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869 金溢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智慧交通和物联网领域身份识别与电子支付的应用开发、产品创新与推广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交通行业(行业) 5.96亿 100.00 2.05亿 100.00 34.29
─────────────────────────────────────────────────
智慧高速(产品) 3.95亿 66.26 1.48亿 72.17 37.35
汽车电子(产品) 1.71亿 28.69 4589.05万 22.44 26.82
智慧城市(产品) 2104.78万 3.53 --- --- ---
其他(产品) 909.54万 1.53 --- --- ---
─────────────────────────────────────────────────
华南地区(地区) 1.96亿 32.90 5085.64万 24.87 25.92
华东地区(地区) 1.94亿 32.46 7886.93万 38.57 40.74
东北地区(地区) 7146.65万 11.98 2727.22万 13.34 38.16
华中地区(地区) 4775.41万 8.01 --- --- ---
华北地区(地区) 3604.45万 6.04 --- --- ---
西南地区(地区) 3062.02万 5.13 --- --- ---
西北地区(地区) 1993.92万 3.34 --- --- ---
境外地区(地区) 76.67万 0.13 --- --- ---
─────────────────────────────────────────────────
直销(销售模式) 5.96亿 100.00 2.05亿 100.00 34.2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交通行业(行业) 2.28亿 100.00 8299.79万 100.00 36.40
─────────────────────────────────────────────────
智慧高速(产品) 1.62亿 71.09 6319.04万 76.13 38.98
汽车电子(产品) 5396.56万 23.67 1659.89万 20.00 30.76
智慧城市(产品) 761.41万 3.34 --- --- ---
其他(产品) 434.09万 1.90 --- --- ---
─────────────────────────────────────────────────
华东地区(地区) 7297.52万 32.00 2968.89万 35.77 40.68
华南地区(地区) 4798.50万 21.04 1214.96万 14.64 25.32
东北地区(地区) 3932.05万 17.24 1772.00万 21.35 45.07
华北地区(地区) 2144.99万 9.41 --- --- ---
西南地区(地区) 1858.91万 8.15 --- --- ---
华中地区(地区) 1732.26万 7.60 --- --- ---
西北地区(地区) 982.36万 4.31 --- --- ---
境外地区(地区) 57.17万 0.25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交通行业(行业) 5.12亿 100.00 1.80亿 100.00 35.11
─────────────────────────────────────────────────
智慧高速(产品) 3.93亿 76.72 1.38亿 76.59 35.04
汽车电子(产品) 8425.92万 16.44 2847.16万 15.83 33.79
智慧城市(产品) 2519.66万 4.92 --- --- ---
其他(产品) 981.34万 1.92 --- --- ---
─────────────────────────────────────────────────
华东地区(地区) 1.90亿 37.00 7335.22万 40.78 38.69
西南地区(地区) 1.04亿 20.34 2837.13万 15.77 27.22
华南地区(地区) 8285.00万 16.17 2691.95万 14.97 32.49
东北地区(地区) 4205.03万 8.21 --- --- ---
华中地区(地区) 3431.06万 6.70 --- --- ---
华北地区(地区) 2903.67万 5.67 --- --- ---
西北地区(地区) 2585.30万 5.05 --- --- ---
境外地区(地区) 445.53万 0.87 --- --- ---
─────────────────────────────────────────────────
直销(销售模式) 5.12亿 100.00 1.80亿 100.00 35.11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交通行业(行业) 2.22亿 100.00 6974.37万 100.00 31.36
─────────────────────────────────────────────────
智慧高速(产品) 1.89亿 85.15 5896.34万 84.54 31.13
汽车电子(产品) 2177.60万 9.79 --- --- ---
智慧城市(产品) 687.59万 3.09 --- --- ---
其他(产品) 437.16万 1.97 --- --- ---
─────────────────────────────────────────────────
西南地区(地区) 6741.11万 30.31 1196.10万 17.15 17.74
华东地区(地区) 6375.69万 28.66 2627.51万 37.67 41.21
华南地区(地区) 3163.65万 14.22 1084.76万 15.55 34.29
东北地区(地区) 1976.43万 8.89 --- --- ---
华中地区(地区) 1353.66万 6.09 --- --- ---
华北地区(地区) 1088.80万 4.90 --- --- ---
西北地区(地区) 1037.94万 4.67 --- --- ---
境外地区(地区) 505.41万 2.27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6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2499.37│ 20.96│
│第二名 │ 9592.70│ 16.08│
│第三名 │ 2030.25│ 3.40│
│第四名 │ 1572.66│ 2.64│
│第五名 │ 1530.41│ 2.57│
│合计 │ 27225.40│ 45.6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9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3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428.37│ 9.40│
│第二名 │ 1725.14│ 4.73│
│第三名 │ 1433.62│ 3.93│
│第四名 │ 1342.32│ 3.68│
│第五名 │ 1295.55│ 3.55│
