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136 安 纳 达 更新日期:2025-08-0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生产和销售系列二氧化钛及相关化工产品。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行业) 8.43亿 96.26 81.85万 27.97 0.10
其他业务(行业) 3276.26万 3.74 210.77万 72.03 6.43
─────────────────────────────────────────────────
钛白粉(产品) 5.75亿 65.61 1754.30万 599.51 3.05
磷酸铁(产品) 2.68亿 30.65 -1672.45万 -571.54 -6.23
其他业务(产品) 3276.26万 3.74 210.77万 72.03 6.43
─────────────────────────────────────────────────
境内(地区) 7.12亿 81.33 --- --- ---
境外(地区) 1.64亿 18.67 524.42万 100.00 3.21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行业) 18.72亿 99.20 6461.77万 95.76 3.45
其他业务(行业) 1514.54万 0.80 285.80万 4.24 18.87
─────────────────────────────────────────────────
钛白粉(产品) 12.78亿 67.75 1.08亿 160.22 8.46
磷酸铁(产品) 5.93亿 31.45 -4349.05万 -64.45 -7.33
其他业务(产品) 1514.54万 0.80 285.80万 4.24 18.87
─────────────────────────────────────────────────
境内(地区) 15.08亿 79.92 --- --- ---
境外(地区) 3.79亿 20.08 3286.97万 48.71 8.67
─────────────────────────────────────────────────
金红石型钛白粉(业务) 12.64亿 66.97 1.07亿 158.83 8.48
磷酸铁(业务) 5.93亿 31.45 -4349.05万 -64.45 -7.33
其他业务(业务) 1514.54万 0.80 285.80万 4.24 18.87
锐钛型钛白粉(业务) 1468.73万 0.78 93.44万 1.38 6.36
─────────────────────────────────────────────────
境内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1.05亿 58.55 --- --- ---
境内区域经销(销售模式) 4.03亿 21.36 --- --- ---
境外销售(销售模式) 3.79亿 20.08 3286.97万 48.71 8.6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行业) 9.73亿 99.39 7006.43万 98.02 7.20
其他业务(行业) 597.65万 0.61 141.72万 1.98 23.71
─────────────────────────────────────────────────
钛白粉(产品) 7.15亿 73.07 8255.61万 115.49 11.54
磷酸铁(产品) 2.58亿 26.32 -1249.18万 -17.48 -4.85
其他业务(产品) 597.65万 0.61 141.72万 1.98 23.71
─────────────────────────────────────────────────
国内销售(地区) 7.82亿 79.88 --- --- ---
国外销售(地区) 1.97亿 20.12 2285.86万 31.98 11.61
─────────────────────────────────────────────────
金红石型钛白粉(业务) 7.08亿 72.34 8218.85万 114.98 11.61
磷酸铁(业务) 2.58亿 26.32 -1249.18万 -17.48 -4.85
锐钛型钛白粉(业务) 717.24万 0.73 36.77万 0.51 5.13
其他业务(业务) 597.65万 0.61 141.72万 1.98 23.7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行业) 20.84亿 98.70 1.99亿 97.90 9.57
其他业务(行业) 2740.36万 1.30 428.54万 2.10 15.64
─────────────────────────────────────────────────
钛白粉(产品) 13.65亿 64.65 1.25亿 61.23 9.14
磷酸铁(产品) 7.19亿 34.05 7471.95万 36.67 10.39
其他业务(产品) 2740.36万 1.30 428.54万 2.10 15.64
─────────────────────────────────────────────────
境内销售(地区) 17.24亿 81.65 1.67亿 81.92 9.68
境外销售(地区) 3.87亿 18.35 3683.98万 18.08 9.51
─────────────────────────────────────────────────
金红石型钛白粉(业务) 13.52亿 64.05 1.23亿 60.51 9.12
磷酸铁(业务) 7.19亿 34.05 7471.95万 36.67 10.39
其他业务(业务) 2740.36万 1.30 428.54万 2.10 15.64
锐钛型钛白粉(业务) 1279.13万 0.61 145.98万 0.72 11.41
─────────────────────────────────────────────────
境内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3.17亿 62.37 --- --- ---
境内区域经销(销售模式) 4.07亿 19.28 --- --- ---
境外销售(销售模式) 3.87亿 18.35 3683.98万 18.08 9.5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8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6.9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40597.39│ 21.52│
│客户二 │ 19527.80│ 10.35│
│客户三 │ 12133.18│ 6.43│
│客户四 │ 9924.76│ 5.26│
│客户五 │ 6434.01│ 3.41│
│合计 │ 88617.13│ 46.9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7.6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8.7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22851.39│ 14.59│
│供应商二 │ 21494.84│ 13.73│
│供应商三 │ 13823.21│ 8.83│
│供应商四 │ 9324.17│ 5.96│
│供应商五 │ 8761.15│ 5.60│
│合计 │ 76254.76│ 48.7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钛白粉行业发展情况
