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367 辰欣药业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39.72亿 99.75 22.44亿 99.61 56.49
其他业务(行业) 1001.51万 0.25 879.42万 0.39 87.81
─────────────────────────────────────────────────
小容量注射剂(产品) 11.97亿 30.05 6.92亿 30.71 57.81
大输液-塑瓶(产品) 9.21亿 23.12 4.40亿 19.54 47.82
大输液-非PVC软包(产品) 5.98亿 15.02 4.03亿 17.89 67.38
口服固体制剂(产品) 5.13亿 12.87 2.71亿 12.01 52.79
大输液-玻瓶(产品) 2.20亿 5.53 1.14亿 5.05 51.73
冻干粉针剂(产品) 1.66亿 4.17 8897.47万 3.95 53.54
膏剂(产品) 1.66亿 4.16 1.09亿 4.84 65.74
滴剂(产品) 1.34亿 3.36 1.03亿 4.58 77.01
原料(自产外销)(产品) 3983.69万 1.00 1292.45万 0.57 32.44
冲洗剂(产品) 1806.99万 0.45 1039.36万 0.46 57.52
其他业务(产品) 1001.51万 0.25 879.42万 0.39 87.81
─────────────────────────────────────────────────
国内地区(地区) 39.36亿 98.85 22.34亿 99.17 56.75
国外地区(地区) 3574.12万 0.90 994.71万 0.44 27.83
其他业务(地区) 1001.51万 0.25 879.42万 0.39 87.81
─────────────────────────────────────────────────
经销(销售模式) 36.14亿 90.77 20.07亿 89.11 55.54
直销(销售模式) 3.57亿 8.98 2.36亿 10.50 66.1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001.51万 0.25 879.42万 0.39 87.8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大输液(产品) 9.07亿 43.80 5.37亿 44.88 59.17
小容量注射剂(产品) 6.28亿 30.33 3.59亿 29.99 57.10
口服固体制剂(产品) 2.52亿 12.16 1.17亿 9.81 46.59
膏剂(产品) 9306.21万 4.49 6151.02万 5.14 66.10
冻干粉针剂(产品) 8426.59万 4.07 4804.25万 4.02 57.01
滴剂(产品) 7652.34万 3.70 5637.61万 4.72 73.67
原料药(产品) 1719.65万 0.83 867.51万 0.73 50.45
冲洗剂(产品) 956.47万 0.46 541.88万 0.45 56.65
其他业务(产品) 333.35万 0.16 324.16万 0.27 97.2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44.51亿 99.75 26.14亿 99.64 58.72
其他业务(行业) 1113.82万 0.25 956.60万 0.36 85.89
─────────────────────────────────────────────────
小容量注射剂(产品) 13.01亿 29.16 7.90亿 30.13 60.74
大输液-塑瓶(产品) 10.53亿 23.60 5.50亿 20.96 52.20
大输液-非PVC软包(产品) 7.49亿 16.79 5.22亿 19.88 69.63
口服固体制剂(产品) 4.79亿 10.73 2.47亿 9.41 51.58
大输液-玻瓶(产品) 2.77亿 6.20 1.34亿 5.12 48.55
膏剂(产品) 1.89亿 4.24 1.29亿 4.90 67.98
冻干粉针剂(产品) 1.86亿 4.16 9536.93万 3.64 51.36
滴剂(产品) 1.60亿 3.58 1.20亿 4.58 75.20
原料(自产外销)(产品) 3719.87万 0.83 1454.21万 0.55 39.09
冲洗剂(产品) 2075.28万 0.47 1222.86万 0.47 58.93
其他业务(产品) 1113.82万 0.25 956.60万 0.36 85.89
─────────────────────────────────────────────────
国内地区(地区) 44.19亿 99.03 26.10亿 99.48 59.05
国外地区(地区) 3208.14万 0.72 416.91万 0.16 13.00
其他业务(地区) 1113.82万 0.25 956.60万 0.36 85.89
─────────────────────────────────────────────────
经销(销售模式) 40.73亿 91.29 23.55亿 89.77 57.81
直销(销售模式) 3.78亿 8.46 2.59亿 9.87 68.5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113.82万 0.25 956.60万 0.36 85.8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小容量注射剂(产品) 6.76亿 30.45 4.34亿 35.33 64.27
大输液-非PVC软包(产品) 5.72亿 25.79 3.35亿 27.27 58.56
大输液-塑瓶(产品) 3.28亿 14.78 1.23亿 10.03 37.58
口服固体制剂(产品) 2.04亿 9.20 9273.64万 7.54 45.40
大输液-玻瓶(产品) 1.50亿 6.74 5828.92万 4.74 38.96
膏剂(产品) 8617.75万 3.88 6164.96万 5.01 71.54
冻干粉针剂(产品) 8131.76万 3.66 3805.10万 3.09 46.79
滴剂(产品) 7997.57万 3.60 5755.28万 4.68 71.96
原料药(产品) 2834.52万 1.28 1932.79万 1.57 68.19
冲洗剂(产品) 987.32万 0.44 531.15万 0.43 53.80
资产出租(产品) 237.13万 0.11 230.38万 0.19 97.15
其他(产品) 130.16万 0.06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7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6927.05│ 6.7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9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9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9560.22│ 16.9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抓住机遇、促进发展、谋划未来,在公司董事会的坚强领
导和监事会的有效监督下,公司全体员工团结奋斗,坚定贯彻公司发展战略要求,坚持文化引领发展,积极
应对市场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计划,通过内部结构优化、控制体系升级、市场业务拓展、产研突破、
管理革新、品牌提升,持续打造行业核心竞争优势,不断调整管理模式及营销策略,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内
部成本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经营,务实高效推进各项经营发展工作,不断提升综合运营能力,努力实现生产
经营目标。
公司2024年度完成营业收入39.8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0.77%,2024年度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76亿元
