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442 龙星科技 更新日期:2025-09-1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炭黑、白炭黑及煤焦油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 20.86亿 98.32 1.77亿 95.49 8.46
其他(行业) 3558.02万 1.68 833.08万 4.51 23.41
─────────────────────────────────────────────────
炭黑(产品) 19.58亿 92.28 1.18亿 63.97 6.04
白炭黑(产品) 6829.40万 3.22 2759.11万 14.92 40.40
电及蒸汽(产品) 5985.98万 2.82 3070.26万 16.60 51.29
其他(产品) 3558.02万 1.68 833.08万 4.51 23.41
─────────────────────────────────────────────────
国内(地区) 18.67亿 87.97 1.52亿 82.19 8.14
国外(地区) 2.55亿 12.03 3293.99万 17.81 12.91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 42.83亿 98.33 4.60亿 98.67 10.74
其他(行业) 7263.25万 1.67 621.19万 1.33 8.55
─────────────────────────────────────────────────
炭黑(产品) 40.39亿 92.73 3.52亿 75.51 8.72
白炭黑(产品) 1.52亿 3.50 5346.13万 11.46 35.12
电及蒸汽(产品) 9185.87万 2.11 5454.35万 11.69 59.38
其他(产品) 7263.25万 1.67 621.19万 1.33 8.55
─────────────────────────────────────────────────
国内(地区) 37.49亿 86.07 3.88亿 83.19 10.35
国外(地区) 6.07亿 13.93 7838.03万 16.81 12.92
─────────────────────────────────────────────────
非寄售(销售模式) 37.76亿 86.69 4.14亿 88.70 10.96
寄售(销售模式) 5.80亿 13.31 5269.00万 11.30 9.0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 19.97亿 98.09 1.79亿 98.45 8.97
其他(行业) 3894.29万 1.91 282.99万 1.55 7.27
─────────────────────────────────────────────────
炭黑(产品) 18.82亿 92.47 1.31亿 71.85 6.95
白炭黑(产品) 7426.18万 3.65 2413.50万 13.26 32.50
电及蒸汽(产品) 4008.09万 1.97 2427.68万 13.34 60.57
其他(产品) 3894.29万 1.91 282.99万 1.55 7.27
─────────────────────────────────────────────────
国内(地区) 17.00亿 83.53 1.45亿 79.49 8.51
国外(地区) 3.35亿 16.47 3733.82万 20.51 11.1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 42.41亿 99.28 4.03亿 98.41 9.50
其它(行业) 3093.06万 0.72 651.38万 1.59 21.06
─────────────────────────────────────────────────
炭黑(产品) 40.27亿 94.26 3.21亿 78.50 7.98
白炭黑(产品) 1.41亿 3.30 4096.88万 10.01 29.09
电及蒸汽(产品) 7355.83万 1.72 4055.50万 9.90 55.13
其他(产品) 3093.06万 0.72 651.38万 1.59 21.06
─────────────────────────────────────────────────
国内(地区) 36.45亿 85.33 2.94亿 71.83 8.07
国外(地区) 6.27亿 14.67 1.15亿 28.17 18.40
─────────────────────────────────────────────────
非寄售(销售模式) 37.68亿 88.20 3.44亿 83.97 9.12
寄售(销售模式) 5.04亿 11.80 6565.49万 16.03 13.0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4.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3.3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43172.74│ 9.91│
│客户二 │ 40816.14│ 9.37│
│客户三 │ 23932.98│ 5.50│
│客户四 │ 20619.36│ 4.73│
│客户五 │ 16641.41│ 3.82│
│合计 │ 145182.62│ 33.3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2.0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0.8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29905.43│ 7.65│
│供应商二 │ 26642.70│ 6.82│
│供应商三 │ 25388.31│ 6.50│
│供应商四 │ 19729.57│ 5.05│
│供应商五 │ 18734.59│ 4.79│
│合计 │ 120400.60│ 30.8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2025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全球经济日渐趋弱的情况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GD
P同比增长5.3%,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所属的炭黑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炭黑作为关键的高分子纳米材料之一,广泛应
用于轮胎、橡胶制品、新能源、油墨、涂料、塑料等领域。橡胶轮胎作为炭黑的核心应用领域占炭黑用量约
70%,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
和40.3%,市场占有率达到44.3%;据中国公安部统计,截止至2025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