我国的钛白粉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自1998年至今二十多年是中国钛白粉工业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呈高速增长态势,行业产量亦随之同步攀升,根据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的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钛白粉行业总产量由1998年的14万吨增加到2024年的476.6万
吨。
自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钛白粉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并保持至今。2025年上半年我国钛白粉产量
239.53万吨,产量与去年同期接近。
钛白粉行业的销售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受下游行业需求的影响,各季度的销售并不均衡。钛白粉行业的
周期性取决于下游行业的运行周期和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并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与下游房地产、包装
材料、塑料及汽车工业等发展密切相关。
短期来看,受近几年下游房地产行业需求持续疲软影响,国内钛白粉市场的需求收窄。长期来看,伴随
存量房市场扩容、老旧小区改造对建筑涂料的持续需求,同时在汽车消费转型升级以及国内经济可预期的持
续增长带动下,预计国内钛白粉下游产业需求量长期会稳步回暖。
报告期,我国钛白粉行情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涨阶段:进入2025年,钛白粉市场价格延续20
24年年末的下跌行情,1月下旬钛白粉价格开始止跌回升,受市场需求阶段性前置、企业开工率不足等因素
叠加影响,钛白粉市场出现短期供需结构失衡,导致市场供应趋紧,1-3月市场迎来三轮涨价潮,3月下旬,
市场接单量有所下降,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市场出货受阻,库存压力较大,钛白粉价格冲高回落。第二阶段
下跌阶段:4-6月钛白粉市场价格连续下滑,因库存压力较大,市场开工率下滑,钛白市场稳中走弱,6月末
钛白粉市场价格跌至上半年最低点。
内需上,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乏力,钛白粉需求增量有限,据涂多多数据统计,2025年1-5月国内钛白粉
表观需求量128.19万吨,同比增加4.37万吨,同比增长3.53%。
外需上,伴随国外印度、东盟、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新兴经济体对基建固投有着刚
性需求,钛白粉在全球市场上依然有着稳定的增量呈现,但近年来,受贸易保护政策影响,国内出口受反倾
销影响呈下滑趋势,上半年我国钛白粉出口总量为91.66万吨,较去年减少5.59万吨,同比下降5.75%。
在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2023年12月颁布并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对改造后能效达到最新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中标杆水平的项目,参照鼓励类
管理,限制硫酸法钛白粉(联产法工艺除外),对钛白粉生产和能耗提出更高的要求。联产法工艺及能效标杆
水平的钛白粉企业已成为钛白粉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期,主流钛白粉厂商增加产业协同布局、提升产品全产
业链附加值;通过提升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从而促进生产节能降耗、环保高质。钛白粉市场发展迎来高
质量、高竞争局面,钛白粉行业整体向着绿色环保、低能耗、高品质、高集中度、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转变
。
2、磷酸铁行业发展情况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提出及实行,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都把新能源的发
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电力储能。在国内,国家陆续出台了政策规划,推动中国新
能源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出台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
案》、《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等。
公司控股子公司铜陵纳源主要产品为磷酸铁,磷酸铁是制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磷
酸铁作为磷酸铁锂的正极材料,上游主要为磷化工和废副综合利用的钛白粉行业,下游主要应用于磷酸铁锂
新能源电池行业,终端产品应用于汽车、船舶、储能等新能源行业。磷酸铁锂因具有铁、磷资源丰富,价格
低廉、其制作的电池比容量大、高温性能优异,高功率输出、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综合优势已成为电池
材料的首选。
自2021年以来,大量的钛白粉企业跨界进入到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领域,依托原材料成本综合优势规
划布局了大量的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生产项目。目前市场在近几年不断急剧扩产情形下,随着外资企业和其他
企业也在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市场竞争亦将日趋激烈。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能源电池出货量的提升。根据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5年
1-6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约为7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40.3%,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44.3%。为解决
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消纳问题,储能电芯仍然会以电力储能为主导。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风电等新
能源的高速增长,动力及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2025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产量697GWh,同比
增长60.4%,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产量552.4GWH,同比增长81.1%,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到79.2%,同比上升9个
