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086 鸿富瀚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和自动化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8.04亿 98.23 2.73亿 98.17 33.91
其他业务(行业) 1451.55万 1.77 508.13万 1.83 35.01
─────────────────────────────────────────────────
消费电子产品功能性器件(产品) 6.10亿 74.44 2.44亿 87.94 40.09
散热产品(产品) 1.29亿 15.77 2075.56万 7.47 16.07
自动化设备及相关产品(产品) 6563.22万 8.02 766.87万 2.76 11.68
材料及其他(产品) 1451.55万 1.77 508.13万 1.83 35.01
─────────────────────────────────────────────────
境内(地区) 6.55亿 80.01 1.94亿 69.98 29.68
境外(地区) 1.64亿 19.99 8341.97万 30.02 50.97
─────────────────────────────────────────────────
直销(销售模式) 8.19亿 100.00 2.78亿 100.00 33.9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3.17亿 97.66 1.14亿 97.49 35.92
其他业务(行业) 759.17万 2.34 293.75万 2.51 38.69
─────────────────────────────────────────────────
消费电子产品功能性器件(产品) 2.83亿 87.00 9993.90万 85.46 35.35
自动化设备及相关产品(产品) 3465.95万 10.67 1406.90万 12.03 40.59
其他业务(产品) 759.17万 2.34 293.75万 2.51 38.69
─────────────────────────────────────────────────
境内(地区) 2.68亿 82.54 9047.34万 77.36 33.73
境外(地区) 5673.95万 17.46 2647.20万 22.64 46.66
─────────────────────────────────────────────────
直销(销售模式) 3.25亿 100.00 1.17亿 100.00 35.9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6.55亿 97.63 2.51亿 97.04 38.30
其他业务(行业) 1589.88万 2.37 763.66万 2.96 48.03
─────────────────────────────────────────────────
消费电子产品功能性器件(产品) 5.30亿 78.98 2.13亿 82.30 40.15
自动化设备及相关产品(产品) 1.25亿 18.65 3811.42万 14.75 30.48
材料及其他(产品) 1589.88万 2.37 763.66万 2.96 48.03
─────────────────────────────────────────────────
境内(地区) 5.66亿 84.38 2.03亿 78.74 35.96
境外(地区) 1.05亿 15.62 5494.57万 21.26 52.45
─────────────────────────────────────────────────
直销(销售模式) 6.71亿 100.00 2.58亿 100.00 38.53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2.74亿 97.39 1.06亿 97.08 38.81
其他(补充)(行业) 733.36万 2.61 319.91万 2.92 43.62
─────────────────────────────────────────────────
消费电子产品功能性器件(产品) 2.08亿 74.10 8016.99万 73.29 38.51
自动化设备及相关产品(产品) 6541.21万 23.29 2601.27万 23.78 39.77
其他(补充)(产品) 733.36万 2.61 319.91万 2.92 43.62
─────────────────────────────────────────────────
境内(地区) 2.48亿 88.20 8986.44万 82.16 36.27
境外(地区) 3314.83万 11.80 1951.73万 17.84 58.88
─────────────────────────────────────────────────
直销(销售模式) 2.81亿 100.00 1.09亿 100.00 38.9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7.8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7290.43│ 33.33│
│客户二 │ 10464.20│ 12.78│
│客户三 │ 9304.79│ 11.36│
│客户四 │ 5134.23│ 6.27│
│客户五 │ 3329.80│ 4.07│
│合计 │ 55523.46│ 67.8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8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7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2598.01│ 6.06│
│供应商二 │ 1874.75│ 4.37│
│供应商三 │ 1429.61│ 3.33│
│供应商四 │ 1328.83│ 3.10│
│供应商五 │ 1253.15│ 2.92│
│合计 │ 8484.35│ 19.7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消费电子行业整体呈现复苏增长状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AI、折叠屏、高端化成为主要驱
动力,智能化与AI深度融合,以AI技术为引领的创新技术正影响消费电子市场的增长潜力,加速了智能终端
换机周期,对产品设计和硬件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手机、PC、Pad等移动终端借助端侧AI应用的
赋能,在产业复苏周期的共振并叠加国家推出的以旧换新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市场需求被进一步激
发。
2024年,消费电子市场在经历了波动后重新回暖,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统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
量达到12.4亿部,同比增长约6.4%。AI技术的创新加速了智能终端换机周期,此外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也
同比增长30.8%。2025年消费电子市场的回温有望延续。据IDC统计,2025年生成式AI手机出货量将近4.2亿
部,同比增长82.7%,市场潜力巨大。根据Gartner预测,2025年AIPC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14亿台,较2024
年增长165.5%。同时,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智能终端,且推动了相关产业链价值提升。根据IDC
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可穿戴产品出货量约为1.9亿部,同比微降约1.3%,整体市场保持平稳;全球T
WS智能无线耳机出货量约2.8亿部,同比增长约14%,整体呈现健康成长态势;全球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
和AR增强现实设备出货量约为760万台,同比增长约12%。AR增强现实产品以及衍生的AI智能眼镜产品是2024
年备受市场关注的热点,其中AI智能眼镜产品异军突起,成为消费电子和元宇宙产业中极具潜力的新兴产品
。