│合计 │ 9225.00│ 25.3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持续聚焦智慧交通领域,秉承“零死亡、零事故、零拥堵、零碳”的交通使命,沿着ETC—V2X车路
协同—大车路云—车、能、路、云—网联交通智能体(IntelligentAgentofConnectedTransportation)和
网联交能复合体(ComplexofConnectedTransportationandEnergy)的业务发展路径稳步前进,助力“未来
汽车、未来交通、未来城市、未来社会”的协同发展,以期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节能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交通系统。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较大变化,公司所处智慧交通行业仍为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
的行业。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国家密集推出相
关产业政策加速推进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智慧交通行业发展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
生、5G通信等一系列前沿技术,持续推进智慧交通行业蓬勃发展。当前,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在“技术迭代、
政策赋能、市场需求”的三重推动下,已从单一技术创新转向系统性生态重构,深度融入城市治理、能源革
命以及“双碳”战略中,展现出强劲的行业发展动力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ETC融合与交通基建转型,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1)ETC与C-V2X技术耦合驱动智慧交通纵深发展
我国ETC应用领域与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升级,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ETC与C-V2X在终端设备层面将
逐步融合,并将覆盖更多场景的多元终端。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的提高和数字化公路的深化转型,ETC与C-V
2X的技术耦合将驱动智慧交通的纵深发展。
(2)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速赋能交通强国建设
2024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迈入关键阶段。2024年4月,财政部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
《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未来三年,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计划通过
竞争性评审方式支持约30个示范区域,打造线网一体化示范通道及网络,项目计划推动85%左右的繁忙国家
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和70%左右的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2024年7月,公
示的首批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名单中涵盖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
、四川省共八省市,其通道及网络布局紧密契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聚焦京港澳
、连霍等重要通道及京杭运河、西江干线等高等级航道,将推动公路、航道协同联动发展。2024年10月,财
政部、交通运输部研究制定《交通运输领域重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实施有效期至2030年底,办法
明确重点项目资金的支出范围包括交通运输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支出等方面,其中,交通运输智能化、
数字化、信息化支出用于支持按照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及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构建智慧交通体系的
相关建设项目。展望未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持续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示范区域的成功经验推广,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一进程将助力我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为实现
数字中国战略目标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3)云边端协同赋能行业革新
2024年3月,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正式发布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优化升级收费站
标准化专项试点技术方案》。该方案以“云+边+端”技术架构为核心,即云为业务云化软件,边为收费站超
融合服务器,用于集中计算,端为各项终端设备,全面推动收费站向智能化、集约化、无人化方向加速转型
。通过统一业务流程、设备标准以及数据接口,重点支持自助缴费机器人、匝道预交易、远程客服等创新应
用,为全国智慧收费站建设提供了明确的顶层设计指引。
2、“车路云一体化”产业链日趋完善,基本具备大规模应用基础
2024年,我国“车路云一体化”产业政策密集发布,国家及地方通过顶层设计、资金引导、标准制定与
场景落地全面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与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2025年3月,赛文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车路云一体
化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全国已建成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城
市、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2000多公里,各地智能化路侧单元RSU部署超过8700套,5G基站突破400万个,为“
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2024年,继北京、武汉相继公布百亿规模“车路云一体化”
