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365 恒华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面向智能电网的信息化服务供应商,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并秉承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
结合的理念,为智能电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专业化信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行业) 9.43亿 98.60 --- --- ---
水利(行业) 778.34万 0.81 --- --- ---
交通(行业) 556.76万 0.58 --- --- ---
─────────────────────────────────────────────────
软件服务(产品) 4.78亿 49.97 4134.22万 520.14 8.65
系统集成收入(产品) 3.65亿 38.14 -7568.89万 -952.26 -20.75
技术服务(产品) 7857.59万 8.21 1582.64万 199.12 20.14
软件销售(产品) 2776.79万 2.90 2482.90万 312.38 89.42
硬件销售(产品) 589.27万 0.62 125.83万 15.83 21.35
特许经营权(产品) 153.96万 0.16 38.15万 4.80 24.78
─────────────────────────────────────────────────
华北(地区) 6.00亿 62.76 --- --- ---
华东(地区) 1.32亿 13.81 --- --- ---
西北(地区) 8388.72万 8.77 --- --- ---
西南(地区) 6239.99万 6.52 --- --- ---
华南(地区) 4116.10万 4.30 --- --- ---
东北(地区) 1972.23万 2.06 --- --- ---
华中(地区) 1470.65万 1.54 --- --- ---
境外(地区) 223.59万 0.23 --- --- ---
─────────────────────────────────────────────────
直销(销售模式) 9.57亿 100.00 794.83万 100.00 0.8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件服务(产品) 1.83亿 87.69 3740.98万 72.42 20.41
软件销售(产品) 1233.48万 5.90 1229.23万 23.80 99.66
技术服务(产品) 1125.22万 5.38 138.57万 2.68 12.31
特许经营权(产品) 153.96万 0.74 50.12万 0.97 32.55
硬件销售(产品) 59.75万 0.29 6.50万 0.13 10.8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行业) 7.89亿 95.16 --- --- ---
交通(行业) 2034.95万 2.46 --- --- ---
水利(行业) 1972.71万 2.38 --- --- ---
─────────────────────────────────────────────────
软件服务(产品) 5.14亿 62.06 6693.96万 53.33 13.01
系统集成收入(产品) 1.29亿 15.55 549.54万 4.38 4.26
技术服务(产品) 1.25亿 15.04 802.68万 6.39 6.44
软件销售(产品) 4018.04万 4.85 3919.73万 31.23 97.55
硬件销售(产品) 1794.06万 2.16 526.37万 4.19 29.34
特许经营权(产品) 277.92万 0.34 60.45万 0.48 21.75
─────────────────────────────────────────────────
华北(地区) 4.28亿 51.70 --- --- ---
华东(地区) 1.99亿 24.04 --- --- ---
西南(地区) 7001.06万 8.45 --- --- ---
华南(地区) 5575.84万 6.73 --- --- ---
西北(地区) 4424.84万 5.34 --- --- ---
华中(地区) 2026.78万 2.45 --- --- ---
东北(地区) 854.09万 1.03 --- --- ---
境外(地区) 227.50万 0.27 --- --- ---
─────────────────────────────────────────────────
直销(销售模式) 8.29亿 100.00 1.26亿 100.00 15.1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件服务收入(产品) 1.49亿 62.45 4590.75万 54.72 30.90
技术服务收入(产品) 5417.35万 22.77 1691.81万 20.16 31.23
硬件销售收入(产品) 1873.83万 7.88 631.95万 7.53 33.73
软件销售收入(产品) 1452.81万 6.11 1441.43万 17.18 99.22
特许经营权(产品) 187.53万 0.79 34.27万 0.41 18.27
─────────────────────────────────────────────────
华东地区(地区) 9741.31万 40.95 --- --- ---
华北地区(地区) 7933.91万 33.35 --- --- ---
西南地区(地区) 2399.97万 10.09 --- --- ---
西北地区(地区) 1439.35万 6.05 --- --- ---
华南地区(地区) 1412.00万 5.94 --- --- ---
华中地区(地区) 459.22万 1.93 --- --- ---
东北地区(地区) 268.47万 1.13 --- --- ---
境外(地区) 133.84万 0.56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4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6.29%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2719.82│ 23.75│
│客户二 │ 13826.85│ 14.45│
│客户三 │ 2930.18│ 3.06│
│客户四 │ 2520.75│ 2.64│
│客户五 │ 2286.00│ 2.39│
│合计 │ 44283.59│ 46.29│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5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7.8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0021.50│ 11.17│
│供应商二 │ 4833.46│ 5.39│
│供应商三 │ 3759.71│ 4.19│
│供应商四 │ 3378.77│ 3.76│
│供应商五 │ 2975.50│ 3.32│
│合计 │ 24968.94│ 27.8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上游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本公司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基于公司的产品功能及用途,公司
