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隆达股份(688231)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231 隆达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其他(行业) 4.91亿 35.31 5331.70万 24.13 10.85 航空航天(行业) 4.35亿 31.24 9027.56万 40.85 20.77 燃机(行业) 2.67亿 19.18 6208.19万 28.09 23.26 汽车涡轮(行业) 1.00亿 7.21 341.47万 1.55 3.40 油气化工(行业) 9820.66万 7.06 1190.35万 5.39 12.12 ───────────────────────────────────────────────── 高温合金(产品) 8.97亿 64.46 1.69亿 76.28 18.80 合金管材(产品) 3.46亿 24.90 1956.73万 8.85 5.65 其他业务(产品) 8572.40万 6.16 2708.24万 12.25 31.59 镍基耐蚀合金(产品) 6242.25万 4.49 576.25万 2.61 9.23 ───────────────────────────────────────────────── 境内(地区) 10.44亿 75.01 1.16亿 52.42 11.10 境外(地区) 2.62亿 18.83 7807.13万 35.33 29.80 其他业务(地区) 8572.40万 6.16 2708.24万 12.25 31.59 ───────────────────────────────────────────────── 直销(销售模式) 12.22亿 87.83 1.77亿 79.99 14.47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8572.40万 6.16 2708.24万 12.25 31.59 经销(销售模式) 8368.26万 6.01 1713.06万 7.75 20.4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高温耐蚀合金(产品) 5.11亿 71.40 8816.77万 78.81 17.24 合金管材(产品) 1.61亿 22.52 1311.34万 11.72 8.13 其他(产品) 4355.32万 6.08 1058.92万 9.47 24.31 ───────────────────────────────────────────────── 境内(地区) 5.72亿 79.87 7115.83万 63.61 12.44 境外(地区) 1.44亿 20.13 4071.20万 36.39 28.2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其他(行业) 6.02亿 49.85 7789.58万 41.98 12.94 航空航天(行业) 2.96亿 24.55 5494.73万 29.61 18.53 燃机(行业) 1.59亿 13.21 3770.76万 20.32 23.64 油气化工(行业) 8379.27万 6.94 1208.20万 6.51 14.42 汽车涡轮(行业) 6584.76万 5.45 292.50万 1.58 4.44 ───────────────────────────────────────────────── 高温合金(产品) 7.24亿 59.91 1.24亿 67.06 17.20 合金管材(产品) 2.99亿 24.74 1974.29万 10.64 6.61 其他业务(产品) 1.01亿 8.38 3475.90万 18.73 34.34 镍基耐蚀合金(产品) 8416.16万 6.97 662.08万 3.57 7.87 ───────────────────────────────────────────────── 境内(地区) 10.09亿 83.52 1.29亿 69.34 12.76 其他业务(地区) 1.01亿 8.38 3475.90万 18.73 34.34 境外(地区) 9781.50万 8.10 2212.60万 11.92 22.62 ───────────────────────────────────────────────── 直销(销售模式) 10.84亿 89.77 1.46亿 78.79 13.49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01亿 8.38 3475.90万 18.73 34.34 经销(销售模式) 2237.08万 1.85 459.85万 2.48 20.5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高温耐蚀合金(产品) 3.88亿 65.53 --- --- --- 合金管材(产品) 1.55亿 26.12 --- --- --- 其他(产品) 4942.72万 8.35 1689.68万 18.32 34.19 ───────────────────────────────────────────────── 境内(地区) 5.36亿 90.61 --- --- --- 境外(地区) 5559.70万 9.39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1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0655.94│ 7.66│ │客户2 │ 6351.25│ 4.56│ │客户3 │ 4793.94│ 3.45│ │客户4 │ 4189.15│ 3.01│ │客户5 │ 3427.93│ 2.46│ │合计 │ 29418.21│ 21.1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3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5.4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26911.56│ 19.32│ │供应商2 │ 15051.38│ 10.81│ │供应商3 │ 11812.76│ 8.48│ │供应商4 │ 5566.37│ 4.00│ │供应商5 │ 4007.38│ 2.88│ │合计 │ 63349.45│ 45.4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六个“聚焦”,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引领,深耕高温合金领域,在创建世界一流 高温合金研发制造企业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公司紧抓全球先进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市场持续增长、国内 市场整体稳定增长的机遇,多点发力开拓市场,新牌号的持续导入大力提升高温合金产品的产量和销量,20 24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聚焦核心目标,确保经营业绩高质量增长 2024年,以全面预算为统领,公司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和计划,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抓短板,寻差距 ,强措施,实现有效增长。