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142 沃森生物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疫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物医药(行业) 28.21亿 100.00 22.48亿 100.00 79.69
─────────────────────────────────────────────────
自主疫苗(产品) 25.42亿 90.10 20.33亿 90.40 79.96
技术服务(产品) 2.01亿 7.13 1.82亿 8.07 90.21
中间产品(产品) 6026.02万 2.14 3576.81万 1.59 59.36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785.79万 0.63 -148.39万 -0.07 -8.31
─────────────────────────────────────────────────
华东大区(地区) 8.75亿 31.00 7.19亿 31.99 82.22
海外地区(地区) 5.70亿 20.21 3.72亿 16.55 65.24
华南大区(地区) 4.05亿 14.34 3.55亿 15.80 87.82
西南西北大区(地区) 3.87亿 13.72 3.13亿 13.94 80.94
华中大区(地区) 3.32亿 11.78 2.84亿 12.63 85.47
东北华北大区(地区) 2.52亿 8.95 2.05亿 9.10 81.03
─────────────────────────────────────────────────
非免疫规划疫苗(业务) 24.03亿 85.19 20.17亿 89.71 83.93
技术服务(业务) 2.01亿 7.13 1.82亿 8.07 90.21
免疫规划疫苗(业务) 1.39亿 4.91 1547.73万 0.69 11.16
中间产品(业务) 6026.02万 2.14 3576.81万 1.59 59.36
其他业务(业务) 1785.79万 0.63 -148.39万 -0.07 -8.31
─────────────────────────────────────────────────
直销(销售模式) 27.73亿 98.27 22.42亿 99.71 80.86
经销(销售模式) 4884.58万 1.73 647.38万 0.29 13.2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非免疫规划疫苗(产品) 13.08亿 91.26 10.93亿 95.28 83.52
免疫规划疫苗(产品) 5845.56万 4.08 1293.82万 1.13 22.13
中间产品(产品) 4463.08万 3.11 3479.35万 3.03 77.96
其他业务(产品) 1370.61万 0.96 -110.11万 -0.10 -8.03
技术服务(产品) 847.40万 0.59 745.77万 0.65 88.01
─────────────────────────────────────────────────
华东大区(地区) 4.60亿 32.09 3.87亿 33.72 84.06
海外地区(地区) 3.00亿 20.92 2.02亿 17.62 67.38
华南大区(地区) 2.12亿 14.80 1.85亿 16.15 87.34
西南西北大区(地区) 1.87亿 13.05 1.50亿 13.08 80.16
华中大区(地区) 1.40亿 9.78 1.19亿 10.37 84.82
东北华北大区(地区) 1.34亿 9.36 1.04亿 9.06 77.40
─────────────────────────────────────────────────
直销(销售模式) 14.06亿 98.07 11.40亿 99.40 81.08
经销(销售模式) 2769.65万 1.93 689.36万 0.60 24.8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物医药(行业) 41.14亿 100.00 35.16亿 100.00 85.47
─────────────────────────────────────────────────
自主疫苗(产品) 40.78亿 99.12 35.06亿 99.70 85.97
中间产品(产品) 1721.72万 0.42 643.89万 0.18 37.40
技术服务(产品) 1102.43万 0.27 306.87万 0.09 27.84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791.57万 0.19 99.57万 0.03 12.58
─────────────────────────────────────────────────
华东大区(地区) 14.71亿 35.75 12.95亿 36.83 88.05
西南西北大区(地区) 7.08亿 17.22 6.07亿 17.26 85.67
华中大区(地区) 5.61亿 13.64 4.97亿 14.15 88.64
华南大区(地区) 5.53亿 13.44 4.93亿 14.02 89.18
东北华北大区(地区) 5.33亿 12.97 4.75亿 13.50 88.98
海外地区(地区) 2.88亿 6.99 1.49亿 4.25 51.98
─────────────────────────────────────────────────
直销(销售模式) 40.90亿 99.42 35.10亿 99.84 85.83
经销(销售模式) 2390.05万 0.58 573.98万 0.16 24.02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非免疫规划疫苗(产品) 20.94亿 96.58 18.79亿 99.13 89.73
免疫规划疫苗(产品) 6378.18万 2.94 --- --- ---
技术服务(产品) 407.68万 0.19 --- --- ---
其他业务(产品) 330.33万 0.15 85.03万 0.04 25.74
中间产品(产品) 300.30万 0.14 --- --- ---
─────────────────────────────────────────────────
华东大区(地区) 7.87亿 36.29 --- --- ---
西南西北大区(地区) 4.14亿 19.10 --- --- ---
华中大区(地区) 3.29亿 15.16 --- --- ---
东北华北大区(地区) 3.26亿 15.03 --- --- ---
华南大区(地区) 2.98亿 13.75 --- --- ---
海外地区(地区) 1450.65万 0.67 --- --- ---
─────────────────────────────────────────────────
直销(销售模式) 21.65亿 99.87 --- --- ---