3、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主要从事精密功能性组件、自动化设备及散热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
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服务器、显卡及数据中心设备、通讯基站、光伏太阳
能、新能源汽车等。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直接客户主要为消费电子产业链中的制造服务商、组件生产
商,包括富士康集团、鹏鼎控股、村田公司、安费诺集团、京东方、立讯集团、正崴集团、七彩虹等。公司
作为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自身优异的技术优势、品质管控和创新能力获得国内
外终端品牌的合作机会,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1,883.94万元,同比增长22.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10,972.00万元,同比增长3.65%,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未来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
术创新、优化成本管理,并深化与头部科技企业的合作,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供应商。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精密功能性组件、自动化设备、散热解决方案及新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
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服务器、显卡及数据中心设备、通讯基站、
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
(二)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包括功能性器件原材料、模具、生产设备、自动化设备部件及零件等,公司采购的各类产
品均由公司采购部统一管理负责。
公司对采购流程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定了《采购控制程序》,对公司采购审批流程、材料质量控制等关
键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还依据《采购控制程序》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册》,对上游供应商实施准入管理
,并定期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册》。
在公司的采购流程中,采购部负责对公司的供应商进行评定,建立及维护《合格供应商名册》和供应商
档案,负责新材料导入时的评估与供应商反馈,并负责制定公司的采购订单,执行采购作业,对供应商的供
货业绩和品质进行跟踪检查。
质量控制部及研发工程部参与供方评定,并分别负责进行样品评估和小批量测试。质量控制部负责对供
应商材料进行质量和环保方面的检测评估,出具检测报告;研发工程部负责对供应商材料进行工艺可行性验
证;分管副总经理或采购经理负责审批采购订单及供应商基本资料调查表。
公司结合产品质量、环保要求、按期供货能力、供货价格等多种维度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评定,由采购部
门根据实际物料采购需要对相应供应商的质量、价格和交期进行比较,并征询各有关部门意见确定供应商。
采购过程中,供应商需出具有关产品质量的书面性证明材料,经样品测试等相关检验、验证程序,方可进入
批量供货阶段。
公司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后,根据客户的产品订单以及根据生产部提出的核算需求,采购部制定采购订单
,经主管副总经理或采购经理批准后,向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对于临时物料需求,由相关部门填写临时采
购申请单,经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部门。收到采购的原材料、模具、生产设备等物资后,由质量控制
部按照相关规定,及供应商关于产品质量的书面证明材料进行质检后入库。
2、生产模式
公司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自动化设备业务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销售订单安排生产。
公司在综合考虑订单交货期、需求数量及运输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生产能力、原材料备货情况合
理安排生产。公司由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具体组织协调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及时处理订单在执行过程中
的相关问题,对质量、产量、成本、良率等方面实施管控,保证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完成。为满足客户交货需
求,公司对于少量加工能力不足或工艺较为简单的生产环节采取外协加工。
3、销售模式
公司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自动化设备业务的主要客户为消费电子整机制造服务商和消费电子核心组件
生产商,均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
公司与长期合作的客户签订产品销售的框架协议,约定供货方式、结算方式、质量保证等条款,客户在
实际采购时向公司发出订单,约定产品规格、数量、价格、交期等信息,供需双方根据框架协议及订单约定
组织生产、发货、结算、回款。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和技术优势
公司深耕精密功能性组件行业多年,十分重视技术的沉淀和综合研发实力的提升,重视对新材料、新技
术、新设备的研发,特别是在散热及液冷技术方面取得显著。在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基础上,培养了一支专
业结构合理、研发经验丰富、梯队建设完善的技术研发团队,能够针对研发、生产实践中的各项技术展开深
入研究和试验,具备多个研发项目同时进行的实力,快速响应客户对新产品研发的需求,紧跟领先客户战略
创新的步伐。公司采用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开发等方式,提高公司综合技术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
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对产品的关键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有效保障
了公司产品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为公司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优质的客户资源
公司凭借强大的设计研发实力、可靠的产品品质、灵活的快速响应能力得到了下游制造服务商、组件生
产商及终端品牌商的高度认可。公司已进入富士康、鹏鼎控股、京东方、安费诺集团、立讯集团、正崴集团
等国内外知名制造服务商及组件生产商的供应商体系,公司与知名客户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在
原有产品和领域保持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公司不断在新产品、新项目上开展合作,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进
一步扩大在其他潜在优质客户中的市场份额。
3、数字化管理
公司通过应用数字技术结合ERP、MES和OA等系统实现了数字化升级,通过数字化手段,企业可以实现业
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管理帮助企业收集、整合和分析大