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147.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2%,其中高温合金产品营业收入89689 .0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9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611.40万元(股份支付费用3202.34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38%;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后,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813.7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9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38.13万元(股份 支付费用3202.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21%;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后,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40.4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25%。 (二)聚焦增长思维,着力开拓国内市场 2024年高温合金行业面临竞争新格局,国内从过去轻度竞争向激烈竞争转化,从需求拉动产业向优胜劣 汰转型。面对行业竞争新格局,公司销售部门聚焦增长思维,全流程、全场景地深入研究高温合金材料市场 ,在稳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民用产品市场及产业新兴需求领域,实现横向市场的战略布局。 此外,公司加强销售前期技术力量投入,形成公司市场营销与技术服务的联动体系,加速军品项目导入 流程。2024年,启动新导入项目9种,已启动项目推进9种,已导入项目转批量供货变形合金14项。 (三)聚焦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 2024年,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大力引进高端适用人才,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与苏州国家实验室共建苏州实验室-江苏隆达联合实验室,进入高温合金材料前沿研究。报告期内,成功 获批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成为公司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同时,公司积极组织或者 参与多项国家级专项项目的撰写及立项工作,完成项目申报1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市级4项。 2024年,公司申请发明专利16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199项 ,其中发明专利166项;累计授权专利119项,其中发明专利86项。 (四)聚焦公司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内部管理流程体系 2024年,为进一步夯实共创、共享价值的理念,激发员工创造力,公司聘请了专业咨询机构梳理内部管 理体系,重塑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人事管理、薪酬绩效管理、流程管理、内控体系、责 权利匹配等重点领域实施了深度改革;在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的同时,也完善了职级体系、薪酬体系、绩效 评估体系和制度流程体系,并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共编纂完成了4册管理手册、49份制度文件以及347 份流程文件。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们旨在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确保每一位员工的努力都能得到应有的回 报,并共同分享公司发展的成果。 (五)聚焦国际化战略,加快高水平国际化发展 2024年,公司国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0087.97万元,同比增长159.09%。公司紧抓全球高温合金需求持 续增长的机遇,在全球范围内围绕海外重点客户突破,公司目前已与多家海外客户新签/续签了部分长期协 议,确保公司产品未来几年的供应份额,为公司国际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公司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完成了新加坡公 司、马来西亚公司的设立,并就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建设事宜签署了土地交易合同,正在办理土地过户手续。 厂房设计、设备采购、人员招聘等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力争早日实现投产。 (六)聚焦持续高质量发展,加快项目建设投产 公司精准定位市场需求,统筹协调,严格按照高标准施工,全力保障工程进度。2024年,公司综合考虑 产品所属行业、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规划,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年产1万吨航空级高温合金的技术改 造项目”(以下简称“募投项目”)中的变形高温合金原设计产能建设规模由6000吨调整为3000吨。随着募 投项目的稳步推进,公司核心高温合金板块年产能将在2025年内新增铸造高温合金2000吨,变形高温合金30 00吨,以进一步夯实产能规模效应。 2025年,公司将继续坚持“共创、共享”的价值观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强练内功和着力拓展市 场协同发力,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推动公司在专业化战略下的健康、高质量成长,全面完成 公司2025年的经营任务,实现经济总量和效益的进一步较快增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是专注于高温合金、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 技术企业。公司高温合金业务包括铸造高温合金和变形高温合金,下游领域应用广泛,包括航空航天、能源 电力、油气石化、船舶、汽车等行业,专注“两机领域”(特指应用在上述相关行业中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气 轮机设备),包括民用和军用。