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940 南极光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以背光显示模组为核心的手机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 4.49亿 98.30 7132.30万 96.02 15.87
其他(行业) 777.28万 1.70 295.49万 3.98 38.02
─────────────────────────────────────────────────
背光显示模组(产品) 4.49亿 98.30 7132.30万 96.02 15.87
其他(产品) 777.28万 1.70 295.49万 3.98 38.02
─────────────────────────────────────────────────
境内(地区) 2.36亿 51.58 822.51万 11.07 3.49
境外(地区) 2.21亿 48.42 6605.28万 88.93 29.83
─────────────────────────────────────────────────
直销(销售模式) 4.57亿 100.00 7427.79万 100.00 16.2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行业) 1.13亿 97.61 166.57万 77.27 1.48
其他业务(行业) 275.54万 2.39 49.00万 22.73 17.78
─────────────────────────────────────────────────
背光显示模组产品(产品) 1.13亿 97.61 166.57万 77.27 1.48
其他业务(产品) 275.54万 2.39 49.00万 22.73 17.78
─────────────────────────────────────────────────
境内(地区) 9949.94万 86.27 44.67万 20.72 0.45
境外(地区) 1583.12万 13.73 170.91万 79.28 10.80
─────────────────────────────────────────────────
直销(销售模式) 1.15亿 100.00 215.58万 100.00 1.8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 4.62亿 98.51 -1839.44万 113.10 -3.98
其他(行业) 699.65万 1.49 213.09万 -13.10 30.46
─────────────────────────────────────────────────
背光显示模组(产品) 4.62亿 98.51 -1839.44万 113.10 -3.98
其他(产品) 699.65万 1.49 213.09万 -13.10 30.46
─────────────────────────────────────────────────
境内(地区) 4.40亿 93.75 -1597.28万 98.21 -3.63
境外(地区) 2933.37万 6.25 -29.07万 1.79 -0.99
─────────────────────────────────────────────────
直销(销售模式) 4.69亿 100.00 -1626.35万 100.00 -3.4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 2.42亿 99.04 -1499.82万 107.65 -6.20
其他(行业) 234.43万 0.96 106.58万 -7.65 45.46
─────────────────────────────────────────────────
手机背光源(产品) 2.26亿 92.57 -1498.29万 107.54 -6.63
专显背光源(产品) 1579.82万 6.47 -1.52万 0.11 -0.10
其他业务(产品) 234.43万 0.96 106.58万 -7.65 45.46
─────────────────────────────────────────────────
境内(地区) 2.26亿 92.36 -1477.62万 106.06 -6.55
境外(地区) 1865.75万 7.64 84.39万 -6.06 4.52
─────────────────────────────────────────────────
直销(销售模式) 2.44亿 100.00 -1393.23万 100.00 -5.7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7.7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21834.49│ 47.75│
│客户2 │ 4509.46│ 9.86│
│客户3 │ 4294.54│ 9.39│
│客户4 │ 2613.38│ 5.72│
│客户5 │ 2295.59│ 5.02│
│合计 │ 35547.46│ 77.7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5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6.2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6415.15│ 18.84│
│供应商2 │ 4688.97│ 13.77│
│供应商3 │ 2076.24│ 6.10│
│供应商4 │ 1425.56│ 4.19│
│供应商5 │ 1125.17│ 3.30│
│合计 │ 15731.09│ 46.2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行业现状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LED背光显示模组,LED背光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屏幕(LCD)显示器产品中的背面光
源组件。液晶显示屏幕的成像原理是靠面板中的电极通电后,液晶分子发生扭转,从而让背光显示模组的光
线能够通过并实现发光,而液晶自身不会发光,因而背光显示模组是液晶显示屏幕可以正常显示的重要组件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与液晶显示行业发展息息相关。
在政策方面,液晶显示行业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而公司所处的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是液晶显
示行业下的重要细分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
和服务指导目录》《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2021-2030年
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一系列政策法规
