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895 铜牛信息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应用软件
开发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互联网行业(行业) 7327.26万 69.98 -398.78万 109.31 -5.44
其他(行业) 2189.05万 20.91 81.62万 -22.37 3.73
─────────────────────────────────────────────────
IDC及增值服务(产品) 6990.37万 66.76 -1049.26万 287.62 -15.01
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产品) 2248.56万 21.48 610.90万 -167.46 27.17
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产品) 1047.13万 10.00 68.56万 -18.79 6.55
其他业务(产品) 184.20万 1.76 4.99万 -1.37 2.71
─────────────────────────────────────────────────
华北地区(地区) 9728.16万 92.91 -254.47万 69.76 -2.62
其他业务(地区) 184.20万 1.76 4.99万 -1.37 2.71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互联网行业(行业) 1.64亿 58.97 536.66万 89.50 3.28
其他(行业) 7822.54万 28.15 290.70万 48.48 3.72
金融行业(行业) 2451.25万 8.82 -380.68万 -63.48 -15.53
政府事业单位(行业) 1128.93万 4.06 152.96万 25.51 13.55
─────────────────────────────────────────────────
IDC及增值服务(产品) 1.38亿 49.78 -1774.75万 -727.61 -12.83
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产品) 7712.63万 27.75 774.39万 317.48 10.04
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产品) 5966.53万 21.47 1322.99万 542.40 22.17
其他业务(产品) 277.02万 1.00 -78.71万 -32.27 -28.41
─────────────────────────────────────────────────
华北地区(地区) 2.41亿 86.58 559.25万 100.00 2.32
其他地区(地区) 2730.29万 9.82 --- --- ---
华东地区(地区) 998.71万 3.59 --- --- ---
─────────────────────────────────────────────────
直销(销售模式) 2.78亿 100.00 243.91万 100.00 0.8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互联网行业(行业) 7780.53万 66.29 158.32万 43.87 2.03
其他(行业) 2573.75万 21.93 152.46万 42.25 5.92
其他(补充)(行业) 1383.38万 11.79 50.09万 13.88 3.62
─────────────────────────────────────────────────
IDC及增值服务(产品) 7217.48万 61.49 -716.26万 -198.48 -9.92
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产品) 2469.80万 21.04 722.11万 200.10 29.24
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产品) 1900.34万 16.19 382.84万 106.09 20.15
其他业务(产品) 150.04万 1.28 -27.82万 -7.71 -18.54
─────────────────────────────────────────────────
华北地区(地区) 9855.32万 83.96 335.74万 111.74 3.41
其他地区(地区) 1621.34万 13.81 -35.27万 -11.74 -2.18
其他(补充)(地区) 260.99万 2.22 60.40万 --- 23.1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互联网行业(行业) 1.85亿 66.62 2144.96万 58.93 11.59
金融行业(行业) 4119.64万 14.82 410.88万 11.29 9.97
其他(行业) 3496.14万 12.58 749.03万 20.58 21.42
政府事业单位(行业) 1660.92万 5.98 334.67万 9.20 20.15
─────────────────────────────────────────────────
IDC及增值服务(产品) 1.71亿 61.52 1713.22万 47.07 10.02
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产品) 6604.96万 23.77 970.54万 26.67 14.69
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产品) 3647.33万 13.12 870.45万 23.92 23.87
其他业务(产品) 442.60万 1.59 85.34万 2.34 19.28
─────────────────────────────────────────────────
华北地区(地区) 2.26亿 81.37 3139.13万 86.25 13.88
华东地区(地区) 3807.80万 13.70 350.11万 9.62 9.19
其他地区(地区) 1369.27万 4.93 --- --- ---
─────────────────────────────────────────────────
直销(销售模式) 2.78亿 100.00 3639.54万 100.00 13.1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9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北京中电昊海科技有限公司 │ 2313.11│ 8.32│
│北京国研网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1276.05│ 4.59│
│北京联云易通科技有限公司 │ 878.52│ 3.16│
│江苏范特科技有限公司 │ 821.37│ 2.96│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 812.86│ 2.93│
│合计 │ 6101.91│ 21.9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8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8.9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2336.36│ 8.24│
│供应商(2) │ 2205.95│ 7.78│
│奇安信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1246.26│ 4.39│
│阿里云飞天(杭州)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 1235.86│ 4.36│
│山东奔腾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1178.03│ 4.15│
│合计 │ 8202.46│ 28.9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集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
