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316 慧博云通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软件技术外包服务和移动智能终端测试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TMT(行业) 10.93亿 62.68 2.53亿 61.04 23.19
金融(行业) 4.65亿 26.66 1.13亿 27.28 24.36
其他(行业) 1.86亿 10.66 4847.96万 11.68 26.09
─────────────────────────────────────────────────
软件技术服务(产品) 10.74亿 61.62 2.47亿 59.50 22.99
专业技术服务(产品) 4.97亿 28.52 1.24亿 29.81 24.88
产品及解决方案(产品) 1.48亿 8.47 3927.02万 9.46 26.59
其他服务(产品) 2410.98万 1.38 510.85万 1.23 21.19
─────────────────────────────────────────────────
华北(地区) 8.15亿 46.75 1.84亿 44.25 22.54
华东(地区) 5.22亿 29.93 1.32亿 31.73 25.24
华南(地区) 2.23亿 12.81 4956.03万 11.94 22.20
境外(地区) 1.40亿 8.06 3935.33万 9.48 28.01
西南(地区) 4269.99万 2.45 1076.82万 2.59 25.22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7.43亿 100.00 4.15亿 100.00 23.8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TMT(行业) 4.94亿 64.22 1.19亿 64.05 24.18
金融(行业) 1.90亿 24.76 4609.09万 24.74 24.23
其他(行业) 8469.76万 11.02 2088.10万 11.21 24.65
─────────────────────────────────────────────────
软件技术服务(产品) 4.80亿 62.46 1.14亿 61.30 23.80
专业技术服务(产品) 2.07亿 26.91 5270.28万 28.29 25.49
产品及解决方案(产品) 7454.44万 9.70 1748.26万 9.38 23.45
其他服务(产品) 717.88万 0.93 190.31万 1.02 26.51
─────────────────────────────────────────────────
华北(地区) 3.67亿 47.73 8514.39万 45.70 23.21
华东(地区) 2.10亿 27.32 5164.35万 27.72 24.60
华南(地区) 9641.89万 12.55 2491.00万 13.37 25.84
境外(地区) 6928.63万 9.02 2053.35万 11.02 29.64
西南(地区) 2598.92万 3.38 406.57万 2.18 15.6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TMT(行业) 8.75亿 64.38 2.16亿 65.48 24.69
金融(行业) 3.43亿 25.22 7772.35万 23.57 22.68
其他(行业) 1.41亿 10.40 3609.30万 10.95 25.56
─────────────────────────────────────────────────
软件技术服务(产品) 9.20亿 67.74 2.23亿 67.66 24.24
专业技术服务(产品) 3.13亿 23.06 8049.98万 24.41 25.69
产品及解决方案(产品) 1.12亿 8.21 2587.67万 7.85 23.19
其他服务(产品) 1337.80万 0.98 25.89万 0.08 1.94
─────────────────────────────────────────────────
华北(地区) 6.02亿 44.30 1.46亿 44.31 24.28
华东(地区) 3.51亿 25.84 8359.21万 25.35 23.81
华南(地区) 2.29亿 16.85 5331.76万 16.17 23.29
境外(地区) 1.48亿 10.87 4225.77万 12.82 28.62
西南(地区) 2911.19万 2.14 446.13万 1.35 15.32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3.59亿 100.00 3.30亿 100.00 24.2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TMT(行业) 4.14亿 65.31 9182.70万 63.65 22.20
金融(行业) 1.52亿 24.04 3582.66万 24.83 23.53
其他(行业) 6743.43万 10.65 1660.65万 11.51 24.63
─────────────────────────────────────────────────
软件技术服务(产品) 4.47亿 70.63 1.01亿 69.96 22.56
专业技术服务(产品) 1.62亿 25.63 4011.31万 27.81 24.71
产品及解决方案(产品) 1699.18万 2.68 354.86万 2.46 20.88
其他服务(产品) 671.61万 1.06 -32.51万 -0.23 -4.84
─────────────────────────────────────────────────
华北(地区) 2.66亿 41.95 5926.63万 41.08 22.30
华东(地区) 1.60亿 25.29 3645.80万 25.27 22.76
华南(地区) 1.22亿 19.26 2625.57万 18.20 21.52
境外(地区) 7655.29万 12.09 2033.30万 14.09 26.56
西南(地区) 896.44万 1.42 194.71万 1.35 21.72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6.33亿 100.00 1.44亿 100.00 22.7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1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字节跳动 │ 15063.41│ 8.64│
│小米 │ 13971.39│ 8.02│
│三星 │ 9582.12│ 5.50│
│SAP │ 7719.50│ 4.43│
│中国银行 │ 6250.21│ 3.59│
│合计 │ 52586.63│ 30.1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8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7.2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475.76│ 10.61│
│第二名 │ 1559.22│ 4.76│
│第三名 │ 1459.20│ 4.46│
│第四名 │ 1453.28│ 4.44│
│第五名 │ 964.66│ 2.95│
│合计 │ 8912.11│ 27.2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乘势而上、奋楫前行。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
24年)》,2012年至2023年期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11.2万亿元增长至53.9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
提升至42.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45%,彰显了数字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的战略地位,并成为
