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292 浩瀚深度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网络智能化及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软硬件设计开发、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 4.41亿 99.71 2.35亿 99.63 53.30
其他业务(行业) 126.12万 0.29 86.28万 0.37 68.41
─────────────────────────────────────────────────
网络可视化解决方案(产品) 2.18亿 49.40 9869.23万 41.84 45.18
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产品) 1.45亿 32.79 7972.76万 33.80 54.97
大数据解决方案(产品) 5996.42万 13.56 5203.02万 22.06 86.77
其他产品(产品) 1681.15万 3.80 394.48万 1.67 23.47
物联网系统(产品) 201.12万 0.45 150.99万 0.64 75.08
─────────────────────────────────────────────────
华东(地区) 1.32亿 29.87 6355.29万 26.94 48.11
华北(地区) 1.00亿 22.67 5514.09万 23.37 54.98
华南(地区) 8336.39万 18.85 4686.05万 19.86 56.21
西南(地区) 4539.48万 10.26 2394.68万 10.15 52.75
西北(地区) 2879.06万 6.51 1669.68万 7.08 57.99
华中(地区) 2727.90万 6.17 1037.51万 4.40 38.03
东北(地区) 2380.90万 5.38 1846.94万 7.83 77.57
其他业务(地区) 126.12万 0.29 86.28万 0.37 68.41
─────────────────────────────────────────────────
单一来源采购(销售模式) 2.50亿 56.43 1.51亿 64.14 60.63
公开招投标(销售模式) 1.47亿 33.31 5528.09万 23.43 37.52
商务谈判(销售模式) 4413.02万 9.98 2845.35万 12.06 64.48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26.12万 0.29 86.28万 0.37 68.4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网络可视化解决方案(产品) 1.25亿 52.93 6358.48万 50.28 50.84
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产品) 7504.00万 31.76 3980.99万 31.48 53.05
大数据解决方案(产品) 2652.78万 11.23 2211.96万 17.49 83.38
其他产品(产品) 966.46万 4.09 94.75万 0.75 9.80
─────────────────────────────────────────────────
华东(地区) 9266.55万 39.22 4340.59万 34.32 46.84
华南(地区) 6702.52万 28.37 3983.58万 31.50 59.43
华北(地区) 3748.88万 15.87 2259.84万 17.87 60.28
西北(地区) 1832.86万 7.76 1065.25万 8.42 58.12
西南(地区) 1409.97万 5.97 481.95万 3.81 34.18
东北(地区) 384.60万 1.63 297.15万 2.35 77.26
华中(地区) 283.98万 1.20 217.82万 1.72 76.7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 5.20亿 100.00 2.58亿 100.00 49.51
─────────────────────────────────────────────────
网络可视化解决方案(产品) 3.15亿 60.56 1.58亿 61.22 50.06
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产品) 1.26亿 24.15 4449.19万 17.26 35.40
大数据解决方案(产品) 6510.58万 12.51 5381.48万 20.88 82.66
其他产品(产品) 1450.88万 2.79 163.73万 0.64 11.28
─────────────────────────────────────────────────
华东(地区) 1.71亿 32.83 8976.25万 34.83 52.54
华北(地区) 1.20亿 23.00 5280.91万 20.49 44.10
西南(地区) 6069.04万 11.66 2874.31万 11.15 47.36
华南(地区) 5668.10万 10.89 2949.25万 11.44 52.03
华中(地区) 5464.56万 10.50 2371.43万 9.20 43.40
西北(地区) 3510.02万 6.74 1991.19万 7.73 56.73
东北(地区) 2278.83万 4.38 1328.71万 5.16 58.31
─────────────────────────────────────────────────
单一来源采购(销售模式) 4.06亿 77.93 2.30亿 89.10 56.61
公开招投标(销售模式) 1.01亿 19.40 1941.98万 7.54 19.23
商务谈判(销售模式) 1388.14万 2.67 866.88万 3.36 62.4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网络可视化解决方案(产品) 1.33亿 54.82 --- --- ---
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产品) 7296.53万 30.00 --- --- ---
大数据解决方案(产品) 2727.33万 11.22 --- --- ---
其他产品(产品) 963.06万 3.96 --- --- ---
─────────────────────────────────────────────────
华东(地区) 8884.96万 36.54 --- --- ---
华北(地区) 5643.11万 23.21 --- --- ---
华中(地区) 2978.84万 12.25 --- --- ---
西南(地区) 2663.72万 10.95 --- --- ---
东北(地区) 1552.03万 6.38 --- --- ---
西北(地区) 1421.59万 5.85 --- --- ---
华南(地区) 1173.96万 4.83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6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5557.27│ 12.57│
│客户二 │ 2770.11│ 6.26│
│客户三 │ 1929.06│ 4.36│
│客户四 │ 1832.44│ 4.14│
│客户五 │ 1450.49│ 3.28│
