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亿纬锂能(300014)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0014 亿纬锂能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动力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行业) 486.15亿 100.00 84.65亿 100.00 17.41 ───────────────────────────────────────────────── 动力电池(产品) 191.67亿 39.43 27.23亿 32.17 14.21 储能电池(产品) 190.27亿 39.14 28.02亿 33.09 14.72 消费电池(产品) 103.22亿 21.23 28.47亿 33.63 27.58 其他(产品) 9823.24万 0.20 9373.62万 1.11 95.42 ───────────────────────────────────────────────── 境内(地区) 368.23亿 75.75 59.63亿 70.43 16.19 境外(地区) 117.91亿 24.25 25.03亿 29.57 21.23 ───────────────────────────────────────────────── 直销(销售模式) 486.15亿 100.00 84.65亿 100.00 17.4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动力电池(产品) 89.94亿 41.52 10.30亿 28.90 11.45 储能电池(产品) 77.74亿 35.89 11.18亿 31.36 14.38 消费电池(产品) 48.49亿 22.39 13.73亿 38.52 28.31 其他(产品) 4328.99万 0.20 4307.04万 1.21 99.49 ───────────────────────────────────────────────── 境内(地区) 162.17亿 74.87 23.81亿 66.82 14.68 境外(地区) 54.43亿 25.13 11.83亿 33.18 21.73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业务) 216.59亿 100.00 35.64亿 100.00 16.4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行业) 487.84亿 100.00 83.10亿 100.00 17.04 ───────────────────────────────────────────────── 动力电池(产品) 239.84亿 49.16 34.45亿 41.46 14.37 储能电池(产品) 163.40亿 33.50 27.84亿 33.50 17.03 消费电池(产品) 83.62亿 17.14 19.85亿 23.88 23.73 其他(产品) 9738.77万 0.20 9655.05万 1.16 99.14 ───────────────────────────────────────────────── 境内(地区) 354.82亿 72.73 50.23亿 60.44 14.16 境外(地区) 133.01亿 27.27 32.87亿 39.56 24.72 ───────────────────────────────────────────────── 直销(销售模式) 487.84亿 100.00 83.10亿 100.00 17.0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动力电池(产品) 121.19亿 52.75 17.11亿 46.74 14.11 储能电池(产品) 70.72亿 30.78 11.06亿 30.21 15.63 消费电池(产品) 37.37亿 16.26 7.96亿 21.75 21.30 其他(产品) 4783.81万 0.21 4781.13万 1.31 99.94 ───────────────────────────────────────────────── 境内(地区) 155.52亿 67.69 18.64亿 50.93 11.98 境外(地区) 74.24亿 32.31 17.96亿 49.07 24.19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业务) 229.76亿 100.00 36.60亿 100.00 15.9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04.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4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68607.45│ 5.53│ │第二名 │ 221052.08│ 4.55│ │第三名 │ 191552.64│ 3.94│ │第四名 │ 181022.01│ 3.72│ │第五名 │ 180091.32│ 3.70│ │合计 │ 1042325.50│ 21.4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12.7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2.8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427415.87│ 12.45│ │第二名 │ 273404.87│ 7.97│ │第三名 │ 183945.82│ 5.36│ │第四名 │ 138011.28│ 4.02│ │第五名 │ 104500.49│ 3.04│ │合计 │ 1127278.33│ 32.8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汽 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一)消费电池行业 消费电池主要服务于消费与工业领域。根据MordorIntelligence数据,全球智能电表市场出货量规模预 计将从2024年的1.62亿台增长到2029年的2.36亿台,CAGR达7.8%。 智慧医疗方面,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全球糖尿病管理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423亿美元增至2 030年的1,185亿美元,CAGR为10.9%,持续血糖监测、胰岛素泵渗透率逐步增长。 3C消费电子方面,消费终端需求回暖,AI引领创新,智能眼镜和智能戒指成为新兴品类。Precedencere search机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721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1,805亿美元, CAGR为20%。中国推出“国补政策”进一步刺激国内智能手表等3C消费电子销量的增长。在东南亚各国政府 持续推动两轮交通工具电动化转型的背景下,现阶段电动摩托车市场渗透率仍处于相对低位,行业未来具备 广阔增长机会,将带动出行市场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电动两轮车出口 量共计2,213万辆,同比增长47.1%。此外,电动工具市场穿越行业去库周期,锂电池需求已稳步回升。 清洁设备方面,国内市场受益“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市场持续向好。