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583 思看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级领域(行业) 3.19亿 96.05 2.42亿 96.21 75.77
专业级领域(行业) 1311.42万 3.94 951.61万 3.78 72.56
其他业务(行业) 7148.50 0.00 --- --- ---
─────────────────────────────────────────────────
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产品) 3.19亿 96.06 2.45亿 97.34 76.65
配套产品及服务(产品) 1309.54万 3.94 667.47万 2.65 50.97
其他业务(产品) 7148.50 0.00 --- --- ---
─────────────────────────────────────────────────
境内(地区) 1.90亿 57.10 1.38亿 54.93 72.77
境外(地区) 1.43亿 42.90 1.13亿 45.07 79.47
其他业务(地区) 7148.50 0.00 --- --- ---
─────────────────────────────────────────────────
经销(销售模式) 2.54亿 76.34 1.92亿 76.46 75.76
直销(销售模式) 7867.80万 23.66 5921.20万 23.54 75.2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7148.50 0.00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手持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便携式3D扫 6664.36万 44.36 5350.63万 47.21 80.29
描仪(产品)
跟踪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产品) 5000.57万 33.28 3657.93万 32.28 73.15
工业级自动化3D视觉检测系统(产品) 2271.83万 15.12 1694.16万 14.95 74.57
手持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彩色3D扫描 482.43万 3.21 343.61万 3.03 71.22
仪(产品)
配套产品(产品) 410.80万 2.73 108.91万 0.96 26.51
服务(产品) 194.46万 1.29 176.90万 1.56 90.97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3600.00 0.00 --- --- ---
─────────────────────────────────────────────────
境外地区(地区) 5450.80万 36.28 --- --- ---
境内地区:华东大区(地区) 5167.38万 34.39 --- --- ---
境内地区:华南大区(地区) 1385.89万 9.22 --- --- ---
境内地区:华中大区(地区) 992.34万 6.60 --- --- ---
境内地区:华北大区(地区) 857.65万 5.71 --- --- ---
境内地区:西南大区(地区) 705.87万 4.70 --- --- ---
境内地区:东北大区(地区) 309.64万 2.06 --- --- ---
境内地区:西北大区(地区) 154.87万 1.03 --- --- ---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3600.00 0.00 --- --- ---
其他(补充)(地区) 52.96 0.00 --- --- ---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1.22亿 81.40 --- ---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2794.48万 18.60 --- --- ---
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模式) 3600.00 0.00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手持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便携式3D扫 1.57亿 57.86 1.31亿 61.69 83.02
描仪(产品)
跟踪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产品) 7222.66万 26.58 5491.19万 25.95 76.03
工业级自动化3D视觉检测系统(产品) 1797.80万 6.62 1168.65万 5.52 65.00
手持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彩色3D扫描 1314.56万 4.84 915.63万 4.33 69.65
仪(产品)
配套产品(产品) 858.49万 3.16 313.34万 1.48 36.50
服务(产品) 254.33万 0.94 216.35万 1.02 85.07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5900.00 0.00 --- --- ---
其他(补充)(产品) 63.51 0.00 --- --- ---
─────────────────────────────────────────────────
境外地区(地区) 9162.14万 33.72 --- --- ---
境内地区:华东大区(地区) 8462.46万 31.15 --- --- ---
境内地区:华南大区(地区) 2363.17万 8.70 --- --- ---
境内地区:华北大区(地区) 2353.73万 8.66 --- --- ---
境内地区:华中大区(地区) 2289.25万 8.43 --- --- ---
境内地区:西南大区(地区) 1559.67万 5.74 --- --- ---
境内地区:西北大区(地区) 631.13万 2.32 --- --- ---
境内地区:东北大区(地区) 348.63万 1.28 --- --- ---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5900.00 0.00 --- --- ---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2.22亿 81.61 --- ---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4995.53万 18.39 --- --- ---
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模式) 5900.00 0.00 --- --- ---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63.51 0.00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手持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便携式3D扫 1.42亿 68.87 1.14亿 72.98 80.63
