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203 国泰环保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污泥处理服务,并向成套设备销售和水环境生态修复领域延伸。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污泥处理服务(产品) 1.55亿 92.53 8611.10万 94.16 55.73
水环境生态修复(产品) 1068.78万 6.40 371.40万 4.06 34.75
成套设备销售(产品) 158.45万 0.95 150.31万 1.64 94.86
其他(产品) 19.79万 0.12 11.96万 0.13 60.44
─────────────────────────────────────────────────
境内地区(地区) 1.67亿 100.00 9144.77万 100.00 54.76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污泥处理服务(产品) 2.67亿 84.70 1.58亿 91.61 58.93
水环境生态修复(产品) 2769.77万 8.78 1234.11万 7.18 44.56
成套设备销售(产品) 2011.47万 6.37 184.52万 1.07 9.17
其他(产品) 48.51万 0.15 23.93万 0.14 49.34
─────────────────────────────────────────────────
境内销售(地区) 3.16亿 100.00 1.72亿 100.00 54.49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3.16亿 100.00 1.72亿 100.00 54.4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污泥处理服务(产品) 1.38亿 81.52 8311.16万 90.39 60.36
成套设备销售(产品) 1802.10万 10.67 324.14万 3.53 17.99
水环境生态修复(产品) 1318.74万 7.81 559.13万 6.08 42.4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污泥处理服务(产品) 2.66亿 85.94 1.62亿 89.30 60.82
水环境生态修复(产品) 3205.79万 10.36 1610.20万 8.89 50.23
成套设备销售(产品) 1094.71万 3.54 303.24万 1.67 27.70
其他业务(产品) 49.86万 0.16 25.63万 0.14 51.41
─────────────────────────────────────────────────
境内销售(地区) 3.09亿 100.00 1.81亿 100.00 58.53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3.09亿 100.00 1.81亿 100.00 58.5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8.3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8471.40│ 26.84│
│客户二 │ 8290.58│ 26.27│
│客户三 │ 8255.62│ 26.16│
│客户四 │ 1946.90│ 6.17│
│客户五 │ 910.71│ 2.88│
│合计 │ 27875.21│ 88.3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4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4.7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299.80│ 10.95│
│供应商二 │ 1037.94│ 8.75│
│供应商三 │ 697.55│ 5.88│
│供应商四 │ 575.04│ 4.85│
│供应商五 │ 516.77│ 4.35│
│合计 │ 4127.10│ 34.7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污泥处理服务、污泥处理和新能源产业环保成套设备制造销售、水环境生态修复等。
1、污泥处理
公司专注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致力于打通全过程技术链条,为解决我国污泥处理处
置难题提供了一条经济效率高、关键装备国产化、资源利用率高、能源节约且碳减排效果显著的新路线、新
途径。
公司污泥处理服务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污泥处理运营服务,将城市、工业污水
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深度脱水燃料化,脱水干泥用于高温焚烧发电或水泥生产利用,实现污泥的闭环处置与资
源化。
公司污泥处理项目累计总规模约300万吨/年,领先同业上市公司。而且公司污泥处置项目的性价比及效
率水平突出,公司典型污泥处置项目相较于采用海外技术项目,可节约投资90%、运营期缩减运营成本50%,
深度脱水工艺比热干化工艺节能90%以上。依靠领先的市场地位与技术优势,公司正加速开拓经济发达地区
的大中型城市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
(1)主要项目
(2)公司污泥处理所处行业地位、技术水平和特点
公司在污泥处理行业主要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核心技术优势明显。与传统技术相比,公司技术在经济性(大幅度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节能降碳、