所处细分行业为工业软件之BIM软件行业。BIM技术以建设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建筑信息模型
,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其核心是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与实际情况
一致的工程信息库,实现从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造价、施工、运营维护乃至拆除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
信息的集成,同时也能够使得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在项目的所有参与方中实现共享与传递,从而提高
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缩短工期。BIM技术被认为是继CAD之后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第二次“科
技革命”,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实现从设计到建造再到运维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已成
为未来基础设施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共计十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绿色低碳转
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将“建筑工程智能建造”纳入其中,主要内容包括“综合应用数字设计、
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等技术的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设计图纸智能
辅助审查软件、协同设计平台软件等自主可控数字化设计软件研发”。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
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指出“到2027年,完成约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套工业
操作系统更新换代任务。推动航空、船舶、石化、钢铁、汽车、装备、轨道交通、电子等重点行业及模具等
重点领域企业全面更新换代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建筑信息模型(BIM)等软件”。11月,中共中央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重点任务指出:“
深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提升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协同水平。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智能
生产和智能施工,加快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强化信息技术与建筑施工管
理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新基建”、“数字经济”、“
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BIM技术作为支撑该等战略实施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自主可控性显得尤为
重要,国家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加强BIM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伴随国家
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国产BIM市场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下游行业情况
公司产品及服务主要面向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领域数字化转
型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公司业务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将对公司业务发
展带来持续积极的推动作用。
1、电力行业
能源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全球能源体系向更高效、更清洁方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技
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显著提升能源系统的整体性能,从而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飞
跃式增长。202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有源配电网与大电网兼容并
蓄,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开放共享系统逐步形成,支撑多元创新发展”;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陆
续发布了《电力市场监管办法》《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等政策,相关政策重点突出了“电力交易经营主
体增多,除了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新增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经营主体”,
同时也明确了“电力市场交易类型包括电能量交易、电力辅助服务交易、容量交易等,新增了容量交易”,
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落地实施阶段;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
见》,意见强调“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
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切
实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
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柔性直流输电、交直
流混合配电网等先进技术迭代,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电网。加强可再生能源和电力发展规划的衔接,推动
网源协调发展”,全力加快可再生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交通行业