│合计 │ 13539.37│ 30.6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3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2.8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146.90│ 10.82│
│供应商二 │ 836.69│ 7.89│
│供应商三 │ 697.01│ 6.58│
│供应商四 │ 437.70│ 4.13│
│供应商五 │ 367.34│ 3.47│
│合计 │ 3485.64│ 32.8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度,公司采用“以采集管理系统为基础,全方位拓展延伸”的业务发展模式,在持续迭代升级智
能采集管理系统的同时,纵向拓展各类智能化应用系统及大数据解决方案,横向延伸开发信息安全防护类产
品,多措并举,稳健经营,持续满足下游客户多元化需求。2024年8月,公司并购了国瑞数智,又组建了车联
网安全业务板块,丰富了浩瀚深度网络安全产业新生态,提升了浩瀚深度的关键基础安全保障体系。本报告
期,公司继续实施以“可视化智能化业务、大网安全业务、数据要素相关业务”为核心的业务组合战略,加
大产品和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推动公司的创新发展。
1、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
12.0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2.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55.72万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44.05%。截至本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18.45%,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50%。
2、研发情况
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实力不断增强。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1261.96万元,占营业收
入的25.46%,同比增长12.35%。2024年新增专利37项,均为发明专利;新增软件著作权27项;截至2024年12
月31日,累计获授权专利104项,其中发明专利92项,软件著作权346项。公司作为一家基于流量检测控制、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驱动型企业,技术研发以及产品创新始终是公司经营、发展和持续壮大的关键
。公司在技术研发模式上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对各类技术及应用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持
续为公司提供技术和产品创新动力。同时,公司还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
公司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
3、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数达到66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达到81%,研发人员占比达43%,公司
人才结构整体呈现高学历年轻化趋势。
为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吸引、保留优秀人才,2022年公司实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授予的
激励对象总人数为58人,本次股权激励方案进一步健全了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在实现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的
同时有利于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4、报告期内公司取得的新资质及获得荣誉
(1)2024年6月,公司被评为2024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诚信企业;(2)2024年12月,公司被评为2024
北京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业务探索性);被评为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公司在2024北京软件和信
息服务企业综合实力评价中为百强行列(排名76)。
子公司国瑞数智获得荣誉:
(1)国瑞数智“面向5G新通话的深度伪造诈骗AI智能检测监测系统”项目荣获“2024数博会优秀科技
成果”。(2)国瑞数智荣获“2023年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创新技术一类项目”,“2023年防范治理电信
网络诈骗创新技术二类项目”、“通信网络安全服务能力评定证书(风险评估一级)”,“CNVD2023年度漏
洞信息报送贡献单位”,“2024京津冀信息通信领域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练优秀参演单位”(3)国瑞数智
入选“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基础资源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网络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及大数据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软硬件设计开
发、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业务。公司采用“以采集管理系统为基础,全方位拓展延伸”的业务发展模式,
在持续迭代升级智能采集管理系统的同时,纵向拓展各类智能化应用系统及大数据解决方案,横向延伸开发
信息安全防护类产品,多措并举,稳健经营,持续满足下游客户多元化需求。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网络可视化
系统、网络安全产品、大数据分析产品等。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作为一家基于流量检测控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驱动型企业,技术研发以及产品创新始
终是公司经营、发展和持续壮大的关键。公司在技术研发模式上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对
各类技术及应用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持续为公司提供技术和产品创新动力。同时,公司还通过与高校建立产
学研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公司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
公司目前以自主研发为主,研发流程整体包括:①需求阶段:公司根据最终用户或市场销售部门的反馈
情况,经沟通讨论后明确项目或产品需求;②立项阶段:公司确定项目类型后,针对研发项目需求的技术、
