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568 北元集团 更新日期:2025-09-1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聚氯乙烯、烧碱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产品) 41.49亿 90.88 6.85亿 81.95 16.52
水泥制造业(产品) 2.78亿 6.10 8106.71万 9.69 29.12
其他(产品) 1.38亿 3.03 6994.79万 8.36 50.60
─────────────────────────────────────────────────
境内(地区) 43.52亿 95.32 8.26亿 98.75 18.98
境外(地区) 1.42亿 3.12 -142.99万 -0.17 -1.00
其他业务(地区) 7108.56万 1.56 1185.69万 1.42 16.68
─────────────────────────────────────────────────
民营企业(其他) 32.99亿 72.25 5.24亿 62.66 15.89
国有企业(其他) 11.96亿 26.19 3.00亿 35.92 25.13
其他业务(其他) 7108.56万 1.56 1185.69万 1.42 16.68
─────────────────────────────────────────────────
经销(销售模式) 30.49亿 66.78 1.72亿 20.55 5.64
直销(销售模式) 14.46亿 31.66 6.53亿 78.03 45.15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7108.56万 1.56 1185.69万 1.42 16.68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行业) 90.82亿 90.12 11.62亿 89.28 12.80
水泥制造业(行业) 6.78亿 6.73 2.00亿 15.38 29.53
其他(行业) 3.18亿 3.15 -6059.71万 -4.66 -19.07
─────────────────────────────────────────────────
聚氯乙烯(产品) 67.59亿 67.07 -1.95亿 -14.98 -2.89
烧碱(产品) 21.97亿 21.80 13.07亿 100.41 59.49
水泥(产品) 6.15亿 6.10 2.06亿 15.80 33.44
其他(产品) 5.07亿 5.03 -1603.96万 -1.23 -3.17
─────────────────────────────────────────────────
境内(地区) 95.39亿 94.65 13.47亿 103.46 14.12
其他业务(地区) 2.96亿 2.94 -6969.75万 -5.35 -23.53
境外(地区) 2.43亿 2.41 2470.67万 1.90 10.16
─────────────────────────────────────────────────
民营企业(其他) 73.65亿 73.08 8.50亿 65.33 11.55
国有企业(其他) 24.17亿 23.98 5.21亿 40.02 21.56
其他业务(其他) 2.96亿 2.94 -6969.75万 -5.35 -23.53
─────────────────────────────────────────────────
经销(销售模式) 69.29亿 68.76 3.53亿 27.10 5.09
直销(销售模式) 28.53亿 28.30 10.19亿 78.25 35.71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96亿 2.94 -6969.75万 -5.35 -23.5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民营企业(行业) 36.76亿 74.03 4.65亿 69.11 12.64
国有企业(行业) 11.56亿 23.28 2.58亿 38.43 22.36
其他业务(行业) 1.34亿 2.70 -5068.62万 -7.54 -37.83
─────────────────────────────────────────────────
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产品) 45.38亿 91.38 6.45亿 95.86 14.21
水泥制造业(产品) 2.91亿 5.86 8048.77万 11.97 27.67
其他(产品) 1.37亿 2.76 -5261.34万 -7.82 -38.36
─────────────────────────────────────────────────
境内(地区) 46.83亿 94.29 7.10亿 105.53 15.16
境外(地区) 1.49亿 3.01 1349.54万 2.01 9.03
其他业务(地区) 1.34亿 2.70 -5068.62万 -7.54 -37.83
─────────────────────────────────────────────────
框架协议(业务) 39.77亿 80.08 5.79亿 86.10 14.56
订单协议(业务) 8.55亿 17.23 1.44亿 21.43 16.85
其他业务(业务) 1.34亿 2.70 -5068.62万 -7.54 -37.83
─────────────────────────────────────────────────
经销(销售模式) 35.16亿 70.80 2.82亿 41.86 8.01
直销(销售模式) 13.16亿 26.50 4.42亿 65.68 33.5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34亿 2.70 -5068.62万 -7.54 -37.8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行业) 98.71亿 90.01 12.03亿 87.39 12.19
