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152 ST新动力 更新日期:2025-05-1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节能燃烧、水利及水环境治理、固废污染物处理、热电联产、热能工程、烟气治理等,形成多元化发展格
局,具备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可为企事业单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环境治理解决方案一站式综合服务
。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节能环保行业(行业) 1.90亿 100.00 2030.61万 100.00 10.68
─────────────────────────────────────────────────
洁净燃烧及锅炉节能提效经营分部(产 1.90亿 100.00 2030.61万 100.00 10.68
品)
─────────────────────────────────────────────────
国内(地区) 1.90亿 100.00 2030.61万 100.00 10.68
─────────────────────────────────────────────────
直营模式(销售模式) 1.90亿 100.00 2030.61万 100.00 10.6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节能环保(行业) 1.03亿 100.00 2607.91万 100.00 25.38
─────────────────────────────────────────────────
洁净燃烧及锅炉节能提效经营分部(产 1.03亿 100.00 2607.91万 100.00 25.38
品)
─────────────────────────────────────────────────
国内(地区) 1.03亿 100.00 2607.91万 100.00 25.3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节能环保行业(行业) 2.03亿 100.00 3486.57万 100.00 17.15
─────────────────────────────────────────────────
洁净燃烧及锅炉节能提效经营分部(产 2.03亿 100.00 3486.57万 100.00 17.15
品)
─────────────────────────────────────────────────
国内(地区) 2.03亿 100.00 3486.57万 100.00 17.15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2.03亿 100.00 3486.57万 100.00 17.15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节能环保行业(行业) 1.87亿 100.00 5271.97万 100.00 28.22
─────────────────────────────────────────────────
洁净燃烧及锅炉节能提效经营分部(产 1.87亿 100.00 5271.97万 100.00 28.22
品)
─────────────────────────────────────────────────
国内(地区) 1.87亿 100.00 5271.97万 100.00 28.22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1.87亿 100.00 5271.97万 100.00 28.2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0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上海**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3116.70│ 14.51│
│陕西**集团煤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1446.87│ 6.74│
│郑州市**环保开发有限公司 │ 1430.72│ 6.66│
│安阳**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1044.00│ 4.86│
│东方电气集团**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911.11│ 4.24│
│合计 │ 7949.41│ 37.0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3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0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青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1124.83│ 7.64│
│上海***仪表有限公司 │ 732.29│ 4.98│
│徐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665.85│ 4.52│
│郑州顺兴**工程有限公司 │ 654.00│ 4.44│
│江苏**管业有限公司 │ 505.95│ 3.44│
│合计 │ 3682.91│ 25.0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长期深耕于节能燃烧行业,在全球范围内为火力发电、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市政等工业燃烧
、工业加热用户提供节能点火、洁净燃烧、工业尾气治理的整套解决方案和工程实施指导。伴随电力供需市
场结构的调整和相关政策新规的推出,我们的行业作为实现能源节约和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挑战与机遇并
存,需要在环保和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公司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既需要面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挑战,更需要
抓住产品更新迭代的时机,实现实质性的成长。
(一)2024年电力供需市场概况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4年,全国全
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各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
分别增长9.8%、6.5%、7.6%和3.6%。2024年,包括第一、二、三产在内的全国全行业用电量8.36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2%。2024年全国电力消费系列指数中的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29.5,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
(以2020年基期为100,下同)增长了29.5%,“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6.7%。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以及电
气化水平提升,拉动近年来全行业用电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2024年全国电力供应系列指数
中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98.0,“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98.0%,年
均增长18.6%;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257.4,“十四五”以来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5
7.4%,年均增长26.7%。2024年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15.0,“十四五”以来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累计增长15.0%,年均增长3.6%,累计增速低于同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速83.0个百分点。从分类型投资
、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二)2025年电力供需市场预测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
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综合考虑我国目前阶段经济增长潜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
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预计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根据不同预测方法对全社会用