量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支持,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同时数字化管理帮助企业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成本。公司将持续完善数字化管理,有效地将信息化管理
覆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从而起到信息共享、数据协同的作用,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4、品质管理优势
公司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全流程的品质管控系统,通过标准化、数字化和持续改进机制,确保产品设计、
生产、检验等环节的质量可控性。从产品设计到交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预防性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降
低不良品率。公司的智能检测系统基于AOI的视觉检测准确率达到99.5%,并能实时进行质量数据监控,质量
异常自动预警响应时间平均小于5min。公司通过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持续改进产
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稳定、高效、优质的体验,持续为客户创造卓越价值。
●未来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随着智能化与AI深度融合,以AI技术为引领的创新技术正影响消费电子的技术变革,产品更新迭代速度
不断加快,公司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在巩固精密功能性组件和自动化设备两大业务板块的同时,同步拓展
导、散热产品、新材料领域的应用,公司将继续秉承以“致力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供应商”为愿景,以
“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为使命,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扩
大公司产能,提高技术实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二)公司为实现战略目标采取的措施
1、合理布局产能规划,寻求散热业务的快速增长
2025年,公司将围绕现有核心客户的创新需求,提高主营业务稳定性和主要客户粘性;以精密功能性组
件及导、散热模组为优势,不断挖掘各业务板块国内外新客户合作机会;以公司现有产能为基础进行合理规
划,改善产品结构,对各子公司进行差异化管理,“因地制宜”实现效益最大化;持续拓展新产品线。2024
年散热业务得到快速成长,接下来公司将持续加大散热业务的研发投入,扩大梅州工厂产线的产能,为公司
营收贡献长期动力。
2、提升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公司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将关键核心技术植入产品,推动业务发
展;不断加强研发人员储备、技术储备和科技创新,引进各领域技术带头人,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
寻求与核心客户、高等院校等合作方联合开发,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和工艺改进,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人才培养战略
围绕公司既定发展战略目标,公司积极践行全面且系统的人才培养战略。公司高度重视员工培训与技能
进阶,精心搭建并持续完善专业培训体系,依照科学规划定期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
与技能水平,进而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专业化团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与持续创新筑牢坚实的
人才根基。此外,公司持续对管理架构进行优化革新,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体系,以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等多元激励举措,使员工能够切实分享公司发展成果,显著增强员工的获得感
与归属感,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有效促进员工个人成长与公司发展的深度融合
4、完善信息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
公司2024年在打造智能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较大成果,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人
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成本,为公司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双提升。公司将持续完善数字化管理,有效
地将信息化管理覆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从而起到信息共享、数据协同的
作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提升公司运营管理水平。
(三)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消费电子行业的核心竞争始终围绕技术壁垒展开。要想抢占“新空间”,技术突破既是进入这一空间的
“钥匙”,也是赢得竞争的关键。技术与政策的驱动早已不局限于需求的释放。短期来看,消费电子市场在
加速复苏的同时向上升级。从规模到品质,从产品应用到场景重构,整个行业也随之迎来新一轮较量。消费
电子终端的上游企业在不同的细分市场、销售区域和终端客户方面拥有各自的竞争优势,并不断通过技术创
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来加强市场业务拓展。同时具备相关技术及生产能力的企业不断加入导致竞争加剧,若
公司不能持续提升竞争实力与研发能力,有效应对客户的需求变化,则公司将面临现有客户的订单份额下降
,价格竞争加剧导致公司利润率下降的风险。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通过
创新技术来响应客户的需求,提升公司产品的品类广度及深度。
2、人力资源风险
公司正处于业务拓展快速发展阶段,对技术和管理人力资源提出了较高的需求。由于技术开发人才的竞
争日益激烈,存在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或因关键人才流失而对公司的研发和业务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的可能。
因此,公司面临着人力成本压力增大、有效保留和吸引人才难度增大的风险。公司将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
酬福利,建立公平的晋升机制,创造开放、协作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努力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保
留人才。
3、汇率风险
受关税、国际收支状况、政治局势、宏观经济等相关因素影响,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较大,由于
公司产品存在出口,收款方式以美元进行结算,因此人民币的汇兑损失有可能对公司净利润产生影响。在实
际经营过程中,公司将增强对汇率风险的防范意识,采取外汇套期保值和适时结汇,努力规避或降低汇率风
险,以减少汇率变化对公司运营的影响。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