百分点。受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高速增长推动,2025年上半年我国磷酸铁产量为139.57万吨,同比增长62
.72%。
报告期,受国内各家磷酸铁厂商前期布局的产线陆续释放影响,磷酸铁价格依旧处于低位,虽然终端市
场对磷酸铁的需求量依旧强劲,但供给侧产量也在同步快速释放,磷酸铁市场依旧处于激烈竞争态势。
(二)公司主营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钛白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金红石型钛白粉、锐钛型钛白粉等系列产品
。现有产能8万吨。公司“安纳达”牌钛白粉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作为老牌的钛白粉生产企业,在
下游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
公司控股子公司铜陵纳源从事磷酸铁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磷酸铁系列产品。现有产能
15万吨。作为较早一批进入锂电的磷酸铁企业。公司在磷酸铁生产、研发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稳定的技术和生
产工艺。
1.钛白粉化学名称为二氧化钛(Tio2),具有优良的白度、着色力、遮盖力、耐候性,是一种性能优异
的白色
颜料和化工原料,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白色颜料,可广泛用于涂料、塑料、橡胶、油墨、造
纸、化纤、日化、医药等行业,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众多领域。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是三大
无机化学品之一。我国的钛白粉需求端主要集中在涂料、塑料和造纸,其中涂料的终端市场主要集中在建筑
、包装及汽车涂料等。
2.磷酸铁又名磷酸高铁、正磷酸铁,是铁盐溶液和磷酸钠作用的盐,其中的铁为正三价。主要应用于磷
酸铁锂电池材料、催化剂及陶瓷等。
(三)经营模式
公司生产的钛白粉为外购的钛精矿加工生产钛白粉,生产方法为硫酸法;公司生产的磷酸铁为外购磷酸
与自产硫酸亚铁加工生产磷酸铁;公司物资采购实行“比质比价”公开招标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销
定产;生产模式是化工企业典型的大规模连续化方式组织生产;产品销售采取直销和经销方式相结合,针对
不同的客户分为直接销售、区域经销和外贸出口三种方式。
报告期内,钛白粉市场,公司在稳固国内经销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和建立国际自主销售渠道,打造
自主品牌,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在国外终端市场进行销售。磷酸铁市场,公司稳定市场规模,加强研发能力
,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能耗,提升磷酸铁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报告期,公司的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目前的经营模式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四)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钛白粉上市企业之一,钛白粉产品质量领先,产品性能良好,在行业内具
有较高的知名度,在部分中高端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铜陵纳源主要产品为磷酸铁,作为国内较早发展布局磷酸铁产业的企业,在磷酸铁产业化及技术、成本
、市场方面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公司积极顺应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加大产业布局,与行业头部企业联合,
引进战略资本的投入。
1、团队建设优势:公司拥有高素质的技术、生产和管理团队,相关核心管理技术人员长期致力于钛白
粉、磷酸铁产品相关的科研技术研究和实践,培养了一批拥有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核心骨干人员。公司研发
、生产和销售等各个团队均能够加强彼此分工协作,确保公司的高效运营,持续为公司研发技术创新、生产
连续性和产品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2、技术积累优势:公司是国内较早的钛白粉生产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拥有较为深厚的
技术积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公司曾先后与天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
华大学开展了“产学研”合作,联合进行了“TiO2水解在线自动化控制”“钛白粉后处理包覆技术研发和平
台建设”、“高性能致密复合膜钛白粉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高耐候性钛白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等技术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高性能致密复合膜钛白粉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项目,获得中
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铜陵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且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安徽省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高耐候性钛白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10项发明专利和51项实用新型专利。
3、产业协同优势:产业链拓展优势,公司磷酸铁产品主要原材料硫酸亚铁为钛白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
品,主营产品的产业链及增加值得到有效拓展;基础设施投资优势,纳源公司建设在安纳达厂区内,距离市
区较近,水、电、蒸汽、天然气等公用工程及基础设施依托母公司安纳达,污水处理依托母公司安纳达污水
处理站,投资成本优势明显,万华电池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钛白粉业务与万华化学现有涂料业务具有互
补及协同效应。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情况
(1)报告期,国内钛白粉产量与去年相比持平,短期来看,市场处于供给侧竞争加剧,下游市场需求
收紧的阶段。
在此背景下,公司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对标行业先进,积极开展工艺优化和技术
迭代,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坚持装置稳定高效提产增效,坚持创新发展提质增效,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创
