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860 锋尚文化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大型文化演艺活动、文化旅游演艺、景观艺术照明及演绎等多个领域的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文化旅游演艺(行业) 3.52亿 60.83 --- --- ---
大型文化演艺活动(行业) 2.17亿 37.49 --- --- ---
其他(行业) 587.83万 1.01 206.43万 1.11 35.12
景观艺术照明及演绎(行业) 386.96万 0.67 --- --- ---
─────────────────────────────────────────────────
专业设计及制作业务(产品) 5.73亿 98.99 1.84亿 98.89 32.11
其他(产品) 587.83万 1.01 206.43万 1.11 35.12
─────────────────────────────────────────────────
华东地区(地区) 4.02亿 69.33 1.53亿 81.93 37.99
华南地区(地区) 1.06亿 18.23 2866.60万 15.40 27.14
东北地区(地区) 5119.14万 8.84 209.25万 1.12 4.09
华北地区(地区) 1289.11万 2.23 88.89万 0.48 6.90
西北地区(地区) 705.54万 1.22 145.36万 0.78 20.60
华中地区(地区) 63.60万 0.11 53.38万 0.29 83.94
西南地区(地区) 26.42万 0.05 886.98 0.00 0.34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5.79亿 100.00 1.86亿 100.00 32.1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文化旅游演艺(产品) 1.52亿 78.54 6662.66万 98.10 43.71
大型文化演艺活动(产品) 3978.26万 20.50 15.93万 0.23 0.40
其他业务(产品) 187.25万 0.96 113.17万 1.67 60.44
─────────────────────────────────────────────────
华东地区(地区) 1.60亿 82.44 7063.88万 104.01 44.15
东北地区(地区) 2667.34万 13.74 40.53万 0.60 1.52
华北地区(地区) 927.06万 4.78 -61.19万 -0.90 -6.60
华中地区(地区) 63.60万 0.33 45.45万 0.67 71.46
西南地区(地区) 26.42万 0.14 -3.76万 -0.06 -14.22
西北地区(地区) -276.07万 -1.42 -293.16万 -4.32 106.1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大型文化演艺活动(行业) 4.53亿 66.92 --- --- ---
文化旅游演艺(行业) 2.13亿 31.47 --- --- ---
景观艺术照明及演绎(行业) 627.79万 0.93 --- --- ---
其他(行业) 463.11万 0.68 286.37万 1.13 61.84
─────────────────────────────────────────────────
专业设计及制作业务(产品) 6.72亿 99.32 2.50亿 98.87 37.20
其他(产品) 463.11万 0.68 286.37万 1.13 61.84
─────────────────────────────────────────────────
华东地区(地区) 4.55亿 67.24 1.82亿 71.89 39.95
西北地区(地区) 1.89亿 27.92 6368.59万 25.18 33.70
华北地区(地区) 2394.11万 3.54 80.59万 0.32 3.37
华中地区(地区) 822.06万 1.21 575.83万 2.28 70.05
西南地区(地区) 58.24万 0.09 84.89万 0.34 145.77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6.77亿 100.00 2.53亿 100.00 37.3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大型文化演艺活动(产品) 3786.97万 70.49 1529.57万 71.30 40.39
票务运营(产品) 1348.76万 25.11 471.17万 21.96 34.93
其他(补充)(产品) 236.43万 4.40 144.55万 6.74 61.14
─────────────────────────────────────────────────
华东地区(地区) 3421.40万 63.69 1614.65万 75.26 47.19
西北地区(地区) 1015.19万 18.90 254.32万 11.85 25.05
华北地区(地区) 684.98万 12.75 118.49万 5.52 17.30
其他(补充)(地区) 236.43万 4.40 144.55万 6.74 61.14
西南地区(地区) 14.15万 0.26 13.28万 0.62 93.8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8.1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2846.29│ 39.45│
│客户二 │ 9889.60│ 17.07│
│客户三 │ 5774.59│ 9.97│
│客户四 │ 3820.61│ 6.60│
│客户五 │ 2936.75│ 5.07│
│合计 │ 45267.84│ 78.1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8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3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2495.90│ 6.88│
│供应商二 │ 2083.84│ 5.75│
│供应商三 │ 1570.94│ 4.33│
│供应商四 │ 1377.32│ 3.80│
│供应商五 │ 1305.28│ 3.60│
│合计 │ 8833.28│ 24.3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中国文旅行业在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深入贯彻《"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等政策文件要求,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新
格局。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系统提出了"6大维度、18
项措施"的实施方案,重点推动非遗进景区、研学旅游国际化和文博场馆创新三大工程。按照《"十四五"旅
游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的要求,2024年评选出覆盖AI监管、智能导览等十大领域的智慧旅
游解决方案,沉浸式项目形成"IP·文旅·科技"三位一体模式,各地积极实施"百城百区"消费行动计划。
《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围绕文旅消费提质扩容提出系统性部署,
从消费惠民、年龄群体需求、特色产品供给、场景培育、产业政策、消费环境等6大维度,通过"文旅+百业"
与"百业+文旅"双向融合,形成"政策礼包+消费场景"组合拳。措施中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启动实施冰雪旅游
提升计划,提高冰雪旅游产品供给品质;鼓励开发避寒避暑旅居、冬日暖阳、滨海度假等特色产品;推出"
