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566 济川药业 更新日期:2025-05-0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76.59亿 95.53 62.20亿 97.90 81.21
清热解毒类(行业) 26.88亿 33.53 20.75亿 32.66 77.19
儿科类(行业) 22.54亿 28.11 19.46亿 30.63 86.34
消化类(行业) 11.55亿 14.41 9.82亿 15.46 85.06
其他(行业) 7.97亿 9.94 6.06亿 9.54 76.02
呼吸类(行业) 6.51亿 8.13 5.62亿 8.84 86.26
商业(行业) 3.38亿 4.21 1.25亿 1.96 36.93
心脑血管类(行业) 7661.82万 0.96 2566.70万 0.40 33.50
妇科类(行业) 3688.34万 0.46 2301.11万 0.36 62.39
平衡项目(行业) -76.38亿 -95.28 -62.11亿 -97.76 81.32
─────────────────────────────────────────────────
中药(产品) 62.39亿 77.82 50.47亿 79.44 80.89
西药(产品) 15.45亿 19.27 11.93亿 18.78 77.26
其他(产品) 2.33亿 2.91 1.13亿 1.78 48.47
─────────────────────────────────────────────────
华东(地区) 34.42亿 42.94 26.17亿 41.19 76.03
华中(地区) 11.95亿 14.90 9.79亿 15.42 81.98
华北(地区) 11.85亿 14.78 9.73亿 15.31 82.12
西南(地区) 6.63亿 8.27 5.32亿 8.38 80.28
西北(地区) 5.90亿 7.36 4.79亿 7.54 81.25
华南(地区) 4.74亿 5.91 3.92亿 6.17 82.72
东北(地区) 4.48亿 5.59 3.71亿 5.85 82.96
其他业务(地区) 2038.24万 0.25 871.46万 0.14 42.76
─────────────────────────────────────────────────
工业(销售模式) 76.59亿 95.53 62.20亿 97.90 81.21
商业(销售模式) 3.38亿 4.21 1.25亿 1.96 36.93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038.24万 0.25 871.46万 0.14 42.7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清热解毒类(行业) 33.80亿 35.01 26.37亿 33.50 78.03
工业:儿科类(行业) 27.41亿 28.39 23.93亿 30.40 87.30
工业:消化类(行业) 16.87亿 17.47 15.17亿 19.27 89.93
其他(行业) 7.24亿 7.50 5.56亿 7.07 76.82
工业:呼吸类(行业) 6.40亿 6.63 5.46亿 6.93 85.29
商业(行业) 3.59亿 3.72 1.61亿 2.05 44.92
工业:心脑血管类(行业) 8392.63万 0.87 3324.82万 0.42 39.62
工业:妇科类(行业) 4065.35万 0.42 2739.47万 0.35 67.39
─────────────────────────────────────────────────
中药(产品) 73.48亿 76.11 60.09亿 76.35 81.79
西药(产品) 21.07亿 21.82 17.58亿 22.34 83.45
其他(产品) 2.00亿 2.07 1.03亿 1.31 51.51
─────────────────────────────────────────────────
华东(地区) 39.86亿 41.29 31.38亿 39.87 78.73
华北(地区) 16.27亿 16.85 13.61亿 17.29 83.65
华中(地区) 12.95亿 13.42 10.84亿 13.77 83.65
西北(地区) 8.24亿 8.54 6.89亿 8.75 83.57
西南(地区) 7.23亿 7.48 5.97亿 7.59 82.64
东北(地区) 6.77亿 7.01 5.77亿 7.33 85.20
华南(地区) 5.06亿 5.24 4.22亿 5.36 83.37
其他业务(地区) 1651.20万 0.17 346.24万 0.04 20.97
─────────────────────────────────────────────────
工业(销售模式) 92.79亿 96.11 77.06亿 97.91 83.05
商业(销售模式) 3.59亿 3.72 1.61亿 2.05 44.9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651.20万 0.17 346.24万 0.04 20.97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清热解毒类(行业) 28.72亿 31.92 22.81亿 30.58 79.44
儿科类(行业) 24.25亿 26.96 21.62亿 28.99 89.15
消化类(行业) 17.68亿 19.65 16.06亿 21.53 90.83
其他(行业) 8.29亿 9.21 6.62亿 8.88 79.93
呼吸类(行业) 5.83亿 6.48 5.02亿 6.74 86.17
商业(行业) 3.50亿 3.89 1.60亿 2.15 45.89
心脑血管类(行业) 9619.56万 1.07 4022.14万 0.54 41.81
妇科类(行业) 5369.91万 0.60 3906.77万 0.52 72.75