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在互联网数据中心及相关增值服务、互联网数据
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云服务和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
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信息系统服务需求。
1、主要产品与服务
公司互联网综合服务主要指依托公司自建或租赁第三方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
务、云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
公司IDC及增值服务主要指为客户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和云服务。即通过自建和
租赁标准化电信级机房,自建云平台,租用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IP地址资源,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
服务器托管、互联网带宽和虚拟专用网接入服务、云服务、网络安全、数据灾备等服务。
公司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主要是根据客户多样化的信息系统需求,为客户提供从信息系统设
计、设备采购、集成配置、安装测试、数据中心部署、接入互联网到日常运行维护的一站式信息系统解决方
案服务。公司拥有先进的集成配置中心和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改变了传统较复杂的现场信息系统集成配置
实施过程,诠释了先进的IT交付概念,为客户提供模块化、即插即用的集成配置服务,降低了客户信息系统
实施总体成本。
公司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IT运维外包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以及数据中心运维服
务等。
2、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营销中心承担市场开拓职能,经过多年运营积累,已培育了一支专业市场营销队伍,负责营销渠道
拓展、客户关系管理。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通过投标方式或商务谈判、参加展会、网络推广、技术交流、
战略合作协同拓展以及强化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等方式直接拓展、获取客户。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历
史业绩口碑,以满足客户业务需求为终极目标,为客户提供专业互联网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从而获得客户信
赖。营销中心积极开展各产品线的销售工作,对竞争态势、客户需求变化等市场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主动
调整销售策略,并通过整合公司现有产品资源,不断开拓新市场。营销中心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在价格政策和
定价机制范围内调整销售价格体系,或提出价格政策、定价机制调整等建议,并通过对市场变化的研究,提
出公司产品与服务的优化、发展与调整建议。公司配备专职客户服务团队,分派客户服务经理对客户进行专
人负责,衔接客户业务需求与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及时跟踪、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解决客户在使用中遇到
的问题,使客户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提高了客户的稳定性。
IDC及增值服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销售模式均主要通过公司营销中心采用直销的模式进
行。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依据业务需求进行按需采购,因业务类别不同,采购模式略有差异:①IDC及增值服务
IDC及增值服务业务的采购主要包括能源、电力、租用机房房屋和各类信息系统设备、基础软件,同时
还需采购带宽、IP地址等基础通信资源。
数据中心机房配置的电力、空调、安全、监控设备以及各类相关的软、硬件产品等物资,公司主要通过
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采购设备的特点采用竞争性谈判的形式选择供
应商。通过公开的、有竞争的采购模式,根据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等综合因素选择质量过硬、价格公允
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国内带宽、IP地址等通信资源主要集中于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公司分别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
联通等多家电信运营商租用宽带等通信资源。公司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电信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采购量,且持续增长,有一定的规模效应。
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业务主要涉及软、硬件设备以及技术服务的采购。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采购
模式为根据项目技术方案和项目进程,按照客户需求采购项目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公司采购部门在项目销
售合同签署后,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软、硬件设备和其它物料向生产厂商及其代理商、分销商采购。主
要采用邀请招标或询比价的方式,综合产品价格、交付能力、质量保证等因素选择供应商。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不断完善采购体系,与市场上主流软硬件设备供应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公
司先后与华为、新华三(H3C)、中科曙光、锐捷、摩尔线程、阿里云、优刻得、Cisco等国内外多个知名厂
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在采购环节中保证了物料质量,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敏捷性,降低了采购成本。
(3)服务模式
公司的服务模式为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标准化或定制化的IDC服务及增值服务和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
服务。
①IDC及增值服务
公司为客户提供IDC及增值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器托管、互联网接入、日常运维、客户系统管理和Saa
S服务的软件配置工作。其中,接入过程中的服务主要包括协助客户进行各类型业务的开通、变更、终止;
日常运维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服务台响应、巡检、容量管理等;客户系统管理服务包括故障处理
、系统性能分析、系统升级和故障问题管理;SaaS服务的软件配置则包括根据客户业务需求进行软件系统配
置、流程配置、许可授权、帐户开通、系统测试等。