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4年中国 清洁电器行业零售量3,035万台,同比增长22.8%。 在全球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浪潮趋势下,叠加AI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蓬 勃发展,电池需求将日益增加,市场空间广阔。 (二)动力电池行业 动力电池服务于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等领域。随着技术升级、全球能源转型和环保政策的 推进,动力电池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几年,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动力电池行业作 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发展不仅推动了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根据EVTank数据,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 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根据GGII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2,100万辆,全 球汽车电动化渗透率将接近23%,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610万辆(含出口),电动化渗透率 有望超过50%。 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拉动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根据EVTank数据,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1, 051.2GWh,同比增长21.5%。未来动力电池行业将呈现“技术突破+全球化布局+绿色循环”三位一体发展模 式,全球电气化进程仍在加速推进,将进一步带动动力电池的需求增长。根据GGII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 池出货量将超过1,250GWh,同比2024年增长20%,全球占比超60%。 (三)储能电池行业 世界各国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增加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建设以风光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 统。储能系统能够在发电侧起到调频作用,降低弃风、弃光率;在电网侧削峰平谷,平滑电网输出;在用户 侧应用场景逐渐丰富,在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通讯基站等领域应用逐步扩大。此外,随着全球数字化转 型的加速,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的核心,正日益推动着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的快速发展。算力的快速发展催 生出对储能技术及产品的大量需求,为储能产品的应用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同时储能产品的使用有助于数 据中心和超算中心实现能源效率的提升。 政策层面,主要经济体持续加码储能战略布局:我国通过顶层设计系统性推进产业升级,2024年全年累 计发布储能专项政策超600项,2025年重点实施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工程与电力市场机制改革,为新型 储能规模化应用奠定制度基础;美国依托《通胀削减法案》构建30%投资税收抵免长效激励机制,欧盟通过 容量市场机制创新储能项目市场化收益托底模式;以印度为代表的成长型市场则通过10%可再生能源强制配 储等政策工具,正在培育全球储能产业新增长极。 全球储能产业链集中度持续提升,中国企业凭借技术迭代速度与规模化制造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根据In folink数据,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企业TOP10榜单中九席为中国企业。面对美国IRA法案、欧盟电池法碳足迹 追溯等贸易规制升级,中国头部企业通过属地化产能布局与零碳工厂认证构建应对体系,叠加技术领先优势 ,持续巩固全球市场竞争力。 根据S&PGlobalCommodityInsights预测,2025-2028年全球储能新增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15%以上 。中国市场受电力改革等政策驱动保持稳健增长;以中东、东南亚为代表新兴市场,正快速崛起,成为新增 长极,带来新增增量。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车 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消费电池主要服务于消费与工业领域,服务的市场包括智能表计、智慧生活、汽车电子、智能安防与资 产追踪、智慧医疗、资源监测、3C数码、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清洁电器、便携式储能、BBU(数据中心 备电)、两足/四足机器人等,是支持万物互联的关键能源部件之一。 动力电池主要服务于新能源车用领域,服务的市场包括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等,涵盖12V 、48V、高压动力电池等,是支持绿色出行、低碳交通的重要环节。 储能电池主要服务于储能领域,服务的市场包括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通信储能、数据中 心备电、船舶动力等,是支持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能源系统。 (一)公司主要业务 1、公司的战略定位 公司历经23年高质量发展,现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场景锂电池平台企业,致力于“以全场景锂电 池方案,加速万物互联”,构建起从材料、电芯、BMS到系统的全体系研发平台,形成亿纬创能、亿纬储能 、亿纬动力、战略协同、全球合作经营模式(CLS)五大业务版块。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生活、绿色交通、 能源转型等领域。 面向数字化驱动的可持续未来,公司以“让世界充满前进的能量”为愿景,基于最具多样性的锂电池技 术路线,最全场景的锂电池产品应用,依托“全球制造、全球交付、全球合作”能力体系,携手价值链合作 伙伴,为无处不在的能量需求提供可靠支撑。 2、主要产品及其应用 (1)消费电池 ①锂原电池 主要产品:锂-亚硫酰氯电池、锂-二氧化锰电池、电池电容器(SPC)、复合电源ES等。应用领域:各 类智能表计、汽车电子、智能安防、智慧医疗、定位追踪、资源监测等物联网及新兴产业,如机器人和飞行 器应用领域。 公司的锂锰电池和电池电容器(SPC)、PLM电池等产品在汽车电子中各类信号传输应用场景如TPMS、eC all、安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汽车电子提供了全面的电源解决方案。