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698 湖南天雁 更新日期:2025-05-0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废气涡轮增压器、发动机进排气门及冷却风扇等发动机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 4.22亿 97.68 3013.82万 91.18 7.13
其他业务(行业) 1003.31万 2.32 291.52万 8.82 29.06
─────────────────────────────────────────────────
增压器(产品) 3.39亿 78.31 1926.75万 58.29 5.69
气门(产品) 7049.12万 16.30 928.82万 28.10 13.18
其他(产品) 2330.20万 5.39 449.76万 13.61 19.30
─────────────────────────────────────────────────
境内(地区) 4.22亿 97.68 3013.82万 91.18 7.13
其他业务(地区) 1003.31万 2.32 291.52万 8.82 29.06
─────────────────────────────────────────────────
直销(销售模式) 4.22亿 97.68 3013.82万 91.18 7.13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003.31万 2.32 291.52万 8.82 29.0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 4.82亿 98.89 5265.16万 97.02 10.92
其他业务(行业) 542.67万 1.11 161.83万 2.98 29.82
─────────────────────────────────────────────────
增压器(产品) 3.79亿 77.72 2935.15万 54.08 7.74
气门(产品) 9185.68万 18.83 2077.78万 38.29 22.62
其他(产品) 1682.35万 3.45 414.05万 7.63 24.61
─────────────────────────────────────────────────
境内(地区) 4.82亿 98.89 5265.16万 97.02 10.92
其他业务(地区) 542.67万 1.11 161.83万 2.98 29.82
─────────────────────────────────────────────────
直销(销售模式) 4.82亿 98.89 5265.16万 97.02 10.9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542.67万 1.11 161.83万 2.98 29.82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 3.07亿 92.79 3357.18万 74.83 10.94
其他(补充)(行业) 2384.86万 7.21 1129.36万 25.17 47.36
─────────────────────────────────────────────────
增压器(产品) 2.14亿 64.60 2263.96万 50.46 10.60
气门(产品) 7098.27万 21.47 668.26万 14.89 9.41
其他(补充)(产品) 2384.86万 7.21 1129.36万 25.17 47.36
其他(产品) 2220.95万 6.72 424.97万 9.47 19.13
─────────────────────────────────────────────────
境内(地区) 3.07亿 92.79 3357.18万 74.83 10.94
其他(补充)(地区) 2384.86万 7.21 1129.36万 25.17 47.36
─────────────────────────────────────────────────
直销(销售模式) 3.07亿 92.79 3357.18万 74.83 10.94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384.86万 7.21 1129.36万 25.17 47.36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 5.51亿 96.98 8970.98万 96.87 16.27
其他(补充)(行业) 1717.37万 3.02 289.65万 3.13 16.87
─────────────────────────────────────────────────
增压器(产品) 3.48亿 61.29 4513.56万 50.31 12.95
气门(产品) 1.79亿 31.51 3861.45万 43.04 21.55
其他(产品) 2374.18万 4.18 595.97万 6.64 25.10
其他(补充)(产品) 1717.37万 3.02 289.65万 --- 16.87
─────────────────────────────────────────────────
境内(地区) 5.51亿 96.98 8970.98万 96.87 16.27
其他(补充)(地区) 1717.37万 3.02 289.65万 3.13 16.87
─────────────────────────────────────────────────
直销(销售模式) 5.51亿 96.98 8970.98万 96.87 16.27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717.37万 3.02 289.65万 3.13 16.8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8.8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9780.68│ 68.8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2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2.4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2522.07│ 42.4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
“133”战略和中国长安“使命1347”规划,围绕“提质增效稳增长,先立后破促转型”,在汽车市场竞争
环境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行业淘汰赛加速的严峻形势下,克服重重困难,务实拼搏,稳中求进,创新能
力持续增强,精益布局初见成效,深化改革稳妥推进,发展基础有力夯实。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开展以下方
面的工作:
1.坚持战略引领,明晰发展格局。
报告期内,公司保持战略思维,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通过深入研判行业趋势与战略执行评估,进
一步明确“262”年度工作思路,加快构建“流体机械+流体机电”双轮驱动新格局,积极推进增压器、气门
、铸造、新四化等六大业务板块布局优化,确保各项战略举措落地。
2.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研发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研发至上,构建“长沙-衡阳”双城协同研发新模式,全面提升技术中心组织能力
。加强研发数字化、制度化、流程化建设,升级公司PDS开发流程和PLM系统,建立并形成TY-PDS6.0和TY-TD
S1.0新产品开发流程。全年累计开发新品170项,巩固了流体机械产品阵营,拓展了流体机电新品系列。全
年获取专利授权31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主持、参与修订2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以及4项团体标准,
其中1项国家标准获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技术成果转化成果显著。年内先后通过湖南省