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公司为客户提供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系统解决方案,方案内容包括
系统结构框架设计、系统性能设计、系统软硬件选型和部署方案。当客户对系统解决方案确认并签订合同后
,进行系统解决方案的详细设计,内容包括系统结构设计、硬件系统配置方案、软件系统部署与配置方案、
系统调试方案、项目实施计划、系统测试大纲与测试方案等,在客户对方案确认后,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在项目实施阶段,公司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项目所需设备、材料等物料的采购,项目实施人员进行设备及
软件的安装、配置。产品硬件安装、配置并部署完成后,根据测试大纲与测试方案进行系统测试,测试完成
并通过客户验收。
(4)盈利模式
①IDC及增值服务在IDC服务过程中,公司根据预估的客户需求建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并向电信运营商
采购带宽等通信资源,建立连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不同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服务平台,为客户
提供服务器托管、多线互联网接入和数据中心综合服务并产生业务收入。其中,数据中心综合服务包括网络
安全、网络监测、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日志分析、日常巡检等增值服务。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及精细化运营
可以提升带宽等资源的可靠性和复用率,降低电费等运营成本,从而实现更好收益。
在云服务中,公司将自有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部署在自建数据中心内,并采购带宽、IP等通信资源,
利用云计算技术,公司将上述的IT基础资源整合为一个资源池,虚拟成为多个相互独立的云主机供客户使用
。客户可以自主选择资源配置,从而实现IT资源的动态分配、灵活调度、跨域共享。客户依据约定的资源配
置及价格,按需付费。公司对云主机、带宽等资源的销售收入与资源、设备等投入成本的差额形成了公司的
收益。
云服务的SaaS服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
客户可以根据其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并按定购服务的多少和时长支付费用。公
司将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和其他软件开发商提供的应用软件部署在云上,客户根据需求选用相应的应用软件
,按采购用户许可数量付费。
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业务中,公司在对客户业务需求和IT系统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其信息系统
建设方面的具体需求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形成整个项目的架构设计。并实施硬件平台搭建、系统配置和软件
部署等工作。此类业务的盈利主要是来自于为客户制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和方案实施中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的
安装、配置、调试、部署等技术服务,公司从中通过向客户收取硬件设备、软件采购和实施系统集成服务的
价款,从而实现盈利。
(二)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坚持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持续深化创新思维,紧抓国家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及培育
壮大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数据要素等新兴数字产业的发展契机,在全国宏观经
济形势震荡的背景下,努力保障公司日常经营的平稳,并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1、创新驱动
公司持续提升云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赢得了客户对铜牛信息服务品质、技术能力和市场快速响
应能力的良好评价,为云计算平台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公司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
善、推动“专属云”的业务模式,依托公司自建数据中心为客户建立“专属云”,替代传统的“私有云”建
设模式,通过降低客户投资风险和总体拥有成本、大幅压缩系统建设周期、满足客户按需采购处理能力的需
求、快速实现弹性扩容、提供实时安全监测与防护服务等在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公司突破了原有专属云建
设模式,建立了利用客户现有的机房资源在客户侧建立“驻地专属云”的新业务模式,一方面通过SDWAN技
术,实现了对部署在客户侧的云计算平台远程为客户提供与部署在公司数据中心内的专属云相同的服务;另
一方面,更加有利于盘活用户的现有存量资产,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资产收益率和总体拥有成本;并且在技
术上打通了边缘云与中心云之间的连接,为实现“云、网、边、端”一体化的异地异构多云纳管打下了技术
基础。
同时,公司狠抓技术创新,在企业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及建设方面积累了相关技术经验,
明确了以电力行业为企业数字化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为国核信息、华能核电、核电运行、中核核信等电力
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技术服务及应用级解决方案服务;布局网络安全领域相关业务,不断提升网络安全
运维服务能力,为国家统计局、京东方集团、北汽股份、首农食品等众多客户提供了网络安全技术服务;为
客户提供多场景应用下的数据资产相关咨询服务,支持多个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
,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市泉山区数据局、天津市滨海智慧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济云智慧科
技有限公司等客户提供了数据资产咨询相关服务,并已经形成了方法论体系;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将公司能
力聚合在为客户提供最优服务和最佳解决方案上,并对内部组织架构及资源进行了系统性优化,确保资源得
到更精准、高效的利用,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政策驱动
数字经济独立成篇被写入“十四五”规划之中,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得到了
国家的高度重视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指导性政策。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
计划》、《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及《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
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出,新型数据
中心是以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
