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314 戴维医疗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婴儿保育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疗器械制造业(行业) 5.17亿 98.08 2.92亿 98.00 56.42
其他(行业) 1010.06万 1.92 595.50万 2.00 58.96
─────────────────────────────────────────────────
儿产科保育设备(产品) 3.23亿 61.33 1.67亿 56.09 51.64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产品) 1.89亿 35.80 1.23亿 41.28 65.10
其他(产品) 1511.12万 2.87 785.31万 2.64 51.97
─────────────────────────────────────────────────
境内(地区) 2.97亿 56.44 1.81亿 60.87 60.91
境外(地区) 2.30亿 43.56 1.16亿 39.13 50.72
─────────────────────────────────────────────────
经销(销售模式) 5.20亿 98.60 2.94亿 98.72 56.54
直销(销售模式) 735.47万 1.40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儿产科保育器械(产品) 1.63亿 61.16 8801.05万 56.88 54.13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产品) 9788.91万 36.82 6454.25万 41.71 65.93
其他(产品) 535.13万 2.01 217.96万 1.41 40.73
─────────────────────────────────────────────────
境内地区(地区) 1.57亿 59.19 9851.00万 63.66 62.60
境外地区(地区) 1.05亿 39.69 5519.46万 35.67 52.32
其他(补充)(地区) 297.84万 1.12 102.80万 0.66 34.5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疗器械制造业(行业) 6.07亿 98.15 3.54亿 98.52 58.42
其他(行业) 1146.80万 1.85 532.04万 1.48 46.39
─────────────────────────────────────────────────
儿产科保育设备(产品) 3.58亿 57.96 1.81亿 50.31 50.52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产品) 2.45亿 39.62 1.73亿 47.94 70.43
其他(产品) 1499.42万 2.43 627.70万 1.74 41.86
─────────────────────────────────────────────────
境内(地区) 4.11亿 66.41 2.64亿 73.47 64.38
境外(地区) 2.08亿 33.59 9547.13万 26.53 45.97
─────────────────────────────────────────────────
经销(销售模式) 6.09亿 98.55 3.54亿 98.33 58.06
直销(销售模式) 897.56万 1.45 --- --- ---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疗器械制造业(行业) 3.10亿 97.73 1.85亿 98.59 59.63
其他(补充)(行业) 719.91万 2.27 263.85万 1.41 36.65
─────────────────────────────────────────────────
吻合器和组件系列(产品) 1.23亿 38.77 9024.12万 48.80 73.36
培养箱系列(产品) 1.05亿 33.23 5364.81万 29.01 50.87
辐射保暖台系列(产品) 3834.90万 12.09 2128.62万 11.51 55.51
其他产品(产品) 3129.15万 9.86 1404.76万 7.60 44.89
黄疸治疗系列(产品) 1200.27万 3.78 568.14万 3.07 47.33
其他(补充)(产品) 719.91万 2.27 263.85万 --- 36.65
─────────────────────────────────────────────────
境内(地区) 2.13亿 66.99 --- --- ---
境外(地区) 9753.50万 30.74 --- --- ---
其他(补充)(地区) 719.91万 2.27 --- --- ---
─────────────────────────────────────────────────
经销(销售模式) 3.04亿 95.79 --- --- ---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719.91万 2.27 --- --- ---
直销(销售模式) 615.49万 1.9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0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单位一 │ 2113.45│ 4.01│
│单位二 │ 1896.85│ 3.60│
│单位三 │ 1330.23│ 2.52│
│单位四 │ 1299.34│ 2.47│
│单位五 │ 1294.59│ 2.46│
│合计 │ 7934.46│ 15.0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5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6.4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单位一 │ 2026.26│ 10.13│
│单位二 │ 1410.52│ 7.05│
│单位三 │ 907.86│ 4.54│
│单位四 │ 555.56│ 2.78│
│单位五 │ 388.53│ 1.94│
│合计 │ 5288.72│ 26.4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归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5)。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17),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归属于专用
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5)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分类代码:C358)。
(一)国家政策支持
医疗器械行业作为守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关键领域,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成
为衡量国家科技进步以及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指标。近年来,为助力医疗器械行业蓬勃发展,国家接
连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强大的支持,有力地推
动了行业的创新和进步。以下是与公司主营业务儿产科保育设备、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以及重点布局拓展业务
急救手术ICU产品相关的部分政策与措施:
1、2020年6月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7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
于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的指导意见》。这一指导意见旨在为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
材的集中带量采购提供整体的规范和要求。国家医保局明确指出,他们将指导和推动各地方开展医用耗材的