其他(补充)(行业) 1987.08万 0.22 488.87万 0.07 24.60
─────────────────────────────────────────────────
中药(产品) 64.74亿 71.96 53.76亿 72.07 83.04
西药(产品) 23.23亿 25.82 19.73亿 26.45 84.94
其他(产品) 1.80亿 2.00 1.05亿 1.41 58.60
其他(补充)(产品) 1987.08万 0.22 488.87万 0.07 24.60
─────────────────────────────────────────────────
华东(地区) 38.51亿 42.81 30.86亿 41.41 80.14
华北(地区) 14.07亿 15.64 12.07亿 16.19 85.76
华中(地区) 12.76亿 14.18 10.86亿 14.57 85.12
西南(地区) 6.48亿 7.20 5.46亿 7.33 84.32
西北(地区) 6.43亿 7.15 5.43亿 7.28 84.35
东北(地区) 5.81亿 6.46 5.00亿 6.71 86.05
华南(地区) 5.70亿 6.33 4.86亿 6.52 85.24
其他(补充)(地区) 1987.08万 0.22 488.87万 --- 24.60
─────────────────────────────────────────────────
工业(销售模式) 86.27亿 95.89 72.94亿 97.78 84.55
商业(销售模式) 3.50亿 3.89 1.60亿 2.15 45.89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987.08万 0.22 488.87万 0.07 24.60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清热解毒类(行业) 24.22亿 31.74 19.45亿 30.61 80.30
消化类(行业) 18.04亿 23.65 16.55亿 26.05 91.74
儿科类(行业) 17.01亿 22.29 15.12亿 23.79 88.88
其他(行业) 7.83亿 10.27 6.20亿 9.76 79.15
呼吸类(行业) 4.81亿 6.31 4.19亿 6.59 87.02
商业(行业) 2.84亿 3.72 1.23亿 1.93 43.27
心脑血管类(行业) 8307.94万 1.09 3549.75万 0.56 42.73
妇科类(行业) 5898.69万 0.77 4078.06万 0.64 69.14
其他(补充)(行业) 1300.50万 0.17 421.88万 0.07 32.44
─────────────────────────────────────────────────
中药(产品) 51.07亿 66.93 42.38亿 66.74 82.98
西药(产品) 23.13亿 30.32 19.83亿 31.23 85.72
其他(产品) 1.97亿 2.58 1.29亿 2.03 65.40
其他(补充)(产品) 1300.50万 0.17 421.88万 --- 32.44
─────────────────────────────────────────────────
华东(地区) 31.66亿 41.49 25.29亿 39.83 79.89
华北(地区) 12.88亿 16.89 11.11亿 17.50 86.25
华中(地区) 11.12亿 14.57 9.52亿 15.00 85.65
西北(地区) 5.26亿 6.90 4.51亿 7.11 85.81
东北(地区) 5.22亿 6.84 4.53亿 7.13 86.85
华南(地区) 5.09亿 6.66 4.37亿 6.87 85.84
西南(地区) 4.95亿 6.49 4.16亿 6.55 83.99
其他(补充)(地区) 1300.50万 0.17 421.88万 --- 32.44
─────────────────────────────────────────────────
工业(销售模式) 73.34亿 96.11 62.27亿 98.00 84.91
商业(销售模式) 2.84亿 3.72 1.23亿 1.93 43.27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300.50万 0.17 421.88万 0.07 32.4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9.8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3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98585.24│ 12.3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2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2.5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2861.92│ 32.5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产业政策动态演进的背景下,公司深度贯彻董事会战略部署,以创新驱
动为核心引擎,通过研发体系重构、资本运营优化、营销模式迭代及生产智造升级四维联动,构建了适配战
略转型的经营管理架构。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1689.48万元,同比下降16.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3155.
41万元,同比下降10.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6596.40万元,同比下降15.