经销(销售模式) 276.93万 0.13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9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3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19584.50│ 6.94│
│客户二 │ 14833.52│ 5.26│
│客户三 │ 7130.70│ 2.53│
│客户四 │ 4077.37│ 1.45│
│客户五 │ 3397.25│ 1.20│
│合计 │ 49023.34│ 17.3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5.6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7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2140.11│ 6.44│
│供应商二 │ 12003.20│ 6.37│
│供应商三 │ 11197.71│ 5.94│
│供应商四 │ 10918.43│ 5.79│
│供应商五 │ 9770.03│ 5.18│
│合计 │ 56029.48│ 29.7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医药行业整体情况概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24中国生物医药出海现状与趋势蓝皮书》显示,2023年全球医药市场规
模为1.47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可达到2.07万亿美元。全球医药市场经过新一轮洗牌
后仍处于快速发展期,2024年全球TOP10医药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增速较为明显的企业得益于
糖尿病、肥胖症等领域创新药物的强劲表现获得显著的市场优势。礼来降糖版替尔泊肽(Mounjaro)销售额
达1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4%,挺进全球畅销药前十名;诺和诺德三款糖尿病/减重药物司美格鲁肽合计销
售额293亿美元,逼近默沙东PD-1单抗可瑞达(Keytruda)的294亿美元。辉瑞年营收同比增长7%,其中新冠
相关产品贡献收入超过110亿美元。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
递增,以及人工智能(AI)全面赋能医药企业持续推进医疗科技进步和人口老龄化带动的护理和用药需求增
长,全球医药行业市场总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Citeline最新发布的《2024年医药研发趋势年度报告》,2024年医药研发管线总数再创新高达2282
5项,同比增长7.20%,主要集中在抗癌药和神经类药物研发领域。202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共批准50款新药,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BER)共批准了2款疫苗,近
十年FDA批准新药平均值为46.5,继续保持历史高位。
随着精准医疗、生物药与小分子药物融合创新,核药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以及mRNA技术的应用潜力持
续释放,加之数字化与智能化医疗等趋势的发展,新兴领域的重磅新产品预计将为医药行业的增长带来新驱
动力。
2、国内医药行业整体情况概述
2024年是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国政府持
续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障和疾病防控的投入力度,并且随着全民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老龄化人口数量的
逐年增加,以及国内强劲的市场需求和生物技术加速迭代的共同驱动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药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至2023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以10.5%的年复合增长率从452亿美元增
长至665亿美元,预计在2030年达到1628亿美元。从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来看,中国生物药的市场份额已经
从2019年的15.8%增长至2023年的18.8%,这一比例将在2030年达到22.2%,且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根据Citeline发布的《2024年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回顾》,我国在研药物管线数量为6098条,占全球研发
管线数量的26.7%,头部企业积极对接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前沿
技术的自主可控,研发投入强度已进入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累计批准了93
款新药和2款疫苗,包括47款化药、37款生物药、9款中药,批准新药数量达到近五年来最高值,超过了FDA
批准新药和疫苗的总数,近半数批准的新药出自国内医药企业,多款产品获批全球首款上市,在产业转型、
政策支持和资本助力等多重因素的共振下,国产创新药在数量和产品创新引领性上开始崛起。
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波动、部分国家和地区获取医药产品供应受阻、国内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渠道收紧等
问题,中国医药企业选择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医药消费市场。根据中
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24年我国医药产品出口金额达1079.64亿美元,同比增长5.9%;“一带一
路”市场出口金额444.66亿美元,同比增长7.7%。同时,中国创新药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不断探索新的破局
之路,通过对外授权(License-out)和设立新公司(NewCo,NewCompany缩写)方式加快国产创新药的海外
商业化落地进程。根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2024年中国医药企业BD交易总金额创历史新高,达635亿美元,