集中带量采购。在采购中,联盟采购成为了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通过这种组织体系,各区域之间能够更好
地进行沟通交流,促进问题的解决。这种采购方式不仅将局部的经验转化为全系统的智慧,还进一步提升了
整体治理的效能。目前,全国所有省份均已以独立或联盟的形式开展了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所涉及的
医用耗材种类繁多,包括导引导丝、骨科创伤类产品、吻合器、补片、胶片、冠脉球囊以及人工晶体等。这
一系列的采购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福利
和保障。
2、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5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
决定》提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
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以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平缓综合生育率下降趋势、巩固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全面实施,将会刺激相关消
费需求的增长,进一步助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3、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条指出:国家制定医疗器械产业
规划和政策,将医疗器械创新纳入发展重点,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评审批,支持创新医疗器械临床推
广和使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国
家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和引导政策。
4、2021年9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未来五年内,我国将继续聚
焦于临床使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市场竞争充分且适合集中采购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品种。积极推进集中带量
采购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的价格,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DRG/DIP以及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都是为了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这些政策
共同作用,使得公立医疗机构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合理利用医保资金,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
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这些政策的实施也为掌握核心技术、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优质国产企业提供了加速进入公立医疗
机构的机会。通过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国产企业得以更好地展示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从而加快市场拓展
,为国产替代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将全面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机制
,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集采模式,例如联盟采购、省级和地市级带量采购等。此外,还将建立中标产品的动
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中标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总体来说,《“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为我国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协同实施,有望实
现医疗保障水平的全面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
5、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0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作为医疗装备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发展规划,《规划》重点关注了诊断检验装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
持装备、中医诊疗装备、妇幼健康装备、保健康复装备和有源植介入器械这7个关键发展领域。目标是到202
5年,这些领域能够初步形成全面支撑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能力。这一规划的发布旨在引导和推动医
疗装备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医疗装备市场的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同时
,也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6、2022年3月1日,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务
资源将更加合理配置,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将基本建立,同时健康预期寿命也将不断延
长。在这一规划中,重点强调了对老年人群的慢性病早期筛查、干预和分类管理。特别关注了高血压、糖尿
病、冠心病等重点慢性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此外,规
划还推动在老年人集中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仪,以应对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保障。同时,为了加强癌症的早期筛查和防治,该规划还特别强调了推动老年人高发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工
作,加强癌症的早诊早治。这些措施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连续的健康服务,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生命
质量。
7、2024年1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医
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以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儿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
布局,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意见》提出,建设高水平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完善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引
领,省市县级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中医医院儿科、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的高水平儿童医疗服务网络。