84%。报告期内,公司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研发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药物研究院立足中药、仿制药、改良新药均衡布局,加快推进创新药进度,公司获得盐
酸非索非那定干混悬剂、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拉呋替丁片、小儿法罗培南钠颗粒、罗沙司他胶囊、西
他沙星颗粒的药品注册证书,尼莫地平注射液、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通过一致性评价,丙戊酸钠注射用浓
溶液(增加规格)、雷贝拉唑钠原料药、罗沙司他原料药、西他沙星原料药获批;JX004P搽剂、普仑司特干
糖浆、利多卡因凝胶贴膏、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儿童型)等完成注册申报。
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发管线及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一定进展:进入临床三期项目1项,顺利完成预BE(生
物等效性预试验)或正式BE(生物等效性)研究的仿制药项目3项。在知识产权布局方面,累计提交中国新
发明专利申请11件、PCT国际新专利申请1件;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件及欧洲地区专利授权1件。
2、生产方面
在质量方面,公司奉行“品质至上”的管理理念:1)执行GMP法律法规,系统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完成
GMP文件体系迭代升级与GAP文件体系搭建;2)深化CXO业务协同机制,提升产品转移服务质量;3)建立专
家合作机制,引入权威顾问团队实施专项辅导,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因产品质
量不达标等问题导致的法律纠纷或诉讼。
在供给方面,公司坚持“以销定产”运营策略,搭建营销、产业、供应链联动配合产供销体系。一是通
过开展精益攻关,识别并提升瓶颈工序产能,提升产品供应保障能力;二是引入产品地图工具,积极开展独
家供应商资源开发、高风险供应商管控工作,确保物料稳定供应。公司构建了大审计体系,从供应商审计、
内部自查、外部审计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在生产、研发、质量、供应商、销售乃至后勤等多方面协同下,
生产制造中心建立起法规识别管理体系、技术转移阶段数据审核办法、内部模拟飞行检查制度等一系列流程
规范,将“品质至上”的深刻内涵转化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
3、销售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部门坚定推进营销变革与战略解码工作,推进发展多元化的营销运营体系,适应新形
势下的发展要求。公司积极开展市场网络效能优化工作,强抓市场管理团队能力提升与评估;不断优化商业
渠道,促进市场良性运行;持续推动业务流程标准化与营销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业务执行效率与质量。公司
严格贯彻合规管理体系,为业务可持续发展构筑系统性保障。
4、人才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人力资源中心以战略为牵引,紧密围绕人才资本增长和组织效能提升,构建生态化人才
布局与敏捷型组织能力,为业务增长筑牢根基。一方面公司精准人才战略投资,靶向引进创新人才与产业复
合型专家,为新业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引入优质应届生,打造新生代高潜人才梯
队;另一方面夯实人才赋能体系,落地面向管培生、高潜、高管定制化领导力加速项目,进化岗位任职资格
标准,健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体系,深度挖掘人才潜能,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5、信息赋能
信息化作为集团公司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各业务板块持续发力。报告期内,在SAP系统基础架构之上,
公司按照既定的数字化建设路线,通过LIMS实验室管理项目深入构建研发数字化管理体系,并依托经销商管
理系统与SAP的深度集成构建销售流程合规体系。同时,公司优化了数据中心基础资源架构,建设了虚拟化
超融合平台,建立了企业级异地数据备份体系,强化了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为公司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
提供更加安全、可用的IT资源。此外,通过业财一体化建设打通业务流程与财务系统间的壁垒,实现从业务
到财务流程效率提升,深挖数据价值,以数字化赋能企业管理,辅助运营决策,助力企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
6、产品引进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紧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以商业拓展赋能外延式扩张,达成了4项产品引进或
合作协议,引进的产品包括1个呼吸领域的中药1类新药,1个疼痛领域的化药1类新药,1个耳鼻喉科儿童类
中药1类新药,合作了一个消化领域的化药1类新药,丰富了现有治疗管线,为中长期发展注入创新动能,符
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长远利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在政策支持与引导下加速转型升级。随着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的
持续深化,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医药医疗领域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长远来看,产业格局将持续优化、行业
集中度不断提升,我国制药行业快速向仿制药强国和创新药大国的方向迈进。
2、行业政策情况
(1)医保基金强化监管
2024年4月,国家医保局联合多部门发布了《2024年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
国范围开展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等违法行为。医保基金监管不断向纵深
推进,药品追溯码、大数据监管模型、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等创新措施构建了一个更加严密、高效的医保基
金监管体系,确保了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此外,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等医保支付
方式的改革,也进一步提高了医保基金的利用率。
(2)医疗反腐持续推进
2024年,国家以“全链条、跨区域、技术化”为导向深化医疗反腐,构建了覆盖生产、流通、使用环节
