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970 华绿生物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食用菌的研发、工厂化种植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食用菌(行业) 10.32亿 100.00 6150.24万 100.00 5.96
─────────────────────────────────────────────────
金针菇(产品) 7.14亿 69.15 3634.07万 59.09 5.09
真姬菇(产品) 2.63亿 25.44 1804.82万 29.35 6.87
舞茸(产品) 2735.00万 2.65 1165.38万 18.95 42.61
其他(产品) 1549.87万 1.50 -124.84万 -2.03 -8.06
虫草花(产品) 1296.18万 1.26 -329.19万 -5.35 -25.40
─────────────────────────────────────────────────
华东(地区) 3.94亿 38.13 4067.10万 66.13 10.33
西南(地区) 1.95亿 18.93 -1647.63万 -26.79 -8.43
华北(地区) 1.53亿 14.83 1787.66万 29.07 11.68
华南(地区) 1.18亿 11.46 1636.88万 26.61 13.84
华中(地区) 7720.93万 7.48 80.73万 1.31 1.05
东北(地区) 5355.51万 5.19 946.81万 15.39 17.68
西北(地区) 4107.17万 3.98 -721.31万 -11.73 -17.56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金针菇(产品) 3.21亿 69.30 -294.39万 -171.40 -0.92
真姬菇(产品) 1.19亿 25.63 188.13万 109.53 1.59
其他(补充)(产品) 2342.78万 5.07 278.02万 161.87 11.8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食用菌(行业) 9.96亿 100.00 1.35亿 100.00 13.52
─────────────────────────────────────────────────
金针菇(产品) 7.01亿 70.38 1.24亿 92.06 17.69
真姬菇(产品) 2.49亿 25.02 800.67万 5.94 3.21
舞茸(产品) 2302.71万 2.31 797.04万 5.92 34.61
虫草花(产品) 1675.09万 1.68 -314.56万 -2.33 -18.78
其他(产品) 602.86万 0.61 -214.07万 -1.59 -35.51
─────────────────────────────────────────────────
华东(地区) 3.96亿 39.76 5883.36万 43.68 14.85
西南(地区) 1.82亿 18.30 2017.68万 14.98 11.07
华北(地区) 1.46亿 14.66 3076.13万 22.84 21.07
华南(地区) 1.04亿 10.39 1181.31万 8.77 11.41
华中(地区) 7686.29万 7.72 730.29万 5.42 9.50
东北(地区) 4640.33万 4.66 1121.74万 8.33 24.17
西北(地区) 4501.90万 4.52 -539.92万 -4.01 -11.9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金针菇(产品) 3.87亿 73.20 1.33亿 92.71 34.38
真姬菇(产品) 1.21亿 22.94 1046.03万 7.29 8.63
其他(产品) 2037.97万 3.86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5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6103.20│ 5.91│
│客户二 │ 3949.16│ 3.83│
│客户三 │ 2556.62│ 2.48│
│客户四 │ 2256.06│ 2.19│
│客户五 │ 2229.56│ 2.16│
│合计 │ 17094.61│ 16.5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2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6.8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3659.78│ 7.73│
│供应商二 │ 3132.36│ 6.62│
│供应商三 │ 2394.74│ 5.06│
│供应商四 │ 1783.21│ 3.77│
│供应商五 │ 1754.64│ 3.71│
│合计 │ 12724.73│ 26.8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11月20日实施的《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0020—2024),公司
属于“A农、林、牧、渔业”门类下的“01农业”中的子类“014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根据《国
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01农业”类目下的“014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中的子类“0142食用菌种植”。
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多样,食用菌品种极其丰富,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农户型”、“企业+农
户型”和“工厂化生产型”等多种生产模式。相较于传统农户型模式,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了食用菌的机械
化、标准化、周年化、规模化生产,摆脱了时间、天气、季节的限制,基本解决了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问
题,实现了农业生产循环利用最大化,相比其他两种生产模式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该种模式需要强大的
资金基础、先进的技术条件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食用菌产业已率先步入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科技
和工业装备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形式。目前精准化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以及新
型高效栽培设施与栽培管理技术已在食用菌产业广泛运用。
从需求端而言,我国食用菌行业市场需求良好,行业领导厂商之产品基本能够实现即产即销。从供给端
来看,近年来,由于较高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吸引了众多的社会资金进入该行业,工厂化食用菌的总供给量不
断提高,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但工厂化食用菌行业亦存在具有行业周期的特点,行业产能及市场存在一定的