车用涡轮增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价、CNAS国家实验室认证,研发试验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3.坚持客户至上,优化产业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流体机械产品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柴油机增压器持续巩固非道路、国六车用市场份额
,解放动力、玉柴、全柴、一拖等多个新项目实现量产;汽油机增压器积极推进市场开发,长安汽车、东安
动力等多个项目实现批产,获得多家主机客户供应商准入;流体机电产品产业化进程取得新进展,电子水泵
等流体机电项目加速推进,年内获得多个项目定点,部分项目实现小批量产。
4.坚持目标导向,夯实基础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各类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先后通过IATF16949监督及认证审核、ISO14000:2015环境管理
体系和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换证审核,以及长安汽车QCA2.0子模块认证及VDA6.3过程审核
、中国长安HSE标准化体系年度监督审核。系统谋划、有序推进精益六大布局,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
,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湖南省“绿色工厂”称号、2024年制造业数字
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奖励;“天雁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湖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
5.坚持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级进一步扁平化,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同时优化公司治理,调整董事会专业委
员会,设立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与监督委员会,进一步激发各专业委
员会职能,推动公司高效运转。人才队伍持续建强,全年引进战略和成熟人才45人,校园招聘31人,万名职
工研发人员数达1486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26%。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本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制造业(代
码为C36),所处细分行业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
1、宏观经济概况
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特别是在及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后,社会信心得到提振
,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国内生产总值达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
从生产端看,我国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与疫情前的年平均增速基本持平,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和
制造业增速甚至高于疫情之前,第三产业增速则明显放缓,成为拖累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
从需求端看,一是在上年消费已较快修复的情况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下降;一些与出
行相关的商品消费在去年较快修复后,增速明显放缓,疫情直接影响的进一步消退,使得药品消费增速降低
;但居家生活必需品以及体育用品消费保持较高增速,以旧换新政策也带动了部分耐用品消费的增长;二是
房地产投资延续较大幅度下降,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在往年基数已经较高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所回
落,但仍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制造业投资共同托举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三是货物贸易顺差大幅
增加,服务贸易逆差增幅收窄,净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家用电器、汽车及其配件在内
的机电产品出口实现较快增长)。
2、汽车行业概况
2024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呈现出稳中有进状态,全年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
别增长3.7%和4.5%,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其中,乘用车产销持续增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积极作用
;商用车市场表现疲弱,产销未达400万辆预期;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
量占比超过40%;汽车出口超过500万辆,再上新台阶。2024年一大波新政策陆续推出,环保方面有“双碳”
政策,消费层面有“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有“出海”政策,智能网联有“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充换电
设施有“补短板”试点……诸多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强力推动功不可没。
3、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
2024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全球经济复苏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国
内市场的旺盛需求、海外市场的广阔空间以及智能驾驶和机器人技术的崛起,为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
的发展机遇,主要有以下特点:国内市场旺盛需求与国产替代加速;海外市场广阔空间与出海机遇提供新增
长点;智能驾驶与机器人技术开辟新增量空间。
2024年内燃机整机呈现恢复性增长,其销量为近几年中等水平,全年销量4772.16万台,同比增长6.67%
;多缸柴油机398.05万台,同比增长-3.71%;多缸汽油机2001.77万台,同比增长0.30%。总体来看,伴随政
策累积效应持续显现,各地及企业促销活动持续发力,终端市场拉动,叠加企业年底冲刺,推动销量持续回
升向好;另一方面,由于能源结构转型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加深,行业竞争加剧,传统能源市场空间受到挤压
。终端方面,乘用车市场表现持续走强,商用车市场需求偏低,农机、工程等市场销量形势依然严峻。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2024年,公司持续专注于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主要从事发动机配件、机械配件的生产,机械加工等
业务活动,为客户提供涡轮增压器、发动机进排气门以及冷却风机等产品与服务;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