电量的预测结果,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2025年全国统调最高用
电负荷15.5亿千瓦左右(若2025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偏低于2024年同期,则最高用电负荷在15.2亿千瓦左右
,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年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7亿千瓦左右)。
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4.5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20
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38亿千瓦,同比增长14%左右。其中,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2025年底将降
至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2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60%左右。
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来看,2025年电力供需将保持动态平衡。尽管电力需求增长较快,但新增发电装机规
模的显著增加将有效满足电力需求。火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维持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
。此外,煤电灵活性调节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需求。
(三)煤电电价机制调整
容量电价机制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政策,对理顺煤电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反映成本构成、
更好发挥煤电行业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推进电能量市场
、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高效协同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有效反映各类电源电量价值和容量
价值的两部制电价机制。当前阶段,适应煤电功能加快转型需要,将现行煤电单一制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价
,其中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灵敏反映电力市场供需、燃料成本变化等情况;容量电价水平根据转
型进度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并逐步调整,充分体现煤电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调节价值,确保煤电行业持续健康
运行。
(四)行业未来展望
未来,公司将遵循环保行业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主趋势,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实
现自我发展。公司历经多年的行业深耕,形成了以节能洁净燃烧设备和燃烧控制系统为主,并向氢能等多场
景延伸的经营布局,凭借自动点火、燃烧控制、节油降耗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和丰富经验,为火力发电、石油
化工等工业场景的客户提供高效环保的定制化和一站式解决方案。面对国家的“双碳”目标和不断调整的产
业格局,公司将在抓住项目建设的增量机会同时,围绕现有存量项目做深度挖掘和价值延伸,通过精细化运
营和技术创新,提升存量项目的效率和效益,探索多元服务整合和产业资源协调之路。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为节能燃烧,在全球范围内为火力发电、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市政等工业燃烧、工
业加热用户提供节能点火、洁净燃烧、工业尾气治理的整套解决方案和工程实施指导,主要从事上述领域内
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设备成套、工程管理、技术服务和燃烧实验等方面的工作。作为中国电
站动力锅炉自动点火技术的开创者,公司自创立之日起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公司发展,以节能、环保、新
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为重点,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
主要产品为节能燃烧点火设备及燃烧控制系统的利用,主要产品有点火油枪装置、双强微油点火系统、
等离子无油点火系统、CFB启动燃烧器系统、烟道燃烧器、煤粉锅炉低氮燃烧器、油气锅炉低氮燃烧器、加
热炉超低氮燃烧器、工业锅炉超低氮燃烧器、燃油燃气管路系统、燃烧控制系统、富氧燃烧器、酸性气燃烧
器、氨气燃烧器、放空火炬系统、工业炉窑、特种耐磨陶瓷产品、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技术等。合作方式以EP
和EPC模式为主,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
承包,公司按照合同合作模式的条件要求,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国家的863计划、火炬计划科研课题的承担单位,累计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38项,曾荣获国家科技
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公司下设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一支经验丰富、
技术过硬、专业齐全的设计、研发团队,具备很强的技术创新条件和自主研发能力。公司建有亚洲规模最大
的燃烧试验室,包括油枪雾化测试试验台、油气燃烧试验台、加热炉燃烧测试台、煤粉节能点火试验台、燃
料气配比混气系统等试验设施,能够在模拟真实工况下开展等离子煤粉点火试验、双强微油煤粉点火试验,
燃油、燃气、水煤浆、工业废液等燃烧设备的燃烧试验与数据采集,为企业技术研发创造良好的试验测试条
件,所以,技术研发与创新一直是构成公司发展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研发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1、兆瓦级掺氨燃气燃烧特性试验和放大规律研究:
本研究课题是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掺氢/氨燃气清洁高效燃烧关键技术”开展的掺氨燃气的相关
研究,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所负责的该子课题已基本完成了兆瓦级掺氨燃烧试验平台的建设工作及
兆瓦级掺氨燃烧器的开发和试验工作,并进行了第三方的烟气检测报告。公司所开发研制的1.4MW掺氨燃气
燃烧器,采用多级分解旋流低氮燃烧技术,在掺烧30%能量比氨气的工况下,实现了最低376mg/Nm3的NOx排
放(3.5%氧浓度基准),同时氨逃逸<3mg/Nm3,NOx排放指标远低于课题研发目标,超预期完成阶段任务。
目前该研发课题有待进一步深入优化,扩展研究成果,协助工业验证工程等工作,市场推广工作的开展还需
等待绿氨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2、兆瓦级掺氢燃烧装置特性验证试验研究
本研究课题是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掺氢/氨燃气清洁高效燃烧关键技术”开展的掺氢燃气的相关
研究,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所负责的该子课题已基本完成了兆瓦级掺氢燃烧试验平台的建设工作,
同时,针对兆瓦级掺氢燃烧器的开发,也设计了多款多元微混旋流扩散的低氮燃烧器,并进行了多次试验验
证。公司所开发的1.4MW掺氢燃烧器,实现了0~100%任意比例的掺氢工况,污染物NOx排放<30mg/Nm3,N2O
零排放,均满足课题的终期目标要求。为实现课题中10MW级掺氢燃烧器的应用示范要求,我司已完成相关燃
烧器及系统设计任务,待下一步在应用示范项目中验证。掺氢燃烧器目前已具备工程应用需求,公司已经承
接相关业务,随着氢气在工业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掺氢燃烧业务会逐渐增多。
3、一次风加热装置
本研发课题主要针对固废焚烧、电力等用户需求的热风加热装置,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项目已经结题
,相关研发任务已结束,所研发燃烧装置在公司试验平台验证成功,具备工程应用基础。该技术能够实现风
道内燃气直燃功能,具备燃烧稳定,燃尽率高,系统简单高效及成本优势,待开展市场推广工作。
4、等离子电源柜
新型等离子电源模块开发已完成前期开发测试,进入项目应用阶段。与原有等离子电源相比,新型电源
