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158 腾龙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1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汽车空调管路和热交换系统管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汽车节能环保零部件、汽车制动系统零
部件、汽车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业内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 37.49亿 98.32 7.68亿 99.25 20.47
其他业务(行业) 6408.99万 1.68 581.26万 0.75 9.07
─────────────────────────────────────────────────
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产品) 22.83亿 59.88 3.93亿 50.75 17.19
EGR系统及传感器(产品) 8.23亿 21.57 2.38亿 30.83 28.99
汽车用橡塑类零部件(产品) 6.43亿 16.86 1.37亿 17.66 21.24
其他业务(产品) 6408.99万 1.68 581.26万 0.75 9.07
─────────────────────────────────────────────────
境内(地区) 30.10亿 78.93 6.47亿 83.67 21.50
境外(地区) 7.39亿 19.39 1.20亿 15.58 16.30
其他业务(地区) 6408.99万 1.68 581.26万 0.75 9.07
─────────────────────────────────────────────────
直销(销售模式) 37.49亿 98.32 7.68亿 99.25 20.47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6408.99万 1.68 581.26万 0.75 9.0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产品) 10.33亿 59.53 2.01亿 53.48 19.44
EGR系统及传感器(产品) 3.76亿 21.68 1.10亿 29.30 29.25
汽车用橡塑类零部件(产品) 3.26亿 18.79 6465.91万 17.21 19.83
─────────────────────────────────────────────────
境内(地区) 13.51亿 77.84 2.73亿 72.68 20.21
境外(地区) 3.58亿 20.60 8691.18万 23.14 24.31
其他业务(地区) 2719.32万 1.57 1573.66万 4.19 57.8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 32.28亿 97.71 7.41亿 97.60 22.95
其他业务(行业) 7564.89万 2.29 1818.98万 2.40 24.04
─────────────────────────────────────────────────
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产品) 20.14亿 60.95 4.15亿 54.70 20.62
汽车用橡塑类零部件(产品) 6.34亿 19.19 1.54亿 20.28 24.28
EGR系统及传感器(产品) 5.80亿 17.57 1.72亿 22.62 29.58
其他业务(产品) 7564.89万 2.29 1818.98万 2.40 24.04
─────────────────────────────────────────────────
境内(地区) 24.86亿 75.25 5.88亿 77.45 23.65
境外(地区) 7.42亿 22.46 1.53亿 20.15 20.62
其他业务(地区) 7564.89万 2.29 1818.98万 2.40 24.04
─────────────────────────────────────────────────
直销(销售模式) 32.28亿 97.71 7.41亿 97.60 22.95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7564.89万 2.29 1818.98万 2.40 24.0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产品) 9.14亿 61.27 1.73亿 54.48 18.88
汽车用橡塑类零部件(产品) 2.94亿 19.72 6030.25万 19.03 20.49
EGR系统及传感器(产品) 2.53亿 16.96 6788.74万 21.42 26.82
其他(补充)(产品) 3073.06万 2.06 1604.57万 5.06 52.21
─────────────────────────────────────────────────
境内(地区) 10.62亿 71.13 1.80亿 56.83 16.96
境外(地区) 4.00亿 26.81 1.21亿 38.11 30.17
其他(补充)(地区) 3073.06万 2.06 1604.57万 5.06 52.2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7.0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6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80408.56│ 21.09│
│第二名 │ 38775.66│ 10.17│
│第三名 │ 18711.34│ 4.91│
│第四名 │ 16391.89│ 4.30│
│第五名 │ 16007.83│ 4.20│
│合计 │ 170295.28│ 44.6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5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3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6279.40│ 6.89│
│第二名 │ 8615.89│ 3.65│
│第三名 │ 7862.62│ 3.33│
│第四名 │ 7055.17│ 2.99│
│第五名 │ 5842.53│ 2.47│
│合计 │ 45655.61│ 19.3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腾龙股份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热管理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公司依托
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汽车发动机节能环保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汽车电子业务板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为客户提供广泛应用于传统发动机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同时公司在氢燃料