用需求为牵引,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
百业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同时,正式开启东数西算,确认了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八大节点,全面构建全国一体化
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借助一体化政策东风,发展本地数据中心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适
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加快推动数字产
业化,培育壮大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将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
兴数字产业的规划发展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视野。北京作为数据中心产业热点区域之一,2024年1月,北京市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提出开展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扩能建设,拓展共
性平台应用范围,开展网、云、算的扩容建设,提升政务基础设施联通承载和管理能力,持续推进全市感知
设备设施共建共享共用。2024年4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算力基
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强调构建以智能算力为主,新一代超算、云计算、区块链等多元
协同的城市算力供给体系。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打造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
“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新动能的驱动器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抓手,持续呈现出高速
发展的趋势,对数字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数据中心为数字产业赋能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在政策引
导、产业需求、技术推动的合力下,一体化、高算力、绿色集约、面向应用等特性将成为数据中心产业必选
的发展道路。
3、需求驱动
自2023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数字经
济规模稳步扩张;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42.8%,其在国民数字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分别为18.7%和81.3%,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及融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我
国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同比增长0.32%、1.03%和0.91%,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持续拓展
深化;经济基础较好、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充分释放,彰显
出数字经济发展活力。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总量
超过457万家,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17.99%。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入推进
,数据中心从支撑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中心,转变为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算力和能力中心。传统行业数
字化转型带来降本增效成果显著,企业上云上系统持续进行,行业大数据中心纷纷落地,伴随人工智能、数
字孪生技术的日趋成熟,进一步加快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使得如远程协同工
作、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社会治理等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急剧增加,成为数据中心需求增长
的强大驱动力。
近年来,全球大模型井喷式发展,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重塑着生
产生活方式。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理论,也正在加速全球数字经济
快速发展。算力基础设施是支撑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推理及应用部署的关键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
动力。我国出台了加强计算、网络、存储和应用协同创新,推进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充分
发挥出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北京作为数据中心产业的热点区域之一,在全力夯实人工智能底层基础
,筑牢产业创新发展底座,高效推动新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提高环京地区算
力一体化调度能力,优化提升环京算力网络等方面也推出了配套举措。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所需要的大
规模算力设施将成为推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将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扮演
关键角色。
4、技术驱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算力已成为驱动未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的核心引擎与战略资源。从深度学习大模型的训练迭代,到自动驾驶的实时环境感知,再到工业互联网的智
能决策优化,几乎所有前沿数字技术的突破与规模化应用,都离不开强大算力的支撑。算力如同数字时代的
“电力”,渗透到生产制造、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各个领域,深刻重塑着经济社会的运行模式。当前,我
国算力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结构不断优化,但在算力密度、能效水平、自主可控技术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从超算中心支撑的尖端科学研究,到智算集群赋能的产业大模型训练,再到边缘数据中心保障的低时延
实时计算,数据中心作为承载算力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布局优化、技术升级与协同调度,直接决定了算力供
给的效率与质量。数据中心已经成为推动算力技术创新的关键平台,通过与5G基站、工业互联网节点的深度
协同构建“云-边-端”一体化的算力网络,为算力技术发展奠定着坚实基础,也为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领跑
注入着底层动力。
