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举措
──────┴───────────────────────────────────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27日在上海召开的2023“工赋上海”创新大会上致辞
称,下一步,工信部将抓好顶层设计引导,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用好财税
金融政策;夯实产业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速推进关键技术产业化突
破,增强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服务能力;壮大产业发展生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协同配合,完
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发挥好产业联盟在技术合作、供需对接等方面的纽带作用。
──────┬───────────────────────────────────
2023-02-22│中共中央政治局表示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国产化攻坚战
──────┴───────────────────────────────────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要协同构
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
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
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
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
2022-08-18│光热储能站上风口,万亿级市场拉开帷幕
──────┴───────────────────────────────────
光热发电概念持续发酵,细分的熔盐储能板块表现强势。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表明,十四五将推动光热发电与风电光伏融合发
展、联合运行,因地制宜发展储热型太阳能热发电。
──────┬───────────────────────────────────
2021-11-16│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
│年版)》
──────┴───────────────────────────────────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
2021年版)》。对拟建、在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
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对能效低于本行业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合理设置政策实施过渡期,引导
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运行能效,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
落后产品。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限期分批实施改造升级和淘汰。对需开展技术改造的项目,各地
要明确改造升级和淘汰时限(一般不超过3年)以及年度改造淘汰计划,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
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力争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对于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进行淘汰。坚决
遏制高耗能项目不合理用能,对于能效低于本行业基准水平且未能按期改造升级的项目,限制用
能。
──────┬───────────────────────────────────
2017-03-28│五部门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
──────┴───────────────────────────────────
2017年3月28日报道,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按照《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
加强和改进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日前,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证
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对“中国制造2025”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始终坚持问
题导向,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要紧
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改进和完善制造业的金融服务,促进制造业结构
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
2016-05-12│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加紧编制
──────┴───────────────────────────────────
2016智能制造国际会议2016年5月11日在北京召开。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指出,
目前正在加紧编制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中国未来五年智能制造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推进重点和路径,以指导地方、行业有序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银河证券认为,智能制造板块可分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应用和服务机器人三个子
板块。目前A股中智能制造板块包含50多只个股,相关政策措施的发布将为智能制造板块带来主
题性投资机会。
【4.信息面面观】
┌──────┬─────────────────────────────────┐
│栏目名称 │ 栏目内容 │
├──────┼─────────────────────────────────┤
│产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是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包括智能执行机构、智│
│ │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温度仪表、物位仪表、控制设备及│
│ │装置、分析仪器等各大类单项产品以及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除工业自动控│
│ │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外,公司还开展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进出口等│
│ │业务。 │
├──────┼─────────────────────────────────┤
│经营模式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业务主要经营模式: │
│ │公司是综合型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制造企业,产品覆盖工业自动│
│ │化仪表及控制装置各大品类,包括过程检测仪表、控制阀、分析仪器、控制│
│ │系统及装置等单项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并具备系统集成及总包│
│ │服务能力,可为工业客户提供相关产品和自动化解决方案。 │
│ │1.单项产品经营模式 │
│ │(1)采购模式 │
│ │公司生产物资采购具有规格品种繁多、批量小等特点。物资采购实行预算管│
│ │理,以订单为依据,结合现有库存制订采购计划。对主要生产物资采购设立│
│ │集中统一的采购中心,实行两级价格监督机制,并根据销售订单对库存量实│
│ │行实时监控,尽可能降低库存。主要分/子公司已实施生产系统ERP,其采购│
│ │数据根据销售订单和库存量计算,同时应对供应链情况变化,适时调整安全│
│ │库存配置。 │
│ │(2)生产模式 │
│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产品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
│ │点,并形成了非核心部件外购(少量外协)与核心部件自行生产的生产模式│
│ │,产品生产由各生产单位按工艺专业化、流程专业化组织完成,产品质量控│