公司合金管材业务产品主要有铜镍合金管、高铁地线合金管、高效管、黄铜 管、紫铜管,主要用于船舶、石油化工、电力、轨道交通等领域。 (二)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根据客户对产品化学成分、纯净度、微观组织、综合性 能以及尺寸形状等方面的要求,采购原材料并熔炼生产为符合客户技术标准的多种牌号、不同结构的合金产 品,从而获取合理利润。公司高温合金产品主要服务航空航天和燃气轮机领域。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实行计划管理。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编制原辅材料及委外加工采购计划;按照研发需 求编制研发采购计划;按照项目投资计划安排项目所需物资的采购。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铜、镍、铬、钴、钛、铌、钽、钼、铼等元素料和再生原料;其他采购还有 辅材、外协加工和设备。对于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公司通常在合格供货商名录中择优合作。 2、生产模式 高温合金产品的原材料价值较高且波动较大,因此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生产民用高温合金 产品;但为保障军品任务,公司采取“以销定产+合理库存”的模式生产军用高温合金产品。合金管材产品 的原材料价值相对不高,因此公司采取“以销定产+合理库存”的模式生产。 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订单、交货期和库存情况,结合各款产品各个牌号的生产工序和主要设备的生产能力 ,安排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同时,公司根据销售部门回馈的预期订单,适度备货,保持主要牌号的合理库 存。 3、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加贸易商的销售模式。 直销客户普遍会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研发能力、生产工艺、销售服务能力和报价情况等进行合格供 货商认证。其中,高温合金产品的认证标准较为严格,审核周期相对较长。通常在经过初步审核、签署技术 协议、样品测试、小批量验证等环节后,公司才能纳入客户的合格供货商名录。对于航空发动机或燃气轮机 等高端装备上的应用,如高温合金产品经锻铸后作为关键重要部件如涡轮叶片,则通常需要经过工艺评审、 部件评审、试车考核等环节被列入合格供应商并批量供货;如作为非关键重要部件,则合格供应商考核评审 流程视情形有所简化。产品进入军品供应链时,设计所、主机厂、直接客户等单位全程参与关键重要部件所 用高温合金的合格供应商考核评审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最终使用的需求;非关键重要部件用高温合金的 评审过程则会有所简化。 贸易商模式在有色金属行业内广泛存在,交易的产品一般有成熟的标准,此外行业内有第三方认证的标 准实验室。终端客户可提供产品标准,贸易商可借助第三方实验室对产品质量进行管控,进而交付给终端客 户。 公司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销售流程严格按照客户要求进行。 4、研发模式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和项目或课题研发相结合的研发模式。自主研发主要结合下游市场需求和内部自身降 本增效开展;项目或课题研发主要是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申报项目,经费来源于中央或地方财政。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专注于高温合金、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属行业为新材料领域中的先进有色金属材料行 业。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2023版),公司所属行业为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2)。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21),公 司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2)中的“有色金属合金制造”(C3240)。 (1)高温合金 1.1行业发展阶段 高温合金是指以铁、镍、钴为基体元素,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熔合而成的,能在600℃以上的高温 环境下抗氧化或耐腐蚀,并能在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一类金属材料。高温合金不仅有优良的高温强度 、良好的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蠕变性能、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组织稳定性 、工艺性能等。基于上述性能特点,且高温合金的合金化程度较高,又被称为“超合金”,是广泛应用于航 空航天、燃气轮机、石油化工、汽车涡轮、船舶的一种重要材料,是国防建设、航天航空、燃气轮机、能源 、船舶等战略性产业的关键战略材料。 自1956年我国成功试炼出第一炉高温合金GH3030以来,至今已逾60载。在这60多年的征程中,我国高温 合金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合金的耐温性能不断提升,从最初的较低水平逐步迈 向更高层次。先进工艺在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型材料也不断涌现并得以开发。生产工艺持续优化改进, 产品质量随之稳步提高。在此过程中,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了自身的高温合金体系。这不仅使我国航空、航 天工业生产和发展所需的高温合金材料能够立足于国内,还为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高温材料,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整体向前迈进。 根据Qyresearch调研显示,全球高温合金市场销售额预计2030年将达到10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 )为6.4%(2024-2030);根据思瀚产业研究院整理,预计到十四五期间我国高温合金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化9 .4%以上的增速,到2026年达到342亿元左右。 1.2基本特点 高温合金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关键基础材料,而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是我国亟 需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我国航空、能源、电力工业等产业对高性能动力装备的 重要支撑。