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推动我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对海量交通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交通需求的精准预测和路网资源的动态优化。2024
年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2024年全国公路服务区工作要点》,要点强调“开展近零碳服务区探索创新,围
绕双碳目标,落实交通运输领域和公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有关工作要求,推动近零碳服务区建设,推进服务
区光伏基础设施建设”;5月,财政部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
转型升级的通知》,通知指出“有效利用已有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
倍增作用,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响应和智慧化支撑的新模式新形态”。依托BIM技术的深
度应用,可实现交通领域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资源信息共享,有效促进交通行业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交
通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3、水利行业
智慧水利是运用现代信息通信等智能化技术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工程,相比于传统水利,智慧水利
可以促进水利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智慧化,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旱灾害的防御能
力,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24年2月,水利部发布《关于加快
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
统筹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4月,水利部发布《关于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数字孪生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新建大型和重
点中型水利工程普遍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孪生平台和业务应用体系建设,实现对水利工程建设过
程动态感知、智能预警、智慧响应,数字孪生工程与实体工程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数字化是智慧水利建
设的核心基石,BIM技术可为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数字化智慧化提供必要技术支撑,水利行业BIM应
用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
上述影响因素对公司产品所在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公司的发展空间带来直接增量,为公司战略推进提供了
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公司经营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产品
在国家自主可控、行业数字化、BIM等技术大力推进的市场机遇下,公司结合产业趋势及自身优势,大
力推进组织改革和战略升级,将原有战略目标优化调整为“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服务商”。在此
战略目标引领下,公司集中各业务体系优势力量,聚焦行业细分领域,按照业务属性及专业化经营策略,构
建了互为支撑的五大业务体系,以BIM平台及软件研发为核心,以设计咨询业务为技术支撑和工程示范,以
行业数字孪生应用为载体,同时积极拓展大数据应用、数字教育等相关业务,为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信
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赋能。
1、BIM平台及软件
BIM平台及软件为公司核心业务体系之一,定位为BIM平台及工具层软件研发、销售,涵盖自主可控的底
层BIM平台、GIS平台、物联网平台及应用快速开发平台等,以及BIM设计系列软件、BIM基建平台、BIM运维
平台等软件产品。
(1)核心技术平台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与技术迭代,公司形成了“三维建模引擎(DH3D)”、“三维数字地球平台(DHGl
obe)”;适用于网页端和移动端的“轻量化BIM引擎(BIMEngine)”、“轻量化GIS引擎(GISEngine)”
、“物联网平台”;具备低代码快速开发功能的“应用快速开发平台”;集BIM、GIS、快速开发、物联网应
用于一体的BIMWise数字化工程全生命周期产品平台,高度兼容国家电网BIM标准的“GIM引擎平台(GIMEngi
ne)”以及“人工智能平台(AI-Engine)”等核心技术平台,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的“三维设计核心算法
”等核心技术,是国内少数基于自主底层技术平台进行BIM应用构建的企业。
(2)BIM设计系列软件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BIM底层技术平台,研发了围绕电网工程设计领域的三维线路、变电、电缆、配网
设计软件以及三维设计评审平台等软件产品,以及面向新能源设计的三维光伏、风电场设计软件等产品。同
时,研发的输电设计造价一体化软件可有效打通设计、造价业务与数据流程,实现设计、算量、造价一体化
。公司的电网设计产品内置行业标准及相关设计规范,设计深度已达到施工图级别,可满足用户工程设计业
务中工程勘察、协同设计、造价一体化、设计辅助评审、三维数字化移交等应用要求,全面支撑电网设计企
业开展三维设计工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输变电及新能源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
(3)BIM基建平台
公司将BIM技术与AI、物联感知、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采用“Web+移动端+大屏端”的展现方
式,汇聚施工阶段关键数据信息,构建工地现场数字孪生模型。产品集成了丰富的数字基建施工管控组件,
统一数据来源和标准,并支持用户灵活配置,通过组件关联和数据共享,实现“人机料法环测”的一体化、
智能化管控,有效提升施工安全及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目前已服务百余项特高压、超高压等各类电压等级的
智慧工地建设项目。
(4)BIM智慧运维平台
BIM智慧运维平台是依托BIM+GIS、无人机、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全面集成电网本体数据、运行数据
、实时监测数据、环境数据,建设线路、变电站、通道、环境信息的三维全息智能运维平台,实现巡检路径