描仪(产品)
跟踪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产品) 3711.22万 18.01 2723.18万 17.37 73.38
手持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彩色3D扫描 1060.87万 5.15 598.08万 3.82 56.38
仪(产品)
工业级自动化3D视觉检测系统(产品) 885.51万 4.30 555.51万 3.54 62.73
配套产品(产品) 535.13万 2.60 178.06万 1.14 33.27
服务(产品) 220.24万 1.07 180.21万 1.15 81.82
其他(补充)(产品) 86.41 0.00 63.79 0.00 73.82
─────────────────────────────────────────────────
境内地区:华东大区(地区) 8092.54万 39.28 --- --- ---
境外地区(地区) 6681.21万 32.43 --- --- ---
境内地区:华中大区(地区) 1768.87万 8.59 --- --- ---
境内地区:华北大区(地区) 1538.38万 7.47 --- --- ---
境内地区:华南大区(地区) 1353.90万 6.57 --- --- ---
境内地区:西南大区(地区) 548.69万 2.66 --- --- ---
境内地区:东北大区(地区) 366.91万 1.78 --- --- ---
境内地区:西北大区(地区) 251.97万 1.22 --- --- ---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1.53亿 74.45 --- ---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5264.58万 25.55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9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1416.77│ 4.26│
│客户二 │ 1159.33│ 3.49│
│客户三 │ 894.74│ 2.69│
│客户四 │ 782.78│ 2.35│
│客户五 │ 708.95│ 2.13│
│合计 │ 4962.56│ 14.9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2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3.2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683.67│ 4.31│
│供应商二 │ 488.90│ 3.09│
│供应商三 │ 357.07│ 2.26│
│供应商四 │ 341.51│ 2.16│
│供应商五 │ 230.36│ 1.46│
│合计 │ 2101.51│ 13.2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前沿技术引领行业发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持续进步,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与工业应用结合最为紧密的技术之一,正
通过图像智能分析赋予工业装备基本的识别与分析能力。作为软硬件深度集成的系统,机器视觉的核心目标
是替代人眼完成对被测物体的观察与判断。相比人眼视觉,机器视觉在处理速度、空间分辨能力、客观性、
精确度和重复性等关键指标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机器视觉通过光学成像系统作为自动化设备的“视觉器官”实现信息输入,并借助视觉控制器模拟人脑
完成信息处理与输出,从而赋予设备“看见”与“思考”的能力。这种技术能够替代人工完成生产制造中的
识别、测量、定位和检测等任务,已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持续鼓励机
器视觉技术的发展,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
制造业企业将基本实现数字化与网络化,重点研发包括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在线无损检测和激光跟踪测
量在内的智能检测装备。
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
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已达到925.21亿元,并预计在2028年有望接近1400亿元。其中,三
维视觉数字化作为3D机器视觉的前沿应用,通过非接触式光学扫描技术,在不接触物体的情况下采集视野内
每个点位的三维坐标信息,将实物三维数据转化为数字化模型。这种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机器视觉二维成像
的局限,还为工业级与专业级复杂场景提供了高精度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应用场景正在向更广泛的领域快速
拓展。
与此同时,三维视觉数字化也属于三维数字化技术的重要组成。三维数字化技术,亦称“3D数字化”,
是指通过3D工具(软件或仪器)对物体进行虚拟创建、修改、完善及分析等操作,以满足各领域的应用需求
。相比传统的2D成像,三维数字化能够1:1还原真实物体的三维空间尺寸,全面展现物体的空间数据结构,
为用户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认知。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以其高精度、非接触式测量和全面的空间数据获取能
力,成为三维数字化领域的关键推动力。
三维数字化技术作为工业4.0的核心支撑,正深度参与制造业全流程,在质量检测、产品设计和生产制
造等环节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基于三维建模的数字化技术能够显著提
升质量检测精度,优化产品设计流程,缩短研发周期,并结合3D打印技术实现复杂零部件的高效生产。专业
级和消费端需求同步崛起,3D打印、艺术文博数字化、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在电商展示、
数字娱乐、虚拟试穿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及全球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市
场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三维数字化产品市场正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2022年,该市场规模达到500.