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文化旅游套餐,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活动,推动文旅消费从规
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
《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提出培育现代休闲观念、保障旅游休闲时间、优化旅游休
闲空间、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完善旅游休闲设施、发展现代休闲业态、提升旅游休闲体验、推进产品创新升
级、持续深化行业改革、不断加强国际交流等10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
格局、规划建设环城市休闲度假带、以社区为中心打造休闲生活圈、完善休闲服务设施、发展新兴休闲业态
、实施旅游休闲高品质服务行动、开发数字化文旅消费新场景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激发旅游休闲发展内生
动力。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使旅游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旅
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等业态蓬勃发展,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
了更大作用。建设文化强国为旅游业明确了发展方向,也需要旅游业更加主动发挥作用。到2025年,旅游业
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大众旅游
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旅游业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社
会文明程度提升等方面作用将更加凸显。
(一)行业发展趋势
1、多元融合激发增长新引擎
文化赋能形成新的消费内容、方式和场景,释放出强大内需潜力,牵引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随着社会经
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文化供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文化+”与“+文化”的跨界融合不断涌现亮点,
不仅满足了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推动了文化产品、服务和业态的创新与升级,为文化市场注入
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415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46亿元,增长6.0%。分产业类型看,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6019亿元,比上
年增长7.7%,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7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53.7%
,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文化九大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全面增长。其中,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比上
年分别增长6.9%和6.8%
2、多维发展助力文化创新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呈现全方位、多维度深化发展态势,在技术应用、产业融合、政策支持等方面均
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核心技术突破方面,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重构全产业链条,从创意生成、内
容生产到传播分发实现智能化升级,如AI辅助设计工具纳入公司的内容生产、资产制作等生产流程当中,并
且已经在项目当中基于此生产流程形成了相应的闭环。在生产效率上,得到了显著提升。5G+XR技术推动沉
浸式文旅体验爆发,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应用使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率显著提高。政策引导方面,国家文化
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各地通过"科技赋能文化"专项计划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生态上呈现跨界融合特征,
推动文化科技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度融合。
3、“VR/AR赋能”多场景应用融合
数字化是近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5G、大数据、VR/AR、云计算等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数字文化产业取得高速成长,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
计划(2022—2026年)》中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领域落地应用,推动景区、度假区、街区等开发交互式
沉浸式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培育云旅游、云直播
、云展览等新业态,推出一批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推动5G虚拟现实在演艺行业规模商用,建设常态化“
虚拟现实+演艺”平台,支持文艺院团、演艺机构举办线上沉浸式演艺活动,促进舞台艺术线上发展,鼓励
文艺院团、文艺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虚拟现实平台开展沉浸展演,培育一批符合沉浸娱乐需求
,适合线上观演、传播、消费的原生线上演播产品。支持虚拟现实在主题公园、园区街区、商业场所的应用
,开发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
(二)主要下游市场需求及变动因素
1、演出市场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供给丰富,需求旺盛,市场整体保持增长态势。多地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
,促进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演出行业已成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和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2024年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首次将“首发经济”列为重点任务,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并列,提出通过创新消费场景提振内
需。首发经济强调首次,包括首次发布、首次演出、首次展出等;强调引领性、潮流性,首发经济具有时尚
、品质、新潮等特征,是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种经济形态。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调研测算,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