,比去年同期减少3.37%。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0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38%。2024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2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63%。
1、营销方面
在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决策下,公司结合市场变化,公司坚持挖掘和释放高效营销组织架构的潜力,
继续调整优化人力配置、职责分工、绩效激励政策,持续推动人才、市场和品种的优化组合,以提高营销人
员综合素质管理、不断提升营销策略方式方法、加强落实产品知识理解与掌握,同步提升产品学术推广能力
和开发能力,逐步在具体工作中得到深入落实。
报告期内,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应对政策的变化,优化产品结构,注重学术推广,严格落实过
程管理,坚持“公司抓长期品种+销售部门抓权重产品+地方省区抓特色产品”三层次结合的“四轮驱动”营
销模式,逐步补强完善覆盖全国的等级医院和第三终端销售网络,并培育有一定规模的OTC和特医食品销售
网络,借助全方位渠道将公司特医产品和吉林辰欣中药特色产品全面铺设市场。
2、安全生产方面
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实际需求,科学制定安全
工作计划,持续加强人员安全培训和安全隐患排查,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
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优化安全管理流程。加强生产过程安全监控,推行公司内部安全体系评审,持续提
升安全管理水平。
同步加强“安全、稳定、供应”等方面工作,建立月度重点工作计划,按期召开内部安全生产调度会议
,安排相关管理人员层层分解落实,同时建立周期性审核评估机制,循环跟踪。要求各部门建立月度生产成
本、生产效率、能源分析机制,控制成本,确保生产合理化,产品质量稳定、运行安全,成本可控。对标学
习优质企业安全管理经验,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安全生产部门按期在公司内部系统内实时发布安全管理培训
文件,力争做到全员懂安全、落实安全、实施安全的理念。
公司注重持续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通过安全评比等活动提高安全管理
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实行全员辨识安全风险、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根据年度安全目标责任制,全面
落实科学、周密的安全工作计划,确保安全持续稳定。
3、研发方面
公司研发模式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在印度、天津、济南设立的研发子公司全面运行,药物
研究院承担科技成果在内部转化的重要任务,通过内外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可有效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
产力。
科技人才与研发平台建设方面,公司药物研究院构建了“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的流程化人才管理
体系和绩效激励制度,吸纳培养了一批专业从事新药研发、具有较深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的新药研发人才。
公司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静脉营养大容量注射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泰山学者
药学特聘专家岗位、山东省抗生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省级研发创新平台。仿制
药一致性评价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克服国内研发资源的不足,提高仿制药技术转化效率,公司在人才比
较充裕的天津增设子公司与原料药小试研究实验室,与公司药物研究院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原料药研发。
2024年度,公司在研项目100余项,产品方向围绕复杂注射剂、缓控释口服固体制剂、眼用制剂、外用
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制剂国际化、临床重大需求新药等,旨在临床营养、肿瘤、麻醉、精神、心血管
、眼科、皮肤科等治疗领域构建优势互补的产品组合,为满足临床的重大需求提供更多选择。
4、质量方面
针对《药品管理法》持续落实,配套的相关规章、指南等陆续出台,公司积极践行高标准合规的质量体
系管理,持续加强质量和GVP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质量体系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业务核心竞争力,公司建
立了覆盖产品研发、安全生产及高质量运行等模块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风险进行全方位
管控。GVP的实施,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制度上规定了药物警戒的重要地位,对MAH药物警戒管理在药品的全生
命周期的管理要求进行了明确。同时,为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加强公司质量文化建设,公司通过开展质量月
活动、相关专业法规培训、公司内部文件培训等方式宣传质量知识,营造全员懂质量、重合规的质量意识,
为公司各领域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有效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建立符合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和标准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优化管理制度,
确保企业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公司持续加强源头减排和废水、废气、固废预处理工艺工程
开发和建设,持续推进三废设施建设和能力提升。同时,公司继续围绕自主创新提质增效,开展自动化升级
改造、流程优化、节能降耗等实际行动,助力公司安全、高效生产,加速产能释放,确保企业的质量管理工
作规范、健康发展。
5、人力资源方面
人力资源职能管理重点围绕“选、育、用、留”四个方面展开,形成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聚焦
人才核心竞争力,强化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践行公司五条职业发展规划路径,将培训培养与员工发展相结
合,以培训效果为重点,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员工稳定、积极、努力工作,实现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从以下五方
面开展工作:(1)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增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2)加强规章制度对