同比增长22.59%。创新和出海成为推动领军企业持续前进的双引擎,具备创新能力、研发实力和发展潜力的
企业借助“创新推动出海”和“出海促进创新”的正向循环,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引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
步入以创新驱动成长、不断自我突破的良性轨道。
(二)疫苗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疫苗行业整体情况概述
(1)全球疫苗市场规模重回增长,行业韧性持续强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24全球疫苗市场报告》(以下简称“2024世卫疫苗报告”)显示
,2023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达77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5%,2023年新冠疫苗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年
销售额仍达到200亿美元,位居全球疫苗销售金额首位,占疫苗市场总价值的27%;宫颈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
苗的全球市场价值继续保持显著增长,五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和15%。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前十大
畅销疫苗销售额合计为376.99亿美元,其中宫颈癌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合计贡献约192
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1.78%。总体而言,头部重磅品种仍然是驱动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和价值增长的核
心力量。2025年2月,葛兰素史克研发的五价脑膜炎球菌疫苗以及由巴伐利亚北欧公司研发的基孔肯雅热疫
苗获FDA批准上市,有望为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带来新的增量。此外,已上市疫苗品种正在持续开拓新市场并
扩大适用范围,Moderna和辉瑞的两款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近期分别获得了英国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上市许
可、默沙东的四价宫颈癌疫苗已扩展至国内男性群体,未来随着多款在研创新重磅疫苗产品获批上市,全球
疫苗市场仍将有望保持长期稳定增长。
(2)创新疫苗研发明显提速,加快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随着mRNA等创新平台和AI技术在创新疫苗研发上的深入应用,叠加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共
同推动,以新冠疫苗的快速开发为契机,前沿创新疫苗的研发周期显著缩短,全球疫苗产业实现了研发效率
跨越式的提升。根据麦肯锡发表的《Beyondthepandemic:Thenextchapterofinnovationinvaccines》显示
,葛兰素史克的带状疱疹疫苗开发时长为8年,两款重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和21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开发
时长约为4-5年,而过去几年利用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仅4年就获批上市,流感mRNA
疫苗等其他类型的疫苗也在以较快的速度通过临床阶段。与此同时,面对全球长期以来的疫苗的供应缺口问
题,2024年WHO确定了需要优先开发新疫苗的17种病原体,借助mRNA技术平台,以BioNTech为代表的创新疫
苗企业针对疟疾、结核病等领域研发的新型mRNA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加快填补全球疫苗版图的空白区
域。全球疫苗巨头企业通过聚焦肺炎球菌疫苗、宫颈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婴幼儿联合疫苗等产品的升
级迭代,努力提升现有产品所覆盖的病毒/细菌型别,以更高的人群保护效力和覆盖率水平继续保持市场领
先优势和较高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疫苗开发周期缩短,有望不断加快前沿创新型企业
实现对四大巨头的追赶甚至反超,重塑全球疫苗竞争版图。
2、国内疫苗行业整体情况概述
(1)国产替代和新技术平台引领中国疫苗企业破局
长期以来国内许多疫苗企业聚焦成熟度高且市场风险较小的传统技术路线产品,Me-too类管线占比高,
且大多集中在宫颈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疫苗等热门疫苗品种,重磅产品上市时间显著晚于欧
美头部企业,进而导致国内疫苗存量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明显。近年来,中国头部疫苗
企业积极把握新技术窗口努力缩短与全球疫苗巨头的差距,在2025年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MorganHe
althcareConference,JPM大会)等重要平台上,中国生物科技企业(Biotech)快速崛起的趋势日益凸显,
从早期的“求学者”逐步转变为“分享者”,头部领军企业持续向全球展示中国创新成果、分享前沿开发经
验,日益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国已成为美国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同时
,中国疫苗企业凭借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和日益提升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强化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
竞争优势。结合当前国际局势的最新变化,具备品种布局优势的自主疫苗企业有望把握战略窗口,进一步提
升产品渗透率并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实现经营业绩的可持续增长。