,为本行业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促进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技术发展方面,显示行业呈现新技术涌现的趋势,显示性能更佳的Mini/Micro-LED技术产品市场渗透
率不断提升,成为显示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OLED显示技术与液晶显示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处于竞争关
系,由于OLED技术系自发光无需背光源,在目前手机市场出货量趋于稳定的情况下,LED背光源应用在手机
背光源的市场规模由两种显示技术的市场份额所决定。由于其他专业显示器对产品使用寿命、耐用性和性能
稳定性要求较高,仍以液晶显示技术为主。显示市场规模巨大,可以同时容纳LCD、Mini-LED、Micro-LED及
OLED等多种技术;显示产品使用场景丰富,各种显示技术在色彩对比度、亮度、可靠性、使用寿命、功耗、
生产成本等各方面各有所长,预计未来将长期共存。
在终端需求方面,以平板电脑为例,根据Canalys数据,2024年全球平板电脑总出货量达到1.476亿台,
同比增长9.2%,相比2023年呈现出稳健复苏态势。背光显示模组终端应用领域广泛,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
脑、游戏电竞、智能手机、车载显示器、医疗显示仪、工控设备显示器、家电显示器、其他消费电子显示器
等终端领域有广泛应用,终端多样而充足的需求保证了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全球液晶显
示产业链向中国大陆转移、5G网络建设、物联网、工业4.0、新兴市场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
为我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
2、行业发展趋势
(1)背光显示模组正向轻薄化、超窄边框、异形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兴消费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外型时
尚、轻便可携”的超薄设计需求愈发强烈,促使人们对屏幕显示要求越来越高,屏幕亦越来越轻薄,背光显
示模组作为液晶显示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面临着轻薄化的趋势要求。
同时,随着全面屏手机快速渗透智能手机市场,显示出市场向超窄边框屏幕手机的发展方向,全面屏手
机相比普通手机拥有更窄的顶部和尾部区域以及更窄的边框,从而有着比普通手机更高的屏占比,其具备外
形美观、高像素、大视野以及支持分屏多任务操作等优势。这也相应决定了背光显示模组朝超窄边框发展的
趋势。
全面屏在要求屏幕占比增大的情况下,需要在非异形屏的基础上进行切割或者挖孔等,用来安放摄像头
、听筒等零部件,在保证前摄、听筒等零部件空间的情况下不断扩大可视区域,因此异形化成为背光显示模
组的发展方向之一。
(2)背光显示模组正向大尺寸方向发展
在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消费者往往需要外形更加轻薄,画面更大且更加清晰、显示内容更加丰富的产品
,液晶显示技术将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单从显示界面来看,由于大屏化可以在视频、游戏体验上带来更
佳的用户体验,手机显示屏尺寸逐年增大。伴随着手机等液晶显示屏的增大,背光显示模组的尺寸也相应增
大。
(3)背光显示模组向高亮度、高均匀度方向发展
背光显示模组的性能主要考查标准为其发光的亮度和均匀度,在相同的光源条件下,可以将更多的光投
向屏幕以提升亮度和提升照射的均匀度从而提升屏幕显示的质量,进而提升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决定背光显
示模组亮度和均匀度的主要环节为导光板的微结构光学设计、导光板工艺制作能力,以及各种膜材的反射、
扩散性能。随着背光显示模组对高亮度和均匀度的更高要求,对背光显示模组光学结构设计、导光板制造能
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背光显示模组向节能、低耗方向发展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越来越高、显示界面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伴随着的是能耗越来越高,更
重要的是电子产品的续航能力也将大幅下降。因此,除了电池方面的改进外,液晶显示器行业也需要向节能
、低耗方向改进。背光显示模组作为主要的耗能部件,需要进行一定改进,从而在保证能耗不会升高的同时
增强显示功能,有效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更加节能的LED背光源,已在背光显示模组中应用,并在不
断改进和完善中。节能、低耗已成为背光显示模组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3、行业的周期性
背光显示模组产品的需求量主要与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紧密相关。在宏观经济向好时,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游戏电竞、智能手机、车载显示器、医疗显示仪、工控设备显示器、家电显示器、其他消费电
子显示器等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较大,企业的投资意愿增强,带动液晶显示模组和背光显示模组产品的销量增
长;反之,液晶显示模组和背光显示模组产品的销量也会受到一定不利影响。
随着全球液晶面板显示产业重心向我国转移,以及在智能化背景下,液晶显示模组在平板电脑、笔记本
电脑、游戏电竞、智能手机、车载显示器、医疗显示仪、工控设备显示器、家电显示器、其他消费电子显示
器等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液晶显示模组和背光显示模组的需求量,削弱了市场
的周期波动性。
(二)同行业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同行业公司包括境内外背光显示模组企业,具体情况如下:
1、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7月,主营业务为从事背光显示模组的设计、制造、组装和销售,
其已于2002年4月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日本美蓓亚集团
日本美蓓亚集团创立于1951年,主营业务为从事机械加工、电子设备加工等领域,其已在日本证券市场
挂牌上市。
3、伟志控股有限公司
伟志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集团之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其包括LED背光产品及LED照明产品,其
已于2014年11月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4、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主营业务为从事生产高亮度背光显示模组产品。