出)场次48.84万场,同比增长10.85%;票房收入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观众人数17618.16万人次
,同比增长2.95%。
其中,剧场类演出(含演出新空间和小剧场等)29.64万场,票房收入119.29亿元,观众人数5424.11万
人次。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0.27万场,票房收入296.36亿元,观众人数3651.82万人次。旅游演艺演
出场次18.93万场,票房收入
163.89亿元,观众人数8542.23万人次。
大型演出持续增长,2024年,以演唱会、音乐节为代表的大型营业性演出在地区上的分布更加均衡,演
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市场愈加规范。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中,演唱会场次与2023年同比增长49.90%
,万人以上的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84.37%,成为演出市场票房成绩最为突出的品类。全国各地举办的大型营
业性演出均保持较高的观众跨城观演率,持续发挥演出的消费带动效应,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2、旅游市场
2024年,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旅游供给持续优化和居民出游意愿持续攀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
国旅游经济实现质的飞跃,从快速复苏阶段迈入繁荣发展新周期。以"七节两季"为代表的特色旅游时段,包
括避暑游、研学游、冰雪游、美食游、购物游、自驾游、邮轮游等新兴需求持续释放,有效带动旅游投资增
长和商业模式创新。
为保持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各地着力抓好冰雪季和春节旅游市场推广工作,持续优化旅游产品供
给,确保全年旅游经济实现高开高走。同时,积极拓展下沉市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通过发展普惠旅游提
升服务品质,创新打造文化休闲新空间和旅游消费新场景。在旅游强国建设方面,重点强化景区、度假区、
城市、街区、线路和企业等关键支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完善入境旅游产品体系,切实提升入出境
游客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受各项利好政策叠加影响,2024年城乡居民出游意愿持续高涨,假日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暑期和冰雪两
季旅游指标屡创新高,入出境旅游实现超预期增长。旅游消费的强劲复苏有效拉动了相关投资和创业创新,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商业环境持续优化。全年旅游经济景气指数(CTA-TEP)同比
上升2.1%,持续保持在景气区间,从分季度指标来看,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3、景观艺术照明市场
2006年至2024年,中国城镇化率从44.34%提升至66.8%,城镇人口从5.83亿增长至约9.45亿。这一进程
显著推动了夜间经济和景观照明市场的繁荣。2024年,景观艺术照明市场规模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9.5%
,其中文旅项目占比超50%。夜间经济规模达2.2万亿元,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
景观照明已从基础亮化升级为艺术化、智能化的城市文化载体。灯光秀与城市IP深度结合,技术层面,
智能控制系统渗透率达25%,LED节能产品占比超90%,元宇宙技术亦被应用于杭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政策
上,住建部提出2025年前建成100个“特色灯光城市”,进一步推动行业创新。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的强大引擎,到202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1.5%左右,仍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由
此可见,我国景观艺术照明市场容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及产品
1、大型文化演艺活动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
大型文化演艺活动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是根据项目背景和客户诉求,将艺术追求和文化科技有机结合
,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充分调动创意设计人员的艺术创作灵感,积极发挥艺术感悟潜能,综合运用丰富的
艺术表现手法和先进的文化科技,将多种文化艺术元素相融合,为大型文化演艺活动提供创意设计及现场制
作服务,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闭幕式、第六届世界佛
教论坛开幕式文艺演出、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等国家级重大项目。继续执行大型
文化演艺活动市场下沉和文化旅游演艺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业务承揽方式由被动等待转变为积极主动出击政
策,在商业演出领域进一步继续发力,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承揽营业性演出项目,推动公司均衡发展。
2、文化旅游演艺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
公司文化旅游演艺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主要为实景旅游演出、主题公园旅游演出、剧场表演旅游演出
等文化旅游演艺活动提供概念策划、艺术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多为长期或一段时间内持
续演出的项目,优秀的文化旅游演出往往成为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和增加门票收入的有力手段。
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首部亚运遗产大型沉浸式跨时空数智湖景演艺秀《湘湖·雅韵》、位于青岛西海
岸凤凰岛艺术中心360o全景秀《海上有青岛》。公司文化旅游演艺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从面向企业用户向
普通消费者转型,进一步延伸文旅产业服务链条,打造自运营文旅产品。
3、景观艺术照明及演绎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
景观艺术照明及演绎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是公司在城镇化进程中,立足于“发展夜游经济,提升城市
品位”的大背景,依托国家发展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的政策契机,服务于庞大的城市景观艺术照明市场和高
端景观灯光艺术演绎市场。公司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先进技术经验,融合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风貌