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多个领域。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涡轮增压器领域的企业之一,公司在稳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汽油机增压器
、柴油机增压器及气门市场开发,与长安汽车、东安动力、潍柴、玉柴、全柴、一拖等主机客户有长期稳定
的配套合作关系。除传统业务外,公司快速拓展电子水泵、电子油泵等流体机电产品的研发和配套。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车用涡轮增压器的企业,是中国内燃机行业排头兵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涡轮增压器工作组组长单位,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
平台、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涡轮增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
涡轮增压器工业设计中心和行业内设备先进、标准齐全的涡轮增压器试验室。公司在设计研发、应用开发、
工艺技术、试验能力等方面均有专业的技术团队,2024年启动长沙和衡阳两地分工协作新运营模式,从流体
机械和流体机电两个方向开展一系列产品开发、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已形成一套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
用的正向研发体系。公司现有技术研发人员193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兵装集团特聘专家1
人,兵装集团科技带头人1人,兵装集团青年科技拔尖人才3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
衡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第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1人,衡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第一批高级人才(E类)1
人
2、市场优势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机、备件同步发力,不断拓展市场深度,与国内各大主机客户保持长期良好
的合作关系,增压器、气门等主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发电机组等多个领域,为
国内主流发动机客户提供配套,并与多家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柴油机增压器为潍柴、玉柴、一拖
、全柴、新柴等主机客户提供配套,汽油机增压器为长安汽车、东安动力等客户提供配套,气门为潍柴、重
汽、一拖等客户提供配套,电子水泵产品获得了东安动力等供应商准入。2024年获得了东安动力“优秀供应
商”荣誉称号,公司品牌美誉度及影响力得到巩固和提升。
3、产品优势
公司已成功开发8个系列、500余种的涡轮增压器等流体机械产品和多款电子水泵流体机电产品,电子油
泵、电子增压器等产品也在持续开发中,形成流体机械+流体机电“双轮驱动”的新产业格局。公司涡轮增
压器的“高抗负压能力涡轮增压技术开发与应用”、“高压比涡轮增压器研制”等15项研究成果通过科技成
果评价,其中“高抗负压能力涡轮增压技术开发与应用”等10余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效混流
涡轮增压技术开发与应用”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压比涡轮增压器研制”研究成果获得湖南
先进技术转化大赛二等奖。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250.56万元,同比降低11.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11.74
万元,同比增加44.37%。公司主产品增压器全年累计实现销售50.86万台,同比降低9.65%,气门销售344.37
万件,同比降低20.19%。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7%和4.5%,产销量持续在高位规模且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格外亮眼,2024年其产销分别
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大幅增长34.4%和35.5%,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40.9%,较2023
年提高了9.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作为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乘
用车在2024年的产销分别完成2747.7万辆和27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5.8%,持续增长的态势为稳住
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有率达到65.2%,较上年同期上升9.2个百分点
,显示出中国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商用车方面,2024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80.5万辆和387.3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和3.9%。其中,货车产销分别完成329.7万辆和336.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8%和5%
;客车产销分别完成50.8万辆和5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和3.9%。虽然整体商用车产销有所下滑,但客车
市场受旅游市场火爆及相关政策加持,呈现产销同环比双增长的良好局面。
展望2025年,政策补贴优惠加大,车购税免税、报废更新及置换补贴等规模超4000亿元,多地开展汽车
下乡,部分限购城市松绑。市场销售预期乐观,汽车销量将增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超燃油车,达56%-60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或达1500-1600万辆,插混车型增速居前。汽车电子领域,中国将主导架构功能整合,
电池电动汽车产量加快,L2级自动驾驶普及度提升。生成式AI在驾驶舱应用加速,同时需应对架构适配与AI
幻觉问题,汽车半导体库存影响减弱,部分器件供不应求。
2025年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将支撑汽车市场,在政策、技术、经济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汽车市场有
望实现新突破。但仍需关注行业竞争加剧、半导体供应不稳定等挑战,通过持续创新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
发展。
2、汽车零部件行业趋势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国之一,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根基,长期受到国家重点支
持。《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了一系列发展目标,涵盖开发新一代内燃机高效清
洁燃烧技术、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内燃机性能提升等。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下,汽车零
部件行业迎来产品、技术、制造方式等多领域的变革。其对整车企业的配套供应日益系统化、模块化,我国