mRNA创新技术平台历经数十年技术沉淀,有效打破了传统疫苗研发模式的限制,全球创新疫苗企业借助
该技术已累计创造了逾千亿美元的商业价值,多款mRNA疫苗的获批上市效率还在持续提升。经过多年的持续
投入,中国创新疫苗企业已建立了自主可控、比肩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mRNA疫苗技术平台,实现从研发到生
产的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部分初创企业已在带状疱疹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和肿瘤治疗性疫苗等
多个前沿领域取得国内外临床批件,虽然截至目前尚未有产品正式获批,但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构建的创新生态下,依托中国巨大的创新储备和产业化能力,国内疫苗行业有望迎来突破性发展
的重要机遇,成为全球疫苗产业的重要竞争者。
(2)打破国际市场垄断格局,为全球公共健康贡献中国力量
根据2024世卫疫苗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疫苗市场前五大头部疫苗制造商(辉瑞、赛诺菲、GSK、Moder
na和默沙东)因重点供应欧美高溢价市场,仅凭大约30%的疫苗销量就获得了近80%的销售收入,继续占据全
球疫苗市场主导地位。与之对应,虽然以印度血清所为代表的后发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方式快速提升产能,并
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泛美卫生组织(PAHO)等国际组织渠道进行集中采购,但2023年全球仍
有68个国家出现疫苗短缺问题,高于近14年的历史平均水平,相当于有35%的WHO成员国面临至少一种疫苗缺
货现象。根据2024年7月WHO和UNICEF联合发布的《ProgressandChallengeswithAchievingUniversalImmuniz
ationCoverage》(达成免疫接种全覆盖的进展与挑战)显示,2023年全球儿童的免疫覆盖率停滞不前,以
百白破疫苗为例,2023年全球有1450万儿童完全未接种百白破疫苗,与2019年相比数量增加了170万,全球
疫苗分配不均的情况依然严峻。另一方面,在新冠疫情后,部分以前不具备疫苗生产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将生
物安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于快速引入疫苗实现本地化制造的需求不断提升,以中国疫苗企业
为代表的众多企业日益成为全球疫苗产业后发国家实现从产品到产业引进的重要合作伙伴。
近年来,中国部分疫苗企业凭借“高质量、高性价比、高灵活性”的优势,切实把握海外市场窗口机遇
,通过出口疫苗成品和提供本地化生产支持等多样化合作方式,快速切入东南亚、南亚、北非、中东等目标
国家免疫规划及自费市场,保障缺乏自主生产和采购能力的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疫苗供应安全。根据华经产
业研究院统计,2024年1-11月中国人用疫苗出口金额为1.8亿美元,已接近2023年全年出口金额,未来市场
空间巨大,但目前有能力参与全球供应的中国疫苗企业仍然有限。2024年沃森生物境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
5.7亿元(其中产品销售收入3.76亿元,技术服务收入1.94亿元),合计较上年同期增长约98%,在保持市场
份额领先的同时继续实现高速增长。中国疫苗的质量和性价比优势也日益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认可,20
24年内,沃森生物旗下双价HPV疫苗通过了WHOPrequalification(简称“WHOPQ认证”),成为第11款获得W
HO预认证的中国疫苗。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疫苗产品通过认证,获得UNICEF及其他联合国下属机构的采购资
格,有利于相关产品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获得准入。高品质的中国疫苗产品正快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努力打破国际巨头长期垄断的产业既有格局,为全球、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的公共卫生
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总体经营情况概述
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人用疫苗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始终秉承“播种健
康,创造美好”的企业使命,坚持“让人人生而健康”的主旨,致力于打造品质优秀、可及性好的创新疫苗
产品,成为全球领先且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疫苗制造商。经过二十四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国内单体在自
主研发疫苗产品数量和品种布局上最具比较优势的企业,也是最具前瞻性和国际视野的中国疫苗企业。截至
目前,公司疫苗产品已累计出口22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连续多年保持了中国疫苗企业出口额(不含新冠疫苗
产品)领先,为健康中国和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贡献沃森力量。
公司是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自主研发并成功上市13价肺炎结合疫苗的企业,该产品自2021年以来持续
保持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实现了国内市场覆盖率和接种率的稳步提升;公司还是中国第二家、全球第四家自
主研发并成功上市HPV疫苗的企业,报告期内在全力拓展国际市场销售的同时,公司切实支持国家《加速消
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积极响应“政府惠民采购”项目招标,让高性价比产品惠及社会大
众。公司拥有成熟稳定的细菌性疫苗技术平台和重组蛋白疫苗技术平台,并通过与合作方的共同努力逐步构
建了mRNA疫苗技术平台和重组腺病毒疫苗技术平台。目前,公司共有8个自主疫苗产品(14个品规)正式上