2021年1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 展规划》指出,我国应围绕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重点领域,着重推进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等材料创新发 展。这对以高温合金为核心产品的公司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同时,我国建设“两机专项”将推动航空发 动机和燃气轮机的研制,对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起到推动作用。重大装备自主可控推动高端新材料产品进口 替代,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 1.3技术门槛 我国高温合金冶金熔炼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均匀性和纯净性控制难度大、质量批次稳定性不足等 方面。具体问题如下: 1)冶金质量欠佳:高温合金产品中冶金缺陷较为常见,如黑斑、脏白斑、碳化物偏聚等,同时杂质元 素(例如硫元素)含量偏高且波动较大,这导致材料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受到较大影响。 2)组织均匀性不佳:合金不同部位的晶粒度存在显著差异,混晶、黑晶、亮条等异常组织也时有出现 。 3)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在高温合金返回料再生利用技术方面尚不成熟,原材料综合利用率较低,且工 艺稳定性欠佳,废品率较高,使得生产成本普遍偏高。 然而,近年来在国内市场需求的推动以及技术进步的带动下,隆达股份等企业积极投身于高温合金的研 发与生产。通过自主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引进国际先进装备,我国在高温合金领域长期存在的质量问题 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产品成本也有所降低,为我国高温合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合金管材 1.1行业发展阶段 随着公司战略转型,合金管材业务中铜镍合金管(按成分属于白铜管)和高铁地线合金管(按成分属于 黄铜管)因附加值较高且属于鼓励类行业产品而保持稳定发展。通过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优化生产工 艺实现了向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的迭代。 根据CNIA的数据,2024年我国全年实现铜加工材产量2350万吨,同比增长1.7%,位居世界第一,大规模 的铜产品生产有力地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其中铜管材228万吨,同比增长1.8%;铜棒材203万吨,同比增长0.9%;铜箔材92万吨,同比增长3.4%。 1.2基本特点 铜是重要金属资源,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用途,也是高技术发展的基本支撑材料。铜加工 是指将铜及其合金进行各种加工处理,以满足不同行业对铜制品的需求。铜加工产品具备优良的导电性、导 热性、耐腐蚀性、可再生性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船舶、石油化工、电力、轨道交通等领域 。 1)海洋工程和船舶行业 在海洋工程、船舶等行业中,各类铜及铜合金管也得到大量使用。据产业信息网测算,在一般军用和商 用船上,铜及铜合金的用量可占到舰船自重的2%-3%。在海洋工程中,由于铜合金冷凝管具有导电性、导热 性以及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舰船冷凝器是保证舰船动力装置正常运转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件。对于海水淡化设备和大面积浸泡 于海水受海水腐蚀的船舶领域,大量使用白铜管作为冷凝管。 2)石油化工行业 铜换热管是换热压力容器(又称热交换器)的组成部分,后者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石油消费量的 稳步增长将促进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的长期发展,从而带动石油化工行业对铜换热管的需求。 3)轨道交通行业 贯通地线是一种铁路信号设备,通常在铁路信号系统轨道电路区段与电缆同沟敷设,由绞合铜导体和外 护套构成。其中,外护套的核心指标主要是机械物理性能(体积电阻率、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环保性 能(有害物质含量)和耐腐蚀性能等。铜合金护套具有优良的耐酸碱盐、抗腐蚀性能、稳定可靠的导电性、 良好的阻燃特性,因此替代了铅、铝合金、导电塑料等护套用材料。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2035年我国高铁里程预计达到7万公里,是2019年末的2倍。这意味 着,我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信号控制用高铁贯通地线有较大规模的需求。 1.3技术门槛 为保证铜合金管的使用可靠性,铜合金管全流程生产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差 问题方面。具体问题如下: 1)化学成分调控难题:主添加元素与杂质元素的浓度波动直接影响合金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 2)几何精度挑战:小口径精密铜管生产需实现0.01mm级尺寸控制,其制造过程涉及多道次冷热变形交 替作业,各工序间的尺寸传递误差累积问题突出。 3)工艺协同壁垒:铜合金管全流程生产涉及铸造、挤压、轧制、多道次冷加工,热处理等几十道工序 ,导致整体良品率波动明显,难以稳定供应高性能铜合金管材。 依托多年深耕形成的研发优势,隆达股份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多项关键性技术瓶颈,建立起了全流程技术 矩阵,产品可靠性持续提升,持续巩固其行业技术先行者地位。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和燃气轮机等领域用高品质高温合金业务,产品主要有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和变形 高温合金,聚焦两机产业链,面向国内外市场,并参与国产航空发动机和重型燃气轮机热端部件高温合金的 研发和试制。公司深耕高性能合金管材、镍基耐蚀合金业务,产品主要用于船舶、核电、石油化工、电力和 轨道交通等领域。 (1)关于高温合金业务 公司牵头承担了2项与高温合金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项目类型分别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 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和“大型飞机材料研制与应用研究项目”;公司承担了2项与高温合金相关的“ 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公司牵头承担了重大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等多项省 级重大项目。 公司单晶铸造高温合金、等轴晶铸造高温合金已批量用于“两机”热端部件的制造和研发,部分牌号已 用于热端部件(燃烧室、涡轮部件)中要求最高、代表材料先进技术水平的转动件。 公司可提供单晶高温合金和热端部件暨转动件用高温材料显示公司在铸造高温合金行业处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变形高温合金从项目投产到报告期三年时间内取得了良好业绩,主要采用的三联工艺路线为国际公认 的生产航空转动件用大规格变形高温合金棒材的路线,显示公司在变形高温合金行业处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是国内航空发动机关键原材料的同步研制开发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与国内主要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 机研制单位紧密合作,承担了多个高性能先进国产发动机以及长江系列发动机原材料的研制任务,同时导入 新型号的燃气轮机关键原材料。 公司是我国工业强基工程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耐高温叶片“一条龙”应用计划的示范企业,是国家 “两机重大专项”关键材料研制任务的承接单位之一,获评2022年度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进一步加快在全球高温合金材料的市场布局,全面发力导入全球知名的航空、燃机、油气行业客户 ,国际业务实现快速增长。高温合金产品批量应用于国际主流民用航空发动机,反映公司的产品与服务赢得 罗罗等为代表的国际主流发动机厂商的高度认可。 为加快航空航天新材料领域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公司与苏州实验室共建苏州实验室-江苏隆达联 合实验室,共同打造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攻克高温合金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2)关于合金管材业务 公司建立了江苏省级院士工作站,开发了高铁贯通地线用铜合金无缝盘管和大型舰船用高强耐蚀铜合金 无缝管新产品,并先后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铜镍合金管和高铁地线合金管属特定领域用高性能合金管材, 附加值相对行业水平较高,报告期内稳定发展。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高温合金因性能优越,被作为军、民领域重要材料,应用空间广阔,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高 温合金凭借优异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在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石油化工等多个领 域广泛应用,其中航空航天占据最重要地位。未来随着政策及行业的发展,将在更多领域应用,未来高温合 金在不同领域都将会有更加向好的应用场景。 全球高温合金的主要消费市场活跃,市场出货量高度集中。近年来,全球高温合金的主要消费市场包括 汽车、摩托车、空调系统、航空发动机、飞机主机设备等行业。此外,航空业是全球高温合金的重要消费市 场,主要用于制造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受全球航空市场持续发展的驱动,以及航空空中飞行安全、环境保护 等方面的提升要求,航空业对金属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出货量也在同比增长。 随着全球高温合金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行业将出现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在未来几年,全球高温合金市场 规模将继续增长,各类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促使相关终端行业对金属材 料,特别是高温合金的需求量持续上升,从而推动全球高温合金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航空、航天业需求 的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提升全球高温合金市场的需求,这将助推全球高温合金行业发展。 此外,受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的考虑,特别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推动,随着新能源汽车、替代能 源燃料发电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终端行业对高温合金的需求量也将继续增长,从而助推全球高温合金市场 发展。 近几年,高温合金行业的新技术研究、工程化应用及产业能力不断提升,经过几年的成长,我国高温合 金产业已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尖端技术、产品应用技术、生产工艺技术、成本控制 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高端品种尚未实现完全自主可控,仍需依赖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从另一个侧 面反映出高温合金需求的市场潜力。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报告期内未发生不利变化。 公司构建了高温合金技术研究院,设立了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院士工作站,研发平台获 评江苏省高温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温合金工程研究中心和无锡市高温合金重点实验室,并与苏 州实验室共建苏州实验室-江苏隆达联合实验室。公司借助已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高层次科技创新 人才的重要载体,继续开展博士后招收培养工作,为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公司结合多年的技术研发与项目实践经验所形成的科研成果,积极整合利用国内外技术和科研资源,持 续研发投入,逐步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技术体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