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和约束力。(3)加强人文关怀,增加困难救助。(4)完善工会维权机制,多层面多手段
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5)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高员工工作舒适度。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分类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行业目录及分类原则,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
业(C27)”。
2、行业基本情况
2024年,面对医药行业持续调整的大环境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医药制造业总体平稳增长,
盈利端相对承压。同时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保健
需求不断增长,加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医药市场总
体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预计全年将超过19,0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医疗需求的增加以及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推动了行业产品
需求的增长。
2024年是中国医药行业转型的关键一年,政策环境的深化改革、研发投入的不断加码、国际化布局的加
速以及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将共同塑造一个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医药生态系统。居民健康意识的日益
提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医疗消费层次的持续升级,共同构筑成行业未来增长的广阔空间。与
此同时,部分低效产能被淘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资源整合加速,医药行业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
型。
3、行业政策情况
(1)医疗方面:2024年1月10日,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
展的意见》,力争到2025年,完善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富有效率的国家、区域、省、市、县级
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月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相较2023年更新
了两个新目标:提高关键诊疗行为相关记录完整率、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2月8日,国家卫健委
发布《全国传染病应急临床试验工作方案》,围绕建设统筹应急临床试验的公共平台、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临
床试验能力建设、提升应急状态下临床试验整体效能3个方面明确8项具体措施。3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
《关于印发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提出临床专科能力评估的内容是“医疗能力”,
并对评估的组织管理等环节和要素提出了基本要求,为国家和各地开展临床专科能力评估提供了基本遵循。
3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围绕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
动的关键工作,从建立工作机制、突出重点执法、创新执法手段等三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3月21日,
国家卫健委印发《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
(2024版)》,标志着新一期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了新标准。5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
了《关于印发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围绕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从完善重
症医学医疗服务网络、加强重症医学专科能力、扩充重症医学专业人才队伍、推进重症医学医疗服务领域改
革等五方面全面推进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的高质量发展。6月3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
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提高
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2)医药方面:1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检查指南(试
行)的通知》,进一步细化、落实了第三方平台需要承担的责任。2月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
心发布了《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从药品注册申请受理及审评审批、加快药品上市注册、推进沟通交流
和完善审评标准体系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3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药品抽检探
索性研究原则及程序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药品抽检工作,指导各地药品监管部门及药品检验机构科学开展
探索性研究,更好地发挥药品抽检服务药品监管的实际效能。4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进
一步做好药品经营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公告》,以进一步加强药品经营环节监管,规范药品经营许可管理,
保障药品经营环节质量安全。5月2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
展年度报告》,2023年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临床试验总量首次突破4000项,达4300项,其
中新药临床试验数量为2323项。5月27日,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修订)》,进
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5月30日,国家卫健委对
外公示《第五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建议清单》,涉及23个品种。
(3)研发方面: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
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