电池领域有着积极的布局和拓展。
1、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业务板块主要产品为汽车空调管路、热管理集成模块(适用R134a及R744冷媒
等)、汽车热管理系统连接硬管及附件、电子水泵、气液分离器、板式换热器等;
2、汽车发动机节能环保零部件业务板块主要产品为EGR(汽车废气再循环)系统、汽车胶管、柔性节(
汽车用波纹管)汽车制动系统零部件等。
3、汽车电子板块主要产品包括车载无线充电、数字钥匙、车载冰箱等。
(二)主要客户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吉利、上汽、比亚迪、小鹏、赛力斯、理想、本田、沃尔沃、福特、大众、Stellant
is、通用五菱、一汽、长安、长城、东风、广汽、蔚来等多家国内外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也包括法雷奥、马
勒、翰昂、大陆、博世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并通过系统供应商配套于玛莎拉蒂、保时捷、奔
驰、宝马、奥迪、丰田、大众等全球知名汽车品牌,产品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南美等地。
1、公司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业务,主要面向乘用车客户,主要客户既包括本田、沃尔沃、大众等外
资/合资品牌和吉利、上汽、比亚迪、广汽、长城、上汽通用五菱等国产自主品牌,也包括问界、理想、蔚
来、小鹏、零跑等造车新势力品牌。
2、EGR业务主要面向商用车、乘用车、非道路机械及海外售后客户。
3、汽车胶管业务,商用车客户主要包括: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北汽福田、安徽江淮等
;乘用车客户主要包括吉利、长安等。
4、汽车电子业务,主要客户包括:吉利、长城、上汽、广汽、上汽通用五菱、蔚来、赛力斯、东风等
。
(三)业务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模式为“非标定制、以销定产”。公司在接受客户订单以后,按照客户确定的产品规格、供货
时间、质量和数量及时制订生产计划并组织安排生产,并兼顾市场预测保持适度库存。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模式为“以产定购”。公司采购部根据月度订单情况及下期生产需求量并结合原材料实际库存
状况制定采购计划。
3、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绝大部分为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配套,部分产品为汽车零部件
一级系统供应商供货。
(四)业绩驱动因素
1.外部驱动因素:公司主要产品绝大部分为OEM市场,面向下游整车厂客户,产品销量受到下游整车消
费情况影响。
2.内部驱动因素:提升研发能力,加强整体研发实力建设,扩大产品线丰富程度,提升产品综合竞争能
力。持续做好市场开拓,实现客户结构、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及改善。同时继续加强成本控制能力,实现
有效降本,提升盈利能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整车和零配件行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
业为“汽车制造业”(C36)中的“汽车零件及配件制造”(C3670)。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
指引》(证监会公告[2012]31号),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制造业”(C36)。汽车零部件行业景气度与下
游整车销量密切相关,因此在汽车销量连续增长的背景之下,汽车零部件行业表现持续向好。目前我国汽车
零部件领域创新要素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创新环境逐步向好,相关财政和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发明专利数量
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国家相关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持续不断推进高性能、低排放、节能型的汽车消费,按照统筹经济发展、环
境保护和交通出行三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承载量等因素,未来十
年,中国汽车消费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汽车消费也将进一步升级,零部件企业也能继续获得同步发展。
三、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在董事会的领导下,通过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稳步推进各项经营计划和年度重点工
作部署,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1,308.36万元,同比增长15.42%;实现归母净利润24,982.71万元,同比增长2
8.47%。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1、持续深化新能源化转型
国内新能源车继续维持快速发展,公司充分利用产业优势,深耕新能源车市场。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系
统相比传统燃油车产品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电动化浪潮给公司发展和转型带来积极的变化,产品和客户结
构改善有望驱动盈利能力上行,公司已由单一的为客户提供产品的零部件供应商发展到能以客户为中心提供
整套换热解决方案的配套合作伙伴,正被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商肯定和认可。2024年公司新能源车
热管理产品实现收入145,657.04万元,占热管理系统零部件收入比例为63.79%。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新项目定
点208个,其中新能源项目194个,为后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加快热管理集成化战略布局
公司位于波兰工厂的集成模块产线产量持续爬坡,自2023年9月正式向欧洲大众供货以来,2024年产量
提升至4万余套,预计2025年将持续增长。随着公司的热管理产品矩阵布局日趋丰富,如气液分离器、电子
水泵、板式换热器的陆续批量,国内集成项目也顺利开展,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建设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