│ │制严格按照ISO9001程序文件的规定执行。公司对各单位的生产管理实行统 │
│ │筹管理、分类指导,控制和监督全年生产计划的完成,并结合实际,不断优│
│ │化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增强科学生产组织和制造能力。 │
│ │(3)销售模式 │
│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品种规格多、专业性强、技术含量和定制生产程│
│ │度高,为建立并不断完善快速、高效的市场反应机制,更好满足客户的差异│
│ │化需求,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构建了区域销售和产品销售相结合的营销│
│ │体系,在全国建有8个销售大区,营销服务网络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重 │
│ │点客户区域,营销中心、销售大区和各产品单位协同配合,持续加强售前、│
│ │售中、售后一体化营销服务能力建设。 │
│ │2.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经营模式 │
│ │公司依托综合型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制造企业的优势,针对石油│
│ │化工、冶金、电力、市政公用及环保、轻工建材、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等│
│ │下游客户在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基于设计优化、设│
│ │备选型搭配、产品供货以及安装调试、维护等技术服务的系统集成及总包服│
│ │务能力,并通过开展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带动单项产品销售。在系统集成及│
│ │总包服务的产品组合中,除需要公司自产单项产品外,还需外购部分其他装│
│ │置。 │
│ │3.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进出口业务经营模式 │
│ │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中复合材料主要产品包括金属复合材料、精密合金│
│ │材料、贵金属材料等,产品以直销为主,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生产;电│
│ │子器件主要产品包括人工晶体精密元器件,陶瓷、碳化硅等硬脆材料精密元│
│ │件,仪表部件等,产品以客户定制为主,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生产;进│
│ │出口业务包括进出口代理、进出口自营等。 │
├──────┼─────────────────────────────────┤
│行业地位 │国内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的领先企业 │
├──────┼─────────────────────────────────┤
│核心竞争力 │(一)完善的产品矩阵 │
│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综合型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制造企业,产品谱系完│
│ │备、配置规格齐全、业务多维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工业自动化仪│
│ │表及控制装置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为主体、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协同发展│
│ │的业务架构,建有完整的工业测量与控制产品体系,覆盖温度仪表、压力仪│
│ │表、流量仪表、物位仪表、在线分析仪器、控制阀、控制系统等主要产品门│
│ │类,具备为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新能源等行业提供单项产品销售和多产│
│ │品组合解决方案的能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
│ │。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公司不断深化技术、产│
│ │品、服务布局,构建了涵盖“管、网、端”三个层次的工业物联网技术产品│
│ │架构,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生产与运营,并依托坚实的产品和技术基础,持│
│ │续推出智慧安全、智慧水务等系列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加强│
│ │市场需求对接,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扩充产品品类,提高解决方案能力,构│
│ │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
│ │(二)持续的创新突破 │
│ │公司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改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下辖│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重庆市级“专│
│ │精特新”/小巨人5户、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1户; │
│ │拥有从首席科学家到技术带头人的全系列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成行业领先│
│ │的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多层次技术│
│ │创新平台,以创新平台为依托,与国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产学研│
│ │用合作,携手提升科研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实力和持续│
│ │创新能力。 │
│ │(三)深厚的智造积淀 │
│ │公司紧扣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在行业内率先推进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智能│
│ │制造水平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效应。围绕“数智川仪”工程建设,公司持续推│
│ │进生产制造智能化,针对“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的产品特性,探索形│
│ │成具有川仪特色的智能工厂“业务数字化”架构理论,通过搭建“数智”基│
│ │础平台、塑造“数智”业务全流程,持续提升“精益制造、成本控制、质量│
│ │保证、快速交付”的能力。推进运营管理信息化,通过持续搭建或完善设计│
│ │与仿真共享平台、PLM、MES、SRM、业财资税一体化财务共享平台等多种管 │
│ │理信息系统,提高过程协同效能,赋能企业提质增效。高效的生产管理系统│
│ │、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辅以灵活的生产组织体系、合理的产线规划和持续│
│ │创新的工艺技术,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赋能企业提质增效。│
│ │(四)高效的营销体系 │
│ │公司深耕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近60年,构筑起业内领先的营销服务│
│ │网络,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型城市和重点客户群体,逾千名销售及服务工程师│
│ │深耕市场一线,秉承“川仪在用户身边,用户在川仪心中”的服务宗旨,着│
│ │力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开发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优质、高效服务。 │
│ │(五)高素质人才队伍 │
│ │公司坚持“技术立企、人才强企”战略,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培育了一│
│ │支专业高效、开拓创新、团结进取的业务骨干队伍,以及具备丰富的行业经│
│ │验、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的核心管理团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
│ │人才支撑。 │
├──────┼─────────────────────────────────┤
│经营指标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1,084.3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 │润74,382.98万元,每股收益1.90元,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为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