此外对于新兴产业,如机器人和 飞行器等,对于其中的编码器、传感器等的备用电源,锂原电池和SPC/PLM等产品凭借其高可靠性、长寿命 和宽温性能,与该新兴市场的需求相契合,在需长期免维护、高精度控制的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发挥关键作用 。其中锂亚硫酰氯电池(ER14250/ER14505)在机器人编码器后备电源中已批量使用,其他锂原产品同样具 备应用前景。同时锂原电池所具备的高可靠性、高能量、长寿命的特性,结合SPC的宽温高功率输出特性, 为未来机器人、飞行器等需要兼具高能量和高功率要求的应用场景提供新的电源解决思路,助力AI、万物互 联、全场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②小型锂离子电池 主要产品:小型软包电池、豆式电池、针式电池、方形钢壳电池。 应用领域:电子雾化器、可穿戴设备、移动电源、笔电平板、手机、无人机等。 公司在电子雾化器、可穿戴及消费电子市场与国内外排名前列的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高 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持续开拓消费电子下游应用领域;在低空经济市场的商用无人机和eVTOL等领域逐步 打开局面,成功斩获植保机等商用无人机订单,进一步拓展了头部客户资源,并联合开发新品,形成更为丰 富的产品矩阵。同时,公司布局了锂金属二次电池和固态、半固态电池研发,以满足未来中高端消费市场的 需求。目前,凝胶态固态方案已用于雾化器产品,致力于实现“食品级安全”,能量密度提升超过20%。公 司积极践行欧盟新电池法令要求,针对可拆卸电池方案,在智能手表、眼镜和手机领域开发了方形钢壳电池 ,电子雾化器则实现了可兼容软包电池、方形钢壳电池、圆柱钢壳电池等多元化解决方案。 ③圆柱电池 主要产品:18650和21700的圆柱三元电池,33135、40130和46137的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及电池包。 应用领域:电动工具、园林工具、电动两轮车、清洁设备、便携式储能、智能家居、BBU(数据中心备 电)、两足/四足机器人等。 公司的圆柱三元电池拓展了多个消费应用领域,与细分市场头部客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持续提升细分 市场市占率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全极耳1865030PL产品,满足全球头部电动工具客 户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此外,公司“麟驹”系列电池包荣获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颁发的首批“电 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测评通过企业”认证证书,发布Omni全能电池-LMX系列,凭借三大核 心技术革新与六项性能升级,满足电动两轮车、共享出行等多元场景需求,助力轻型电动车安全化、绿色化 转型。未来公司将继续在电动工具、园林工具、电动两轮车、清洁设备、便携式储能等下游领域巩固优势地 位,同时持续拓宽产品边界,完善产品矩阵,开拓新兴市场。 (2)动力电池 主要产品:方形磷酸铁锂电池、软包三元电池、方形三元电池、大圆柱电池、模组、BMS及电池系统等 。 应用领域: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等领域的解决方案。 公司动力电池主要为三元和磷酸铁锂两大体系。乘用车解决方案拥有46950、12V、48V、Omni电池等王 牌产品,可适配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商用车解决方案拥有开源电池系列王牌产品,涵盖客车、纯电 及混动重卡、专用车、物流车、装载机、挖掘机、高空作业平台等领域。 2024年发布的新产品Omni电池与开源电池,具备行业前沿的快充能力与安全性,经过多年技术积累与产 能布局,公司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已完成规模化建设,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生产矩阵。通过全流程精益化管 理,单位制造成本下降,规模效益进入释放周期。 (3)储能电池 主要产品:大方形电池、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圆柱铁锂电池,拥有电芯、模组、系统到BMS全产品解决 方案及用户侧储能智慧运营服务。 应用领域: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通信储能、数据中心备电和船舶动力等领域。 公司一直坚持为客户创造效益和价值,收获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拥有坚实的优质客户基础,与国际国 内一线新能源企业达成合作。同时公司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Mr.Big储能专用 大方形电池已在荆门工厂率先量产,Mr.Giant系统也将在2025年开启全球交付。 (二)业绩主要驱动因素 1、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下,消费市场电池需求稳健增长 消费电池板块,公司的产品类型丰富,具有市场领先地位,竞争优势明显。公司锂亚电池、电池电容器 (SPC)产品分别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在消费电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公 司始终坚持关注生命、关注健康,积极推进医疗电池解决方案在服务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品中的应用 ,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受益于全球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增长和智能表计产品进入更换周期等因素的驱动,锂原 电池需求保持良好态势。小型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市场复苏的背景下,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持续拓展 海内外头部客户资源,产品已在消费电子多个新细分市场中取得突破,逐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2、政策指引与技术突破共同推进下,动力电池下游需求增长明显 自“双碳”战略目标纵深推进以来,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通过持续政策力度支持,构建了良性的新能源产 业生态体系。中国政府通过实施“税费减免梯度扶持”政策组合拳——包含购置税减免、新能源置换专项补 贴、分级充电网络开发基金等措施,已系统构建“需求引导-消费激励-基建保障”的闭环政策矩阵。从消费 端至售后端全面提升消费者购车意愿,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还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 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固态电池、快充技术、BMS优化、新型电极材料等多个技术方面的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 程和性能显著提升。