驱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动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收入达1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
0%;利润总额达1.70万亿元,同比增长8.7%。从细分领域看,2024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为9.22万亿元,同比
增长11.0%,占全行业收入的67.2%,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贡献显著,收入达1.41万亿元,同比增长9.9%
;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关键领域收入分别增长7.4%和6.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由传统技术服务加速
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作
用也将日益突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结合起
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2024年度,AI大模型和AIGC技术正以强劲势头
重塑产业格局,驱动各行业需求发生变革。一方面,AI大模型和AIGC技术的快速迭代实现了从信息处理到内
容理解的质变,使得AI大模型能够更精准地理解和生成复杂内容,满足各行业对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另一方面,AI大模型和AIGC技术的快速迭代加速了产业应用落地、生态构建与需求释放,大幅降低了使用
成本,产业应用场景由通用场景向垂直领域渗透,不断拓宽应用边界,推动产业需求持续增长和升级。
产业层面看,数字经济广泛赋能传统产业,通过数据驱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可显著
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同时,数字经济催生了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产业,同时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数字经济亦推动了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如电子商务、数字金融、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智慧物流等多
个领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等方式,实现了供需精准匹配和全产业链贯通,进一步拓
展了经济增长空间。
科技创新层面看,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传统理论分析向数据驱动转变,显著提升了科研效率和创
新能力。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的正式挂牌成立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数据要素的流通、交易和价值释
放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加速发展。当前,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
场景等多重优势,正通过“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举措进一步挖掘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促进数
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全面稳定向好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未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
置的不断完善和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数字经济将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更为重要
的作用。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作为数字
经济的基石,已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公司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将坚定执行“2+3”发展战略,
即重点发展TMT、金融两大行业,同时打造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的技术能力,不断增强公
司核心竞争力。
(一)自主可控与数据安全双轮驱动
当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核心聚焦于国产信创替代、数据安全保障等维度,重点打造“自主可
控+安全合规+协同创新”的闭环体系。政策端以国家信息安全为根本出发点,明确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重
点培育人工智能、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强化关键软件自主化能力,构建覆盖基础硬件、操作
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全产业链信创体系,推动党政、金融、能源等重点行业国产化替代加速落地。数
据安全层面,优先采购安全可信的国产软硬件产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完善数据要素治理机制,鼓励国内
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提升国产软件和信息技术产品的自主可控能力。政策驱动下,信创产业从
党政向“2+8+N”拓展,形成“技术攻关-标准制定-场景适配-规模商用”的良性循环,同时数据要素市场化
改革与国家数据局的成立进一步催化数据安全与信创协同,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注入持续增长新动能。
随着多重利好政策的持续出台,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生态化、融合化、国际化的方向演进。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领软件开发变革
2024年,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影响。大
模型与软件工程加速融合,推动行业创新效率提升。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在图像识别、自然语
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的应用落地;GPU、TPU等专用硬件的普及以及云计算资源的广泛应用,为AI模型的
训练和推理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大数据时代为AI提供了丰富的训练数据,推动大模型性能的不断提升。
应用层面,人工智能已广泛融入医疗保健、交通运输、工业制造、金融服务等领域,从医疗影像诊断、自动
驾驶到智能客服、生产流程的优化,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IDC预测,全球生成式A
I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或达63.8%,到2028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达2842亿美元,占AI市场投资总规模的