成模块及核心零部件项目,项目产能规划年产245万套(件)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及其他核心零部件
产能。国内集成模块项目于2025年5月份正式开始批量,项目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公司在新能源车热管理领域
的领先地位。
3、加码汽车电子领域发展
公司在汽车电子及智能座舱领域逐步发力,子公司麦极客在无线充电领域的技术研发,拥有QI协议自底
层到顶层完全自主研发实现的成果,以及华为、小米私有快充协议,已与国内多家主机厂完成定点。同时公
司积极做好汽车电子类产品及项目储备,报告期内布局车载冰箱项目并完成产线建设,同时积极做好市场开
拓工作。坚持以用户体验和使用价值为导向,围绕智慧出行的应用场景,向客户提供先进的智能座舱解决方
案。
4、坚持国际化战略
公司坚定全球化发展战略,提升全球卓越运营能力,2024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73,919.35万元。其中,
波兰工厂围绕重点客户提升属地化研发、销售、生产和服务能力,提升海外经营体的管理和运营效率,2024
年度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同时加快推进马来西亚新建投资规划项目建设,主要经营汽车空调用铝管设计及加
工、汽车热交换系统空调管路总成及连接管等产品的生产,提升供应链的安全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及
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同时也可以抓住电动化转型的机遇,扩大市场及订单数量形成集铝管及空调管路总成
生产开发及制造于一体的东南亚生产基地,为主机厂客户在东南亚基地布局提供热管理解决方案。
5、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国内产能及项目布局
公司陆续完成在安徽、广东、湖北、陕西等地新增产能项目建设,国内产能布局基本完善,有助于公司
优势空调管路产品的产能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实力,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
坚实的基础。山东天元投入建设炼胶中心及空调胶管产线,项目达产后,将形成6,000吨/年混炼胶产能以及
1,000万米/年空调胶管产能,公司也将从发动机胶管领域拓展至空调胶管领域,引领国内空调管路行业,成
为集配方研制、工艺开发、管路总成模块集成设计、高端产品生产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汽车空调管路模块系
统制造基地。
6、EGR业务板块拓宽乘用车赛道
公司子公司力驰雷奥在EGR冷却器和阀体方面均能实现自主制造,乘用车EGR系统作为提升热效率、压缩
比及降低油耗的主流配置,公司在乘用车混合动力EGR领域持续发力,已为赛力斯等客户批量供货,项目储
备方面新获得吉利、奇瑞等乘用车主机厂项目定点。波纹管业务,国内富莱克获得了比亚迪、吉利、奇瑞、
长安、赛力斯等国内众多主机厂新项目定点,大部分以新能源混动车或增程车项目为主,围绕柔性节和EGR
波纹管两大产品线快速发展。海外富莱克,法国富莱克稳健经营,波兰富莱克经与波兰腾龙进行深入整合,
未来将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7、提升运营效率,提升自动化程度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各类日常增效降本措施,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自动化方面,公司通过汽车
热管理系统技改项目,提高产线的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水平,推动公司加速向智能化、自动化、
数字化方向转型,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生产及管理效率,加强产品供应的高效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从而
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客户资源优势,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已经与沃尔沃、本田、Stellantis、大众、吉利、比亚迪、上汽、长城等多家国内外汽车整车制造
企业,蔚来、小鹏、理想、赛力斯、零跑等国内新兴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以及法雷奥、马勒、翰昂、大陆
、博世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多次荣膺优秀供应商等荣誉称号。公司目前客
户群体以国内一线自主品牌、新势力为主,同时不断加强在合资品牌整车厂的拓展,公司凭借二氧化碳热泵
阀组集成模块产品,顺利进入大众供应商体系,公司具备在行业内领先的技术、产品、服务以及稳定的供货
保障能力,公司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己任,产品和过程控制能力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
度不断提升,客户粘性不断增强。
(二)产业链完整,提升运营效率
在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业务领域,公司具备从主要原材料、零部件到管路总成产品、集成化模块(包
括热管理单品)的完整业务链条,公司拥有独立完成模具、检具开发设计和制造能力,公司实验室具备全部
材料试验和检验、产品试验和检测能力,所出具测试报告得到整车制造企业认可。汽车发动机节能环保业务
领域,公司具有EGR系统完整产业链,从上游冷却器管壳生产制造,到核心零部件EGR冷却器、EGR阀等零部
件均由公司独立生产制造。
(三)生产基地布局完善
公司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内产业布局,具备产业集群优势,能够为国内外众多整车客户及国际知名汽车
零部件系统供应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全国设立有14个研发、制造或服务基地,
遍布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南、西北等汽车产业集群区。随着国际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公司热管理系
统零部件业务、EGR系统、汽车胶管、柔性节等业务逐步拓展全球市场,目前已在波兰、马来西亚、法国建
有海外生产基地,在法国、德国、荷兰设立销售中心。
(四)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优势
目前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汽车热管理系统等各类专利技术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近30项。在汽车热管