规划、无人机巡视、缺陷智能识别、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仿真模拟、故障预警,辅助决策优化,全面
降低故障发生率,助力电网运检管理的降本增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基于BIM的智能设计咨询
基于BIM的智能设计咨询业务,利用公司研发的BIM平台及相关软件开展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规划、
设计、咨询、运维等业务,为公司BIM平台及软件切入相关市场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和工程应用示范。
在电力行业,公司现已构建了齐备的资质认证体系,资质认证范围涵盖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建设施工
等多个领域,可面向送变电工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智能微网等业务领域,提供集规划咨询、工程勘测、
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维服务为一体的工程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综合能源业务方面,公司面向园区、工
业企业、公用建筑、数据中心等客户群体,以源网荷储用一体化建设为基本原则,综合冷、热、电、气等负
荷需求,为用户提供涵盖能源供应、能源运营以及能源信息化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储能方面,公司基于对
电力行业的深度理解与新能源发电特性的精准分析,可提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储、风光火储、调峰储能
、调频储能等规划设计服务。
3、基于BIM的行业数字孪生应用
基于BIM的行业数字孪生应用业务以“平台驱动业务拓展”为战略目标,基于自主BIM平台进行行业资产
可视化管理及数字化应用服务,服务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数字化转型。
在国家“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能源、交通、水利等领域的资产数字化应用发展态势迅猛。公司能源
资产数字化应用基于多种传感手段构建感知网络,实现对电网运营、用户用能等场景数据实时监测,为能源
产业各方提供能源生产、运输、交易、消费、管理等多元化能源服务的全产业解决方案服务,产品包含云售
电平台、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智能运维调度管理平台等;交通资产数字化应用以自主研发的BIMWise技术为
基础,融合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传统交通、港口航运业务,秉持平台化、智能化的建设思路,助力企业搭建智
能管理平台并提供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业务贯通设计到管养各环节,覆盖公路、港口、机场、智慧园区等
诸多领域,产品包含智慧基建工程管理平台、智慧港口平台、集群桥梁健康监测管理平台等;水利资产数字
化应用基于国产自主化平台,以“全方面感知、全方位展示、全业务判断”为目标,通过多种先进技术,以
“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挖掘、智慧应用”为方向,打造智慧水利综合解决方案,产品包含水利工程建
设期管理平台、水利工程运行期管理平台以及数字孪生流域应用系统等。
4、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
大数据应用业务依托自主BIM平台、IoT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人工智能平台,深度聚焦电力垂直细
分领域,开展电力大数据征信、能源数据分析、用电行为分析等大数据应用服务,培育公司新的价值增长点
。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包括面向电力垂直细分领域的煤改电大数据智能平台、电力大数据征信系统、
电力大数据分析平台、电力物联网智能平台等产品;双碳智慧应用包括碳中和监测指挥平台、碳资产管理平
台等产品。
5、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业务主要围绕卢旺达等非洲地区快速发展的能源、电力、交通等行业需求,开展电力线路施工
和维护、光伏新能源安装及运维、测绘与地理信息、计算机设计等专业课程,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以“互
联网+”职业教育促进当地人才培养,为海外电力业务拓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以BIM平台及工具软件研发为核心,面向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用户,通过提供BIM软件
产品、智能设计咨询、行业数字孪生应用及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等获得收入和利润。
2、研发模式
公司始终秉持“独立研发、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采用业内主流的IPD(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
ent,集成产品开发)研发模式。具体而言,基于公司产品集中运用多学科多专业技术且紧密贴合行业实际
应用的特点,公司构建了以“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为核心的研发架构,将用户所处行业的专门技术与
可复用的底层技术平台相结合,强调研发工作在跨部门和跨团队之间的协作。其中,平台研发中心负责底层
技术的研发工作,底层技术是公司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根据用户需求归纳的可以复用于多个业务场景及产品
的核心技术,如DH3D、DHGlobe等。同时,公司在产品研发中心下设若干产品研发小组,各小组专注于不同
行业领域的研发工作,最终由产品团队完成商业化产品的交付。公司的研发流程主要包括市场需求收集与分
析、研发项目立项、制定研发计划、项目定期跟踪评审以及项目验收总结等阶段。
3、采购模式
公司在软件产品、基础平台研发过程中需要采购的主要为软硬件设施,以及在软件产品部署过程中外购
的少量硬件产品。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采购流程,供应商需经过资质审核、内部评审、商务
谈判等环节,方可入围公司的合格供应商目录。在采购环节,遵循至少有三家合格的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
的原则,数额较大的采购会委托专业的招投标服务机构进行公开招标。同时,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采购审批制
度,并对数额较大的采购进行专项审计,确保采购活动符合公司规范要求。
4、营销模式
公司通过各地分支机构的设立,搭建起覆盖全国及部分境外市场的营销服务网络,通过定向客户拜访和
销售、开展用户大会、线上线下培训会、参加行业展会等多种方式向各终端用户推介产品及服务,通过投标
方式或者商务谈判方式获取订单。
(三)市场地位
公司坚持“独立研发、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工作和在电力行业的积累,拥有了
