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736 苏州高新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地产板块业务、节能环保业务、战略新兴产业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产城综合开发(行业) 62.68亿 85.85 9.19亿 70.92 14.67
产业园区运营(行业) 7.53亿 10.31 2.71亿 20.94 36.07
产业投资(行业) 1.54亿 2.11 8097.52万 6.25 52.60
其他业务(行业) 1.26亿 1.73 2449.32万 1.89 19.42
─────────────────────────────────────────────────
无锡(地区) 33.81亿 46.31 6.79亿 52.38 20.08
苏州(地区) 27.17亿 37.21 5.46亿 42.15 20.11
常州(地区) 7.99亿 10.94 2397.96万 1.85 3.00
徐州(地区) 2.47亿 3.39 933.75万 0.72 3.78
其他(地区) 1.57亿 2.15 3756.95万 2.90 23.9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产城综合开发(行业) 69.71亿 89.21 6.52亿 63.62 9.35
产业园运营(行业) 5.92亿 7.58 2.63亿 25.66 44.38
产业投资(行业) 1.53亿 1.96 8535.07万 8.33 55.81
其他业务(行业) 9780.25万 1.25 2437.63万 2.38 24.92
─────────────────────────────────────────────────
客户合同产生的收入(产品) 74.77亿 95.69 --- --- ---
租赁收入(产品) 3.37亿 4.31 --- --- ---
─────────────────────────────────────────────────
苏州(地区) 74.13亿 94.87 9.80亿 95.73 13.23
徐州(地区) 2.34亿 2.99 1005.73万 0.98 4.30
其他业务(地区) 9780.25万 1.25 2437.63万 2.38 24.92
滁州(地区) 6956.89万 0.89 926.19万 0.90 13.31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商品房销售收入(行业) 84.88亿 79.15 13.67亿 81.62 16.11
批发零售收入(行业) 8.13亿 7.59 7633.98万 4.56 9.38
振动设备与检测收入(行业) 4.11亿 3.84 1.37亿 8.21 33.41
环保产业收入(行业) 3.93亿 3.66 8101.56万 4.84 20.64
游乐服务收入(行业) 2.10亿 1.96 -1.66亿 -9.90 -79.01
融资租赁收入(行业) 1.86亿 1.74 1.00亿 5.98 53.77
园区运营收入(行业) 1.22亿 1.14 6257.16万 3.74 51.10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6566.09万 0.61 3592.80万 2.14 54.72
房地产出租收入(行业) 3461.69万 0.32 -1986.22万 -1.19 -57.38
代建工程收入(行业) 18.18万 0.00 --- --- ---
─────────────────────────────────────────────────
苏州(地区) 104.52亿 97.47 16.51亿 98.57 15.80
徐州(地区) 1.59亿 1.48 -4051.71万 -2.42 -25.45
滁州(地区) 1.13亿 1.05 6441.89万 3.85 57.26
扬州(地区) 11.43万 0.00 5.91万 0.00 51.70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商品房销售收入(行业) 105.27亿 88.50 18.58亿 90.64 17.65
振动试验设备制造与振动检测收入(行 4.15亿 3.48 1.45亿 7.08 35.05
业)
游乐服务收入(行业) 2.77亿 2.33 -9629.10万 -4.70 -34.71
环保产业(行业) 2.35亿 1.97 4524.84万 2.21 19.28
批发零售收入(行业) 1.68亿 1.42 910.85万 0.44 5.41
融资租赁及保理收入(行业) 1.58亿 1.32 6448.50万 3.15 40.93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7070.25万 0.59 4358.99万 2.13 61.65
房地产出租收入(行业) 4180.10万 0.35 -1952.27万 -0.95 -46.70
代建工程收入(行业) 225.93万 0.02 225.93万 0.11 100.00
服务收入(行业) 117.92万 0.01 -225.86万 -0.11 -191.53
─────────────────────────────────────────────────
苏州(地区) 111.88亿 94.05 20.41亿 99.53 18.24
滁州(地区) 5.50亿 4.62 3555.71万 1.73 6.47
徐州(地区) 1.45亿 1.22 -2926.85万 -1.43 -20.20
合肥(地区) 1001.54万 0.08 326.70万 0.16 32.62
扬州(地区) 276.79万 0.02 13.72万 0.01 4.9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1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五大客户 │ 6857.79│ 0.94│