水泥制造业(行业) 7.80亿 7.11 2.67亿 19.43 34.31
其他(行业) 3.16亿 2.89 -9382.09万 -6.81 -29.65
─────────────────────────────────────────────────
聚氯乙烯(产品) 73.37亿 66.90 -2.95亿 -21.41 -4.02
烧碱(产品) 23.31亿 21.25 14.06亿 102.10 60.32
水泥(产品) 7.22亿 6.58 2.75亿 19.94 38.03
其他(产品) 5.77亿 5.26 -868.15万 -0.63 -1.51
─────────────────────────────────────────────────
国内(地区) 102.30亿 93.28 14.32亿 104.02 14.00
国外(地区) 4.27亿 3.89 3600.99万 2.62 8.44
其他业务(地区) 3.10亿 2.83 -9133.76万 -6.63 -29.45
─────────────────────────────────────────────────
经销(销售模式) 77.70亿 70.85 4.23亿 30.73 5.45
直销(销售模式) 28.87亿 26.32 10.45亿 75.90 36.21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10亿 2.83 -9133.76万 -6.63 -29.4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7.2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6.99%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73960.57│ 7.34│
│第二名 │ 67506.46│ 6.70│
│第三名 │ 55923.86│ 5.55│
│第四名 │ 43404.59│ 4.31│
│第五名 │ 31171.20│ 3.09│
│合计 │ 271966.68│ 26.99│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6.8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7.5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82509.01│ 34.69│
│第二名 │ 68588.18│ 8.42│
│第三名 │ 60944.49│ 7.48│
│第四名 │ 30208.43│ 3.71│
│第五名 │ 26315.91│ 3.23│
│合计 │ 468566.02│ 57.5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氯碱行业作为化学工业的基础支柱,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建材、能源等多个领域,对
国民经济的平衡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氯碱行业推进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大宗商品市场明显走弱的
新形势,氯碱行业聚焦集中度提升与规模化整合、技术驱动与创新发展、全球化布局与国际化竞争、数字化
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协同发力,推动国内氯碱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模式由规模主导向
精细化、专用化、特色化方向深度转型,产业链逐渐向中高端领域探索,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展。
(一)行业情况说明
1.聚氯乙烯行业
(1)聚氯乙烯市场行情
报告期内,聚氯乙烯市场呈现明显的震荡下行态势。受多重内外部因素影响,价格重心逐月下移,整体
需求疲软,供应端新增产能投产,市场情绪低迷,信心不足。整体而言,在聚氯乙烯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
,聚氯乙烯价格低位震荡。市场的交易逻辑一方面在于聚氯乙烯供需矛盾突出,叠加弱预期,市场交易氛围
偏悲观;另一方面在于氯碱产品成本端的下移预期(供应端整体开工偏高,一体化企业保持盈利与煤炭下跌
以及电价下降的预期);第三方面在于市场对宏观政策的期待值下降,信心不足。(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2)聚氯乙烯市场供应及外贸情况
报告期内,我国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为72家,无新增产能,退出25万吨,总产能为2926万吨。从行业开工
负荷率来看,聚氯乙烯生产企业部分检修略有推迟,整体上半年聚氯乙烯检修损失量较2024年同期有所减少
,但由于除长期停车的企业外,还存在部分企业开工负荷率阶段性偏低的情况,因此整体行业开工负荷率同
比2024年上半年略有提升,行业平均开工负荷率约为76%,聚氯乙烯产量约1120万吨。
2025年上半年,国内累计进口聚氯乙烯12.4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加0.5%;累计出口聚氯乙烯196万吨
,较2024年同期增加50.3%,出口量维持高位。出口目的地集中在印度、越南和阿联酋。(数据来源:中国
氯碱网)
2.烧碱行业
(1)烧碱市场行情
报告期内,国内烧碱供需基本面趋向宽松,价格上涨至高位后回落。整体价格波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1月,液碱价格持续上涨。其主要原因是下游整体需求旺盛,氧化铝行业因盈利较好,开工积极性较