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划之后,全国多地也陆续发布相关项目。
公司具备智能网联环境建设、自动驾驶车网联化改造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先后参与全国几十个智能网联
示范区建设项目,应用类型覆盖自动驾驶网约车、智能网联公交、智能网联道路、特定场景(智慧园区、景
区、港口、矿山)等车路协同场景。
3、城市数字交通探索商业闭环模式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科技日趋成熟,数字化技术在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出行服务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数字交通建设迎来关键发展期。当前,利用大数据、云计
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智慧交通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静态交通(城市
停车场及路边停车位等)、城市道路交通、智慧交通系统等细分应用领域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当前,“车路云一体化”已基本形成多城市、多场景的规模化试点格局,尤其在物流、环卫等低速无人
驾驶领域进展显著。深圳市作为政策创新与技术落地的先锋城市,2025年2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
了《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快推进功能型无人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支持功
能型无人车在物流、环卫等场景的夜间规模化作业,将通过“一区一特色”模式加速商业化进程。例如,深
圳市坪山区已开通多条无人配送车示范线路,无人配送车逐步获批上路;深圳市宝安区同步落地多个无人环
卫场景,部分重点区域实现昼夜清扫协同作业。北京市、苏州市、杭州市、广州市也分别陆续开展了部分路
段低速无人配送车试点。
从商业模式来看,政企协同与产业链整合是目前商业闭环的核心路径。深圳市通过“功能型无人车监管
平台”和“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并推动物流配送等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探索“仓到
仓”夜间物流和“无人机+无人车”协同配送,通过数据共享与算法优化提升运营效率。政策层面,各城市
通过立法明确路权、开放测试区域、提供资金补贴等举措,逐步解决安全责任界定、成本回收周期长等商业
化瓶颈。未来,随着“车路云”基础设施完善和跨城标准互认,商业闭环将加速向全域覆盖和全产业链协同
方向演进。
4、汽车电子新机遇:生态链价值占比逐步提升,开启长景气周期
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加速推进,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价值比重不断提升,成为推动
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近年来,我国本土汽车电子产业技术逐渐成熟,逐步进入国内外主要汽车
主机厂供应链体系,实现了国产汽车电子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突破。这一趋势不仅标志着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在
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也为未来国内汽车电子厂商市场份额的逐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
础。未来,随着本土汽车电子企业技术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市场认可度的不断提高,国产汽车电子产品对进
口产品的替代进程将加速推进,将有助于降低我国汽车产业对进口汽车电子产品的依赖,提高产业的自主可
控能力,同时也将为我国汽车电子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汽车电子行业的特征愈发鲜明,人机交互体验以及智能驾驶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驱动力。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加速推进,终端消费者对于汽车的价值定位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汽车不
再仅仅只是传统的出行工具,而是逐渐向“第三生活空间”演变。这一转变促使汽车电子行业从过去以硬件
为主导的工业产品模式,向“软硬兼备”的智能化终端模式迈进。软件系统在汽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
硬件设备深度融合,共同为消费者打造更加智能、便捷、舒适的驾乘体验。
未来,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下,汽车电子行业有望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迎来长
景气周期。
(二)行业政策
2024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大力支持智慧交通和数字交通发展。2024年1月,工业
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
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通知》,全面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2024年4月,
财政部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将通过三
年左右时间,支持30个左右示范区域,明确按照“奖补结合”方式安排资金,分地区按照核定总投资的一定
比例予以奖补。2024年6月,按照《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通
装〔2023〕217号)有关工作安排,经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组成联合体自愿申报、车辆拟运行城市人民
政府同意、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审核推荐,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研究确
定了9个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并将指导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儋州、郑州7个
城市开展试点实施工作。2024年7月,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名