5、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主营业务为从事LED背光源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以及电容式触摸屏主要工序深加工,其已于2020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6、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主营业务为从事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智能穿戴、工控显示器等领域,其已于2018年11月在深圳
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7、深圳市山本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山本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主营业务为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其已于2022年6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专业从事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游戏电
竞、智能手机、车载显示器、医疗显示仪、工控设备显示器、家电显示器、其他消费电子显示器等各种显示
领域。目前,公司的背光显示模组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游戏电竞、智能手机等领域。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位于LED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主要产品是LED背光显示模组,该产品为液晶显示屏幕(LCD)显示器
产品中的背面光源组件。
背光显示模组按照尺寸可以划分为中小尺寸和大尺寸的产品,其中大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主要应用于电视
、大型显示器等,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游戏电竞、智能手机、车载显
示器、医疗显示仪、工控设备显示器、家电显示器、其他消费电子显示器等显示领域。报告期内,公司的主
要产品为中小尺寸LED背光显示模组,且产品主要应用在平板电脑、游戏电竞、智能手机等领域。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产品系背光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模组提供光源,系终端电子设备产业链的中间产品。公司向液晶
显示模组厂提供背光显示模组产品,从而实现收入和利润。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的原材料有FPC、LED灯珠、胶铁一体、铁框、增光膜、扩散膜、反射膜、遮光膜、塑胶粒等。
公司执行“以产定购”的采购制度,根据生产需求,采购对应的原材料,同时对于通用性较强的塑胶粒等材
料,公司根据原材料采购周期、自身需求用量等因素少量合理备料,在满足生产销售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
库存风险。
3、生产或服务模式
由于公司背光显示模组产品应用终端对规格、尺寸、性能等方面要求有所不同,呈现出“定制化”的特
性,因此公司采取的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销售部门接到客户采购订单后,在ERP系统内部形成订单需
求,运营中心的PMC部根据订单需求结合产品BOM(物料清单)由系统直接计算物料需求,同时制定生产计划
、生成具体工单。在确认所需材料齐备后运营中心的生产部门及品质管理部门将根据PMC部制定的生产计划
按质按量完成产品生产。PMC部会根据工单在ERP系统中的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及时了解每个工单对应的入库
数量,排查是否存在延期交付的风险。
公司具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和品质保障措施,品质控制从产品设计开始,涵盖物料采购、生产过程管
理、生产过程中品质检测及出货检测等各个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4、营销及管理模式
公司采用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客户以液晶显示模组厂商为主。公司销售的产品多为满足客户定制化的需
求,依据客户对产品的材料、工艺的要求,通过产品成本加合理毛利并结合市场行情确定销售价格。对于定
制化需求,客户会提供产品的具体技术参数,公司研发中心进行相应设计,并结合产品应用的终端品牌定位
、产品配置、材料及人工成本等进行报价。客户进行审核并确认后,公司进行模具开发、样品制作、送样,
经客户审核通过后进行试产和整机实验(客户将以整个液晶显示模组进行实验),通过后客户正式下达订单
。
公司的客户主要为下游液晶显示模组厂商,液晶显示模组厂商通常组织研发、采购、品质等部门对供应
商进行现场审核并进行综合评定,考核的标准包括市场占有率、研发能力、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交付的及
时性、制程能力等,通过审核后将成为客户的合格供应商。由于电子产品行业技术变化较快,客户对供货的
及时性和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因而一旦进入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将会与客户形成稳定而长期的合
作关系,不会轻易进行更换。
(四)市场地位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业从事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十余年的行业深耕,在产品研发、品
质控制、供货能力等方面拥有较强的实力;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和客户积累,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是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内领先的企业之一。
公司目前已进入群志光电、华星光电、华显光电、同兴达、长信新显、惠金科技、华映科技、信利光电
、联创电子、帝晶光电、骏成电子、天山电子、秋田微、康惠半导体、旭璟光电、久正光电、伟邦科技、台
冠等领先的液晶显示模组企业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应用的终端品牌包括任天堂、OPPO、VIVO、小米、华为、
荣耀、三星、LG、传音、联想、海尔、美的、Honeywell、松下、佳能、比亚迪、上汽集团等。