波动。传统农户种植模式生产的食用菌产品,由于质量不高、产量不稳定,其市场份额正逐步被工厂化食用
菌种植模式所替代,但因其基数大、价格低,亦会加剧市场竞争。伴随着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产能的不断
释放,整个食用菌行业势必经历规范和洗牌的成长阶段。近年来,大量规模小、产品质量不高、销售渠道闭
塞的企业被淘汰出局,传统农户种植食用菌占食用菌市场的比例逐步萎缩;而工厂化栽培龙头企业将凭借其
产品质量高、技术工艺先进、营销渠道畅通的优势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
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25)》亦着重指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需要树立大
农业观与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地对食物资源展开开发。规划明确提及,要大力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
业,推动食用菌产业壮大,并积极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化。《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5号)中亦明确提出: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中药材、食用菌等
特色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消费者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愈发高涨。食用菌作为一种
营养丰富、绿色健康的优质食材,正契合了当下的健康饮食潮流。可以预见,在人们的日常餐饮结构中,食
用菌的占比将持续攀升,整个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
公司是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
是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种子协会食用菌分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省食用菌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
国食用菌协会工厂化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公司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业从事食用菌的研发、工厂化种植及销售业务,是国内领先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
业之一。公司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生态环境模拟、智能化控制、自动化作业等工厂化方式,致力于为消费者
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食用菌产品。
(二)公司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金针菇、真姬菇(含白玉菇、蟹味菇)、舞茸(灰树花)等鲜品食用菌。食用菌指可
供人们食用的大型真菌,一般是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并能供食用的种类,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烹
饪食材。
1、金针菇
金针菇,又名金菇、构菌、朴蕈等,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而得名。就分布区域而言,金针菇于中国、
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生长。金针菇不含叶绿素,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在人工
栽培状态下,金针菇通过从培养基中吸收有机物质(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等)生长成熟
。
2、真姬菇
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目前,栽培的真姬菇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其中浅灰色常被称为“
蟹味菇”;白色品系又常被称为“白玉菇”。
3、舞茸
舞茸(灰树花),俗称:“舞菇”,是食、药兼用菌,夏秋间常野生于栗树周围。子实体肉质,柄短呈
珊瑚状分枝,重叠成丛,其外观,婀娜多姿、层叠似菊;其气味、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其肉质脆嫩爽口,
百吃不厌。其营养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很高的药用价值。
(三)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1)采购物品
公司采购的物品主要包括生产物料、机械设备、五金劳保三大类。其中生产物料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包装
材料等,如玉米芯、米糠、麸皮、包装物等。机械设备主要指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等。
(2)采购制度
公司采购管理部负责生产物料、机械设备和五金劳保的采购,根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要
求,对各种物料的采购流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质量。
(3)采购流程
公司严格执行原材料管理制度,由采购部统一通过筛选后的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原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
入库。公司产品的原材料大多为农业下脚料,主要有玉米芯、米糠、麸皮等,公司供应厂家分布在全国各地
,包括生产厂商和中间贸易商,公司原材料供应充足,不存在对供应商的依赖。公司已经建立了供应商管理
制度,对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信誉度等进行多维度考察和筛选,并实施动态优化调整,以实现采购流
程规范、原料质量优良、采购价格合理、合作供应商信用优良之目标。
对于设备和五金劳保的采购,公司挑选有实力的供应商,通过考察建立了相关供应商名录,确保采购物
品质量合格。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工厂化模式生产食用菌。根据每种食用菌的不同生物特性,综合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工程装备
技术、生态环境模拟控制技术为食用菌创造最适合的生长环境,在可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标准化、智能化
管理。
工厂化实现了不受区域和季节变化限制的食用菌周年化生产方式,产品可全年均衡生产和供应,产品品