6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五年(2022-2027年)将保持19.16%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到2027年,全球三维
数字化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03.2亿元人民币。这一趋势表明,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优化生产流程和推动万物数字化升级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万物数字化的未来,三维数字化技术正成为连接现实与虚拟世界的重要桥梁。根据测量方式是否与被
测物体接触,三维数字化产品可分为传统接触式和非接触光学式两大类。其中,基于非接触光学原理的三维
视觉数字化技术以其高精度、非接触式测量和全面的空间数据获取能力,成为三维数字化领域的前沿方向。
非接触式光学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基于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原理,是一种集光学、机械、电子和计算机
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通过光学传感器(如照相机和镜头)对物体进行扫描和感知,并结合计算机算法
进行三维重构,该技术能够获取物体的空间外形、结构以及完整的三维坐标信息,最终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数
字模型。相比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式,非接触式光学三维视觉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它无需与物体表面直接接
触,避免了可能对物体造成的损伤,能够快速高效获取物体的长、宽、高等多维度数据,并实现1:1的真实
还原。更重要的是,该技术突破了二维成像的局限,能够全面展现物体的空间结构,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多
视角观察和分析能力,从而实现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维度跃迁。
非接触式光学三维视觉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尤其在高端制造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航空航天发
动机叶片的逆向工程、汽车白车身的精密检测等复杂场景中,该技术能够完整重建大尺寸、复杂曲面的三维
模型,为制造业提供“所见即所得”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从技术迭代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非接触式光学三
维视觉数字化技术正成为核心引擎。其1:1还原真实物体三维空间尺寸的能力,正在重构传统制造流程。从
产品设计阶段的虚拟原型验证,到生产环节的自动化装配检测,再到售后阶段的远程运维指导,该技术实现
了全流程的数字化闭环。这种从“接触式抽检”到“非接触全检”的质变,能够为全球制造业节省大量质量
控制成本,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工业与非工业领域对三维数字化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虚拟世界、数字孪生、人工智能、3D打印、
物联网和个性化定制等新兴领域对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同时,三维扫描技术供给
侧的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产品迭代加速,叠加全球制造业对智能装备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三维数字化市场
正迎来快速增长的窗口期。在此背景下,非接触式光学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市场爆发的双
重拐点。该技术基于光学原理,无需接触物体即可快速、精准地采集三维信息,并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
合,可实现从“看见”到“洞见”的转变,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诸多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重点鼓励、支持和推动了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及服务的发
展,为公司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构成了公司主营业务快速增长的政策基础。三维视觉数字化设备作为智
能制造及基础研发产业链上中游3D数字化建模与检测的基础硬件工具之一,市场发展前景广阔。2024年7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
提出:健全强化包括仪器仪表等在内的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加强关
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2023年2月21
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等七部
门联合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行动计划指出,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
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是“工业六基”的重要组成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领域,已成为稳定生产运行、保障
产品质量、提升制造效率、确保服役安全的核心手段,对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
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从自动化、数字化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先进扫描和测
量技术的研究以及新一代测量体系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测量仪器基础研究与高端装备制造实践的
结合,推动自主创新和源头创新,能够为保障产业安全、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
量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
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和三维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融合,技术突破的方向正逐渐清晰。这
种融合不仅推动了高精度三维模型的自动生成,显著降低了人工建模成本,同时通过机器学习优化渲染引擎
,提升了实时交互体验。此外,云计算平台为超大规模点云数据处理和协同设计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实
时物理模拟技术正在赋能工业数字孪生领域,而增强现实(AR)内容的生产效率也在大幅提升。这些技术的
结合催生了新一代解决方案,如智能三维检测和自动化设计优化,推动行业从单一工具向智能服务转型,为
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种技术融合的潜力在3D视觉技术中尤为突出。结合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算法,3D视觉技术已实现高精
度三维重建、物体识别和行为分析等功能,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在工业与物流领域,3D视
觉技术为机器人提供了感知能力,使其能够快速识别包裹形状、大小和位置,优化自动分拣效率,同时实时
监控库存变化,优化仓储布局,降低人工成本。在医疗健康领域,手术机器人结合3D视觉技术,提供高精度
视觉信息,辅助医生完成复杂手术,提升安全性和成功率。此外,3D视觉技术还可用于康复训练,通过动作
监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指导。
在智能驾驶领域,3D视觉技术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了环境感知能力,实时检测障碍物位置、距离及车道