35%。浙商证券报告指出,2024年字节跳动AI资本开支达800亿元,接近百度、阿里、腾讯三家的总和(约10
00亿元)。美国头部科技公司对AI的投入亦持续加码,但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革命性创新,中
美AI大模型之间的性能差距正大幅缩小。DeepSeek通过创新的技术架构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和能耗效率,并
通过模型蒸馏等技术显著降低了训练成本,推动行业从硬件密集型向算法优化型转变。同时,全面开源策略
有助于推动AI应用的创新与多样化,大幅降低了中小企业开发门槛与使用成本,加速AI应用落地。此外,De
epSeek的技术适配与产业链协同效应加速了国产芯片替代进程,使得软件服务与硬件生态深度耦合,形成“
软硬协同”的闭环,加速了行业智能化转型进程。
(三)公司主要客户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所处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在2024年度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与
潜力,随着“两重”“两新”等政策效果的持续释放,技术改造及设备更新的不断提速,将进一步推动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客户所处行业主要集中在TMT及金融科技行业,TMT行业主要客户包括字节、小米、三星、SAP、Int
ernetBrands等公司;金融科技行业主要客户包括中国银行、恒生电子、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华泰证券、
友邦保险等公司,上述行业发展情况如下:
1、TMT行业
TMT行业是以互联网等媒体为基础将高科技公司和电信业等行业链接起来的新兴产业。TMT行业的特点是
信息交流和信息融合。
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数字生态的融合,面向数据要素市场、企业数字化场景的云计算、区块链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提速。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和社交网络为主的第三方技术平台,
正在成为主流的I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信息与通信技术,是信息、通信、科技
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系统架构。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了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增长,
其中IaaS服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PaaS服务开始加速,基于PaaS平台运行的数据库、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
平台等服务快速增长。同时,云计算平台的增长带动了系统基础架构软件的增长,应用系统大规模向云平台
迁移,云原生系统快速发展,应用开发和部署软件快速增长。
TMT行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行业
间互相渗透,并促成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的产生,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随着数字经济在全球范
围内的蓬勃发展,各个行业均在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数字
化转型,对IT系统的相关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在信息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驱动下,各行业企业不断增加
对IT投入,从而带动了软件技术服务市场的增长;另一方面,面对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持续深入,一些企
业通过采用软件技术服务能够提高系统开发和管理、运营和维护效率,实现企业快速转型升级,增强其核心
竞争力,且成本可控。未来,在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模式以及软件技术服务供应链不断完善的推动下,软件
技术服务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半导体产业、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新能源、智能汽车、
生物制药、机器人等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将会加速发展,数字政府、智慧医院、工业物联网、工业软件、网
络银行等创新业务模式将呈现持续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态势,促进ICT市场增长。根据IDC预计,2028年中国IC
T市场规模将接近7517.6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6.5%。云计算、人工智能及算力部署将成为市场增长的核
心引擎。
公司面向TMT行业客户,提供包括软件开发、测试与运行维护、用户体验设计、咨询与解决方案、AI(
人工智能)、大数据及BI(商业智能)分析能力等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持续开发和完善包括企业级人工智能
应用解决方案及大模型智能体、大数据平台、物联网、DevOps等解决方案,围绕数字技术、人工智能、AIoT
、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了以智能助手、智能BI、智能风控、智能招聘等多元化高附加值产
品与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和创新水平,持续推动技术融合与行业赋能,在逐步拓展软件定
制开发及解决方案服务业务的同时,带动公司软件开发服务业务。公司在软件开发人员技术服务交付规模持
续增长的同时亦满足客户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进程中产生的延展需求,为客户提供与时俱进的智能化转型
支持。
在全球智能化与物联化浪潮的驱动下,IoT及移动智能终端测试业务正呈现以AI技术为核心、数据要素
为支撑、多维度硬件交互为基石的深度演进趋势。随着智能终端形态从智能手机向泛在化IoT设备(如智能
穿戴、智能家居、车联网终端)加速延伸,测试需求从单一功能验证向全场景、全链条、多模态的复杂体系
升级,其底层逻辑体现为:AI高度依赖海量多维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数据的生成与传输依托于底层多维
度硬件,而硬件在开发过程中,兼容性与稳定性的测试是确保设备性能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准
确性和效率。在此背景下,公司凭借在移动智能终端测试领域的深厚积累,构建了外场场景化测试的全栈能
力,并覆盖包括通信运营商、芯片制造商、移动智能终端厂商产业链,且公司具有规模较大、成立时间较长
的专业测试服务团队,可在全球200多个城市和不同网络环境下开展移动智能终端的相关测试工作,并凭借
丰富的技术积累及灵活的人力资源调度,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灵活多变的需求,有效应对终端泛在化、场景碎
片化、需求定制化的行业挑战,在技术迭代与市场竞逐中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2、金融科技行业