(五)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业绩主要驱动因素如下:
1、政策持续推动
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明确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型显示器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新型显示产业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行动之一,鼓励和培育新兴显示产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
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
2、公司竞争力提升
公司重视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紧贴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前瞻式研发,确保可持续的技术领
先优势,公司注重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满足客户技术工艺要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全资子公
司拥有专利320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287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公司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
适应性和先进性,借助现有的优质客户资源和销售网络,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积极开拓下游客户。
3、产品结构调整
公司致力于产品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积极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持续的研发与创新,公司产品逐渐
向中尺寸类显示产品延伸,使得背光显示模组的终端应用领域逐渐由以智能手机为主,扩大到平板电脑、游
戏电竞等终端领域,其中任天堂订单快速上升,该业务是公司重点项目,对公司的战略发展及业绩形成积极
作用。在业务拓展的同时,公司不断加强成本管控,提升运营效率,进而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始终注重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保持着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快速的产品和技术更新。目前,公
司在人才团队、研发设备、研发模式方面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技术研发优势。公司深耕LED背光源产品市场十
多年,在光学微结构设计、显示技术领域有较深的积累,已成功研发出Mini-LED背光源产品。
目前,公司的真空压缩模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导光板上得到充分体现。导光板是背光显示模组中
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直接决定着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公司已熟练掌握真空压缩模技
术并全面应用于导光板生产,压缩模技术对模具设计能力和模具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该技术即在注塑后再进
行一次模腔压缩,该种技术下,在模腔中建立的压力均匀分布于产品表面的各个方向,可以提高产品表面细
微部精度、尺寸稳定性以及生产工艺重复性,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良率。注塑成型工艺按照填充
方式可以分为直射法和压缩法,直射法对模具精度要求较低,但较薄制品成型较难、微结构转写精度较低。
采用压缩模技术较直射法而言,成型压力大幅下降,更易保持塑胶原有的特性,产品稳定性更好,容易通过
客户的产品可靠性测试,并能延长模具的生命周期、降低模具的维护成本。同时,采用压缩模技术对塑胶粒
的性能要求较低,可以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
2、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来在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深耕细作,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
关系。公司目前已进入群志光电、华星光电、华显光电、同兴达、长信新显、惠金科技、华映科技、信利光
电、联创电子、帝晶光电、骏成电子、天山电子、秋田微、康惠半导体、旭璟光电、久正光电、伟邦科技、
台冠等领先的液晶显示模组企业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应用的终端品牌包括任天堂、OPPO、VIVO、小米、华为
、荣耀、三星、LG、传音、联想、海尔、美的、Honeywell、松下、佳能、比亚迪、上汽集团等。这些下游
客户为了保证其自身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经营成本的可控性,对供应商的选择均较为严格,获得其认证是公
司产品研发、生产、品质控制和服务水平实力的综合体现。公司与其一经建立供应关系,将会维持相对稳定
的业务往来关系,丰富和稳定的客户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3、完整生产流程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为背光显示模组,其原材料包括各种膜材、塑料粒子、LED灯珠以及FPC等。背光显示模组
的生产过程包括对各种膜材进行模切、塑料粒子注塑形成导光板、LED灯珠贴焊在FPC上并最终进行装配。公
司目前具备完整的生产链,从模切、注塑、SMT到装配,使得公司对生产全流程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
既保证了整体产品性能的稳定,又降低了整体的综合成本。拥有完整生产流程的企业,更受下游液晶显示模
组企业和终端品牌商的青睐。同时,公司凭借精细化生产管理,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为公司生产稳定性和持
续性提供了可靠保障。因而,公司拥有背光显示模组完整生产流程、精细化生产管理的优势。
4、先进生产设备优势
在装配环节,公司目前拥有先进的全自动组装线,配备有CCD视觉对位贴膜机、光学色亮度自动检测仪
、AOI背光缺陷自动检测机等,可以提升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在工模环节,公司拥有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集模具设计、加工、装配为一体的完整配套体系,成熟的