(三)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了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通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
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目前,在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网络接入环境日益多元、企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宏观环境下,作为信息社
会数字底座及各个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的物理载体,数据中心在数字经济发展,高速、巨量算力等运转需求中
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作
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顺应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更趋势,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着基础支撑,不断满足多样性场景需求,全面推动信息产业融合发展。
1、数字中国驱动行业迈向高品质发展新阶段
(1)IDC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纪元
近年来,数据中心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支撑国家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从全国布局来看,我国
数据中心产业的核心集群仍然是京津冀地区,并携手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共同构筑起数据中心产业
的中坚力量,稳步推动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引领着国内数据中心产业的持续发展。根据《2023-2
024年中国IDC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整体IDC业务市场规模为5,078.3亿元,较2022年增
长25.6%;中国规模以上在运营IDC机房存量达到2059个,新增机房152个,超过2022年新增机房数量;中国
在运营IDC自然机柜数量达到270.4万架,机柜数量较2022年同比增长12.1%,供给增速有所回升。
聚焦于北京市这一作为数据中心产业的关键枢纽地区,也正在持续促进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的稳步扩大。
根据《2024-2025年北京及周边地区IDC市场研究报告》,2024年北京及周边地区IDC业务市场规模达到510.9
亿元,较2023年增长10.2%;北京及周边地区数据中心在运营机柜规模总量达到67.4万架,相比于2023年增
长了7.5万架,其中北京市在运营机柜数量达到37.3万架,占北京及周边地区总量的55.3%。
然而,在IDC产业初期,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区域不平衡、效率低下、附加值有限等问题,IDC产业因
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近年来,数据中心市场整体增速呈现减缓趋势。与此同时,
国家“双碳”目标、“东数西算”等重大政策导向对IDC产业的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2024年11月,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存量数据中心优
化工作方案(2024-2027年)》,引导存量数据中心完成绿色低碳改造、转型为智能算力中心、促进绿色电
力消纳,提高存量数据中心能效、碳效水平,推动数据中心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建设。2025年1月,工
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互联网数据中心客户数据安全保护的通知》,系统性规范了数据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强调对党政机关等重点客户的数据保护。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传统IDC产业正积极探索转型升级路径,逐步
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2)云计算产业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云计算技术已日臻成熟,成为承载各类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全球云计算市
场也已迈入一个持续且稳定的增长时期。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蓝皮书(2024年)》及Gartner数
据显示,2023年以IaaS、PaaS、SaaS为代表的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5,864亿美元,增速19.4%。参考历史
几年的市场规模数据,可以观察到行业波动性已回归常态,云计算继续作为驱动市场高度稳定增长的关键技
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动底层云计算需求增长,市场将以18.6%的
年复合率增长,预计到202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
在政策引导下,我国云计算取得了积极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云计算、人
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将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数字产业的规划发展正式
纳入国家战略视野。2024年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提出
开展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扩能建设,拓展共性平台应用范围,开展网、云、算的扩容建设,提升政务基础设施
联通承载和管理能力,持续推进全市感知设备设施共建共享共用。2024年4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
京市通信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强调构建以智能算力为
主,新一代超算、云计算、区块链等多元协同的城市算力供给体系。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增强
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
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报告》,2023年,中国IaaS市场规模为3,121亿
元,仍然在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最大,预计到2027年可期达到741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36%。随着以
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发展,云服务市场持续增长稳健,带动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从“完善综合
能力”向“构建融合能力”的转型,企业客户在PaaS层的投入也将进一步提升,驱动基础云市场进一步形成
PaaS带动IaaS的联动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