市销售,包括:13价肺炎结合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型)、双价HPV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型)、23价
肺炎多糖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型)、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型)、A群C群脑膜
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型)、A
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西林瓶型)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西林瓶型)。上述疫苗产品主要用
于预防由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相关疾病。公司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OmicronXBB.1.5)于
2023年12月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纳入紧急使用。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推动该产品注册申请上市许可,已完
成该产品作为迭代疫苗的免疫原性桥接临床试验工作,通过了药品监管部门对于申请上市许可需要完成的药
品注册核查(研制/生产/临床)和药品注册检验,为公司mRNA平台技术的验证以及后续迭代疫苗的快速审评
审批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为实现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当前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公司持续优化治理结构,强
化组织能力建设,锻造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公司董事会及核心管理团队经前期充分研究论证,对公司组织
架构进行了全面优化。同时,为进一步实现公司干部队伍“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沃森化”的建设目标
,公司还完成了核心管理团队的优化提升,旨在通过变革激发、增强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以组织力量推动战
略转型和长期成长。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公司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在总体发展
战略的指引下,持续聚焦主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紧紧围绕年度经营管理计划,切实贯彻
落实各项经营任务,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核心业务的发展,努力实现了核心产品的高质量生产和批签发工作,
并且在产品出口和国际合作、产业化建设、内控建设与管理提升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1、产品销售
2024年,随着全球疫苗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国际巨头加快重磅疫苗品种布局并快速抢占市场,国内市场
接种群体数量、年龄结构和消费习惯的持续变化,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空前提升。面对外部环境变化
,公司持续狠抓营销关键环节,积极认真研究分析疫苗行业竞争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执行措施,坚
定信心、强化落实,持续加强终端渠道的覆盖和渗透。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2024年,公司
13价肺炎结合疫苗继续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第一,非免疫规划疫苗已全面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
主要疾控中心和接种单位。结合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2—
2030年)》部署,公司双价HPV疫苗继续聚焦重点惠民采购项目,持续提高产品的可及性,努力惠及9-14岁
的适龄女童。随着惠民采购项目成本的逐步降低,有利于同等财政资源下政府采购意愿的提升,从而提高惠
民采购项目的地方政府数量和单笔采购数量。2024年,公司自主疫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54211.43万元,占
全年营业收入的90.10%。
2、产品生产和批签发
2024年,公司结合国内外疫苗市场需求变化情况、产品库存情况、年度整体生产计划等因素,有序组织
产品的生产和批签发工作,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全年公司已上市疫苗产品合计获得批签
发24639153剂,在维持产品库存和销售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
3、新产品研发和注册申报
公司在创新疫苗研发上持续保持较高的投入强度,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24.82%。
公司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优秀企业联动,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
补,加快推进多款创新疫苗的前期研发和临床研究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吸附破伤风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目前正在开展Ⅰ期临床研究的前期准备。2025年1月,公司20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申报临床获得受理
。
报告期内,公司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处于Ⅲ期临床试验研究阶段,已完成临床试验全程
免疫阶段主要临床工作,目前正在开展临床研究报告撰写等相关工作。子公司上海泽润九价HPV疫苗Ⅲ期临