质较高、产量稳定。同时,工厂化模式采用集约化、立体化的种植模式,所需的土地面积较少,而利用自动
化机械进行生产则使得生产效率高于传统模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有关发展循环经济
提出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销售模式
(1)销售渠道
由于鲜品食用菌面向最终消费者,消费市场具有零散的特点,公司主要通过经销商模式进行销售。除经
销模式外,公司还有少量产品以直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客户包括零售客户、餐饮企业、食用菌食品加工厂。
(2)经销商管理
公司销售以经销商模式为主,在对目标市场的商业环境和市场容量进行考察后,公司通过经销商评分表
对经销商进行评级,通过审核经销商的诚信度、资金实力、配送能力、市场覆盖率等因素,选择资质优良的
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
公司与经销商签订框架合同,合同期限通常为一年,合同约定产品质量、包装规格、定价方式、付款方
式等。
公司授权经销商在所在区域经营,并由经销商负责区域内二级经销商的开发和维护;公司向经销商出售
产品均为买断式销售方式,无质量原因不得退换货,发出产品如有质量或包装问题的,经公司业务人员检验
确认后协商解决。
公司主要客户整体保持稳定。公司近年在保持各区域经销商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客户,逐步
降低公司销售的集中度,减少与实力较差的经销商的合作。
(3)销售流程
4、研发模式
公司设有技术管理部,负责公司的技术研发工作,其职能包括菌种的培育、培养基的研制、新产品、新
工艺技术的研究、立项与开发等。公司的研发主要是以研发项目小组的模式进行,根据公司的年度研发计划
,技术管理部成立各个研发课题的项目小组并由其统一进行管理。公司建立了相关研发管理制度和核心技术
人员激励政策,保证了研发的可持续进行。
公司技术人员来自于农业、食品、生物等专业,多数人员具有多年研发经验。整体而言,公司的研发团
队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研发能力较强,有效地支撑了公司研发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上述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2111560.1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为-47565525.0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56.73%。
2024年下半年,公司河南华绿一期及广西华绿一期二厂建成并实现投产,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
。但是,报告期内受蔬菜及食用菌市场行情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金针菇整体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较多;
报告期内公司部分项目建成转固导致计提折旧增加;公司实施2022/2023两期股权激励计划导致报告期累计
计提期间费用约2000万元。上述因素综合使得公司毛利率下降,导致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下降并由盈
转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员工、研发团队及管理团队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核心技术、专利、商标等均不存
在重大纠纷,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如下:
1、生产基地区位优势明显
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江苏省宿迁市、重庆市、河北省望都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河南省确山县、浙
江省海宁市,生产基地布局分别辐射国内以及东盟市场,基地布局区位优势明显。
江苏生产基地周边农业产业链发达,具有地理优势:首先,泗阳县距离山东、河南等原材料主产区较近
,采购价格相对较低;其次,公司江苏生产基地周边的江苏、安徽、上海、河南、山东、浙江等均为公司产
品主要销售省份,公司江苏生产基地销售辐射范围广;再次,公司所处宿迁市泗阳县,周边农民劳动力充足
,用工稳定。
重庆生产基地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在食用菌消费市场方面,重庆被称为中国火锅之都,而食用菌是火
锅主要菜品之一,因此重庆是西南最有优势的市场之一;在区域竞争格局方面,目前重庆金针菇市场除公司
工厂及周边一些小型厂商外,无规模较大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
河北生产基地位于河北省望都县,望都县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与保定市区接壤,距离雄
安新区约100公里,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内,消费市场广阔。同时望都县属于平原地形,土地储备充足,距离
公司原材料主产地河南、山东、东北较近,成本优势明显。河北基地覆盖华北市场的同时,亦能增强对东北
市场的辐射能力。
河南生产基地位于河南省确山县,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东眺
黄淮平原,位于郑州与武汉之间,县内交通运输发达,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运输成本优势明
显。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消费市场前景较为广阔。确山生产基地建成后能够有效提升公司在华中市场的占
有率,并增强对华中市场的辐射能力。
广西基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崇左市位于我国南部,毗邻越南边境,交通便捷,项目建成后产
品出口便利,有助于公司开拓东南亚市场,亦有助于公司提升在华南市场的占有率,并巩固公司产品对华中
、西南市场的辐射能力。
浙江基地位于浙江省海宁市,海宁市地处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钱塘江北岸,公路、铁路、水路运
输便捷畅通。浙江省人口众多,基地距离上海市、杭州市、苏州市等人口密集城市较近,消费市场较为广阔
。浙江基地建成后,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运输成本,增强公司产品对浙江、上海等地区的辐射能力,有利于
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华东市场的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2、不断创新的研发及技术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坚持改革创新,走在国内食用菌研究和生产领域的前沿,获得了较
为先进的技术储备,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公司不断通过工艺流程的改善,选择使用最合理的自动化设备,