高,且部分企业采用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液碱单耗高,同时部分待投产氧化铝企业提前备货,氧化铝行业液
碱采购量较大;此外,部分非铝行业春节前备货,也有部分新能源等下游行业年前出口订单交付较多,开工
积极性较高,整体下游对液碱需求量较大,且国外下游采购积极性较高,出口订单签订较多。第二个阶段是
2-6月,价格震荡下降。主要是因为需求增量不及预期,但供应量却相对充足。由于春节前上下游对后市持
乐观态度,氯碱企业及下游液碱库存均相对充裕,但随着氧化铝行情转弱,氧化铝行业需求增量不及预期,
春节后非铝行业也因终端需求疲软而降负荷运行,叠加烧碱产能投产及氯碱装置持续高负荷生产,供应充足
,供需格局趋向宽松。(数据来源:卓创资讯)(2)烧碱市场供应及外贸情况
报告期内,我国烧碱企业为172家,行业新增产能45万吨,总产能达到5055万吨,产能稳中小幅增长;
国内烧碱装置开工负荷率约为89%,上半年烧碱产量2267.6万吨。由于东南亚地区氧化铝及新能源等下游产
能扩张,中东地区阶段性出现氯碱企业减产,以及日韩部分氯碱装置二季度检修,在国内烧碱供应消化压力
较大、出口存有套利空间情况下,氯碱企业出口意愿提升。2025年上半年,我国烧碱累计进口量为0.422万
吨,同比下降59.81%;累计出口量202.59万吨,同比增长48.99%。液碱主要出口至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沙特阿拉伯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固碱出口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加纳和乌兹
别克斯坦。(数据来源:中国氯碱网)
(二)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主要业务。公司主要从事聚氯乙烯、烧碱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包括聚氯乙烯和烧碱
。其中聚氯乙烯广泛应用于塑料型材、管材、电缆以及地板薄膜等产品的生产,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PVC
制品逐步向高性能化、差异化升级转变。烧碱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冶炼、造纸、纺织印
染、有机及无机化工、石油工业以及食品工业等领域。公司现具有110万吨/年聚氯乙烯、80万吨/年离子膜
烧碱、4×125MW和2×25MW火电、220万吨/年新型干法工业废渣水泥、50万吨/年电石、300兆瓦光伏发电的
生产能力。
2.经营模式。公司形成了完整的以PVC为核心的“煤—盐—发电—电石—氯碱化工(离子膜烧碱、PVC)
—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生产水泥”的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在致力于生产单元上下游紧密配套、协同发展的同时
,积极构建“精细化工+绿色材料”的低碳、高效、绿色化工产品产业链,推动公司产业布局向高端化、精
细化、差异化升级,打造多元融合新业态。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公司持续践行陕煤集团“四种经营理念”,围绕“安全生产稳中求进、转型发展勇于突破、作
风建设持续提升”工作总要求,积极克服市场大幅下行挑战,坚持用自身工作安排的针对性、落实执行的精
准性、管理提升的有效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顶压奋进,努力前行,安全环保形势稳中向好,生产经
营形势筑底企稳。
(一)安全环保方面
报告期,公司强化安全领导力提升,班子成员带头讲安全、查隐患、促整改,每季度组织中高层管理人
员开展专题培训和安全应知应会考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目标导向,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
建设为主线,实施事故氯应急处置系统改造等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开展定级培植、专家预审,现已具备验收
条件;强化考核问责,落实重大事故责任人“就地免职”规定,拿出专项资金按季度对实现“三零”目标的
单位进行激励;强化责任落实,逐级签订安全环保责任状,制定全员履职清单和《区域安全责任管理规定》
,推动“主体责任、岗位责任、区域责任”同向发力、一体落实;强化应急响应,优化5部综合应急预案、4
9部专项预案、256部现场处置方案,开展无脚本推演、实战盲演,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环保治理,突出
“三废”的源头削减、过程监测、末端治理与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二)生产运行方面
报告期,公司优化系统运行,抓实设备点检维保,完成热电3#机炉、水泥一线烧成装置大修,主装置“
运行率”“负荷率”达到98%以上;推进“懂会能”工程,组织开展检验工匠培育、电气专业知识、风险分
析工具、数智平台应用等专项培训,有效降低人为误操作导致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事件;实施柔性生产,复
产高附加值树脂,定制生产高端树脂,开展氯乙醇工业化试验、质子膜制氢项目试生产;压降产品成本,实
施岗位“一指标一清单”管理,形成356份岗位指标清单;聚氯乙烯耗电石、耗工业水、耗蒸汽,烧碱耗电
、热电厂用电率等5项消耗指标创历史同期最优水平。
(三)经营管理方面
报告期,公司强化经营分析,上线费用管控系统,搭建多维分析模型,开展成本动因分析,梳理成本动
因83项,管控措施89项,落地低成本战略;强化企业内部、兄弟单位间内部协作,形成27项重点协作事项;