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好1所高水平省级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病区,支持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
的大城市根据需要建设1所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病区。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原则上设置儿科院区,地市
级三级综合医院设立儿科病房。加强县级医院儿科门诊和病房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儿
科。提升儿童重大疾病诊疗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支持儿科领域前沿技术发展与转化,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重点解决出生缺陷、儿童罕见病和重大疾病防治等领域问题。
根据《意见》,到2025年,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
)医师数达到0.87人、床位数达到2.50张,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城乡均衡
、协同高效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8、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提
出,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的升级,并鼓励医疗装备的
更新改造。同时指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
年增长25%以上。该行动方案旨在通过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
标,方案部署了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个方面的行动,并制定了相应的政
策支撑,给相关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9、2024年4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
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的重要内容,旨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突发事件救治体系。意见要求将重症医学医疗服
务能力建设作为“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完善“能级匹配、布局合理、服务优良、平急结
合”的重症医学医疗服务体系,重点补齐西部地区和县域的重症医学医疗资源短板,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具
体目标包括:到2025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5张/10万人,可转换ICU床位达到10张/10万人,综合ICU
床医比达到1:0.8,床护比达到1:3。到2027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8张/10万人,可转换ICU床位达到
12张/10万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资源有效扩容,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专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0、2024年05月14日,国家医保办公室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
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扩大联盟范围,形成全国联盟集中采购。
在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协同,将条件具备的省级联盟采购提升为
全国性联盟采购,并要求做好集采执行监测管理,公平对待各类经营主体,严防“地方保护”。加强统筹协
调,合理确定采购品种,国家医保局将在集采品种选择上加强统筹协调,做到国家和地方互为补充。国家组
织集采重点针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以及聚焦价格虚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高值医用耗材,全国联采重点
覆盖国家组织集采以外品种,以及采购金额大、覆盖人群广的临床常用药品和耗材“大品种”,以及国家组
织集采品种的临床使用可替代或相关配套的药品和耗材。《通知》明确,将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推进2024年
集采扩面。药品方面,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集采,做好胰岛素和前几批集采药品协议期满接续采购。耗材方
面,国家组织开展新批次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和人工关节接续采购。
11、2024年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
《任务》),部署了加强医改组织领导、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
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其他重点改革等七个方
面的工作任务。在医用耗材方面,提到要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
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对协议期满批次及时开展接续工作。2024年各省份至少开
展一批省级(含省际联盟)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500个、医用耗材集
采接续推进的目标。进一步加强集采执行工作,落实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
医疗机构如实填报采购量并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加强集采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质量监管。完善提升医药
集采平台功能,加强网上采购监督,提高药品和医用耗材网采率。
12、2024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
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坚持科学化、法治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监管发展道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
安全,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全过程改革,加快构建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
力的创新生态,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药品医疗器械的需求。到
2027年,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制度更加完善,监管体系、监管机制、监管方式更好适应医药创新和产
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质量效率明显提升,全生命周期监管显著加强,质量安全水
平全面提高,建成与医药创新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到2035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有效、可