在全球化竞争与国家安全战略双重驱动下,中国金融行业正加速推进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为核心
的信创体系建设,通过构建覆盖底层硬件、基础软件、应用系统及信息安全的全栈国产化生态,重塑金融基
础设施的底层技术架构。金融领域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其信创实践以“2+8+N”体系为指引,从党政系统向
银行、保险、证券等核心领域纵深推进,通过国产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自主芯片等技术替代,实现关
键业务系统的高效迁移与性能优化,并依托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牵引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此背景
下,金融机构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协同创新,一方面通过全栈信创解决方案提升系统稳定性与安全防护能力
,另一方面以AI、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赋能业务场景,推动金融服务效率与智能化水平跃升,最终构建起技术
自主、生态闭环、安全可控的金融IT新格局,为国家金融安全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行业正在全面进入“科技+数据”驱动的数智金融时代,诸多银行通过数字
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以满足数字化时代业务发展及客户服务需求,应对快速变化的
市场环境。
中国银行业持续探索和践行数字化转型,借助于金融科技对银行基础业务及相关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数
字化改造,以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局限,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IDC报告指出,金融行业作为ICT支出的重要领域,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金融机构将
持续加大对新兴技术的投入,以提升运营效率、优化风控体系,丰富客户体验,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2023
年中国银行业IT投资规模达到1633.98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度的1445.67亿元相比,增长了13%,预计在202
7年将达到2369.9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9.7%。2023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整体规模达到69
2.96亿元人民币,比2022年增长6.81%。IDC预测,到2028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021.7
1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0.2%,行业增长趋势明显。
艾瑞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洞察报告》,报告指出,随着前沿技术的迭代升级与金融
机构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逐步推进,国内金融机构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规模逐年递增。此外,国家倡导的信创
建设推动了金融机构软、硬件产品的国产替代化浪潮,以国产软、硬件设备为基础的科技应用时代提升了金
融机构传统IT系统的建设投入。综合来看,在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伴随着信创投入的提升与前沿科技应用的
逐步成熟,对比2023年,预计未来国内金融科技市场将以约12%的复合增长率于2027年超过5800亿元。其中
,银行业预计市场规模突破4200亿元;保险业预计市场规模突破870亿元;证券业预计市场规模突破740亿元
。
战略层面,公司将继续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投入,除强化激励推动内生增长外,公司将通过引进成熟团队
及投资并购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公司在该垂直领域的开发、测试、产品解决方案、运维服务等能力,为众多
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客户提供优质、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在银行科技领域,公司与中国银行、邮储银
行等国有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江苏银行、宁波银行、
杭州银行、徽商银行等众多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公司向以银
行为主的客户提供软件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以及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具体包括数据智能、测试、传输
、信贷、财务、运维、核心及生态场景等产品解决方案,数字化转型咨询、ITO等技术服务和主机、云计算
、IT基础设施和BPO的专业服务。
在提供专业的金融IT技术服务的同时,公司重视数据要素在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价值。数字化转型是
金融机构实现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抓手。金融行业利用合规的金融数据以及先进的数据科
技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驱动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公司在数据分析、挖掘及运营层面的技术积淀,将助力
所服务的金融行业客户通过对合规数据的高效运用,实现场景化金融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真正实现更高效
、差异化的数字化服务能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营业务概述
公司致力于成为一家国际化、专业化、创新型的综合数智技术服务提供商。
公司依托全栈技术能力与行业深度积累,为全球TMT、金融科技、汽车、能源等行业的客户提供涵盖软
件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产品与解决方案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技术服务,聚焦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转型需
求,深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场景的布局和沉淀,以与客户建立长期互
信的合作关系为长期愿景,持续提供“全面技术服务+本地化服务”双轮驱动的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助
力客户数字化转型。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包括:
软件技术服务:以全技术栈为基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支柱,