闭环处置资源化、安全稳定性和普遍适应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处理规模国内领先。目前公司污泥处理项目总规模约300万吨/年,领先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其中,杭
州临江4000吨/日项目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理项目。杭州七格项目、绍兴项目等多个大型项目
稳定运行十年以上。
标杆服务口碑卓著。国内规模最大的前8家特大型污水处理厂中,已有三家应用公司的污泥处理技术。
公司污泥处理技术装备自主研发。
2、污泥处理和新能源产业环保成套设备制造销售
公司在污泥处理、油泥处理、高盐废水处理、其他新型污水处理工艺与装备、VOC处理与资源化、油田
污染治理等领域实现成套装备研发与应用,还对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副产物、废弃物进行高值转化技术创新
与成套装备设计。其中,正极NMP回收系统及负极热能回收设备可以满足锂电池生产企业在涂布烘烤过程中
挥发的NMP和热能回收利用需求,污水处理站设备则为客户设计了一种专门针对锂电池生产污水的处理工艺
及设备。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芬顿高级氧化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已应用于某12万吨/日印染污水处
理项目。目前公司正在推进锂电行业VOC处理与资源化成套装备出海欧洲、油泥处理与其他油田污染治理成
套装备出海中东等海外业务。
3、生态环境修复
公司作为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的先行者,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主要技术包括河湖底泥污染
控制技术、引水净化技术、生态系统循环净化技术等。河湖底泥污染控制技术是主要对受污染河流、湖泊内
源污染物的清理、处理及处置,是河湖水环境治理系统的关键之一,通过对河湖底泥处置技术,清理河湖底
部污染物,并通过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等系列措施,最终实现河湖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引水净化技术通
过分析流域内入河污染负荷总量、充分挖掘流域水资源用于河道补水、采取水力调控的手段改善河道水动力
条件,采用净化技术改善补水水质,增强水体循环;生态系统循环净化技术构建稳定的“水生植物—水生动
物—微生物群落”共生体系,恢复“草型清水态”自净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质量。
(二)经营模式
1、污泥处理服务经营模式
(1)现有项目
1)运营模式和期限
(2)定价结算模式和价格调整机制
公司污泥处理的收费价格一般以招投标、政府核价或同类业务市场价格为基础协商谈判等方式确定。
公司的运营合同对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地点、服务标准、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予以约定,具体
视运营项目的实际情况而定。
公司与业主单位签订合同时一般已约定了合同期内污泥处理价格的调价机制,调价周期通常为2-3年,
若在一个周期内原材料、处理服务要求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双方可以协商进行价格调整。
(2)新业务承接
1)目标城市
公司污泥处理服务的主要目标项目为500吨/日(污泥含水率80%计)以上规模的污泥处理项目,在项目
稳定运行且处理能力有富余的情况下,可接收项目周边地区小型污水处理厂及企业产生的污泥。
公司目标项目的业务承接主要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主要基于如下原因:①大中型城市污
泥量较大,存在迫切的污泥处理需求。②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较大,单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生量也
较多。③大中型城市或其周边地区一般建设有垃圾焚烧厂、热电厂以及水泥厂等协同处置单位,可为脱水干
泥的就近多元化处置与资源化提供条件。
2)客户类型
公司污泥处理服务的客户可以是污泥产生单位,如污水处理厂或其主管单位,也可以是污泥集中接收处
理单位,如各城市已建成的污泥处理项目。
公司为客户提供污泥处理服务需要结合公司自主研发的污泥处理工艺路线和成套装备,主要有以下两种
方式:
①新项目建设采用公司技术路线并配套新设备;
②客户现有污泥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如为采用传统深度脱水或热干化技术路线的客户提供完整的工艺路
线改造和成套设备,并提供运营服务。基于公司技术路线在经济性、节能降碳、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的全面优
势,技术改造和委托运营通常可为客户大幅度减低污泥处理成本,减少污泥处理过程碳排放,并提高运行稳
定性,为客户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种增效。
与采用国际品牌污泥热干化技术的项目相比,公司技术可节省投资90%以上,节约运营成本50%以上,同
时公司深度脱水工艺比热干化工艺节能90%以上。因此,公司技术在经济性和节能降碳方面的显著优势为存