单(第一批),国家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2024年10月,20个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
应用试点城市(联合体)相关代表在“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一致行动宣言,加
速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化应用,推动全国规模化落地。相关政策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支撑。
(三)行业竞争格局
公司作为智慧交通行业的领军企业,凭借“交通+IT”双基因驱动和全栈式技术服务能力,二十余年来
不断巩固并扩大市场竞争优势,持续拓展智慧高速、城市数字交通、车路协同、汽车电子等核心业务板块。
在智慧高速收费领域,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布局,继续在行业内保持领先优势,新型智能
收费系统解决方案通过“ETC+AI+边缘计算”融合创新,实现无人化收费站、智慧服务区等场景规模化落地
;在城市数字交通领域,公司构建“车-能-路-云-园”全场景闭环能力,以V2X/C-V2X通信模组、全息路口
、数字孪生平台等核心技术为支撑,深度参与几十个国家级智能网联示范区及“双智”城市建设,打造智慧
停车、电动两轮车精准管控等标杆应用,赋能城市动静态交通管理提效;在车路协同领域,公司是行业内较
早开展V2X技术研发的企业,在车路协同领域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公司系交通运输部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
术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牵头单位,形成了“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一体化解决方案,先后参与了多
个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项目建设,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智能网联示范区、示范道路、智能网联高速、智能网联测试场、智能网联公交、低速无人自动驾驶、自动
驾驶网约车、特定区域(智慧园区、景区、港口、矿山)等场景打造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积累
了丰富的智能网联环境建设、自动驾驶车网联化改造方面的能力与经验;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积极布局新
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赛道,是国内较早实现V2X车规级产品交付的企业,通过了多项管理体系认证,已
携手多家主机厂开展了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应用与实践,形成了覆盖智能网联(V2X/ETC)、智能座舱(CMS
电子后视镜)、高压电气(800VPDU控制器)、数字钥匙(UWB精准定位)四大技术模块的产品解决方案体系
。目前,公司已与数十家汽车主机厂建立了定点合作关系,客户覆盖传统汽车主机厂、知名合资车厂、新能
源造车新势力车厂等。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体系
公司持续深耕智慧交通领域,专注于智慧交通领域数字化、网联化、智慧化建设,聚焦“智慧的路”和
“聪明的车”两大核心场景,面向智慧高速、城市数字交通、车路协同、汽车电子业务领域的智慧收费、智
慧隧道、智慧网联高速、ETC车路协同、全息智慧路口、城市智慧停车、智能网联、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
业务场景,提供“解决方案+IOT智能硬件+边端系统”一站式服务,赋能交通管理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
升级,服务公众安全、便捷、畅通、高效出行。
基于多年智慧交通应用实践沉淀,公司全面掌握了“感-融合感知、算-全栈计算、数-数字孪生、通-车
路通信”四大核心技术,构建了“解决方案+核心设备提供+边端系统集成”的服务能力,能够围绕客户及行
业应用需求,提供“车路云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车端产品生态:公司深耕车端电子产品生态布局,构建了覆盖前装与后装市场的全场景产品矩阵。在后
装产品领域,公司主要提供ETC智能电子标签、V2X车载通信单元(OBU)以及RFID汽车电子标识系统三大核
心产品,全面满足车辆智能化改造需求。前装产品线则深度融入整车电子架构,形成由基础车联网设备(ET
C/V2X-OBU)、智能座舱系统(CMS电子后视镜)、高压电气平台(800VPDU控制器)及智能进入系统(UWB数
字钥匙)组成的完整解决方案体系。基于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积淀,公司还可为整车企业提供车规级IT电
子产品的定制化开发服务,涵盖硬件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全流程技术支持。
路端产品生态:主要涵盖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两大领域。高速领域路侧产品主要包括ETC收费系统路侧
单元、移动应急收费终端、MTC自动收费应用系列产品(智能收费机器人系列产品)、智慧隧道能耗管控、
智慧养护施工管控机器人等设备;城市交通领域路侧产品主要面向“车路云一体化”提供AI摄像头、雷达、
路侧RSU、MEC边端计算,面向城市级ETC智慧停车提供ETC手持终端,ETC路侧追缴天线,面向公安交管提供E
TC信息采集天线、RFID汽车电子标识路侧读写器等产品。
云端产品生态:主要涵盖边端应用系统和业务管控系统,包括智慧高速信息发布系统、智慧隧道一体化
运营平台、智慧施工与养护平台、全息感知数字孪生平台、车路协同云平台、城市静态交通管控平台、非机
动车监管平台等应用系统,支撑业务数字化、智慧化管理。
(1)智慧高速业务
智慧高速业务是公司基于智慧收费、智慧高速车路协同、智慧高速全息感知、智慧隧道、智慧服务区、
智慧养护施工等高速公路全场景布局的业务。公司依托ETC等智能设备作为数字交通信息入口,结合大数据
分析、AI计算等信息技术,形成了强大的智能交通管理决策分析及智能应用能力,可面向高速公路管理者和
使用者提供丰富的智能交通管理数字化升级与智慧化发展的应用方案与服务,全面赋能高速公路提升智慧化
管理及服务能力,助力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1)智慧收费
公司依托在高速智慧收费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面向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建设与升级,提供出入口ETC收
费、无人化自助收费、匝道预交易、移动应急收费、以及沿线ETC自由流收费等全场景智慧收费解决方案和
一站式核心设备,助力高速公路打造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智慧收费2.0时代,全面提升高速公路收费