和城市特色,以建筑、山林、水域等作为特定载体,为艺术灯光、动态灯光秀、灯光投影秀等提供创意、设
计及制作服务。从“亮化”向“艺术化”发展进程中,公司将演艺灯光的设计理念引入景观艺术照明,由此
实现了灯光亮化功能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4、虚拟演艺产品的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
虚拟演艺产品的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作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通过科技手段赋能线上演
出,打造线上产品,打通线上观演关系,以全新的用户体验整合技术终端和IP内容,为C端用户提供全新线
上文化娱乐内容体验。公司将不断输出高品质的虚拟泛娱乐内容,打造虚拟演艺标杆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闭幕式、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闭幕
式AR制作部分。
5、C端运营项目
公司从单纯进行演艺内容生产,逐步打造文旅核心IP内容,面向普通消费者(ToC),提高业务稳定性
。目前已有运营项目上海中心的“天时632艺术空间”、浙江杭州湘湖的《湘湖·雅韵》项目、山东青岛黄
岛区的360°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岛》项目,公司结合C端运营类文旅项目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背景,挖掘
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IP形象或故事,公司以用户为中心,打造了全方位的文化消费体验。
(二)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自成立至今,公司始终秉承“创意,呈现中国之美”的企业文化使命和
“人品筑作品、作品传人品”的企业精神文化,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项目,包括:2008年北
京第29届奥运会开闭幕式灯光设计及制作、2018年韩国平昌第23届冬奥会闭幕式交接仪式“北京8分钟”文
艺表演总制作、2016年G20杭州峰会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总制作、建党100周年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华夏之光”主题灯光展演的创意设计及制作、2022年北京
冬奥会开幕式灯光设计及制作、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及冬残奥开幕式冬残奥会闭幕式的创意设计及制作和多年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灯光设计及制作等。
公司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多年来,锋尚文化作为致力于
发展“演艺科技”的先导型企业,始终在“创意+科技”的专业领域不断拓展全新可能。集团依托当地文化
和城市特色,通过文化与科技的专业创意融合,打造了多个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秉持着创意创新的理念,将传统文化与最先进的科技相结合,不断推动科技在文
化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作为文化和科技融
合领域的引领者,锋尚文化将继续以创意展现中国文化魅力,不断探索文化产业新形态、新模式、新场景,
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多元化繁荣发展。
公司旨在运用创新的艺术手法和前沿的文化科技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弘扬充满生命力的新文化,
向世界阐述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和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为彰显文化自信和提高我国
文化软实力发挥重要作用。凭借优秀的创意设计能力、丰富的重大项目经验、良好的市场声誉、强大的品牌
影响力和全流程服务的经营模式,公司在保持高效执行力的同时不断从艺术上进行更深的探索和研究,逐步
发展成为行业领先企业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覆盖面较为广泛,行业内企业在业务形式、市场定位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同时,由于细分
领域市场起步较晚,行业集中度较低,尤其是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较少。随着居民消费水平
的提高、产业鼓励政策的出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投资活跃度逐步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整个行业的
市场化水平也不断提高,逐步吸引大量新进入者,从而加剧行业竞争。
整体来看,行业内中低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大量创意设计能力较弱的企业采取低价策略获取市场份额
,但高端市场竞争需要市场参与者具有优秀的创意设计优势和丰富的重大项目经验,目前市场上能满足条件
的企业较少,高端市场总体呈现向优势品牌企业集中的趋势。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理念的提升,对于高端文
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上升,为行业内具有较强创意设计能力和品牌美誉度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
机遇。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创意和设计优势公司拥有多名资深创意设计人员的创意设计团队具有丰富的创意灵感和项目经验
,能够准确快速地把握客户需求,使作品保持很高的独特性和艺术水准,充分展现作品的人文内涵和艺术魅
力。
公司创意团队通过对客户群体个性化需求的深度洞察以及对设计方向的前瞻性把握,在保持高效产出的
同时,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媒体艺术的潮流进行式;掌握并将全息投影、复合结构投影、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实时互动等尖端技术应用到最前沿的文化语境中去。技术团队熟知全类别文化演艺设备的性能和指标,从而
可同时丰富创意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为落地提供多选择性的技术手段支持,确保最终方案中每一道效果都能
完美呈现。
公司在为不同客户提供服务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创意机制、项目组织流程、知识管理系统来保
障公司创意设计能力的持续提升。优秀的创意设计能力是公司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二)丰富的重大项目经验优势公司凭借自身的创意设计能力和品牌知名度参与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
力的重大项目,积累了丰富的重大项目经验和优质客户资源。近年来,公司代表性项目包括大型文化庆典活
动或纪念活动、大型体育赛事开闭幕式、大型演出、电视文艺晚会、企业品牌文化活动、文化旅游演艺、景
观艺术照明及演绎等。其中,公司承担的诸多国家重大项目均有很高的门槛,需要保证项目执行的创意性和
安全性,能够承做此类项目,本身就是对公司综合实力的认可。