及得到充分保障,医药产业具有更强的创新创造力和全球竞争力,基本实现监管现代化。
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凸显了该行业的重要地位和广阔
的发展前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行业参与者,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动态,
深入分析政策趋势,精准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实力,把握市场机遇。同时,公司将积极
落实政策要求,确保运营合规,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行业特点、行业周期性及季节性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等高新技术结合起来,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新兴
产业,具有行业壁垒高、波动小、集中度持续提升等特点。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技术创新
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与人类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的重要行业,质量和安全是行业的核心要求,为了确保
患者的安全和利益,法规监管在医疗器械行业中尤为重要,公司在进行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时,需要遵循相
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从全球范围来看,医疗器械市场集中度较高,美国、欧盟、日本等凭借其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多年的技术
积累,在技术难度较高的医疗器械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是医疗器械市场的领跑者。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是
一个新兴的健康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医疗器械企
业数量和规模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医疗器械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未来的整合空间较大。
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增加,
以及医保覆盖范围和深度的提升,市场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攀升,加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
国家政策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现已成为一个创新力强、产
品品类齐全、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行业。
医疗器械行业与居民生命健康密切相关,需求刚性较强,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行业周
期性特征不明显。
医疗器械行业一般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相对稳定,全年都存在,
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季节,因此,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和需求相对较为平稳,受季节性波动的影响较小。
(三)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儿产科保育设备行业
儿产科保育设备是指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和治疗的医疗设备。公司儿产科保育设备主要产品是以婴
儿培养箱、婴儿辐射保暖台、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黄疸检测设备为主的婴儿保育设备系列产品。婴儿保育
设备最早起源于保温箱,目前婴儿保育设备功能逐渐增多,产品稳定性和精度大幅提高,在发达国家已实现
全面普及。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在大中型医疗机构逐步推广婴儿保育设备。婴儿保育设备是医
疗器械行业中的一个细分产业,包括婴儿培养箱、婴儿辐射保暖台、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等。从市场现状来
看,全球新生儿数量存在波动,这使得市场对儿产科保育设备的需求呈现区域性差异。同时,高龄产妇逐渐
增多,产妇健康管理需求不断提升,孕产妇入驻妇产科医院的人数也正逐步增多,带动了产房设备、监护设
备等产品的增长。此外,早产儿、新生儿患病几率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婴儿健康护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也催生了婴儿保育设备的需求。我国目前正在完善基层医院的设备配置,婴儿保育设备行业的市场基础已经
形成。
婴儿保育设备随着技术演进,已渐渐步入第三代水平,最高已达到第四代水平。其中第三代产品的主要
特点是控制精度大大提高,能耗大幅降低,可靠性也大为提高,抗干扰性也更强。第三代产品集成了更多的
婴儿生命体征的参数,如注射泵、监护仪和血氧等,机箱等部件主要采用大型塑料模具一次成型,金属零部
件数控加工,喷涂流水线半自动涂装。而第四代产品的技术特点主要是应用了32位嵌入式控制系统,真彩LC
D显示屏,并能提供丰富的接口功能和多种通信方式,该阶段为未来婴儿保育设备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婴
儿保育设备行业国际巨头已有部分产品接近了第四代产品的技术水平。公司目前产品也逐渐进入到了第三代
水平,已有部分产品和在研产品达到第四代水平。
公司作为国内婴儿保育设备行业中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已成为国内市场的
主流产品,知名度高。公司是国内同行业首批通过CMDC认证、CE认证的企业之一,多项产品在国内外展会获
奖,“婴儿培养箱环境控制技术”、“婴儿培养箱低噪音技术”、“多功能合成技术”和“母婴同室应用技
术”等技术均为国内领先或国内首创。
2、微创外科手术器械行业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是指用于进行微创手术的专用工具和设备。微创外科手术旨在通过小切口或自然腔道
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手术操作,以减少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和提高手术效果。公司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主要产
品为电动腔镜吻合器、手动腔镜吻合器、开放系列吻合器等不同类型的吻合器系列产品以及穿刺器等其他相
关产品。吻合器作为一种医疗手术器械,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吻合器是世界上首例缝合器,用于胃肠
吻合已近一个世纪,直到1978年管型吻合器才广泛用于胃肠手术。它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传统手工缝合的设
备,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制作技术的改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吻合器质量可靠,使用方便,严密、松紧合
适,尤其是其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及很少有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等优点,还使得过去无法切除的肿瘤手术得
以病兆切除,很受国内外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和推崇。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技术包括切割、分离、结扎、止血、缝合,最终达到对器官病变的切除和器官的重建