搭设更高效更便捷的系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品质。
(1)成熟的液体菌种技术
公司目前主要采用液体菌种技术。液体菌种技术是指以液态培养基对食用菌的菌种进行培养,接种时以
液体形态采用喷雾方式将菌种均匀分布于生产瓶的培养基中。液体菌种技术较传统的固体菌种技术具有较大
优势,可节省生产成本,简化生产程序,并使出菇整齐。目前,公司的菌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2)杂菌污染率、生物转化率等食用菌育菇技术参数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杂菌污染率是衡量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管理及生产水平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由于食用菌的工厂化生
产活动在同一空间内进行,生产设备高频次地与生产材料、生产对象进行接触,交换生产物质,极易形成交
叉感染。公司具有较高的食用菌生产管理水平和净化通风设备,对杂菌及污染的防治能力较强。另外,公司
技术稳定,平均生物转化率较行业平均水平具有一定优势,单瓶产量相对较高。
3、产品质量及品牌优势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
体系认证,并严格按照体系的要求进行生产,从原材料筛选、生产过程监控到成品质检全程把关产品质量。
公司产品质量已经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市场开拓和竞争中具备品牌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主要从事工厂化食用菌的研发、种植与销售。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餐饮消费动力不
足,以及行业自身产能快速扩张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食用菌行业陷入明显的低谷期。以金针菇品种为例,
前些年,大宗原材料采购价格持续攀升,同时消费市场活跃度欠佳,多种不利因素叠加,使得部分规模较小
的企业生产规模不断缩水,甚至停产或倒闭。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全国食
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为311家,相较于2023年的316家减少5家,其中新建、在建企业17家,停产(转行
)企业22家。供给端的减量促使产品价格从2022年三季度至2023年一季度出现了长时间的触底后回升态势。
受益于前期价格反弹这一利好因素,行业内部分大型企业加快了原规划项目的建设及投产进度。
食用菌行业具有周期性,目前虽然进入行业低谷期,但是公司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
公司在国内区域布局、产品种类开发等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坚定发展信心,长期看好国
内经济及食用菌行业发展前景,董事会和管理层在降本增效抓管理的同时,紧紧围绕全国基地战略布局、多
品种的既定发展思路,持续推进新基地的建设、新品种的开发工作,稳步增强行业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河南华绿、浙江华绿项目的建设工作,其中,浙江华绿项目金针菇工厂、广西
华绿项目一期二厂真姬菇工厂、河南华绿一期金针菇工厂于2024年下半年实现投产,目前处于产能爬坡与磨
合阶段,未来将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广西华绿二期(鹿茸菇)项目目前处于前期的规划设计中。
河南华绿、浙江华绿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公司的品牌竞争力。公
司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金针菇、真姬菇为主,舞茸、虫草花等珍稀食用菌为辅的多品种协同发展的格局,
为公司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上述项目的开展,完善了公司区域、品类等方面的业务战略布局,公司产品规模、营业收入稳步增加,
为未来行业周期上行时的业绩弹性释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期公司产品销量突破2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
21.28%;报告期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32亿元,年度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关口,较上年同期增长3.60%。
研发方面,持续研发投入,不断优化食用菌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
公司产品单产质量。公司持续培养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优化研发团队。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合计
1460余万元,新增专利21项,专利数量的增长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完善了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体
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运营呈现良好态势,产能利用率与产销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此同时,公司坚定
不移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通过精细化管理持续优化运营效率,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在人才激励与团队建
设方面,公司持续推进2022/2023年两期股权激励计划,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
,有效提升核心人员的稳定性,促使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紧密相连,与公司实现共赢发展。此外,
为积极向市场传递公司对自身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切实提升市场信心,公司在报告期内实施股份回购计划
,截至报告期末,已使用自有资金累计回购2346600股,占当前公司总股本的1.5%,累计支出回购股份金额3
0004629.29元(不含交易费用)。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2024年度股份回购计划已实施完毕。
●未来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公司致力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以生产绿色、健康的食品为己任。公司已经初
步实现了“立足华东与西南,布局全国”的战略布局目标,国内核心区域的基地布局基本完成,下一步公司
将提升现有基地的生产水平,深化全国销售网络建设,强化经营稳定性,并有序推进各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多