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升级,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这些创新反映了行业 快速进步,使得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具竞争力。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 %和35.5%,渗透率达到40.9%。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53.2万辆,同比增长28.9%,其中电动重卡增速 创下历史新高,根据EVTank数据,2024年中国电动重卡的销量8.27万辆,同比增长139.4%,电动化率大幅提 升至9.2%。 基于政策导向及技术突破,以及社会认同感和环保意识增强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使得消费者对新能源汽 车认可度高度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3、市场高速增长叠加技术进步,全球储能产业加速构建新业态 2024年全球储能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据能源咨询机构Infolink显示,全年储能电池出货量突破315G Wh,同比增幅超60%,市场格局呈现“核心市场提质、新兴区域放量”的双轮驱动特征。中国、北美及欧洲 三大战略市场贡献全球75%新增装机量。其中,中国市场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全年新增投运规模达103GW h,同比增幅达112%,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与容量补偿机制完善形成关键推力;北美市场公用事业级储能新增 投运32.3GWh,同比增长64%,表前储能经济性突破与IRA政策延续性保障奠定发展基础;欧洲市场通过容量 竞价机制创新与电网灵活性需求激增,实现储能装机规模突破性增长;新兴市场中东光储一体化项目密集启 动、南美电网现代化改造提速,共同构建全球储能增长极。 技术创新持续突破经济性临界点,行业已进入全要素降本增效新阶段。电芯技术加速迭代至500Ah+容量 平台,能量密度提升30%的同时实现8,000次循环寿命突破。基于大容量电芯的储能系统集成度显著提高,6M Wh级集装箱系统通过电芯数量精简与结构优化,较传统方案减少25%占地面积并降低18%系统成本。配合智能 温控与模块化设计创新,电力储能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幅超20%,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正重塑能源经 济模型。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创赋能,领航未来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拥有约23万㎡研究院及6,068名的国际化、跨学科综合研发团队,构建 了6个研究院及5个研究所,涵盖从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电池系统到装备材料、移动能源技术等 全面电池研发平台。同时公司与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就新材料、前研技术等建立深入合作关系。 其中5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中国专利优秀奖”,两次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一次荣获中国轻工联“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并先后获批“锂电池关键技术与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 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通过加强成果 转化力度,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形成了适应竞争和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开发体系。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研发投入和自身研发实力的提升,针对行业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 储备工作。 在消费电池领域,凝胶半固态电池助力打造食品级安全雾化器电池。 在新兴市场方面,公司为无人机、eVTOL等低空领域提供高功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经济性和长 寿命的电池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天空之城”的愿景。 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公司全固态电池已完成小软包电池组装工艺开发,百MWh的中试线预计在2025年 投入运行;公司计划于2026年推出主要应用于混合动力领域的高功率全固态电池,于2028年逐步推进400Wh/ Kg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此外,公司在锂金属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 成果。 在健康和医疗领域,公司是最全面的能量解决方案提供者,产品涵盖人体外的应用如血糖仪、除颤仪、 呼吸机,以及人体内的应用如胶囊内窥镜、心脏起搏器、脑神经刺激器。公司是国内唯一具备植入式医疗器 械电池实现能力的公司,医疗电源全面解决方案包含锂亚电池、锂锰电池、锂氟化碳电池、锂离子电池,广 泛应用于血糖仪、AED除颤仪、重症监护设备、便携式医疗器械等领域。在高端植入式医疗器械,如神经调 控、心律管理、脑机接口等领域,凭借着超20年可靠性应用经验,在高可靠性、长寿命、高安全性的高端医 疗器械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部分产品已开展临床应用,如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产品已完成超过 1,000例临床应用,用于神经调控产品已实现全球首例自闭症临床验证。相关产品已通过ISO13485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UL1642、IEC60086安全认证,与上海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T/CAMD I152-2025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寿命评估加速试验方法》已于2025年3月正式发布,促进医 疗电池行业标准化、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 2、数字赋能,极致制造 亿纬锂能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超级工厂,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全面推进数字化研发、数字化管理 和数字化制造的体系化能力建设。