项目可行性等进行分析,对所需技术方案进行验证,并对立项申请书进行评审;③项目策划与资本化评审阶
段:对通过立项评审、确定开发的研发项目,公司制定计划书并根据前期技术验证情况制定相应技术规范,
并对是否符合资本化开始条件进行审慎评价,包括编制《研发项目资本化评审表》、《可行性分析报告》并
经过内部审议等;④产品设计阶段:对通过资本化评审的研发项目进行产品设计,具体包含产品概要设计及
产品详细设计阶段;⑤开发实施阶段:该阶段具体工作包括硬件、可编程芯片配置码、应用软件开发及各项
验证测试工作等;⑥项目确认及结项阶段:项目在经过模拟运行、小批量生产、客户试用后进行确认,最终
通过评审完成项目结项。
2、采购模式
公司具备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与供应商管理制度,按时制定采购流程和年度、月度定期采购计划,管理
生产物料等的采购工作。公司每年会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定,建立合格的供应商数据库,并与信誉良好的供
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供应商实力、信誉、质量、价格、售后服务、付款条件、交货期以及配合度等
,建立并定期维护《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供应部根据未来市场需求的滚动预测,并结合原材料的库存情
况等制定具体的采购计划,在综合评估供应商资质、合作时间、产品性能、交付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后通过议
价、比价等方式进行采购。对于供货中出现的问题,供应部根据采购合同的约定对供应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
施,包括退换货、定期改善、取消供货资格及延期付款等。
3、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环节主要为整机产品的组装和检验,以及可编程芯片配置码的烧录、测试、老化等过程。公
司首先向合格供应商采购按照设计要求生产的PCB电路板裸板以及可编程芯片(FPGA芯片)、存储器件、接
口处理器件等各类电子元器件,然后将验收合格的上述原材料交由外协厂商进行电路板外协焊接,完成电路
板成品。
4、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进行销售,通常以招投标、单一来源采购、商务谈判等形式取得销售合同。公司
由营销中心销售人员与客户建立联系,了解客户的潜在及具体业务需求,确定和落实解决方案。销售人员、
解决方案人员共同制定竞标或定价方案,与客户协商合同条款,最终签订合同。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
供的产品、服务能够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在投标项目的一期项目完成后,大部分后续项目会采用单一来源
采购、商务谈判等方式持续完成签约。
公司本年度合同的取得方式主要为单一来源采购、招投标和商务谈判,其中招投标方式取得合同的收入
占比为33.41%,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取得合同的收入占比为56.59%,采用商务谈判方式取得合同的收入占
比为10.00%。公司向电信运营商销售的合同取得方式以单一来源采购为主,以招投标等方式为辅,这主要是
由电信运营商的采购政策和审批流程所决定。对于电信运营商新建项目需求,公司积极参与电信运营商需履
行招投标程序的各类项目,履行了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在通过电信运营商的一系列采购审批程序后取得合同
。
5、服务模式
目前,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售后服务体系,组建了一支7*24小时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通过全流
程跟踪、上门驻场服务、远程视频会议、电话服务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阶段: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
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十四五”期间,工信
部制定了《“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
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产
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在国内产业加快变革调整的背景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在产业规
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盈利能力也得到了稳步提升。随时间推移,行业内现已形成一批拥有相当规模的企业群体
,行业整体研发投入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良好,软件业务收入平稳增长,利润总
额增长较快,软件业务收入137276亿元,同比增长10.0%,软件业利润总额16953亿元,同比增长8.7%。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基本特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
等突出特点,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产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相继出
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制度层面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已经成为推动
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强大动力。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技术门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行业要求较高的专
业水平,进入门槛相对较高。
首先,本行业属于人才驱动型产业,软件产品研发和信息技术服务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良好的服
务质量更需要优秀技术人员维护。行业内企业的发展更是依赖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其数量,随着信
息化项目的专业性、复杂性及综合性程度的日益提升,对项目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内高
层次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培养周期较长,行业新进入者面临大量人才缺口的制约。
其次,本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高科技、知识密集、技术先导以及与客户行业应用相融合等特
征,涉及多个学科、技术和行业,技术更新快、升级频繁,需要长期持续的研究和创新。因此能够进入这一