实施集中采购、竞价采购及国产化替代等“多机制”采购模式,国产化替代压降采购成本489万元;增加PVC
高价片区销量,稳定高附加值树脂销量,开发12家液碱直销用户,液碱直销占比约17%。
(四)企业改革方面
报告期,公司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力推动《“双百改革”实施方案(2023-2025)》各
项改革任务落实,14项改革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建成具有北元特色的“三位一体”安全生产管控体系和设
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施标准,形成了“12345”全员绩效考核机制、制度管理“十步法”高效运行机制
,管理活力持续迸发,企业运转更加高效;积极推动“三定”改革,以“精简高效、以事定岗”的原则精准
施策、靶向发力,优化组织机构设置、科学调控中层职数、合理控制人员编制。进一步厘清集团与分子公司
职责边界,通过梳理整合、集体讨论、模拟推演等方式,分批次梳理优化41项业务流程,改进14项业务资料
报送频次,共优化调整管理职责7项、业务工作23项,着力打造职责清晰、流程精简、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
。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资源、区位优势
公司地处秦晋蒙接壤的神府地区,位于国家级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域,煤炭、原盐资源丰富,产业
链原料供给充足,且距离东南沿海PVC主消费地及山西、内蒙古等氧化铝企业(烧碱下游企业)集中地较近
,铁路与公路运输条件便利,对应成本优势明显。
2.循环产业链优势
公司构建了以PVC为核心的“煤—盐—发电—电石—氯碱化工(离子膜烧碱、PVC)—工业废渣综合利用
生产水泥”的一体化循环产业链,以当地煤炭为基础原料,生产兰炭并发电,以兰炭为原料生产电石,以电
石和原盐为原料生产聚氯乙烯树脂和烧碱,以化工生产产生的电石泥废渣与热电锅炉排出的炉渣及粉煤灰为
原料生产水泥,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整个循环生产过程有效降低物料消耗,实现了资源
、能源的就地转化利用,改变了氯碱产业传统生产模式,促进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致力于生产单元上下游紧密配套、协同发展的同时,积极构建“精细化工+绿色材料”的低碳、高效、
绿色化工产品产业链,推动公司产业布局向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升级。
3.规模品牌优势
公司致力于盐转化项目,每年可转化原盐135万吨,目前已形成较大产业集群,生产单元上下游衔接紧
密,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与相关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大幅度降低了采购运销、能源
利用、管理等成本,企业规模效应突出。同时深入实施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内容的“三品”战
略,现具备树脂、水泥、烧碱、液氯、盐酸、电石6类,64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主产品出口网络覆盖亚洲、
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行业内建立起了良好的产品口碑和较大影响力的市场
品牌。
4.体制机制优势
公司是由陕煤集团、民营企业及自然人合股组建的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既发挥出了国有企业的管理规
范、资本雄厚的优势,又有民营企业执行力强、灵活经营的特点,实现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势互补、互
惠共赢,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誉为“北元模式”,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另外,公司还具
有上市企业规范化、透明化属性,通过骨干员工持股,建立股权内部流转和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了员工与企
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格局,公司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国企改革等方面发展成效显著,体制机制优势
不断凸显。
5.文化、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重视企业文化与人才队伍建设,遵循“以人为本”与“文化+品牌”的战略思想,在探索和实
践中形成了以“责任”为主线的北元“聚和”文化,扎实推进安全文化、质量文化、廉洁文化等子文化落地
,将企业文化与管理有机融合,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走出了一条“北元模式”引领
下的独具特色的管理之路、强企之路;构建多元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递进式培养、专业化实训、多平
台结合,不断提升各层级人员能力素质,设置管理、技术、技能“三位一体”的职业发展通道,促进技能职
级评定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深度融合,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