出了未来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具体的任务和保障措施,以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
成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月5日,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发布《关于建立新上
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制定药品价格
的政策要求,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创新,并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的多元供给和公平可及。5月1
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中药改良型新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旨在鼓励中
药二次开发,指导申请人开展中药改良型新药的研究,以促进中医药的传承精华和守正创新。6月20日,国
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中药口服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指导
开展中药口服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提高中药质量可控性,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4)医保方面:1月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
均衡的通知》,指导医药采购机构聚焦“四同药品”,基本消除“四同药品”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
高价。1月9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23年医保工作,分析医保工作形势,研究部署20
24年工作。会议明确推动集采“扩围提质”,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做好集采中选品种协议期满接
续,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至少达到500个。1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医药集中带量采
购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中选药品供应保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建立集采中选企
业供应情况评分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了耗材带量采购的最新标准与要求。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首次将“创新药”列为新兴产业关键环节和新质生产
力重要组成部分,在介绍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多次提及“药”,强调加快创新药等产业发展。6月,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从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进一步完善医
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等七方面提出22条具体任务。聚焦三医
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仍是深化医改工作的主旋律。此外,国家医保局、卫健委
、药监等部门也纷纷印发相关文件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其中,医保局发布了2024年医保工作要点、新版
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意见稿、推动医保服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等通知文件,持续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
扩围提质和药品价格专项治理工作;卫健委发布的文件则涉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
发展、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等内容;药监部门主要针
对加强特定药品管理、药品经营监督管理、血液制品生产智慧监管、鼓励研发申报药品清单等内容发布相关
文件。
4、行业地位
2024年3月,公司子公司山东辰欣佛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于质量干眼症状的滴眼液产品地夸磷索钠滴
眼液获得一致性评价,为佛都药业利润增长点提供有力的支持。
2024年3月,辰欣药业吉林有限公司增加琥珀安神丸生产范围正式通过生产许可,将进一步拓展吉林有
限公司的产品谱系和业务范围,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024年4月,公司子公司辰龙药业申报的肝素钠原料药,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化学原料药上
市申请批准通知书,肝素钠原料的获批,进一步丰富了公司肝素系列产品,对公司肝素系列产品的成本控制
有一定作用,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5月11日,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在浙江德清联合发布“2024中国品
牌价值评价信息”。辰欣药业以877的品牌强度及28.0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医药健康价值榜单第25名,较
上年度品牌强度提升73,品牌价值提升0.28亿元。
2024年9月,第41届2024年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发布会上,辰欣药
业荣登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连续第15年荣登“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
辰欣药业在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位列医药健康价值榜单第25名,其品牌价值和品牌强度相比
上一年度均有提升,这表明公司在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公司通过不断加强品
牌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逐步成为国内医务工作者及患者首选的药品品牌。此外,公司还实施了“双建双
发”的品牌建设战略,旨在通过结合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创造力,以增强品牌
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业务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药品生产;药品委托生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食品生产;保健食品生
产;饮料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药品进出口;药品批发;药品零售;兽药生产;兽药经营。(依法须经批