通过构建虚拟化工厂,实现自动化、数字化与低碳化的深度融合,打造集 高效、智能、绿色于一体的超级智能工厂。公司聚焦于打通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与卡点,建立并完善 极致制造标准体系。以此体系为牵引,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推动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的高效 流动,实现技术与质量的双轮驱动,为行业树立新的标杆。 3、全链赋能,韧稳发展 公司积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构建稳固的战略供应链,以确保电池关键材料的供应安全和成本管理。已 建立了从镍钴锂资源到电池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铜箔、铝箔等)再到电池生产 、回收和再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公司不断扩展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以打造具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4、卓越品质,全球合作 公司以ISO9001为基础,融合了IATF16949、QC080000等十余项国际先进管理标准,建立了全面感知顾客 需求的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质量100分”标准。同时,构建了全方位的供应链质量协同模式,与供应商 共同发展。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次重大质量变革,从“质量领先”向“高质量发展”,再到“质量10 0分”的迈进。2021年,公司荣获TüVNORDCERTGmbH颁发的ISO26262:2018流程认证证书,标志着公司在按照 汽车功能安全最高标准要求下,建立了车规级、国际领先的电池系统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彰显了公司在产品 质量和安全领域的卓越追求和认可。 此外,公司的LF173和LF230电芯获得了TUV莱茵颁发的IEC62619CB证书,LF105、LF173、LF304电芯分别 获得了UL美华颁发的UL2580、UL1642、UL1973证书,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拓展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公司始终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在众多市场赢得了国内外优质客户的支持。同时公司对业务模式勇于 创新,将CLS(Cooperation合作研发、License技术授权、Service服务支持)全球合作经营模式列为第五大 业务板块,与全球伙伴合作,共同构建可持续未来。 5、绿色引领,赋能碳中和 亿纬锂能秉承“遵守法律、持续改进、防治污染、节能减排,以更优的能源利用效率,为社会提供绿色 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管理和技术,积极应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风险 和机遇。同时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更加绿色节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2024年亿纬锂能提出CREATE碳中和行动计划,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40年实现核心价值链碳中和。2025 年4月15日,公司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2025(中国版)》,并荣获行业最佳进步企业。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61,455.65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7,558.53万元;其中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6,170.96万元,同比增长14.76%。 在2024年,公司紧紧围绕“精耕细作、颗粒归仓”和“质量年”的经营策略,全面推进满产满销、市占 率提升等重要经营目标的达成。同时,公司进一步提升产品能力、品牌能力、交付能力和服务能力,笃实千 亿平台综合竞争力。 (1)消费电池持续领跑,交付能力不断提升 消费电池领域,锂亚硫酰氯电池、电池电容器(SPC)两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持续引领市场 。电子雾化器电池截止报告期,已向全球提供超20亿只。消费类小圆柱电池持续深化与大客户合作,多个细 分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带动产品实现满产满销,报告期内出货量增长显著,单月产销量突破1亿只。电动工 具、智慧出行、清洁设备等细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在BBU数据中心备电、eVTOL、无人机及飞行器等应用市场,公司与头 部客户建立领先产品开发合作关系;在机器人领域,公司围绕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快充或换电等需求,为 客户提供全面产品解决方案,主要产品涵盖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电池等,其中部分客户已经完成样品交付和 组装。锂亚硫酰氯电池(ER14250/ER14505)在机器人编码器后备电源中已批量使用,其他锂原产品同样具 备应用前景。 报告期内,公司成都小圆柱电池工厂现已投产,马来西亚小圆柱电池工厂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5年年 初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2)储能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推动行业升级 2024年公司储能业务规模与技术水平同步跃升,全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达50.45GWh,同比增幅达91.90%。 据能源咨询机构InfoLink统计,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位,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2024年12月,公司60GWh超级工厂投产,标志着全球储能产业迈入超大容量电芯规模化应用新阶段。核 心产品Mr.Big系列600Ah+储能电芯为行业技术标杆,通过第四代超薄叠片工艺与创新三维集流技术,实现电 芯能量效率96.2%(0.25P充放电倍率,25℃环境)。其配套储能系统采用极简结构设计与智能热管理技术, 可降低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超30%,为新型电力系统提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