│合计 │ 59107.99│ 8.1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9.5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5.1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95346.06│ 35.1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苏州高新区始终聚焦“2+3”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力打造全市产业科创主
阵地,建设全国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公司作为开发区背景的上市公司,始终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及产业升级
需求,立足“新兴产业投资运营和产城综合开发服务商”的战略定位,以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
报告期内,公司以产城综合开发奠定规模化发展基础,同时以“园区运营+资本赋能”驱动产业创新发
展,聚焦绿色低碳、医疗器械两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产业园运营方面
,一方面着力构建新兴产业生态体系,绿色低碳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持续推进产业孵化、培育与运营;
另一方面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东菱振动研制的世界单台最大推力10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获评“重型机
械世界之最证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国内首创双波冲击试验机已正式推
向市场,科研实力保持行业领先。低空经济公司依托东菱振动在航空航天领域测试服务优势,加大与龙头企
业合作,拓展面向低空飞行器等相关产品的检测业务,并计划筹建低空经济产业园。产业投资方面,以战略
投资和产业投资为切入点,推进江苏国信、生物医药母基金等多个项目投资、落地,参与投资的珂玛科技于
创业板上市,存量投资项目累计出资金额近50亿元。高新福瑞入选全省A类融资租赁公司名单,以融促产、
以投兴产、招投联动,产投融发展再上新台阶。产城综合开发方面,以“品质引领+品牌战略”驱动产城综
合开发能力提升,打造品质人居住宅项目,提高人居环境;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文旅
商贸业态焕新升级,打造消费新场景。
在保障主营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公司着力推进内部管控的优化,通过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健全运营
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提升综合发展实力。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753.1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3.66亿元;2024年度实现营
业收入73.0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
一、产业园区运营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园和医疗器械产业园产业招商、建设、运营等工作,加快筹建低
空经济产业园,充分发挥优质产业园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牵引作用,有效促进产业集聚,打造产业示范新
高地。
(一)绿色低碳产业园
1、产业招商合作
绿色低碳公司作为联合高新区各板块推进绿色低碳产业的核心平台,积极推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为区域发展增添新动能。年内推动全区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新增注册资金超百亿元,自主招引落地了汇能
科技、能量自由科技、舜腾能源等30余个优质项目,合计注册资本约4亿元。截至本报告期末,高新区绿色
低碳产业创新集群实现总产值规模超700亿元;GLCPark累计租赁及注册企业80家,注册资本超20亿元,产值
超47亿元,产业生态逐步成型。同时,绿色低碳公司积极拓展合作网、延伸产业链,2024年举办新能源产业
相关活动及论坛10余场,为后续产业招商和培育工作做好资源储备。
2、载体运营情况
建设优质产业载体,整合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集中度。目前,GLCPark孵化
器、加速器已全部建成投用,入驻企业涉及光伏、储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行业,产业链逐步完善。GLCPar
k合计载体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孵化器已全部满租,加速器一期出租率超80%,二期正在招商中。
(二)医疗器械产业园
1、产业招引与培育
公司积极做好优质企业引育,通过招引行业龙头、孵化高成长企业,推动产业链式集聚、能级提升,构
建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产业新格局。全年推进全区招引落地医疗产业项目209个,包括总投资超10亿元
的医疗创新科技产业服务企业华越集团、全球人工晶状体龙头企业豪雅医疗等重点项目。报告期内,园内企
业东南大学苏州医械院牵头完成中国首个器官芯片国家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百源基因、国科医工、立