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
般项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
品);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食品添加剂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
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除依法须经批
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二)公司经营模式
1、供应采购模式: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建立了供应部、质量管理部、审计部等多部门
联合工作机制,严格按照GMP要求对供应商进行审计评估,根据审计结果将符合要求的供应商编入公司合格
供应商数据库,确保公司物料供应的品质和安全。同时,供应部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对生产需要的大宗物料
和价格波动较大原料进行长期跟踪比价,预测价格变化趋势,合理安排招标采购,在保证质量和生产需求的
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2、生产模式:(1)生产计划的制订:每年年末,安全生产部依据公司发展规划召集生产、销售、研发
、工程等相关部门制定下一年度生产计划。根据销售部门上报的年度计划及结合产、销、存状况,按照每月
进行分解,并且月度执行过程中结合产、销、存状况分解到周,生产任务下达至各车间及有关管理部门。安
全生产部每月组织召开生产经营调度会,通报生产经营调度会会议纪要,根据生产调度会决议,调度、协调
解决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落实决议执行情况。
(2)生产计划的执行:各车间严格执行月度生产计划、生产调度会决议和生产品种调度令,对各生产岗
位及时从生产系统中下达生产指令,掌握本部门生产规律,协调好单位内外的各种工作,及时了解并解决各
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问题,随时了解与本部门生产品种有关的原辅材料,产成品、待验品的仓储情况,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以确保生产经营计划的完成。
(3)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公司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由质量管理部组织工艺技术部
、化验室、供应部、安全生产部、储运部、车间等部门识别确定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流程,对关键流
程编制操作规章规范生产。公司质量管理部质量员负责对药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保证车间按照注册批准
的工艺生产,并对药品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确认。
3、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分为经销和直销两种模式。公司按照相关要求参加各省的药品集中采购。在各省药品集
中采购中标后,采取经销或直销模式。
经销客户主要是指医药公司等医药流通企业。在经销模式下,公司根据销售合同向医药流通企业销售药
品,再由医药流通企业将药品分销给医院、零售药店等终端客户。其中经销商客户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
传统经销商,是相对独立开展终端销售的经销商,能够配合公司一起完成当地的药品招标,中标后公司与经
销商签订销售合同,向经销商开具发票,并由经销商完成对医院等终端客户的药品配送。公司向经销商收取
货款,医院等终端客户主要由经销商维护。另一种类型是配合公司开展销售配送的配送商,公司参与当地的
药品招标,中标后通常按照各省招标文件的规定,由医院指定或者自主选择医药流通企业作为配送商向医院
配送药品,医院等终端客户主要由公司维护,公司向配送商开具发票,并收取货款。
直销客户主要是指乡镇卫生院、诊所、零售药店等终端客户,主要由公司直接维护和服务。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系统和市场支持体系。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公司设立了销售部、营销部、营销
中心、市场运营部、外贸部和特医食品部,其中销售部负责全国范围内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各省份增补药物
目录范围内品种的销售;营销部、营销中心负责除此以外的其他药品的销售;市场运营部则负责公司的市场
运营监督和营销管理;外贸部负责国外客户的市场开发及产品销售;特医食品部负责公司特殊医疗用途配方
食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销售。公司在全国主要省市均设有办事处,负责协调本区域内的药品发货、回款
,协调配合客户销售活动的开展,保障销售渠道稳定,加强售后服务。公司通过加强学术推广、召开重点产
品推广会、与其他权威机构合作举办专业论坛等方式推介公司的新产品,为新产品上市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通过以上不同销售方式的组合,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4、研发模式
辰欣药业坚持“推陈出新、诚实守信”的发展理念,一直将科技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研发
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8%以上,有力支撑了公司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创
新相结合,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各项合作,先后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北京
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山东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广州医药工业
研究院、天津药物研究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明康德等开展科研合作,实现新产品开发或攻关关键技
术,结合公司强大的产业化能力,通过内外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有效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服务创新能力强
公司以国内外产品销售市场为基础,通过提供创新性的产品供应链服务和相关延伸服务,持续完善市场
产品营销的同时,为不同的产品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公司持续与合作商拓展新模式和新领域,为处于不同
阶段的新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覆盖从上市前服务、一体化供应链、整合营销、创新支付的全流程解决
方案,提升创新产品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
2、核心团队管理凝聚力强
公司主要产品线、生产岗位、技术岗位和管理团队人员持续保持稳定,公司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
监事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