领域的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和行业应用知识,客观上形成了较高的行业技术壁垒。
另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要求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对客户的业务流程、技术架构及应用环境有
深刻的理解,对信息技术服务的安全性、稳定性、合规性、持续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大型客户更加关注服务
商的综合实力及战略发展,要求供应商为其长期服务并与之共同发展,因此需要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在企业
规模、技术能力、品牌与形象、战略与发展等方面与客户相匹配,成为客户面向未来转型的战略合作伙伴。
客户资源的积累及客户黏性已经成为新进企业较难以跨越的资源壁垒。
本行业在管理成熟度方面也存在较高门槛,要求企业满足各项法规、国际和行业标准、最佳实践等,通
过合规遵从、财务稳健性、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交付与服务、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可信与
软件工程、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信息安全、EHS、安全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业务连续性管
理等方面建立成熟的管理体系,形成规模效应,才能确保客户的信赖和业务的持续发展。
最后,由于本行业产品换代频繁、生命周期短、技术升级快,为保持核心竞争力,企业需不断推出新技
术、新产品和持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的持续投入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
门槛。
(2)公司所属网络可视化市场发展情况
网络可视化行业发展阶段:近年来,网络可视化行业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网络强国”
战略的实施推进而不断得到电信运营商、政府、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客户的高度重视。根据“十四五规划”和
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科技创新将是“十四五规划”时期的首要任务。目前,源自科技创新的“新基建”正
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内生动力。创新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依托,也是网络可视化的重要基础,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经济等领域的迅速发展等创新应用的发展,网络可视化产业
的边际亦将不断拓宽。此外,伴随着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工信部也提出了要加快出台“双千兆
”(5G和千兆光网)网络发展接续政策,这都为网络可视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科技创新的
带动下,未来三到五年,网络可视化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宽带中国”战略以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网站内容
和网络应用日新月异,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根据2025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
及率升至78.6%。
在国内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网络可视化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民生证
券在研究报告《网络可视化-数字中国的“守护者”》中表述:阶梯式上升的数据流量将充分推动网络可视
化前端、后端以及整体应用落地的产业格局,以乐观推算,网络可视化2027年整体市场空间超过千亿。
算力网络的蓬勃发展对底层网络的架构、容量、速率、时延、能效、智能、安全性等提出了可视化新要
求。国家东数西算战略设八大枢纽、十大集群以及各省市内,跨地域、跨时空、跨架构的算力协同和业务分
布式处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显著增大。运营商不断扩大智能算力规模,持续完善“4+N+X”数据中心布局
,推进边缘算力覆盖,加快泛在算力基础设施构建,中国移动已初步建成技术和规模全面领先的全国性算力
网络,数据中心能力覆盖国家“东数西算”全部枢纽节点。
在智算中心运行训练推理的场景下,需要实现运维可观测性,以便于数据的展示、采集、分析、处置、
管理、调用自动化工具去解决问题的全生命周期。智算可视化实现了对算力资源的监控、管理和优化,从而
提高AI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效率和效果。此外,智算可视化还包括对高性能计算的智能监测、运维和可视化,
这些将成为未来算网架构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算可视化,可以帮助企业更高效管理、优化算力资源,
识别和预警风险,降低算力资源的成本,因此智算可视化是网络可视化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应用场
景,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算力规模持续扩大,对国家八大枢纽光互联以及区域集群间互联提出了新的要求。国联证券指出,
预计到2027年,骨干传送网累积新增流量将达1900Tbps,超大带宽是下一代全光骨干传送网核心能力之一。
工信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加快400G/800
G高速光传输网络研发部署。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是长距离光信号传输网络,能连接边缘、中心和枢纽集群
算力,是算力网络的连接中枢。中国“九州”算力光网——400G骨干网实现了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中全国
八大枢纽之间以及枢纽和周边主要城市间的超级互联,覆盖30个省及200多个城市,支持算力数据在全网无
阻流通。中国移动之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在积极开展400GOTN建设。随着骨干网进入400G时代,网络
可视化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5G-A(5G-Advanced)将在2025年走向规模发展期。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4)上,三大运
营商均公布了5G-A商用相关的创新成果和落地部署。中国移动部署的5G-A网络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并在