品种战略扩张。
依托成熟的管理体系、领先的技术实力、稳固的市场渠道及卓越的品牌影响力,公司将持续坚持“以市
场为导向,以品质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在巩固金针菇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品类食用菌产品线
,进一步优化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始终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优质的食用菌产品”为宗旨,持续强
化国内市场竞争优势,并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食用菌产业集团的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二)2025年度经营计划
根据公司既定发展战略目标,同时结合市场实际与自身发展现状,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生产基地布局,构
建高效营销网络体系,全力巩固并拓展全国市场,大力开发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新品类及深加工产品,进一步
强化在行业内的优势与竞争力。
1、深耕食用菌种植,巩固龙头地位,推进多品种协同发展战略
公司规模目前位于行业前三之列,但在市场占有率、区域布局以及品种多样性方面,仍具备较大的发展
潜力。2025年公司将以夯实主业为基础,推动新投产项目高效达产、稳定运行,降低新投产项目产能爬坡期
的高成本影响;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优化,充分释放老工厂潜能,实现降本增效。金针菇市场竞争激
烈,公司在稳固主要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将积极开发工厂化栽培的食用菌新品类,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单一
品种依赖程度。公司还将积极拓展食用菌下游产品,多措施并举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
步强化行业龙头地位。
2025年度,公司将稳步推动广西华绿二期鹿茸菇项目建设,广西华绿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的产量
规模将进一步跨越至新的台阶,同时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品类,巩固公司以金针菇、真姬菇为主,多品类
产品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持续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公司不断深入研究菌种种性、研发培育高产菌种,进一步优化调整生产工艺、改良培养基配方,从多方
面提高食用菌栽培的生物转化率和单瓶产量。同时,不断提高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各工厂生
产工艺的稳定性,从多方面进一步提升对成本的控制能力。
3、进一步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完善人才引进
人才培养是公司的一项长期重点工作,公司将多途径、持续性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同时,公司将
以专业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为核心,对公司员工进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公司将继续加强对中高层
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技能培训,适当引进专业培训机构开展高端企业管理技能课程。
4、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
公司规模在不断扩大,相应的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实现决策科学化、运行规范化。公司将持续推进企业制度建设,
实施管理提升工程,以岗位规范化和业务流程标准化为重点,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完
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建立按岗位、技能、业绩、效益决定薪酬的分配制度和多元化、合理的员工价值评
价体系。公司将持续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系统进行升级优化,提高研发、采购、生产、质量控制、销售管
理等核心业务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对采购、仓储库存、存货周转、业务合作等关键控制节点的管理
。
(三)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及净利润等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我国食用菌市场良好的前景吸引着新投资者的不断进入。随着新厂商的出现和原行业参与者规模的不断
扩大,食用菌产品供应量随之增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食用菌平均市场价格也呈现下降趋势,进而
影响了公司产品售价。如果未来市场竞争继续加剧,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下滑,若公司未能及时通过技术研发
、规模化生产等措施降低食用菌成本,公司毛利率、净利润等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充分利用现有产品竞争优势,以产品质量为导向,持续加大科研研发投入力度,继续
保持核心技术,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
(2)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上升和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原材料占公司生产成本的比例比较大,主要原材料包括玉米芯、米糠、麸皮、棉籽壳、甜菜渣、啤酒糟
等农副产品以及纸箱等包装材料,原材料价格的起伏对公司生产经营有较大影响。倘若因国际贸易、国家政
策、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劳动力成本波动等因素导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则可能提
高公司食用菌产品的生产成本,继而对公司毛利率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市场行情,预估原材料价格走势,并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和策略。
同时,建立稳定和多元化的供应商网络,增加采购渠道和选择余地,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优化库
存管理,将库存水平和周转率控制在良好水平,根据需求灵活调配库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