同比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0.37亿辆,同比增长48%。汽车保有量及产销量的增加是炭黑供需
增长的关键基础。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全国会员企业炭黑产量、销量
双增,炭黑生产总量260万吨,同比增加4.11%,炭黑销量250万吨,同比增长1.54%。
但是,另一方面受整体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新旧动能周期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据国家统
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365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化学原料
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9.0%。
炭黑行业由于上游原材料煤焦油呈现供强需弱的局面,成本支撑减弱,市场价格整体震荡下行,行业利
润水平受到一定挤压。
(二)主要业务
公司是专业从事高品质纳米级炭黑、白炭黑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内十
强炭黑企业,是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理事单位。公司是国家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
“绿色工厂”,工信部“国家5G工厂”名录企业,河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设有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
北省炭黑技术创新中心,通过了CNAS国家实验室和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PLUS)。
(三)主要产品及用途
1、炭黑
炭黑是一种由烃类化合物(液态或气态)经不完全燃烧或热裂解生产,主要由碳元素组成,粒子尺寸在
11至100nm之间,以近似于球体的胶体粒子及具有胶体大小的聚集体形式存在,外观为黑色粒状或粉末的工
业产品。炭黑是我国现代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材料之一,能够赋予其他材料或制品一些特殊的使用性
能,被广泛用于轮胎,胶管、减震件、密封件、电缆等橡胶制品,以及塑料制品、涂料、电池材料添加剂等
众多应用领域。根据用途的不同,炭黑可分为橡胶用炭黑和非橡胶用炭黑,其中橡胶用炭黑约占炭黑消费总
量的90%。公司炭黑产品主要在橡胶行业中使用,同时在油墨涂料等行业中也有应用。按照炭黑粒子直径、
结构性、吸碘值、DBP吸收值等指标,公司橡胶用炭黑产品可划分为六大类二十多个品种,主要应用于汽车
轮胎、工程胎、飞机轮胎等各类轮胎,部分用于高铁减震垫、建筑物减震橡胶、输送带及其它高端橡胶制品
的生产。按功能划分,炭黑产品可分为硬质炭黑和软质炭黑,在轮胎应用中,硬质炭黑应用在轮胎的胎面部
位,可以和橡胶分子之间形成结合力很强的化学键,从而提高橡胶的硬度、强伸性能和耐磨性能;软质炭黑
可以有效的填充到橡胶分子间形成的空隙中,改善橡胶的粘弹性,多用在轮胎的胎侧和胎体部分,增加轮胎
在滚动过程中的耐曲挠性。公司使用先进的炉法工艺生产炭黑,产品以乙烯焦油、蒽油和煤焦油为主要原料
加工而成。炉法生产的特点是,燃料在反应炉中燃烧,提供原料裂解所需的热量。燃烧和裂解过程同时发生
。根据所用原料形态的不同,炉法生产可分为气炉法和油炉法两种,目前我公司使用油炉法生产炭黑。在炉
法生产工艺流程中,反应炉是核心设备。生产不同品种的炭黑需采用不同结构尺寸的反应炉。空气和燃料在
反应炉中燃烧,原料经雾化后喷入燃烧的火焰中,经高温热解生成炭黑。炭黑悬浮于燃余气中形成烟气。烟
气经急冷后送空气预热器、油预热器进一步降温,最后送入袋滤器,分离出的炭黑送到造粒机中造粒,然后
在干燥机中干燥。我公司炭黑产品在造粒方法上使用湿法造粒法,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湿法造粒是将粉
状炭黑和适量的水和黏合剂加入湿法造粒机中,在造粒机搅齿的作用下均匀混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形成
均匀的球形颗粒。然后经过干燥机干燥脱除水分,分级筛选、精制,最终形成均匀颗粒状产品。湿法造粒的
炭黑颗粒大小均匀,具有一定的强度,在存储、包装、运输过程中颗粒的破碎大幅度减少,粉剂含量低,避
免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粉尘的污染,不会因炭黑颗粒破碎造成橡胶混炼设备的阻塞及炭黑分散不均匀的现象
。
2、白炭黑
白炭黑主要成分是水合二氧化硅,因其结构和功能与炭黑类似,故称为白炭黑。白炭黑作为一种环保、
性能优异的助剂,主要用于橡胶制品、纺织、造纸、农药、日化、食品添加剂等领域。随着硅橡胶、功能新
材料及涂料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沉淀法白炭黑的需求量也同步增长,市场前景广阔。本公司白炭黑产品主要
应用于轮胎、橡胶制品、硅橡胶、药物载体、饲料添加剂及消光剂用白炭黑等类别。本公司的白炭黑为沉淀
法白炭黑,采用固体硅酸钠加硫酸的生产工艺。固体硅酸钠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溶解在水中形成液态固体硅
酸钠,液态固体硅酸钠在反应釜中和一定浓度的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后生成沉淀法二氧化硅,即白炭黑。然后
含白炭黑的料浆经压滤、洗涤将固体二氧化硅分离,再经干燥机干燥至符合要求的含水范围内,包装入库。
(四)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煤焦油、蒽油等,根据生产计划、安全库存量及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预测等
信息综合制定采购计划,采购价格以供应商的公开市场报价为参照,双方协商确定最终采购价格,具体采购
流程如下:采购部根据生产部制定的《原辅材料需求计划》,结合库存状况,编制年度及月度《原辅料采购
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采购计划制订时必须从合格供方名单中选取供方,同时需考虑供方上次供
应的供货业绩、供方供应能力、供货周期、运输周期、付款方式等因素,应能满足生产计划和生产的组织。
采购部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实施采购,并保证原辅料的品种、数量、质量、交货时间符合要求。
2、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定制化生产模式。市场营销部门接收经客户确认的订单或合同,汇总形成月度
销售计划推送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结合库存等因素形成月度生产计划,组织实施生产,满足客