量项目客户提供了采用公司技术和装备进行改造升级的内生需求。公司可考虑通过业务合作、股权合作、并
购、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模式,承接存量传统工艺项目升级和代运营业务,大幅降低项目运行成本,与客户
共享增效收益,并实现显著的碳减排效益。
2、成套设备销售经营模式
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和项目实际情况设计、集成并销售定制化环保成套设备。目前公司成套设备主要包括
污泥处理成套设备和新能源产业链环保成套装备,其中污泥处置成套设备与公司核心业务污泥处理形成良好
协同。
经过公司的持续研发、工程实践与技术积累,公司在节能环保、废弃物高值资源化等方面已取得多项技
术突破,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广高盐废水处理与资源化、硫自养反硝化、芬顿高级氧化等污水处理成套装备,
助力污水处理低碳化和资源化升级。
3、水环境生态修复经营模式
水环境生态修复业务,主要客户为地方政府,公司通过招投标、政府应急采购等方式获得项目,服务内
容通常分为环保工程或技术服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与人才优势
1、研发创新体系与技术储备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体系建设,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以及经营发展的需要,公司设立技术中心。公司的
研发工作在总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由技术中心统一实施与管理,公司技术中心自2015年以来被认定为“浙
江省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被认定为浙江省级企业研究院。公司制定了技术研发管理制度,规范了研究开
发工作,对技术中心的职责分工、项目立项与实施管理、技术保密与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管理等方面都进行
了明确的规定。
为满足不断变化的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技术积累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公司
持续不断进行研发活动。在污泥处理领域,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目标,公司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研发
:(1)持续适应污泥的变化;(2)后续处置路径的变化;(3)降耗提质增效;(4)技术储备,为新项目
做技术积累;(5)生产的环保性与自动化。公司前期在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后续公司成套设
备制造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公司在污泥处理等领域的进一步研发探索奠定了基础。
报告期内,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新业务领域拓展需要,公司在污水处理、水环境生态修复、新能源配套
环保成套装备、高端化学品合成等新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储备。
2、人才储备优势
公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研发技术团队的建设,通过自主培养、产学研合作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不
断扩充技术研发队伍,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人才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鼓励员工根据岗位、实际工作
需要参加进修和技术等级培训,并部分承担员工的培养进修费用。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要
积极开展优秀人才引进工作,逐步壮大研发技术队伍,为公司未来业务拓展与长期发展打好人才基础,保障
公司高质量发展。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公司积极推进与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院校、科
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将前沿理论与工程化应用经验融合,提高公司创新能力。
公司技术研发创始团队集聚了化工、材料学、机械制造与装备、电气与自动化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员,
为成功研发创新型污泥深度脱水奠定了专业基础。公司技术研发创始团队掌握各类污泥的泥性特征,充分了
解各类化工原料的性能、价格,能够为性价比合适的污泥调理药剂的选择优化提供依据;团队成员具备材料
学、各类化工机械、装备的知识与经验以及丰富、扎实的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为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条件
。多层次的人才结构和跨学科专业背景的团队,为公司不断完善污泥处理技术、保持核心技术的先进性提供
了人才保障。
(二)技术与运营优势