线,帮助车辆实现精准定位与安全行驶。在消费电子领域,3D视觉技术广泛应用于3D建模、虚拟现实及人脸
识别,为用户提供更逼真的视觉体验和更安全的支付验证方式。
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3D视觉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化进程。这种技术的结合
不仅提升了各行业的效率和精准度,还为人类社会迈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这种融合将为更多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二)聚焦主营业务,持续开拓创新
思看科技专注于高精度、高便携和智能化的三维视觉数字化系统综合解决方案的研发,在人工智能时代
搭建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的“数智桥梁”。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
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级应用设备和专业级应用设备。在工业级领域,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汽车制造、工程机械、交通运输等工业应用领域。在专业级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3D打印
、艺术文博、医疗健康、公安司法、虚拟世界等万物数字化应用领域。公司始终以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为指引
,以前沿引领技术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积极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通过发
挥三维视觉数字化的数智技术纽带作用,助力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下游智能制造领域的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
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补链强链”及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的战略,专注打造面向中高端制造
的光学三维数字化检测产品及配套系统,助力国家制造业“补短板”、“填空白”。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
在三维视觉数字化行业,尤其是精密测量领域属于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高效、大量获取扫描对象三
维数据,相对于传统手段,属于革新性技术手段的突破。多年来,国内高精度工业三维数字化扫描设备主要
依赖进口,在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等行业易受到国外企业的限制。2015年,公司推出自主研发的手持式三维
数字化激光扫描仪HSCAN系列,打破了便携式激光三维数字化扫描设备由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公司是国内工业级3D视觉数字化产品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以系统化技术创新体系为支撑,构建软件算
法、硬件系统相关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平台,多波段扫描技术、多波段标定技术、内置摄影测量复合扫描技
术等核心技术为行业创新技术,产品技术迭代速度已超海外同行。公司有关高精度测量等技术相继获得2022
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2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等奖项,相关产品
被省级认定为国内首台(套)成套装备,并作为行业代表企业,参与起草1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及2项
团体标准。公司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度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023年度浙江
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23年度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余杭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2023年度科学仪器
行业领军企业(测量仪器类),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并服务中国空间站、国产C919客
机等国家重大航空航天项目或单位,属于《“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
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国家产业政策重点鼓励、
支持的对象。
公司在业内已拥有较高知名度及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已累计服务终端客户数千家,经销商及销售与技
术支持团队遍布主要国家和地区,为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飞、比亚迪、一汽大众、宁德时代、上汽大众、
上汽通用、特斯拉、中联重科、徐工集团、中兴通讯等知名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研究机构院所,提供行业前沿的三
维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其中,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开展合作,相关产品应用于“中
国空间站”在轨实验,与中国商飞旗下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公司相关产品已应用于“C919大飞
机”项目,均获得客户高度评价。
1、以创新为引擎,推动行业升级
2024年,公司持续深耕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领域,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构建从硬件到软件的
完整技术生态。在关键器件和整体系统研发方面,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突破多项技术瓶颈,成功开发出高精
度光学传感器、智能扫描设备及配套的整体解决方案,确保了产品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
公司通过持续优化核心算法,引入快速高精度边缘计算技术、智能无线技术,并结合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
术,显著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和建模精度,进一步巩固了在三维视觉数字化领域的显著技术优势。
在工业级应用领域,公司推出的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
机械和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该方案能够满足从精密零部件的微米级测量到复杂曲面的三维重建等多样化需
求,覆盖尺寸测量、曲面分析、工业设计、逆向工程和三维比对等多个关键环节。其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
细节度的特点,确保了扫描建模的精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可靠性,为工业制造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
术支持。在专业级市场,公司通过创新的三维视觉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了多个领域的技术革新。产品不仅
具备行业领先的扫描精度和效率,还拥有出色的建模效率和色彩纹理捕捉能力,能够精准还原复杂物体的外
观和材质特性。在教学科研领域,该方案为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了高效的教学工具和实验平台;在艺术文博
领域,其高精度建模能力为文物数字化保护和艺术创作提供了全新手段;在医疗健康领域,该技术已应用于