理系统领域,公司主导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能够按照欧洲、美国、日本等国际标准和国内
标准,对公司产品进行试验检测,公司实验室通过了ISO17025(CNAS)体系认可,具备从研发到生产全过程的
精密测量和产品性能试验等能力,其中包含管路的NVH(噪声、震动与舒适性试验)试验能力。
(五)同步开发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有多年开发经验的研发团队,长期专注于热管理系统零部件、汽车EGR系统、汽车传感器
、汽车胶管等方面技术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对产品未来发展趋势、技术发
展路径有深入研究。公司有能力独自承担客户的新车型汽车零部件项目的同步开发任务,在公司开发的产品
中,所涉及的生产模具和检具绝大部分由公司自主设计制作,大幅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加快了新产品推出
的速度,提升了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公司拥有与本田、沃尔沃、吉利等多家汽车整车厂和法雷奥、马勒等多
家汽车零部件系统公司同步开发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成功经验。
依托腾龙研究院,系统梳理内部研发项目,按照项目优先级增设不同新品研发小组,对项目进行有序管
理,进一步提升内部资源使用效率。
(六)规模生产优势
规模生产优势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公司产品种类多,同时单个产品的供货量也相当大
。产品的大规模供货使得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更低;其次,产
品批量的增加可减少模具更换调试时间和换模的材料损耗,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总体上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公司在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等产品制造上达到了高水平的规模化生产,降低了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提高
了产品综合毛利率,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81,308.36万元,比上年的330,361.78万元增长15.42%;实现净利润28,380
.14万元,比上年的23,391.37万元增长21.33%。公司2024年末资产总额476,210.39万元,比年初的454,766.
25万元增长4.72%;净资产为249,111.77万元,比年初的234,324.31万元增长6.31%。
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实现销售228,329.74万元,同比增长13.39%,EGR系统及
传感器实现销售82,264.47万元,同比增长41.74%,汽车用橡塑类零部件实现销售64,305.15万元,同比增长
1.44%。
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国内销售300,980.01万元,同比增长21.07%;国外销售73,919.35万元
,同比下降0.37%。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一)公司所处细分行业发展格局
公司所处的细分行业主要为汽车热管理行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国内热管理系统零部件行业经过对
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自身技术积累迭代,逐步掌握了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制造的关键工艺和测
试技术,实现了进口替代。同时,行业内部分领军企业也通过自身在技术上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心
加工工艺,国产热管理系统零部件无论在产品质量还是在制造技术水平上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产品已
经大批量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
汽车热管理已经成为汽车电动化浪潮中最为重要的技术问题之一,汽车热管理是从系统和整车的角度出
发,统筹调控整车热量与环境热量。高性能的汽车热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增加功率输出,还
可以降低气动阻力损失,提升汽车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相较于燃油车,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及
单车价值量显著更高。
热管理行业属于汽车零部件的一个细分领域,在汽车热管理行业中又区分不同的细分领域,目前该行业
内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总体集中程度较低,市场份额较为分散,竞争比较激烈。但以合资车企和主流自主车
企为主的中高端市场相对比较集中,公司目前主要参与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主要竞争对手为一些大型民营企
业和外资企业。近年来,由于中高端整车制造企业(特别是乘用车制造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资质要求逐
年提升,在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定进入壁垒,竞争态势基本在国内大型民营企业、外资企
业之间展开。
(二)公司所处细分行业发展趋势
1、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行业
2020年10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
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目前提前实现规划,新能源
汽车市场空间巨大。
(1)汽车电气化升级带动热管理领域零部件迎来增量市场,单车价值量有较大提升空间。新能源汽车
由于其热管理系统比较复杂,对部件需求有所增加,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新增了电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
、电池冷却器、PTC加热器部件。传统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一般在2000元左右,包含乘员舱空调、电池