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已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配套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重要
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汽车市场的扩张与竞争加剧,产业链协同发展愈发重要,企业与上下游合作更加紧密。2025年是汽
车零部件行业变革的关键期,全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达1.71万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12.03万亿元),预计2025年进一步攀升。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类产品出口金额累计1056.1
亿美元,同比增长6.8%,预计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
5.2万亿元。
技术层面,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数字化齐头并进。电池、电机、电力电子技术持续升级,自动驾
驶、车联网相关的传感器、芯片等发展迅猛,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应用愈发广泛,5G、
AI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推动生产、研发、服务模式革新。产业格局上,供应链协同更加紧密,市场竞争加剧,
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政策方面,绿色制造标准趋严,国有资本引导资源向智能驾驶芯片等前沿领域倾斜。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发展战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
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做强
做大民族品牌;以集团公司“133”战略和中国长安“使命1347”规划为牵引,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
革,做强做优主业,积极拓展新四化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向世界一流汽车零部件企业迈进。做大做
强传统主业,加快国际化步伐,确保产业链安全可控;同时加快新四化布局,发挥流体机械优势,推进流体
机械向流体机械+机电转型。
(三)经营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公司着力强化使
命担当,增强战略主动,以“流体科技、驱动未来”愿景为引领,做大业务规模,履行央企责任;着力强化
价值创造,提升精益管理能力,全面推进全员全价值链降本;着力强化风险防控,持续加大安全环保投入,
深化质量雷霆行动,统筹发展与安全;以科技创新、管理支撑、人才聚力、品牌赋能、党建引领保障支撑战
略落地,全年计划营业收入4.9亿元。
2025年公司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战略转型,谋篇布局再出发。开展战略规划执行分析与评估,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开展“
十五五”规划编制。
二是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再发力。坚持科技至上、研发至上,强化研发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传统增
压器平台优化、电子增压器等技术研究,加速流体机电产品平台布局。全年预计研发投入强度9%以上。
三是围绕深化改革,人工效率再提升。加大战略、信息化智能化人才引进力度,每万名职工研发人员比
例达到1550人。实施劳动效率专项提升,劳动生产率同比提升20%以上。四是围绕品牌赋能,市场拓展再加
速。推进品牌引领行动,高质量完成整零协同项目,加快新市场开发。深耕传统市场,强拓战新市场,挺进
国际市场,实现流体机电业务、铸造业务、国际主机市场“三个突破”。
五是围绕价值创造,精益管理再突破。打好精益管理和数智改造组合拳,夯实基于数据驱动的精益管理
体系,加快数智化工厂建设。强化全价值链成本管控,全方位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大安全”体系全面可控
。
六是围绕双融双促,党的建设再加强。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落实“第一议题”和中心组学
习制度,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强化“三基”建设,深化“百千万”行动,提高党建融合实效。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新竞争者的进入,新兴企业凭借创新的技术、产品或商业模式,打破原有市场平衡。现有竞争者的扩张
,同行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拓展市场份额等手段,导致竞争风险。
应对措施:加大市场走访力度,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准确研判市场需求趋势,制定应对之策。持续创新
,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提供有竞争力产品。拓展新平台和新客户,扩大市场份额。
2、质量风险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行不严格,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不到位,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造成顾客抱怨而丢失
市场。
应对措施: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保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培训,提高工艺的执行
力。开展质量管理工具和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的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的综合能力。严格质量考
核,质量损失买断制要持续深入推进,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
。加强采购质量的控制,提高采购产品质量,对高风险的供方进行严格控制。
3、转型发展风险
因产品周期原因,传统产品销量和利润下降,企业必须面临转型;企业在战略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
性。
应对措施:在维护好传统主业的同时加快新品布局,发挥流体机械优势,推进流体机械+机电转型。制
定详细工作方案,从风险识别到监控反馈,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了解各种风险因素,从战略、运营、市场
、财务等多维度进行分析,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确保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降低风险损失,实现成功转
型。
4、应收账款风险
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前提下,制订了一定规模的赊销政策,公司与主机客户主要采用按月结算模式,
导致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较大。
应对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强化风险预警,异常情况及时警示、及时应对,重点关注逾期应收账款
,制定进度目标,加大催收力度并强化考核。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