合肥、南京、大连等城市进行了低空智联网、空中天眼等试点工作,中国联通宣布2025年中国联通计划在39
个重点城市主城区全面启动5G-A业务,其他300余城市重点场景启动5G-A业务。5G-A(5G-Advanced)是基于
5G的演进和增强,是支撑互联网产业3D化、云化、万物互联智能化、通信感知一体化、智能制造柔性化等产
业数字化升级的关键信息化技术,5G-A技术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更大的连接密度、更高的网
络容量和更好的网络安全性,通过提供十倍网络能力以及多维新能力,加速人、家、物、行业、车五大联接
的升级。5G-A的高速发展促进移动流量的爆发,网络可视化将助力网络基础能力持续创新,打开行业发展新
空间。
网络可视化行业基本特点:网络可视化行业是一个结合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领域,专注于对网络流
量和数据进行识别、采集、分析和展现,以达到网络管理和优化的目的。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技术集成
性:网络可视化行业集成了多种技术,包括流量采集与分流、深度包检测(DPI)、协议与应用识别、协议
还原、流控、分布式计算与存储、软件定义网络(SDN)、大数据和流式计算等。应用广泛性:网络可视化
技术不仅应用于网络优化与运营维护、信息安全和大数据运营等领域,而且服务于政府、运营商和企事业单
位等多种客户群体。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网络可视化行业的市
场需求持续扩大。特别是在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
6G等未来产业中长期政策支持的推动下,网络可视化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技术革新:网络可视化行
业不断推进技术革新。例如,随着5G技术的应用、东数西算的不断深化,网络扁平化和大型数据中心机房的
互联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信息安全技术、SDN/NFV技术以及数据要素的发展,都对网络可视
化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未来网络可视化行业将从“基础网络管理”向“智能算力中枢”升级,政策红利、技术迭代与新兴场景
共振下,行业将进入持续增长期。
网络可视化行业主要技术门槛:我国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参与者不多,该行业的技术不断升级是阻挡新
进入者的重要原因,对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的技术要求导致设备厂商需要持续投入较高的研发,行业外公司
切入难度加大,这些壁垒在客观上造成了网络可视化稳定的竞争格局。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外市场已成为国
内公司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方向,浩瀚公司也将顺应这一趋势,前期优先拓展与中国地缘关系紧密、网络
安全需求增长快的海外地区(如东南亚、中东、非洲),为公司推进海外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3)公司所属信息安全市场发展情况
信息安全行业发展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安全”一词在本纲要中共计出现175次,仅次
于出现468次的“发展”、349次的“建设”、206次的“制度”,成为纲要中排名第四的高频热词。在175次
提及安全相关的内容中,有14次与网络安全相关,5次与数据安全相关。由此可见,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
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建设“安全中国”也将成为十四五规划中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
自2020年以来,《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
保护法》、《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并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稳定快速增长。近三年网络安全行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随着《网络安全审查办
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颁布实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
系化、纵深化态势更加明显,政策法规红利持续释放,叠加企业和个人数字化需求不断攀升,网络安全市场
持续扩大,预计未来三年增速仍将保持在15%以上。根据前瞻研究院报告预测: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
逼近4000亿元大关。
市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近几年,我国信息安全行业稳定快速发展,随着“新基建”和“等保关保”等
产业政策的全面推进,信息安全产业也将由此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具体而言:首先,云安全和物联网安全
市场将成为下一个高速增长点。近年来,物联网发展迅猛,物联网技术不仅仅在家庭及消费级设备上取得发
展,还在制造业、物流、矿业、石油、公用设施和农业等拥有大型资产的行业也开始大量得到应用。各类物
联网终端很容易成为被入侵和控制的对象,黑客通过入侵、操控物联网设备对企业、国家产生直接攻击和威
胁。近几年来物联网安全事故频发,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正在被日益重视,后续几年物联网安全市场将会得到
快速发展。其次,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将变得日益重要。目前各类安全产品配置方法和监控日志形式各异,运
维管理较为复杂,随着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仅采购和部署几类安全产品无法完全保障
网络长期、系统的安全,而对网络进行系统规划、构建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落
实日常专业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的安全市场中,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将逐渐成为信息安全厂商的
核心竞争力。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信息安全行业的创新和变革。首先,人工智能为信息安全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工
具和方法。传统的信息安全手段往往依赖于人工分析和应对,但这种方式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效率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