的监管体系。政策层面,国家医保局联合14部委发布《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
,重点整治招采腐败、虚开发票及骗保行为,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持续的反腐高压净
化了行业风气,也促进企业合规经营。
(3)医保目录常态调整
2024年11月27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公布,有91种药品
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43种临床已被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被调出,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159
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中药饮片部分仍为892种。医保目录的调整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
治疗选择,有效提升了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也增强了医保基金的保障能力
。
报告期内,公司的小儿豉翘清热糖浆、盐酸非索非那定干混悬剂通过医保谈判首次纳入医保目录,公司
产品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健胃消食口服液、硫酸镁钠钾口服用浓溶液、川芎清脑颗粒
、甘海胃康胶囊等多个品种在医保目录中,医保产品累计增至40个,为临床提供更多优质用药选择。
(4)带量采购提质扩面
自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累计成功采购435种药品
,带量采购继续重塑医药行业格局。2024年,医药集采持续深化“扩围、提质、增效”主基调,国家和地方
两个层面上下联动、协同推进,覆盖化药、生物药、中药全品类,规则升级、品类扩围、供应保障强化、价
格治理深化。
2024年12月12日,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本次集采有62种药品采购成功,
均为已过专利期、有多家企业生产、竞争充分的药品,覆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
精神疾病等领域,进一步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地方层面,国家医保局重点指导地方开展联盟采购,包括湖北牵头开展中成药集采,山东牵头开展中药
饮片集采,河南牵头开展国家组织集采可替代药品采购,三明联盟牵头开展肿瘤和呼吸系统的疾病用药集采
等。
2024年9月底,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填报全国中成药联盟第三批和首批扩围接续采购
品种范围相关采购数据的通知》,标志着全国中成药第三批集采工作正式启动。2025年2月10日第三批全国
中成药集采中选结果以及首批扩围接续中选结果正式发布,聚焦的产品仍然是临床常用、采购价格高、用量
大的中成药,具体功效涉及降脂、清热解毒、止血、补气、肝病治疗、糖尿病管理、妇科调经以及肿瘤治疗
等多个领域,可有效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公司将在做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同时,在原料药、生产设备
、生产工艺环节进行不断优化,以在成本端获得竞争优势;在有技术壁垒、临床优势的仿制药研发领域进行
深入研究,以在产品端获得竞争优势;在产品质量方面进行持续把控,以在品牌端获得竞争优势。
(5)创新药发展加速
2024年,国家及地方层面密集出台创新药支持政策,形成“全链条、多维度”政策体系,为行业注入强
劲动能。2024年4月份,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
024年)》的通知,在临床开发、审评审批、临床应用与支付、进出口、投融资等全链条都给出了具体措施
和目标。随后数月内,以北京、上海、广州、珠海、江苏、山东为代表的多个省市纷纷出台相关全链条创新
药扶持政策。
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从价格管理、医保
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多方面为创新药提供了全链条的政策保障,进一步激发了医药企
业的创新活力。2024年7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持续
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药品审评审批效能,降低企业研发的时间成本,提升药物临床试验相关方
对创新药临床试验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2024年12月国家医保局发文提出“大力赋能商业保险”,表示正
在谋划探索推进医保数据赋能商业保险公司、医保基金与商业保险同步结算以及其他有关支持政策。政策红
利持续释放,创新药“研发-审批-支付-应用”闭环加速完善,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6)中药创新质效双升
2024年是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五周年,是中医药高质量
发展深化之年,国务院及多部门密集出台政策,为行业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这是政府工作报
告中首次提出“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为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指明了方
向。2024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改良型新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优化“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与临
床试验”三结合审评路径,加速名医验方、院内制剂向新药转化。此外,《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
2026年)》落地,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政策驱动下,中
药行业加速向临床价值导向转型,全年共有12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
(7)药价治理持续深化
医药价格改革成为2024年国家医药改革的核心要点之一。国家医保局发布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发挥
药品价格治理效能”,要求推进挂网药品价格专项治理,探索药品价格形成新机制,加大价格招采信用评价
披露力度。2024年1月国家医保局下发《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
知》,开始“四同药品”价格治理,以推动消除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2024年7月《国家医疗