向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整体构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测试运维等全流程服务,助力客户实现
敏捷开发和高效交付。
专业技术服务:针对专业领域提供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撑等服务,由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技术团队为客
户提供覆盖数字化转型咨询、大数据平台建设、全链路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和数据智能分析服务、人工智能
应用及大模型智能体的定制、SAP实施咨询服务、移动智能终端测试、智能IT运维、用户体验设计(UED)及
数据标注、内容审核、商业运营等数字化运营服务,旨在为客户提供服务场景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方案
。
产品与解决方案:公司基于对客户行业及业务应用场景的深入理解,以对新兴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为驱
动,围绕客户持续深化的数字化建设需求,向专项软件设计与定制化软件产品交付、平台化解决方案交付转
型,积极布局更高端的产品与技术赋能型业态发展模式。
公司的主营业务面向全球产业信息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基于对各行业客户业务场景的理解,以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为载体,为国内和国际客户提供涵盖咨询、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全周期的信息技术
服务。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在20多个国内城市以及多个境外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或服务团队。公司提供的软
件技术服务主要面向高科技、通信、互联网、金融、汽车等行业的客户的软件研发阶段需求。
公司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务目前以软件开发人员技术服务业务为主,近年来,公司软件开发人员技术服务
交付规模持续增长,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拓展软件定制开发及解决方案服务业务,以满足客户在信息化和数
字化建设进程中产生的延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各个行业均在积极利用云
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信息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公司将重点加强开拓对软件开
发服务需求较高的行业领域,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
,同时,进一步由技术交付服务向定制化软件开发、平台化解决方案拓展,使得公司的软件技术服务向产业
链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实现新兴技术在不同行业领域的融合与推广。
经过多年的研发技术积累、行业经验沉淀、组织管理优化和业务市场开拓,公司逐渐成为在IT服务领域
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并为国内外各行业客户的信息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高效赋能。
(二)主要产品及服务
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板块的产品及服务体系:软件技术服务、专业技术
服务、产品与解决方案。
1、软件技术服务
在软件技术服务领域,公司通过指派专业的软件技术人员,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IT技术,与客户研发团队共同完成软件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软件开发与测试、产品上线及维护支持等全
产品生命周期的工作,对客户的软件开发工作形成专业、高效、灵活的支撑,使客户能够更加聚焦于自身的
核心业务。代表客户包括但不限于字节跳动、SAP、InternetBrands、爱立信、中国移动、恒生电子等公司
。公司技术人员主要提供以下多个领域的技术服务:
在云计算领域,涵盖包括云架构设计、混合云部署、云原生开发(微服务、DevOps)、云运维与优化的
IaaS、PaaS、SaaS全栈服务,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获得高效、敏捷、安全的企业级混合云
、私有云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地将数据安全地应用组织内部,为企业提升内部IT基础架构运行和管理
的效率。
在大数据领域,公司运用大数据平台+行业专业模型构建数据中台、智能决策系统、实时计算平台,支
持数据治理、可视化分析及行业模型应用,通过构建运行监测特征指标反映智慧平台的主要情况,从模型库
里寻找、匹配相关的预测分析模型模拟问题的演化趋势,通过运筹决策模型生成多个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评
估,并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分析。
在人工智能领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CV)、语音识别、开/闭源大模型、私有化
定制部署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涉及人工智能应用及大模型智能体相关软件产品的开发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
:AI+图像数据应用、AI+文本数据应用、AI+视频数据应用、AI+行业数据应用等面向不同行业场景的智慧应
用及大模型智能体。
在物联网领域,公司基于开源的物联网边缘计算平台的云边一体化物联网技术,提供覆盖智能家居、智
慧医疗、车联网等领域的IoT云边协同解决方案,为客户实现企业的各种业务系统无缝集成,例如设备管理
、系统监控、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等,帮助企业快速实现IoT设备的接入、部署、集成、运维和管理。通过
打通云端、边缘端和设备端,公司为企业提供高效的IoT设备智能化服务和解决方案,让企业轻松实现业务
的智能化改造。
公司基于前沿的技术布局和丰富的技术积累,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充分赋能客户,围绕客户从研发到应
用各环节的软件管理人员和软件技术人员的技术服务需求,已形成以技术为导向且成熟度高的一站式软件技
术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软件技术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1.62%,较上年同期
增长16.70%。
2、专业技术服务
在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公司聚焦行业垂直场景,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专业支持,涵盖数字化转型、
信创改造、SAP实施、大机运维、移动智能终端测试、智能IT运维及用户体验设计等全流程咨询、实施和服
务。代表客户包括但不限于小米、三星、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华为等公司。
在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方面,公司融合前沿的数字技术与企业服务实践经验,通过数字化转型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