1、公司项目和技术具有标杆效应
公司作为国内较早开始从事污泥处理的企业之一,基于对自身技术优势与对行业的前瞻性判断,确定了
机械脱水技术路线,选择将实现“本质改善脱水性能”的污泥调理药剂配方和简洁高效的成套装备作为公司
技术研发的重点。公司成功开发了污泥深度脱水技术,通过独创的调理药剂配方和工艺,本质上改善污泥脱
水性能,在常温低压条件下实现了污泥脱水减量至含水率45%左右。同时经过近二十年持续技术研发和工程
实践,公司建立和发展了涵盖适应多种来源污泥的深度脱水技术、脱水干泥多途径处置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
成套设备设计与集成技术等在内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体系。2020年12月,朱利中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作出鉴
定意见,认为公司技术成果为解决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难题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工艺技术和成套装备,技
术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污泥深度脱水及其流化床焚烧协同技术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
公司临江项目、七格项目和绍兴项目自建设运营以来经历多次技改和改扩建,目前处理规模已分别扩大
至4000吨/日、1600吨/日和1000吨/日,能够处理的污泥也由单一的工业污泥扩展为可接收处理不同含水率
、不同种类的污泥,项目稳定运营时间均已超过10年。公司协助实现该等项目污泥处理规模的不断提升与长
期稳定运行,不仅为服务的污水处理厂的平稳运行提供支持,还为解决项目所在地区的污泥处理处置难题提
供助力,体现了公司在污泥处理专业领域具备较强的综合技术实力和产业化能力。
2、公司技术优势的具体体现
公司深度脱水技术通过专用调理药剂、调理工艺以及成套装备的协同应用,能够在常温低压条件下将多
种含水率(65%~80%~99%)污泥深度脱水至45%左右,跨越污泥粘滞区,实现了工业污水污泥、生活污水污泥
等多种污泥处理的大规模工程化应用。公司技术优势体现在经济效率、安全稳定性、普遍适应性、节能减排
、资源化等五个方面:
①经济效率。与机械脱水技术或其他深度脱水技术相比,公司能够以相近的成本实现更明显的脱水减量
效果;与热干化技术相比,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相近的脱水减量效果。根据E20数据研究中心统计,
公司深度脱水技术的吨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分别约为热干化技术路线的1/5和1/5,约为常规机械脱水路线的
1/3和1/2,公司技术在满足业主单位效率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成本优势。
②安全稳定性。公司深度脱水技术在常温、低压条件下脱水减量,不需要外加热源或高压压滤设备,与
热干化技术和采用高压设备的机械脱水技术相比,安全稳定性更高。同时,常温低压脱水可避免高温情况下
恶臭性气体释放问题,更易控制二次污染。公司临江项目、七格项目和绍兴项目已分别连续无故障稳定运行
多年,项目运行期间经历了业主单位的污水水质变化、污水处理工艺改变、提标改造、后续处置路径变化及
改扩建等,公司始终可保质保量完成污泥处理任务,表明公司技术安全稳定性强。
③普遍适应性。公司构建了完善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体系,首先是能够根据污泥来源、性质以及含水率
等特征选用不同的调理药剂配方实现污泥脱水减量,其次是调理药剂配方与工艺根据后续处置路径的变化针
对性优化,公司处理产生的脱水干泥能够满足后续单独焚烧、协同焚烧、建材利用等多元化处置与资源化要
求。因此,相较于其他技术,公司技术在污泥种类和后续处置路径方面的适应性更强,对业主单位污泥特征
的接纳度较高、受后续处置单位的制约较小,更有利于实现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契合业主单位要求。
④节能减排。与“机械脱水+热干化”两段式技术相比,公司深度脱水技术在调理改性环节实现了污泥
脱水性能的大幅改善,能够在常温低压条件下以机械压滤方式实现污泥脱水减量,因此在污泥处理过程的能
耗节约90%以上。同时,公司深度脱水后产生的脱水干泥满足清洁焚烧要求,可以将污泥中的有机物高温燃
烧分解,产生热能并副产蒸汽或发电成为清洁能源,在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的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先进性。
⑤资源化。公司脱水后的干泥可通过单独焚烧、热电厂协同焚烧等将污泥中的有机质和污染物成分充分
燃烧释放热能转化为蒸汽,可外供或发电,蒸汽或绿电作为清洁能源输出,实现污泥处理处置过程能量净输
出,焚烧灰渣可作为建筑材料综合利用,从而实现污泥彻底的无害化与资源化闭环处置。对于芬顿污泥、气
浮污泥等深度氧化污泥,公司通过在污泥处理过程中富集污泥中的铁元素,使得产生的脱水干泥中铁含量达
到水泥生产用铁质校正剂要求,可替代水泥生产过程所需的含铁矿物原料,充分发挥污泥中铁元素的资源价
值。
3、公司新技术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
公司深耕环保行业二十余年,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致力于完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体系。在项目长期运