普医疗及苏大检测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康多机器人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恒瑞迪生、博
思得电气分别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
2024年,医疗器械产业园获评中国信通院“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医疗健康专题赛一等奖(全
国唯一)、工信部火炬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优秀(A类)评定、未来医疗100强年度医疗器械标杆产业
园区(全省唯一)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2、优质载体建设
公司积极搭建优质产业载体,提升对优质项目的吸附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医疗器械产
业园现有在建及已投用载体共六期,充分打造“一园一特色”,载体面积近16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载体为
产业园五期,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计划2025年交付。
3、产业运营服务
公司不断深化服务机制创新,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报告期内,医疗器械产业公司
积极组织各类主题培训超百次,覆盖企业近3,000家次,组织总经理沙龙3次,邀请企业管理层闭门交流,促
进资源集聚共享。省药监局审评核查高新区工作站、一站式服务中心在日常服务基础上,开展14期专家驻站
服务活动,为超300家次企业解决注册审评、体系核查、日常监管等方面诉求500余项。同时推动江苏省医疗
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二期扩建等事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
(三)低空经济产业园
报告期内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低空经济公司,是高新区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重要平台。低空经济公司以
东菱振动检测资源与产业优势为抓手,加速筹建低空经济检验检测中心和低空经济智能制造中心,强化与龙
头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集聚各类低空经济资源链、深度挖掘新场景新市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
商业化应用。目前低空经济公司已与SGS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成立项目公司,计划通过成立综合检测实验室
,拓展面向低空飞行器、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的检测业务,打造综合性检验测试平台,实现多场景、多维度的
检验检测标准覆盖。
二、新兴产业运营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绿色低碳、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运营持续发力,重点布局光伏储能、配售电、振动
测试装备制造及测试服务等,以新兴业态发展带动利润增长。
(一)绿色低碳产业
光伏与储能业务方面,加速应用场景创新,提升产业规模。依托区域产业资源,公司建成了一批“光伏
+产业园”、“光伏+酒店”、“光伏+学校”等多元化应用示范场景,产业深度融合,包括苏州市首个/批分
布式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GLCPark一期/二期储能项目),苏州市首个钙钛矿“光储充检放”智能微网示
范场站、苏州高新区首个光储充微网示范项目和首个V2G车网互动示范项目(和枫产业园零碳化改造项目)
,全区首批“光伏+酒店”项目,全区首批绿色学校光伏项目等。截至2024年末,绿色低碳公司已建成运营
光伏及储能项目38个,合计装机容量39.61兆瓦/兆瓦时,全年光储充项目签约量增长66%,并网量增长129%
,全年发电量超2,000万度,同比增长50%。
绿电交易方面,公司抢抓配售电业务政策利好,持续夯实市场份额,售电规模再创新高。2024年公司总
签约售电58.98亿度,同比增长17.63%;售电业务收入超6,600万元。与苏州肯德基有限公司、苏州利星汽车
服务有限公司、太阳油墨(苏州)有限公司、盖勒定量泵(苏州)有限公司等一批影响力企业开展绿电绿证
交易,年内绿电成交3,800万度、绿证成交6,820万度,分别同比增长245.45%、100.59%;带动区内企业减少
碳排放、履行可再生能源配额义务,合计减排温室气体9.01万吨,减少碳排放2.46万吨。
(二)东菱振动
报告期内,东菱振动持续加强新品研发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开拓测试服务市场布局,产业竞争力
稳步提升。东菱振动研发的全球首创10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获“重型机械世界之最证书”、“中国仪器仪
表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12亿元,净利润2,811.64万元。
新品研发方面,持续推进科研力度,夯实行业领先地位。东菱振动自主研制的10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
、长冲程试验台项目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100吨振动台作为目前世界单台最