、电机电控/电源/功率半导体/传统系统等零部件热管理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可超过6000
元,价值量明显提升。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对热管理系统结构要求更高,集成化、精细化、高
压化是趋势,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管路产品单车价值将获得较大提升。近期欧洲和国内不断推出新能源汽
车发展政策,公司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业务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繁荣阶段。
(2)出于环保及提升冬季续航考虑,越来越多新型冷媒介质得到装车验证,同样对热管理系统提出更
高的技术要求,零部件厂商在与主机厂的合作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往往要深度参与到与主机厂前期项目
预研及共同开发中,公司深厚的技术积累与行业经验令公司在相关新产品研发上占据先机。
2、汽车发动机节能环保零部件行业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中国第六阶段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国六”排放标准)将于2023年全面实施,政策
趋严叠加落地在即,对于后处理零部件市场带来快速发展,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搭载内燃机)的尾气
处理要求持续提升。整体上看,2021年轻型柴油车与重型柴油车分别于1月1日和7月1日迎来全面国六排放升
级实施,有望推动柴油机后处理产业链迎来快速增长阶段。中国乘用车产品平均燃料消耗量逐步降至4升/10
0公里。上述汽车节能环保政策的陆续实施,将刺激对汽车节能环保零部件的需求。
公司子公司力驰雷奥是国内少有的能够自产EGR冷却器和阀的EGR系统公司,定位于汽车节能减排发展方
向。北京天元在发动机用胶管有较大市场份额。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公司EGR系统将呈现快速增长态
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坚定聚焦汽车热管理主业,贯彻“1+2+N”发展战略,围绕汽车热管理空调管路基本盘业务(“1”)、
大力发展EGR及汽车胶管业务(“2”),同时不断投入研发资源,围绕所在细分领域的变化,紧扣国家产业
政策动向和客户需求,形成多品类热管理单品产品(“N”)布局,如气液分离器、电子水泵等单品公司已
陆续实现批量量产或获得项目定点,进一步推动热管理集成模块研发与销售,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处于快
速发展阶段,结合氢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创新和突破,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把腾龙股份建设成为具有品
牌美誉、国际影响、研发创新的汽车零部件公司。
公司将凭借二十余年来的技术积累,通过成本与服务优势,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核心技术研发,
逐步实现从单一热管理零部件供应商至系统集成供应商并参与整车设计、同步开发,未来将围绕公司战略定
位与发展方向,继续实施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扩张并重的战略,发挥现有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领域的优势
地位,持续扩大公司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实现驱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使命,以及让
全球汽车品牌拥有腾龙的技术和产品的公司愿景。
(三)经营计划
公司将持续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加快国际化进程,实现技术引领和打造综合竞争力,积极抢抓市
场发展机遇,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增强企业竞争力,巩固和提升行业地位,确保经营计划的顺利实现。
2025年,公司将重点推进如下工作:
1、扩大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加快推进热管理集成模块业务
公司将充分利用既有优势,巩固现有自主品牌整车厂客户,紧抓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战略机遇,保持
公司在热管理系统领域的技术领先水平,并继续扩大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进一步
完善产品矩阵,加快推进热管理集成模块业务拓展,实现快速增长。
2、加速国际化进程
公司依托已经布局的海外营销中心和已经在海外设立的工厂,以及公司与众多欧洲整车厂建立了良好的
合作关系,同时借助于波兰工厂在欧洲发挥桥头堡作用,海外新车型、新产品的同步开发订单呈明显增加趋
势。公司将继续加快推进海外扩能建设,加强海外市场拓展,提升海外研发队伍建设,提升海外公司管理水
平。同时加快推进建设马来西亚项目建设,形成集铝管及空调管路总成生产开发及制造于一体的东南亚生产
基地,为主机厂客户在东南亚基地布局提供热管理解决方案,为公司国际化战略及业绩增长做出贡献。
3、沿产业链进行布局,实现内生式增长
子公司北京天元产品领域从汽车发动机胶管领域拓展至汽车空调胶管领域,并将基于冷媒领域的技术积
累,未来将持续拓展液冷领域胶管产品应用。2024年其空调胶管产品获得部分主机厂认证,今年将重点进行
在更广客户范围内产品推进,实现成为集配方研制、工艺开发、管路总成模块集成设计、高端产品生产及技
术服务为一体的汽车空调管路模块系统制造基地,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4、EGR板块加强乘用车领域拓展
当前市场插混和增程混动技术作为拉动新能源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为公司EGR系统板块在乘用车业
务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EGR系统目前已在赛力斯问界车型上得到大批量应用,并获得包括Stellanti
s、吉利、奇瑞等主机厂新项目储备,今年将围绕乘用车市场对现有项目进行技术革新,为客户提供完善的
配套方案。
5、发力汽车电子领域,打造智能座舱新产品生态
围绕汽车电子与智能座舱领域,公司将以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为核心,打造智能化、生态化的车载解决
方案,深化汽车电子技术研发,迭代高功率无线充电产品,加速数字钥匙、车载冰箱等储备项目量产落地,
构建智能座舱生态体系,强化核心技术壁垒,通过深化与新能源车企、高端品牌的战略合作,推动产品向全
球化、高端化升级,提升公司在智能座舱领域的份额与竞争力。
6、提升管理水平,推行精细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