户需求及交货期。公司的炭黑生产线全部采用DCS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各生产现场由中心控制室集中统一
控制,对投料、制造过程、产品质量、库存管理与发货进行全程跟踪,并可以自动调控重要工艺参数。现代
化、自动化的生产流程确保公司炭黑产品的优质高产,并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和
定制化生产。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设立市场营销部门具体负责业务推广、品牌宣传、新客户开发、客户关系维护
等工作。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知名轮胎企业,该类客户对供应商的生产资质、技术研发、工艺设备、质量
管理等方面要求较高,公司通过国际化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客户全方面审核后成为合格供应商,与高端客户
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市场地位
随着山西、重庆两个生产基地的投产,公司产能瓶颈得到有效缓解,服务下游客户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
强。公司当前拥有河北沙河、山西长治、河南焦作及重庆四个炭黑生产基地,截至2025年6月底,炭黑已投
产能达到64.5万吨/年,白炭黑产能3.5万吨/年,总体产能规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
及国内各区域,客户涵盖米其林、大陆马牌、倍耐力、玲珑、中策、赛轮等国内外知名轮胎企业。
(六)业绩驱动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为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通过加强集团化管理、优化原料配比及产品结构、加大研
发创新投入、实施精益项目管理、开发碳材料新品及开拓新市场等各项措施,抵消部分外部不利影响,使公
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处于行业较好水平。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能规模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炭黑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能规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截至2025年
6月30日,公司炭黑设计产能达到64.5万吨/年,拥有17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工艺湿法造粒炭黑生产线。
根据中国橡胶协会炭黑分会统计数据,公司位列我国重点企业炭黑产量前3位。
2、研发与技术优势
公司围绕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前沿领域,致力于碳基新材料和绿色降碳产品等先进技术的研发
,与复旦大学、中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开展先进新材料、新工艺、新领域的科学研究,以产学研
深度融合为契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公司为满足不同市场及客户的需求,强化高端产品和个性化产品的研发,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
进,2025年上半年集中攻克9项重要研发项目,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1624万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累计
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22项,内容涵盖炭黑生产设备、工艺优化、环保技术、白炭黑制备、能源回收、尾气处
理、原料处理及碳基新材料研发等多个领域,聚焦于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绿色低碳及特种材料开发。
3、资源综合利用优势
公司建设配套尾气回收利用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全部回收用于生产、发电、制汽或对外供热。
尾气发电产生的电力除自用外,剩余部分为社会提供电力、蒸汽和冬季采暖热源用于民生。公司高效回收生
产过程中的显热和潜热,并建有行业首台套双超机组实现能源超高效率创新利用,达到了节能增效的良好经
济效益和降碳减排的社会效益。
4、客户资源及品牌优势
公司深耕炭黑行业,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和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通过多项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和多
家高端客户的供应商系统认证,公司产品质量及服务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龙星”炭黑是中国橡胶协会指
定的“协会推荐品牌”,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众多知名大型轮胎企业与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5、产业一体化协同优势
公司聚焦碳基和硅基材料主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携手科研院所及下游产业共同研发,拓宽新材料品
种和应用领域,推进新材料国产化技术进程。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整合现有产业基础,通过推进智能装
备制造基地项目,并结合工业机器人、5G技术、自动包装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充分释放产业一体化协同效应
,为构建绿色低碳5G智慧工厂打下坚实基础。
6、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建立市场响应决策机制,优化原料采购结构,把握采购节奏,与主要供
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供应稳定性和成本可控。同时通过工艺技术革新、强化
能源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等措施,打造核心的成本管控体系。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