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总体水平国际领先;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创双波冲击试验机已正式推向市场,五轴
精密转台、200吨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等新品项目正持续推进研发中。2024年,东菱振动新增专利申请53项
,新增获授权专利57项;截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40项,其中发明专利144项。
产学研融合方面,东菱振动与大院大所、高等学府保持合作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哈尔滨工程大
学合作成立的智能减振公司自主研制的极低频主动执行器,填补了船舶机电设备超低频振动主动控制的空白
,显著拓展了主动控制技术在船舶机电设备振动控制的频率范围,有力促进了主动控制技术在船舶机电设备
低频振动控制方面的应用。
市场拓展方面,东菱振动持续推动全国性实验室的布局、拓展售后服务市场,实施服务差异化、专业化
经营战略,开辟经营发展新赛道。目前成都实验室已正式启用,与总部实验室业务联动,资源共享,进一步
辐射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片区测试服务市场,拓宽测试服务版图,扩大测试服务业务规模。
三、产业投资
公司围绕产业转型方向,积极布局医疗器械、绿色低碳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关注市场热点及前沿技术
,适时布局高端制造、芯片、半导体、AI等新兴产业,提升投资规模,增厚投资收益。截至本报告期末,公
司存量投资项目累计出资金额近50亿元。同时,高新福瑞积极打造融资租赁金融创新产品,以资本链赋能产
业链,助力公司实现“产、融、投”一体化发展。
(一)战略投资
报告期内,公司参股的杭州银行、东方创业等为公司带来长期、持续的利润贡献,稳固高质量发展基本
盘。本年度取得杭州银行投资收益31,789.96万元、东方创业投资收益938.41万元、苏高新创投投资收益4,6
89.35万元;取得杭州银行、中新集团、融联基金、东方创业、华泰柏瑞基金等被投企业年度及中期分红款
合计1.69亿元,投资回报稳定;为进一步盘活资产,年内减持金埔园林161.02万股股份,回笼资金1,458.86
万元;公司出资21.22亿元受让江苏国信2.78亿股股份,占江苏国信总股本的7.36%,并积极寻求在售电、绿
色低碳等领域的合作机会,实现资本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二)产业投资
基金设立方面,公司现有自营、参股基金17个,累计撬动基金规模超116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参与设立
生物医药母基金(规模60亿元),在获取投资收益的同时进一步增加项目储备,吸引被投企业在医疗器械产
业园内招商落地,强化优质企业培育,为后续产业投资及并购积蓄资源。
一级投资方面,围绕产业转型方向持续发力,年内参控股基金累计投资31个一级股权项目,合计出资金
额3.46亿元,其中在医疗器械领域,投资了心擎医疗(中国首款体外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研发企业)、比格威
(眼科影像人工智能分析诊断系统研发企业)等项目;绿色低碳领域,投资了华美新材(全国碳化硅制品行
业领航企业)等项目。同时公司也在AI等有较大增长潜力的行业提前布局,投资了文德数慧(AI数据处理一
站式服务商)等具有高成长性的优质企业。报告期内公司投资的珂玛科技于创业板上市,投资收益进一步增
厚。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具有创新技术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优质项目定增,完善投资布局。2024年公司参与
景嘉微等公司的定向增发,合计出资8,800万元;完成长川科技等定增项目退出,整体收益率近20%。
(三)融资租赁
报告期内,高新福瑞围绕公司转型发展方向及区域产业体系布局,在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领
域投放创新金融产品,深化产业协同,严控投放风险,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与产业进步的支撑作用。年内高
新福瑞获中国融资租赁榜“锐意创新奖”、江苏省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十周年优秀案例”奖,入选江苏省A
类融资租赁公司名单。2024年高新福瑞新增项目23个,投放金额16.5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净利
润3,803.40万元。
四、产城综合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深化产城综合开发布局,围绕产业地产、文旅商贸、节能环保等领域优化人居环境、完
善配套设施、改善民生福祉,构建起“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的融合发展生态。
(一)产业地产
地产集团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住宅项目品质,实现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并进。报告期内地产集
团蝉联“江苏省房地产开发行业综合实力50强”、“苏州市房地产开发综合竞争力20强”等荣誉称号。
房地产销售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商品房销售面积11.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89%;销售金额25.90亿元
,同比减少32.23%,公司在售楼盘上润璟庭一、二期合计去化率超80%;报告期内,公司商品房结转面积20.