营过程中,公司根据政策导向、环保要求、业主单位需求等,不断优化公司污泥处理工艺、降耗提质增效,
在满足业主单位处理要求的同时,能够兼顾低碳环保和环境友好目标,完整实现污泥的无害化与资源化。
在低碳环保方面,采用公司深度脱水技术的污泥脱水减量化过程能耗仅为需外加热源的污泥热干化技术
的10%以下,从而降低了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的能耗,进而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了公司技术与“双碳
”政策的深度融合。在环境友好方面,以七格项目为例,该项目距离居民区较近,周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公司运用深度脱水技术、废气高效收集处理工艺与装备,在保质保量完成污泥处理任务的同时,废气处理后
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显著优于标准限值,为七格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并实现了公司技术与客
户需求的深度融合。
以自主研发的处理处置技术为依托,公司为多个大规模污水处理厂提供了十余年的污泥处理运营服务,
适应了其间环保政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泥来源与种类以及业主单位需求变化等多种变化,实现了技
术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
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欧盟《新电池法》的发布,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品对锂电池动力源的需求
不断增长,促进了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锂电池电极生产最常用的辅助溶剂,NMP的需求量巨大。公
司研发的锂电池生产过程溶剂(NMP)及余热回收与循环利用成套装备,能够有效提高NMP的回收利用率,且
全过程对空排放浓度低于欧盟标准,推动锂电池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4、公司新技术与循环经济深度融合
公司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在污泥处理过程中控制重要成分的定向转移,将污泥中的各类污染物和资源组
分最大限度地富集在干泥中,降低脱水滤液的污染负荷并为干泥后续多途径处置与资源化创造条件。
对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污泥,运用公司深度脱水技术处理使污泥中有机物与其他污染物得到富集,转化
为低热值燃料化干泥,焚烧时副产蒸汽或发电,输出清洁能源。公司深度脱水技术在污泥脱水减量化环节无
需外加热源,在消耗较少电能的前提下脱除湿污泥中的大部分水分,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使脱水干泥热值大
幅度提升,后续焚烧时污泥中热值资源得到回收利用转化为蒸汽或者电能,对外输出清洁能源,实现污泥无
害化与资源化。
对于芬顿污泥、气浮污泥等铁元素含量较高的污泥,通过公司研发的污泥中铁元素的富集技术,产生的
脱水干泥中铁含量达到水泥生产用铁质校正剂要求,使污泥中含铁元素的资源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污泥
无害化与资源化。公司深度脱水技术不仅使污泥脱水减量,还可为脱水干泥后续清洁焚烧、水泥生产利用等
多途径处置与资源化创造了条件,实现污泥的全过程闭环处置。公司技术的推广运用对循环经济在污泥处理
领域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5、公司新技术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出了新的意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体系的核心要素,天然气在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构建安全稳定供应体系中发
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提升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过度依
赖,还能显著增强国家能源供应的韧性与多元化程度。在此背景下,“西气东输”这一国家级能源大动脉工
程应运而生,成为连接西部资源产地与东部消费市场的重要纽带。自2023年起,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
部署,已专项投入研发资金,在西气东输气源地新疆开展系统性取样分析与工艺研究。针对油气田采出水问
题,通过公司多级蒸发结晶、高效膜分离及精细化调控工艺,将传统治理难题转化为工业级氯化钠、硫酸钠
等精制盐产品,纯度可达99%以上,回收的水资源还可以用于盐碱地改良,推动油气田等重污染行业向绿色
循环转型。
公司创新技术在多个领域均有成功的实际应用,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在解决化工、新能源等行业资
源循环情况下,不仅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更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绿色转型方案。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