效率,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通行体验。
2)ETC车路协同方案(交通守望者)
“交通守望者”是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以下简称“路网中心”)发布的基于ETC系统
的车路协同信息服务方案。基于路网中心对ETC车路协同信息服务方案的规划,公司打造了路侧多波束RSU、
智能语音OBU等系列产品,能够为高速公路实施“交通守望者”应用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及系统设备,能助力
高速公路构建伴随式车路协同服务体系,有效解决高速公路信息触达难题,助推智慧高速运营管理及服务智
慧升级。
3)智慧高速全息感知
智慧高速全息感知是融合“ETC+视频+雷达”等多源感知技术,打造的低成本高速公路全息感知解决方
案。该方案通过多源感知融合算法和多杆拼接技术,构建了全天候高精度的交通感知能力,借助AI技术智能
分析数据,能够实现全路段车道级行驶轨迹还原,实时掌握车道级交通量、交通事件等信息,为智慧高速实
施车路协同、主动交通管控、应急救援等智慧应用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全面提升高速公路智慧化运营管理
能力。
4)智慧隧道
智慧隧道一体化管控系统是利用全息感知、边缘计算、分布式智能控制、车路通信等技术,对隧道现有
机电系统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能够实现全域交通流精准感知、异常事件智能识别告警、照明通风全时段智
控和设备全周期数字化运维,全面提升隧道安全风险防患和应急处置能力,让隧道更安全、更节能、更易维
。
5)智慧服务区
智慧服务区解决方案主要针对服务区出入口车辆信息采集和ETC便捷出入口建设,通过在服务区出入口
部署ETC和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测进出服务区的车辆信息,并比对分析出入口数据,可以助力服务区实现
饱和度分析、重点车辆监管、逃费稽核等应用,提升服务区智慧化管理水平。也可以在部分符合条件的服务
区,通过在连通地方道路的匝道上部署ETC收费系统,为ETC车辆设置便捷出入口,实现服务区周边车辆就近
上下高速公路,可以有效提升高速公路便民服务水平,推动交旅融合以及区路、区城协同发展。
6)智慧养护施工
智慧养护施工业务通过安全管控机器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录像,智能识别并抓拍现场安全隐患,
依托多源感知+AI算法,有效助力高速公路构建养护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实现施工过程可视化、风险预警自
动化、安全监管及时化,全面提升养护施工安全管控水平。
(2)城市数字交通业务
公司城市数字交通业务主要面向城市动静态交通管理需求,依托多年智慧交通产品开发和应用经验,提
供以全息感知技术、RFID电子标识技术、ETC技术为核心的各类应用解决方案,以及核心设备和系统集成等
全栈式服务。公司致力于利用通信、感知、算法技术赋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网联化转型升级,
打造数据赋能的智慧交通系统,促进城市交通精细化“智理”,提升交通安全与效率。
公司持续坚持技术创新,在ETC、RFID、V2X等核心技术基础上,有效融合多源传感、通信、互联网、边
缘计算、AI计算等新技术,构建城市数字交通应用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
管理能力。公司聚焦城市交通路口、智能网联路段、路边停车场等核心场景,打造了全息智慧路口、智慧交
管、智慧停车等一系列动静态交通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交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交通管理决策,为行业客
户提供合理、高效的运营管理方案,为终端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出行体验,助力智慧城市数字交通建
设。
1)全息智慧路口
全息智慧路口是公司创新融合“视频+雷达+RFID+ETC+V2X+AI”的全息感知解决方案,为城市交通路口
构建的全息感知系统。该方案通过多源传感融合技术、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实时可计算的精准数据底
座,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实时的交通感知数据,可以更直观的呈现实际交通运行状态,为交管部门开展交
通健康诊断、交通组织优化、信控优化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该方案基于全息感知中的ETC和C-V2X技
术的双向通信功能,可助力路口交通基础设施网联化升级,实现主动安全预警、公交优先、智慧信控等车路
协同应用,全面赋能城市交通路口实现精细化、智慧化治理,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路口交通安全和
效率。
2)RFID技术应用方案和产品
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RFID汽车电子标识技术研究和产品制造与推广的企业,陆续研发了多形态RFID电子
标签、RFID高速读写器、RFID双基识别读写器等系列设备,并参与了公安部牵头组织的《机动车电子标识安
全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的编写。公司RFID技术在城市数字交通领域主要应用于RFID电动两轮车管理、RF
ID汽车电子标识等。
RFID电动两轮车管理方案主要是运用“视频+RFID射频”双基识别技术,实现电动两轮车全链条安全监
管。
RFID汽车电子标识可用于交通流量调查、重点车辆监管、涉车治安应用、特种车优先通行等场景,为公
安交管、环保、交通等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
3)ETC拓展应用
公司基于ETC自动识别车辆和智能缴费的应用特性,打造了ETC智慧停车、ETC智慧加油、ETC智慧充电等
以ETC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ETC拓展应用方案,为用户构建了从路内到路外、从出行到停车、从加油到充电的
便捷车生活,有力促进城市静态交通运营管理智慧升级。
(3)车路协同业务
公司是行业内较早开展V2X技术研发的企业,在车路协同领域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公司系交通运输部
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牵头单位,致力于车路协同前沿技术探索,从V2X底层通信模组
到终端产品到应用层开发,全链条自主研发,在DSRC-V2X、4G-V2X、5G-V2X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和
技术储备,构建了涵盖终端产品、应用平台、算法、协议栈的全业务能力,打造了完整的“车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