2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9.07%;结转金额49.11亿元,同比减少15.14%。
商品房建设方面,报告期内新开工面积15.35万平方米,施工面积181.5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57万平
方米,主要在建项目包括拾月璟庭、上华璟庭、上润璟庭等。
商业地产租售方面,天都大厦作为高新区地标性建筑之一,是狮山商务圈的5A甲级办公项目,通过中房
协五星级写字楼评级考核,获评江苏省首个五星级商务写字楼、2024年度苏州市招商运营成绩突出楼宇。截
至2024年底,天都大厦累计租赁面积6万平方米,年内实现租金收入5,329万元,招引了孵化器、科技研发、
金融保险等各行业近120家企事业单位,包括招商仁和人寿、汉拿万都等多家国际性、全国性和大区域性的
企业运营总部,构建了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成的新型楼宇发展格局。
(二)文旅商贸
报告期内,公司两大乐园以品牌IP文化为核心,创新打造多元化游乐活动,线上线下多维度推广,带动
游园氛围,提升游园口碑。2024年旅游板块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30.5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
营销推广方面,两大乐园通过抖音直播及达人视频、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多渠道多矩阵传播,增
加曝光度,形成宣传合力。2024年两大乐园通过抖音累计发布宣传视频(官方号、达人号)27.41万条,曝
光量8.55亿次。其中徐州乐园门票预售多次获得全国游乐园榜第一名;苏州乐园官方账号多次位居抖音直播
全国酒旅榜单第一名,获评江苏文化和旅游自媒体联盟“十佳创新力新媒体账户”。
活动宣传方面,与开心麻花、百威、小红书等多个品牌合作,推出百威超级啤酒音乐节、喜剧音乐节、
春天爱你节等主题活动,以创新活动玩法,打造沉浸式游乐体验;与哔哩哔哩梦幻联动,引入国漫动画大热
IP,落地全国首个《天官赐福》动画主题灯会、全国首个《时光代理人》水上动画展和时光音乐会等相关主
题活动,给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年内糖果世界盛大开园,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全园共有4大主题区域、20多个亲子项目以及80多个互动体验,是全国首个糖果主题亲子互动游乐中心、华
东最大的室内亲子乐园。
报告期内,商贸公司持续营造消费新场景,打响“虹桥品汇苏州港”品牌知名度。聚焦大额外贸、企业
团购、定向销售等业务,围绕节庆等促销时点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优惠,拓宽销售渠道,深挖市场空间,销售
规模持续增长。
(三)节能环保
污水处理方面,2024年处理污水量1.2亿吨,同比增长近10%,营运管理提质增效。报告期内科技城厂建
成投用,枫桥厂原位扩容和提升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污泥处理一期技改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2025年年底试
运行,运行后治水能力进一步提升。苏州新区污水处理厂迁建和综合改造项目获得了2024年度江苏省地下空
间学会科技进步奖重大工程类一等奖,作为苏州市唯一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
装备和示范工程名录”,蝉联“市标杆城镇污水处理厂”称号。
管网运维方面,排水公司积极深化排水一体化改革,推进区域管网日常养护、巡查、检测及泵站运维,
年内完成雨污水排水管道养护3,714.93公里,清捞雨污水检查井及雨水边井48.60万座,完成全区市政雨污
水管网检测258.7公里,全面提升区域水环境治理效能。
智慧水务方面,持续打造数字化城市治理新模式,切实提升城市水治理现代化水平。目前智慧水务平台
以及智慧排水信息管理系统已正式投用,污水处理监控智能化,全域管网养护精准化,进一步实现了城镇污
水系统“厂站网”一体化联合,为全区智慧水务系统的监管、调度、分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内部管控
财务管理方面,积极发挥公司AAA主体信用评级优势,创新融资产品、降低融资成本。全年发行直融产
品20单,发行金额83亿元,其中发行的并购中票3亿元,系江苏省首单房地产并购票据;环保集团永续中票1
亿元,为全国首批“两新”债务融资工具暨全国首单“两新”用途类永续债。2024年公司综合融资成本3.16
%,较去年下降45个BP。
运营管控方面,科学及合理落实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的动态追踪,提升企业管控力;优化考核指标
,制定个性化及差异化考核方案,促进良性竞争、激发全员干劲;加强日常数据收集与分析,利用数据驱动
经营决策,提升运营管理的精确度与有效性。
人才引育方面,搭建企业人才库、建立人才能力矩阵,为不同岗位的选人用人精准定位所需人才;健全
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各类研学活动、职业技能等多维度培训,覆盖各层次、各岗位员工,全面提升人才综合
实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产业园运营
中国产业园区历经四十年发展,形成由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及各类专业园区构成的多层次体系。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些园区承载着资源集聚、技术转化、企业孵化、模式示范和区域辐射五大
核心功能,其经济贡献持续攀升。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
长,韧性活力持续显现,园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9.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6%,占全国比重为14.3%;
其中,工业增加值约9.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4.1%,同比名义增长5.8%。
随着产业变革,产业园区已从最初的传统工业园区逐步演化为生产与服务融合的产业园区,“产城人”
深度融合成为发展主旋律。新一代产业园区正突破传统功能边界,向产业集群化、服务生态化、空间复合化