丰富的重大项目经验能有效提升公司的创意设计能力,而创意设计虽然是人的知识和灵感在特定领域的
表现,但同时也需要项目经验的积累。不同项目的客户具有较大的个性化需求差异,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重
大项目,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并进行量身定制。因此,丰富的重大项目经验提升了公司的创
意设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三)品牌优势公司优秀的创意设计及制作能力、优质的服务水平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在业内积累
了良好的声誉,打造了“锋尚文化”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优势的建立和提升使得公司在提高订单获
取能力和议价能力、控制采购成本、增强客户黏性、人才引进等方面受益,从而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四)团队及人才优势演艺项目创意设计制作涵盖较多的产业链环节,各环节精细化分工高壁垒,合力
输出完整项目,个人英雄主义不及顶尖团队。项目创意设计从客户到创意到设备到最终实现,从灯光到舞美
到视效到技术,存在较多的产业链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较深的技术诀窍,从而做到精细化分工。另一方面,
精细化分工之后,任何一片拼图都不能做出完整的项目,越是较好的项目输出越依赖于各环节的较高业务水
准和高效团队配合。这种精细化分工的壁垒和项目内部各环节的深刻连接决定了个人很难脱离团队另起炉灶
。相反,如果个体在某个环节具备相对的竞争优势,加入团队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多年的行业专业背景和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对于行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
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并逐步建立了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团队建设与培养,公司
已经拥有高水平、专业化、创意设计能力突出的设计团队和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制作团队,形成了一支创
新型、复合型、协作型的人才队伍。在长期的项目工作中,公司团队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完备的分工体系以
及工作流程,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繁杂且标准严格的大型项目,提高了运营效率并降低了经营成本,从而提升
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五)全流程服务的经营模式优势公司从项目初期完全介入并持续跟进执行,通过为客户提供“创意策
划+方案设计+设备租赁与销售+项目制作+后续服务”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形成了全流程服务的经营模式。不
同于“以创意设计为主”和“以提供设备销售、租赁及现场集成为主”的单一服务模式,该种模式能够充分
发挥公司的创意设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根据客户需求变化及项目实际情况灵活地对方案进行二次设计与
开发,降低客户的协调成本,保证创意设计的最终呈现效果。同时,提供多元化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服务附加
值、扩充客户群体、增强客户黏性。
(六)数字赋能技术应用优势作为“演艺科技探索者”,践行“文化+科技”的主旨创意模式,公司秉
承“创意,呈现中国之美”的核心理念,积极拥抱前沿技术,将AI、数字人等最新技术运用到虚拟演艺产品
中,并大力投入研发,推动技术走向成熟。突破了AI和数字技术难点,将AR(增强现实)技术、3D双威亚技
术、裸眼3D视觉特效等巧妙运用国家大型活动项目中。公司一直以来高度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并积极探索演
艺科技的创新应用与布局。人形机器人在文旅演艺场景的落地正成为我们重点探索方向。在大型活动中率先
引入低空无人机飞行表演。自2017年开始,公司开始将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形式,逐步纳入国家大型活动项
目与文旅演艺项目中。无人机编队表演环节,在创造“空域视觉”时,已不再拘泥于简单的组成符号图形,
而是要求表演群组本身更多地参与到内容呈现进程当中,应用无人机的行为“讲故事”,完整呈现视觉演变
的过程,完成文化内容表达,使其成为“天空数字艺术新媒体”。
锋尚文化将全面展开以AIGC、空间计算等技术为基础的实际应用,以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通文化娱乐
产业在科技、创意、市场、运营等多维度的存在形态,并持续输出高品质的文化产品。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7918.77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4.4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4177.2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8.9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652.21万元,比去年大幅增加402.85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计367030.8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8522.53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内顶尖的大型活动策划执行方,公司延续了在国家级盛
典中的核心地位。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闭幕式项目中,创新性地将冰雪元素与民族文化相融合,通
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北疆壮美风光和运动激情;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文艺演出中,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的角度出发,以场景化表演,刚柔并济的色彩格调,从现实场景转化想象空间,着重展示佛教丰厚的艺术底
蕴;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项目中,生动展现56个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通过
高科技舞美呈现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公司凭借在这些高规格活动中的出色表现,进一步巩固了在大型
文化演艺领域的龙头地位,为后续承接更多国家级重大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自2022年起开始布局C端
业务,通过打造实景演艺、沉浸式体验空间等产品,逐步实现从B端大型活动向C端文旅消费市场的延伸,20
24年公司上海六三二项目全年实现收入3219.81万元,净利润实现766.54万元。上海六三二项目盈利,提升
了公司在C端拓展的信心。2024年6月落地杭州实景演艺《湘湖·雅韵》C端项目的运营,2024年7月落地青岛
360°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