床研究的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目前该疫苗与同类疫苗免疫原性比较的Ⅲ期临床试验处于数据统计分析和撰写
临床研究报告阶段。公司与复旦大学、上海蓝鹊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
(OmicronXBB.1.5)(代号:RQ3033)于2024年4月收到Ⅲ期免疫原性桥接临床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该疫
苗Ⅲ期免疫原性桥接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全面达到预设目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公司正在开
展RQ3033的迭代疫苗的药品注册上市申请相关工作。
4、产品出口和国际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平台和产业化优势,将产品销售与技术出海相结合,积极把握“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机遇,年度海外业务收入达5.7亿元人民币(其中产品销售收入3.76亿元,技术服
务收入1.94亿元),合计同比增长98%,再创历史新高。公司产品出口金额已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单体疫苗企
业第一位(不含新冠疫苗出口),继续保持国际业务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司产品首次进入阿富汗、布
基纳法索市场,13价肺炎结合疫苗首次出口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印度,23价肺炎疫苗首次出口菲律宾。同
时,公司继续向摩洛哥出口13价肺炎结合疫苗,并连续7年稳定向埃及客户交付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用于其国家扩大免疫规划(EPI)。截至目前,公司产品已累计出口至22个国家,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亚
、非洲、美洲等区域市场。未来随着公司海外销售合作渠道的不断拓展和持续深入,公司还可通过产品合作
、项目引进等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帮助国内创新疫苗企业加快实现产品的海外销售和产业化建设。
在国际注册和资质认证方面,2024年8月初,子公司玉溪泽润双价HPV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WH
OPQ认证),标志着该疫苗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及其他联合国下属机构的采购资格,并将有
利于该疫苗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获得准入,将为全球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2030全球宫颈癌消除计划贡献中国力
量,是公司国际化业务拓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同时,双价HPV疫苗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食品与药品管理局BPO
M颁发的上市许可,13价肺炎结合疫苗收到阿曼苏丹国卫生部药品安全中心签发的《产品注册证》并实现了
在印度的注册准入。随着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注册进程的持续突破,公司全球化战略版图正加速扩展,国际
化步伐愈发稳健。
在国际医学市场方面,报告期内,公司13价肺炎结合疫苗免疫持久性数据在ISPPD(国际肺炎与肺炎球
菌疾病学会)平台发表。同时,13价肺炎结合疫苗在印度尼西亚开展的上市后研究临床试验完成全部受试者
入组,进入加强免疫阶段,公司持续加强与印尼雅加达地区和巴厘岛地区多家研究中心的合作,快速推进临
床相关工作,争取早日完成临床研究,不断增加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在海外本地化合作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13价肺炎结合疫苗原液在印度尼西亚进行本地化生产
技术合作,目前已与印度尼西亚合作方之间完成了技术转移,本地化建设也已完成,将有效促进当地疫苗产
业升级,为印度尼西亚疫苗自给自足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赋能。同时,该疫苗在摩洛哥的本地化生产技术转移
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中。公司将不断扩大产品在海外市场本地化合作的范围,基于自身丰富的技术转移经验,
探索更多新型合作模式,拓展海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用“中国技术-本地生产”的创新疫苗惠及更多民众
,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
5、产业化建设
报告期内,子公司玉溪沃森多糖结合疫苗扩产扩能项目土建结构工程已竣工验收并完成设备安装。玉溪
沃森两化融合建设项目达成阶段性建设目标,成功构建核心业务管理平台体系,完成覆盖全产品线的MES生
产执行系统的建设上线并投入运行,实现公司所有产品由线下生产、检验过程到线上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同
时,多个车间和产品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也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续玉溪沃森还将持续进行以AI技术为基础的
数字化平台升级,不断完善生产业务主体数字化系统,优化核心业务系统及流程,加速全面业务主体数字化
互联互通,通过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赋能公司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设备设施自
动化控制与生产质量信息化管理的数智化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从原辅材料进入公司到生产质量的全流程管控
和完整数据链,实现每一支疫苗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管理与追溯,持续建设“数字沃森、智能沃森、智慧沃
森”。
6、内控建设与管理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