方向演进,构建“产业社区+城市配套”的共生体系。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主战
场,正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为经济高质量发
展注入持续动能。
(二)产业投资
1、绿色低碳行业投资
2024年,我国绿色发展已跨越初期的路径探索和试错阶段,进入政策与实践深度融合、产业模式快速成
型的新阶段。国家顶层设计和企业创新实践相辅相成,推动绿色经济从理念走向落地,商业模式的成熟也进
一步释放了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潜能。据CarbonMonitor数据显示,2024年前十个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同比下降0.5%,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目前,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总产值已占GDP的9%左右,节能环保产
业规模预计在2024年突破10万亿元,占GDP比重将达7.5%左右。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
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3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约15万亿元。这一目标的设定不仅反映
了国家对绿色低碳产业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未来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同时通过推动绿色制造和智能化改造,我国在确保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资源环境的压力。
这不仅彰显了绿色经济的潜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树立了典范。在政策、技术与资本的多重驱动下,绿
色产业正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2、医疗器械行业投资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政策红利、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共同驱动
发展,但需克服研发短板、国际合规挑战及短期业绩压力。
从行业规模来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到2025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可达18,750亿元,
相比2015年增加了12,453亿元,累计增长197.88%,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从药品和医疗器械人均消
费额的比例(即:药械比)角度看,根据2023年罗兰贝格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
国目前药械比水平仅为2.9,与全球平均药械比1.4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表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存在较
大的增长空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健康意识快速提升,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有望稳定
增长。
从产业结构来看,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2,752家,同比增长1.36%。其中,可生
产一类医疗器械企业21,025家,同比增长1.77%;可生产二类医疗器械企业17,575家,同比增长14.57%;可
生产三类医疗器械企业3,258家,同比增长6.58%。可生产二、三类医疗器械企业占比连续三年提升,说明高
端医疗器械生产发展加快,产业格局日趋优化。
从产品竞争力来看,进口替代是国内器械产业必由之路。我国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化能力过去相对较弱
,目前国内低值耗材基本完成了国产替代;政策推动下,高端影像设备(MRI、CT)、内窥镜、高值耗材(
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领域国产化进程加快。集采政策倒逼企业从仿制转向原创技术突破,如生物3D打印
材料、可降解支架等。
(三)房地产行业
2024年,地产政策坚持“优化存量、严控增量”,从供求两端共同发力,稳地产政策力度空前、效果明
显,楼市出现多重积极信号,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情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38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9%,其中住宅销
售面积下降14.1%。新建商品房销售额96,750亿元,下降17.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7.6%。2024年末,商
品房待售面积75,32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0.6%。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6.2%。
根据中指院数据,2024年,全国300城各类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14.0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7%。其
中,住宅用地成交3.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出让金方面,2024年,300城各类用地出让金2.7万亿元,
同比下降23.1%,其中住宅用地出让金2.1万亿元,同比下降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