自主BIM核心技术以及完整且成熟的业务体系,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推进平台技术的迭代更新
,保持核心技术平台的技术领先优势,并不断完善更新“三维设计核心算法库”,是国内少数基于自主底层
技术平台进行BIM应用构建的企业。
当前,公司BIM相关软件产品及服务在电力行业已取得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公司核心产品BIM设计系列
软件包括输电线路设计、电缆设计、配网设计、变电设计以及三维协同设计平台、三维评审平台等诸多产品
,是国内少数可以提供覆盖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各专业软件产品的企业,相关产品在全国各地的电力设计企
业中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美誉度,并在多个大型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与验证。其中,三维输
电线路设计软件市场占有率超过50%,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同时,公司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为电力能源行业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信息化服务的企业。公司凭借
自主可控BIM核心技术,以基于BIM的三维设计为切入点,将BIM技术应用在电网资产建设和管理的全生命周
期,通过电网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电网工程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交付、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建设过程管控
以及资产运行维护的可视化管理,实现了BIM在电网工程建设全周期的贯通,真正实现BIM核心价值,为公司
打造“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服务商”构筑了较高的商业壁垒。
(四)公司报告期经营情况
2024年度,公司始终围绕“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服务商”这一核心战略目标,深度聚焦BIM平
台及软件、设计咨询、行业数字孪生应用等核心主业,持续推进自主可控底层平台和软件产品的研发创新,
积极顺应数字化转型浪潮,推动业务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全新模式转型升级,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业务中的应用研发,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
入95656.73万元,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5774.16万元。业绩亏损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承接
的部分数据中心系统集成项目为固定总价合同,执行过程中因设计实施方案调整及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
致使项目成本大幅增加。同时,公司客户采购预算阶段性承压,公司对市场短期变化的有效应对不足,人员
规模调整滞后,项目执行难度加大,周期延长,致使毛利率降低。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成果如下:
(1)BIM平台及软件方面:
公司始终以自主研发BIM平台及软件为战略核心,紧密贴合用户需求,持续推进核心技术研发与新技术
探索,保持技术领先与创新。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Engine系列底层技术平台开发,新研发基础引擎平台
(BaseEngine)、大语言模型应用引擎平台(LLMEngine),迭代升级GIM引擎平台(GIMEngine)、轻量化G
IS引擎(GISEngine)图形处理能力,有力支撑数字孪生、智慧运维、智能评审等业务的拓展与深化应用,
加速行业数字化变革。在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积极探索基于国产ARM架构芯片的边缘端设备目标检测
算法部署与应用,开发可扩展架构的视频流AI推理框架,并应用于MediaEngine边缘端版本。同时,紧跟信
创国产化步伐,全面启动底层平台技术国产化工作,完成操作系统、数据库、硬件芯片等关键技术的路线验
证,实现部分平台在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环境下的部署运行。在电力设计系列软件优化升级方面,持续提升
软件产品的质量和满意度,有序推进线路、电缆以及配电产品的新版本发布,实现百余项产品功能完善和新
功能开发,全面提升产品性能与市场竞争力。
(2)基于BIM的智能设计咨询方面:
公司依托齐备的资质认证体系以及专业的技术实力,应用自主研发的三维设计系列产品,深入开展电网
设计咨询等相关业务,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动态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强化业务拓
展力度。报告期内,公司主网业务延续稳健发展态势,山东、内蒙古等区域持续多次中标;配网业务充分发
挥属地化优势,内蒙古、广西、云南、重庆等区域中标多年度框架合同,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新能源业务由
光伏向风电、储能转型,实现能源业务结构的多元化拓展与深度优化,同时积极开展“氢风光储”园区智慧
微电网系统设计研究,致力于提升园区能源自给率与供应稳定性,构建绿色低碳园区;持续拓展数据中心配
套综合能源相关业务,充分发挥电力业务优势,为数据中心项目提供涵盖用能规划、新能源设计以及能效管
理等全方位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助力算力与电力协同共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3)基于BIM的行业数字孪生应用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水利等行业信息化应用领域,深入挖掘不同行业在数字
化转型过程中的独特需求,以前沿技术赋能,打造差异化解决方案。在智慧能源领域,成功中标郴电国际生
产管理系统项目,布局源网荷储智慧园区微网管控平台建设,通过智能调度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能源利用
效率。在智慧交通领域,加速布局智慧港口、智慧机场等数字化市场,承接机场跑道监测项目和南昌机场智
慧工地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机场行业算法和模型。在智慧水利领域,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对水利工程智慧建
设管理平台、智慧水库数字孪生平台以及数字孪生流域平台三大系列产品进行迭代升级,覆盖雨水情监测、
大坝安全监测、视频监控、工程巡检等业务,满足用户水库数字孪生可视化管理、APP移动巡检等应用场景
,为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4)能源大数据分析及数字教育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