人体建模、手术规划和康复监测等场景;在公安司法领域,其三维扫描功能为案件现场重建和物证分析提供
了重要支持;而在3D打印领域,该解决方案通过提供高精度的数字模型,显著提升了打印质量和效率。公司
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拓展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边界,致力于为工业制造、文化创意和科学研
究等领域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公司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自2015年成功研发便携式激光3D扫描仪HSCAN并打破国外垄断以来,公司
基于核心技术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已在行业内连续推出多款首创技术产品。公司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发展
,包括在行业内首次采用多波段双色激光技术,并在行业内首次引入蓝色激光扫描技术,在行业内推出首款
具有内置摄影测量复合扫描原理的激光3D扫描仪、首款掌上激光3D扫描仪、首款采用边缘计算架构的跟踪式
3D视觉数字化产品以及首款采用智能无线扫描技术的小型灵动跟踪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等,整体技术迭代速
度已超海外同行。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58.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11033.3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1%,研发投入为5906.3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28%。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时代,三维智能视觉数字化技术正成为推动前沿领域创新的核心引擎。公
司始终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紧密关注并积极探索这一技术在3D感知交互、人工智能(AI)、机器人、数字
孪生、虚拟世界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公司致力于突破三维视觉技术的
边界,为各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
2025年,公司与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三维智能视觉数字化与增强现实(AR)
技术的融合应用。这一创新合作将为客户提供更加真实、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推动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衔接。
通过将三维视觉技术与AR技术深度结合,公司不仅在游戏娱乐领域创造了更具吸引力的内容,还在工业设计
、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为客户带来更高效、更直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公司在三维视觉领域的长期深耕,使其能够将相关技术在3D感知及交互、人工智能等下游应用进行高效
迁移和有机结合。3D视觉技术与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正在推动多个领域的创新与变革。在
工业制造领域,3D视觉技术通过高精度检测和质量控制,帮助生产线实现更高效的自动化。例如,3D视觉系
统可以精确检测汽车零部件的几何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严格标准。同时,3D视觉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自
动化装配,机器人能够通过视觉系统识别零部件的位置和姿态,完成复杂的装配任务,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
精度。在焊接领域,3D视觉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为焊接机器人提供了高精度和高灵活性。焊接机器人
视觉定位系统结合了高精度工业相机、数据处理芯片和智能双目立体视觉算法,能够实时捕捉和识别焊接区
域的位置和形状。这些系统通过精确定位焊缝、工件和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使得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
制造环境中进行自动化焊接。在喷涂应用中,3D视觉系统通过实时感知物体表面形状,实现精确喷涂控制。
该系统可补偿工件来料偏差,自动纠偏喷涂路径,并引导机械臂规划最优喷涂轨迹,确保涂层均匀性与覆盖
率,减少漆料浪费,提升喷涂质量。在路径规划与避障方面,3D视觉技术能够通过扫描获取实际零件的状态
,为路径规划提供依据以避免碰撞,同时,基于对环境的感知及自身的位置信息,机器人可以运用先进的路
径规划算法,结合三维数据,计算出从当前位置到目标点的最优路径。其跨领域应用能力,正持续推动智能
制造向更高水平发展。
同时,三维数字化正从工具升级为新型基础设施,催生场景裂变。在智慧城市领域,激光扫描与BIM技
术结合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助力市政规划与管理;在文物保护中,高精度建模实现文物数字化存档与修复;
在教育领域,虚拟仿真实验降低实操风险。在公安司法中,3D视觉技术可快速获取犯罪现场和物证的3D数据
模型,实现物证的数字化管理。3D视觉算法能够记录物证外形全貌,实现秒级数据采集和毫米级尺寸精确计
量。物证的3D图像还可上传到区块链平台固证,方便法官和当事人随时查看。此外,三维法医智能鉴定系统
采用非接触式3D扫描技术,对受伤部位进行1:1数据化采集,避免人为误差。该系统在耳廓缺损鉴定中应用
智能识别技术,精准计算缺损比例;通过动态测量和盲测机制,确保关节活动数据的客观性。
未来,随着算力提升、技术迭代及市场需求的演变,实时三维交互将重塑社交、医疗、工业维护等场景
,打开增量市场。公司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三维视觉技术在下游前沿领域的应用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三维视觉技术将在更多细分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推动行
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公司正以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为纽带,连接虚
拟与现实,赋能传统与新兴行业,引领各领域迈向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的未来。
报告期内,公司仍保持较大研发投入力度,新增专利申请96项,组建了由光、机、电、算、软领衔技术
人才组成的跨学科研发团队。通过构建"硬件-算法-软件"三位一体的技术生态,公司成功推出涵盖新款手持
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多款跟踪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及DefinSight全场景计量软件平台等多个创新产品,对
产品的便携性、智能化水平进行全面优化。公司积极促进生态协同的发展,通过开放SDK接口与三方插件接
口等,实现与其他行业软件、控制系统及数据平台的对接,拓展产品的行业应用。目前,公司产品已成功部
署至全球主要制造业市场,覆盖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关键行业。通过提供高精度三维扫描设备
、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及柔性化制造解决方案,公司为高端制造业的柔性化制造与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提供了
核心技术支持,助力全球企业实现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转型,协助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质量
控制水平。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的迭代情况如下:
(1)跟踪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
公司跟踪式3D视觉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