不同,机械缝合可以通过3项基本操作,即离断、缝合、吻合来实现病变器官的切除和重建,从而替代了传
统的手术技术。机械缝合技术的应用是外科手术学的巨大飞跃,它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简化了手术操作,
减少了术中组织损伤出血和手术感染的机会,加快了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病
人痛苦。目前吻合器已广泛应用于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脾胰外科、妇科、小儿外科、胸外科等手术的部分
切除与吻合手术。吻合器综合了机械、材料、电子、外科手术学、力学、综合医学等多学科知识,随着医疗
技术的提升,吻合器的设计和功能不断改进,吻合器已经逐渐从第一代开放式手术用吻合器、第二代腔镜用
吻合器步入第三代电动吻合器时代,研究表明,与手动缝合器相比,外科医生使用电动缝合器时出血并发症
减少了近一半,新型的电动吻合器具有更好的操作性、更高的精确性和更快的愈合速度,有助于提高手术效
果和患者康复。随着微创化手术的快速发展,吻合器腔镜化、腔镜吻合器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医疗技术和吻合器技术的不断创新,其精确的组织吻合,深受医生和患者的喜爱,吻合器作为提高
手术效率和减少手术风险的重要工具,得到了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慢
性疾病的增加,手术需求量特别是微创外科手术量的持续增长,吻合器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据统计,65
岁以上人口的手术需求量是其他年龄段的两倍以上。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吻合器市场需求的增长起到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吻合器在
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国际吻合器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吻合器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市场规模较大,对产品的质
量、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要求较高。这些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完善,医疗技术先进,微创手术开展较为广泛
,因此对高端吻合器产品的需求旺盛,以强生和美敦力为代表的两大国际巨头处于领先地位,相关产品已进
入第三代产品市场,其产品技术成熟、品牌知名度高、市场渠道广泛。在国内吻合器市场,随着技术的不断
进步和国内政策的支持,国产品牌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国产手动腔镜吻合器已经
逐步达到与进口品牌相当的技术水平,国产电动腔镜吻合器也能够与进口品牌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在全球市
场的份额逐渐增加,国产替代趋势日益显著。公司目前产品也逐渐进入第三代市场,其中一次性腔镜用电动
切割吻合器为国内首家取证的第三代吻合器。随着国产企业产品力提升、市场投入成熟、集采政策扶持,吻
合器的国产化率将快速提升。
3、急救手术ICU产品行业
急救手术ICU产品主要指在急救手术和重症监护室(ICU)中使用的医疗设备和器械,是医疗器械领域的
重要产品之一,主要包括监护设备、输液设备、手术设备、呼吸支持设备、急救设备、体外循环设备、人工
器官和植入物等,主要用于监测、治疗和支持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他们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和有
效的救治。20世纪70年代,重症监护室(ICU)开始兴起,提供了集中监护和治疗的环境,集成了各种急救
手术ICU产品,中国ICU医疗器械设备行业技术的发展始于1990年代后期。目前,急救手术ICU产品行业处于
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行业格局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受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影响及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加,全球急救手术ICU产品市场规模正
在不断扩大,促使医疗机构加强了对急救手术ICU产品的投入和更新换代。从产品类型来看,监护仪、除颤
仪、呼吸机、输液泵等产品需求量较大。此外,我国对于ICU设备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并陆续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ICU设备建设进程明显加快。2022年国务院联防联控公布了新的医疗机构《综合ICU
设备配置标准》,并于年底发布了《关于印发做好医疗资源准备工作方案的通知》,就二级、三级医院、定
点医院的ICU床位设置提出扩容要求。定点医院要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床位,同时对ICU要加
强建设,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
在国际市场上,急救手术ICU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包括美敦力、德尔格等知名企业。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相对较弱,
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在国内市场上,急救手术ICU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企业包括迈瑞、飞利浦、GE、美敦力等国内外知
名品牌。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国内一
些中小型企业也在急救手术ICU产品领域崭露头角,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不断发展壮大。
公司持续巩固在儿产科保育设备领域的领先优势,快速推动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业务的发展,前瞻性布局
急救手术ICU产品,依托多年积累的研发与销售资源快速推进急救手术ICU产品的研发,以迅速打开市场。目
前公司产品急救一体机、急救呼吸机、手术床等多项相关产品正处于研发中。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
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
婴儿保育设备细分领域率先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上市之初,公司主营业务为提供专业婴儿保
育设备解决方案和医疗器械,经过30余年的发展,公司持续拓展产品线布局,逐步转型为覆盖以儿产科保育
设备、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以及急救手术ICU产品三大领域的平台型医疗器械公司。其中,儿产科保育设备及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已形成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链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急救手术ICU产品目前处
于布局研发阶段,是公司的战略布局业务。
1、公司核心业务及主要产品
(1)儿产科保育设备
儿产科保育设备是指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和治疗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病患儿
等新生儿的急救、护理,属儿科、妇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