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技术,配合可控硅整流,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单体电源模块可做到行业内最大输出
功率、最高输出电压,运行功率因数大于98%,达到行业领先的水平。
5、智能一体化火检
智能一体化火检已进行样机制作,进入算法优化阶段。新型火检拥有更广的光谱检测范围和更细化的防
偷窥能力。通过新型传感器选型,输入、输出电路的重新设计及在原有成熟的火焰算法的智能化升级,可以
更有效的区分目标火焰,完善火焰检测能力。
●未来展望:
(一)公司的战略规划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倡导“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应用,这也是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公司将积极拓
展产品及应用的市场宽度,将公司的节能燃控等优质的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到更多以“碳达峰、碳中和”视
角亟待解决的环境污染地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环境治理作出贡献。
“环保+新能源”是公司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2024年以来在“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的产业
布局下,公司环保业务底盘夯实,新能源业务快速铺开。
未来,公司将在保持现有技术与产品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产品研发能力,并不断
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引导、发掘、满足客户需求,确保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保持持续、稳
定增长。
(二)2025年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主业,夯实基础,以绿色转型和创新突破为重点目标,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强
化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推进重点研发项目的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公司将全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快传统环保业务的绿色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为国家“双碳
”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1、加强研发能力建设,推动研发成果转化
提升公司研发团队在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开展前沿
技术研究和联合项目开发,引进先进的技术,将公司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推动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升
级换代。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确保公司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安全,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
流程,确保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
2、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深化现有客户关系
结合公司战略和资源,进一步加大环保市场拓展力度,力争多拿高质量订单。首先,抢占增量市场份额
,主动挖掘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过程中的潜在客户,积极融入“双碳”目标下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其次,深化现有客户关系,以客户为基本单元,通过采取网格化管理和条块化协同方式对存量市场做深度挖
掘和价值延伸,并建立多渠道的客户反馈机制,快速响应和处理客户的问题和投诉。最后,加强公司品牌建
设及推广工作,全力配合公司拓展新地区市场及推广新产品应用工作。
3、关注新能源业务发展,推动业务绿色转型
公司联合其他企业、高校及研究所共同承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掺氢/氨燃气清洁高效燃烧关键技术”
,已完成阶段性研发任务,公司将重点推进新能源在节能燃烧类产品研发上的应用,探索新能源与原有技术
的融合,持续推动技术突破和产品迭代。同时,加快研发项目落地,有效推动传统环保产业向新能源服务体
系转变,巩固公司市场地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加强成本控制与优化,促进效益提升
公司将通过技术改进,优化业务流程,适时进行供应链的整合及布局,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
产品的采购和制造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加强合规经营,落实风险管理计划
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合规管理制度,加强对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督,加强对
公司财务、采购、项目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防范经营风险。定期组织合
规培训活动,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同
时,建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
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竞争的风险
在城市环境的市场需求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对环保领域大力扶持的政策驱动下,促使大型央企、地方国有
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军环保产业各项细分领域,部分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激烈,环保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未来将会有更多潜在竞争者通过项目投资、兼并收购、寻求股权合作等方式进入环保各领域,挑战与机遇并
存,多重竞争格局下,将促进公司奋力发展。
(2)专业竞争力的风险
国内环保市场门户打开,各个细分行业、新兴领域加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对技术、对管理水平
提出更高要求,环保企业的专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将面临考验。
(3)投资项目风险
尽管公司在投资前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进行了充分论证,但不排除受国家产业政策、宏观经济
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可能出现项目施工不能按期进行、后期回款拖延等情况,最终导致项目
运行周期长,不能及时达到预期的效益。
(4)生产成本上升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将对公司主营业务的生产成本带来影响,同时,由于公司承接的部分工程及运营合同项
目周期较长,国内物价、人力及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波动将对公司利润水平产生一定冲击。公司将不断加强对
各经营项目运行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力度,同步关注集团所属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盈利水平、业务结构的动
态情况,持续优化经营管理体系,提升降本增效的定价能力,积极应对生产成本变化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5)项目建设期及应收账款较大的风险
随着公司环保类主营业务规模的增长,应收账款也随之增长,公司目前已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同时不断加大项目管理及合约履约管控力度,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时,公
用设施、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相关工程建设需多项审核和批准,项目开工的前期时间拉长,也对公司的经营
环境带来外部风险。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