模具制作技术实现在模具零件上的高度标准化,从而缩短模具制造周期。公司采用高精度的磨削、线割、CN
C加工设备,模具零件加工精度达0.002mm;公司配备了行业领先的超精密V-CUT加工机、钻石精密撞点机及
激光刻蚀设备,能自主加工导光板光学微结构;同时,公司引入了微米级二次元、三坐标测量仪、测高仪等
测量设备、纳米级激光3D显微镜,通过精准测量、光学微结构测试,保障模具零件加工精度符合产品设计的
要求。
在注塑环节,公司配备了超高速注塑机、高端抛光机,实现了对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用超薄高亮导光
板的精密加工。该设备可满足"美人尖"、水滴形、U型、钻孔屏等异形结构的定制化需求,同时依托高端抛
光机技术成功开发中尺寸导光板的四边抛光工艺,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存在的四周披锋毛刺问题。相较于
直接成型工艺,该工艺使产品光学性能更优。公司先进的生产设备保障了产品的优良品质,可以更好的满足
下游客户及品牌终端的需求,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5、全面质量管理优势
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公司赢得客户信任、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公司先后导入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QC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和精益
生产管理模式。公司自主研发的系列产品均符合客户环保要求、国家环保标准、欧盟环保标准。公司先后引
进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如XRF环保测试仪、基恩士3D显微镜、光谱测试仪、金镍厚度测试仪、紫外线可见
分光度透过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设备等;并设立了质量检测实验室,其可保证公司各系列产品符合客户
对可靠性试验的要求。针对公司研发、采购、生产各方面,公司均建立了内控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产
品生产全过程的程序化、流程化、精细化管理,并严格按照相应检验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6、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及时供货
由于不同型号的终端产品对背光显示模组的工艺设计、产品质量、规格标准的要求不同,背光显示模组
生产具有定制化特点。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消费电子终端应用市场产品更新较快,这就要
求背光显示模组生产企业能够根据市场产品更迭变化,及时满足客户快速变化、密集下单的需求。
公司具有突出的研发设计能力,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并进行定
制化研发;同时,公司具有完整的背光显示模组生产流程,先进的全自动组装生产线;此外,公司还建立了
高效的管理体系。因此,公司各种优势共同构建了快速响应、高效运转、分工明确的业务体系,保障公司能
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及时供货。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度,随着终端消费电子市场逐渐回暖、智能化和生成式AI普及、创新产品的发布,全球中小尺寸
显示行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液晶显示行业景气度有所上升,但仍受行业竞争激烈、OLED技术渗透等因素影
响。公司在董事会及管理层的带领下,聚焦主营业务,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
,加大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游戏电竞、车载显示器等领域的背光显示模组的市场开拓,同时不断加强
成本管控,提升运营效率,从而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5,724.7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0%;营业成本38,296.93万元,比去
年同期下降21.08%;期间费用发生额为7,142.27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3.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为2,062.69万元。公司从第三季度开始,整体业绩开始好转,季度环比逐步变好,改善趋势明显,总体业
绩实现扭亏为盈。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优化业务结构及布局,主营产品背光显示
模组逐渐向中尺寸类产品拓展,产品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毛利率上升;(2)公司本期继续实施降本
增效措施,加强成本管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运营管理效率,相关费用、各类资产减值准
备等较上年同期下降;同时由于公司于2023年11月终止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期无股权激励费用发生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回顾如下:
1、产品业务发展方面,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可广
泛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游戏电竞、智能手机、车载显示器、医疗显示仪、工控设备显示器、家电
显示器、其他消费电子显示器等各种显示领域。在消费电子显示器件方面,公司产品逐渐向中尺寸类显示产
品拓展。
2、技术研发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坚持研发创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
,紧贴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前瞻式研发,确保可持续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不断加强对背光源结构
设计、光学微结构设计、模具架构设计的研发,积极布局新技术的储备研发,继续保持在背光显示模组行业
的领先优势。全年发生研发费用2,632.68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