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规范注射剂挂网工作的通知》发布,以纵深推进“三同注射剂”价格治理,推动医药企业
挂网行为更加规范,注射剂价格更加透明,减少因包装数量、转换比差异形成的不公平价格问题。治理范围
也向院外延伸,大力推进“药品比价”功能上线,通过对零售药店价格监测和披露,引导药店主动规范药价
,并为院外渠道药品价格治理奠定基础。
(8)分级诊疗纵深推进
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将分级诊疗体系
确认为深化改革和推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落实这一顶层设计,2024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
部门出台《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通过强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
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构建起覆盖诊疗全流程的制度框架,并制定包含基层诊疗能力提升、
医联体内转诊信息化建设等20项具体任务的时间表,推动医疗服务网络实现纵向贯通。
在深化改革的系统性部署中,2024年11月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
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明确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及集采中选药品为核心,建立紧密
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用药目录,重点覆盖慢性病、常见病用药,推动二、三级医院药品
向基层下沉,解决转诊用药衔接问题。这一药品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前期开展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能专项
行动、县域医共体"八统一"管理模式等形成政策组合拳,标志着我国分级诊疗体系正从机构协同向服务同质
、资源整合的深层次迈进。
3、行业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关乎国计民生与社会福祉。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及
国家产业政策持续加码的驱动下,行业长期增长基础稳固。当前,随着带量采购常态化、医保支付改革深化
等政策推进,医药行业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转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医药制
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25298.50亿元,与2023年持平,利润总额3420.70亿元,同比下降1.1%。
由于人们对医疗卫生具有刚性需求,医药行业整体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但细分领域可能存在显著
周期性波动规律。以呼吸系统治疗领域为例,相关产品需求受季节性流行病学周期影响呈现规律性波动。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
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聚焦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妇科领域药品研发、生产与销售,构建多治疗领域协同发展的核
心产品矩阵。儿科领域主力产品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商品名:同贝)及其糖浆剂型(商品名:金同贝)用于
小儿风热感冒挟滞症;清热解毒领域核心产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独家剂型)适用于腮腺炎、咽炎、扁桃体
炎及疖肿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已形成覆盖成人及儿童患者的完整治疗方案;呼吸系统领域重点布局
止咳平喘类品种,包括黄龙止咳颗粒、三拗片等产品,覆盖急慢性支气管炎等适应症;消化系统领域构建胃
肠疾病治疗产品组合,主力品种健胃消食口服液、硫酸镁钠钾口服用浓溶液(肠道准备剂)及甘海胃康胶囊
形成从消化功能调节到胃肠疾病治疗的多层次产品体系。在妇科及其他领域,妇炎舒胶囊、蛋白琥珀酸铁口
服溶液等品种持续完善产品布局。
在多元化业务布局方面,公司子公司蒲地蓝日化将“蒲地蓝”功效从药品延伸到日化品领域,成功开发
蒲地蓝可炎宁牙膏、蒲地蓝可炎宁抑菌含漱液、可炎宁高端专护牙刷、蒲地蓝健康理肤沐浴露、蒲地蓝抑菌
洗手液等日化产品;康煦源专注于保健品业务;济源医药及为你想大药房从事药品的配送、批发和零售业务
。
(二)公司经营模式
1、医药工业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采购、生产、销售模式如下:
(1)采购模式公司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部提供的物料需求计划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并据此制定采购
资金安排计划,由财务部门汇总后报批执行。对于中药材通常根据品种、产地、季节情况采用按月、双月或
季度的周期性采购方式,而一般原材料严格按采购计划及时定量采购。
(2)生产模式公司整体上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制订生产计划,基本流程为:每月召开产、供、销协调
会,先由销售部门根据销售走势预测编制下月及下一阶段的销售计划,再由生产、采购部门结合产品库存情
况确定下月的生产计划。各生产车间依据月度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并据此安排生产。
公司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生产部负责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管理,质管部则对各项
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监督,保证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以专业化学术推广为主、渠道分销为辅的销售模式。
在专业化学术推广模式下,公司通过组织学术峰会、临床研讨会等学术交流平台,系统化传递产品核心
优势、基础药理机制及前沿循证医学证据,使临床医生及行业专家形成专业认知。公司学术推广团队依托专
业化的产品知识及学术推广经验,实施区域化学术推广策略,强化与临床终端的学术互动。在准入端,公司
积极参与省级药品集采招标,中标产品通过公立医疗机构的直接采购或医药商业企业的配送体系完成终端覆
盖。针对OTC零售市场,公司组建专业化OTC运营团队,通过终端动销策略实施标准化陈列管理、品牌宣传和
消费者教育活动,提升零售终端转化效率。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电商平台及数字化营销渠道,构建多元化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