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中高端塑料领域专用金红石型钛白粉工艺技术研究,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坚
持降本增效,通过设备装置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能源消耗等,多点发力,纵深推进降本
增效,实现钛白粉吨成本降低的工作目标。坚持安全环保提档升级,推进HSE责任管理工作,优化完善各部
门、各岗位履职清单、区域安全责任考核;强化项目环评工作,加强环保管控。
(2)报告期,我国新能源行业稳步增长,受新能源行业发展推动,磷酸铁行业处于外部发展与竞争并
立、内部提质与降耗并举的阶段。
国内磷酸铁行业高速发展,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日益明显。公司将应时而变,全面推进技术改造,以节
能降耗为抓手,以质量控制为核心,重点推进关键项目建设,推动产品降本提质。拓宽销售渠道,将新产品
纳入老客户的采购体系。防范资金风险,确保当期货款足额及时回笼。有效降低库存量,加强材料、设备市
场价格信息的调研与分析,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生产系统坚持开展降本增效,增强产品市场竞争
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企业、安徽省标准化AAA级示范企业、安徽省循环经济示范单
位。“安纳达”牌钛白粉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安纳达”注册商标被评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在下游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
2.技术优势
钛白粉产品方面:公司从事精细无机化工产品生产将近三十年,是国内较早的钛白粉生产企业之一,在
技术吸收、创新及人才储备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公司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在
钛白粉生产工艺管理与控制、设计制造等方面技术优势明显。公司拥有多项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金红石型钛
白粉生产关键技术。公司通过与清华大学、优力泰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发出了高耐候的致密复合膜金红石型
钛白粉产品,高档塑料、油墨专用金红石型钛白粉、光伏背膜用金红石型钛白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公
司由最初的4000吨/年的产能发展为8万吨/年的装置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消化吸收硫酸法钛白粉先
进生产技术,淘汰了落后工艺,提升了装置硬件水平,装置采用大型化设备后使得公司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
升,生产消耗和成本均达到了同行业先进水平。公司视技术创新为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持续不断加大投
入,从国内外购置了较为先进的研发、生产和检测设备,不仅从硬件上提升了公司在研究开发各类钛白粉生
产和应用的能力,更为公司研发技术创新、生产连续性和产品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公司在生产经
营过程中不断开展专题研究、难题攻关等技术开发活动,先后完成了多项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工作,部分研究
开发成果已在项目中得到应用,部分已申报且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报告期,在新产品设计研发方面,继续研究开发光伏背膜以及新研究开发电泳漆等领域专用金红石型钛
白粉,提高产品在专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生产工艺优化及技术提升方面主要是研究开发铝盐煅烧促进
剂处理工艺,以上研究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种类,提高了公司盈
利水平。公司累计拥有钛白粉生产研发专利技术3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4项,发明专利7项。
公司高度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强科研项目和研发团队
管理,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安徽省高性能钛白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水
平。公司制定了《安徽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奖励管理办法(试行)》和《专利工作管理办法》
等一系列研发管理制度,为公司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磷酸铁产品方面:纳源公司磷酸铁装置建设在安纳达厂区内,用地租赁母公司,水、电、蒸汽、天然气
等公用工程及基础设施依托母公司安纳达,污水处理依托母公司安纳达污水处理站,投资成本优势明显。纳
源公司建设在安纳达厂区内,距离市区较近,公司执行京津冀地区最严格的大气排放标准,安全、环保日常
管理工作纳入母公司安纳达已运行30年的管理体系内。纳源公司磷酸铁生产原料硫酸亚铁为母公司副产品,
由皮带运输到原料岗位;磷酸由集团内供,距离厂区2km,可以直接使用40%浓度中间品,节省浓缩成本;双
氧水由集团内供,运输距离100km左右;公用工程和安全环保可以依托母公司,因此成本优势明显。采用大
型化、智能化设计理念,提高了装置运行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安伟宁和安轩达装置作为纳源车间管
理,用工成本大大降低。
公司在2015年进入锂电行业,属于较早一批进入锂电的磷酸铁企业,拥有10年的市场和技术沉淀,核心
技术团队稳定。公司首创了大型化、一体化的天然气干燥、脱水工艺;主要原材料自供,生产过程采用DCS
智能化控制系统;独特的产品形貌,有助于提高研磨效率和压实密度。公司目前建有5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
,配有大型检测仪器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高频电红外碳硫仪、比表面积仪、蓝电测试系统、手
套箱等检测设备,并建有中试装置,2020年获铜陵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2023年通过省企业技术中心和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纳源公司曾分别与北京大学进行了“磷酸铁中关键元素影响研究”、与天津大
学“电池级磷酸铁制备工艺研究”、与河北工业大学进行了“提高磷酸铁锂低温性能的电池级磷酸铁的制备
”、与合肥工业大学进行了“磷酸铁理化性质对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研究项目
主要围绕改善磷酸铁的性能从而达到提升磷酸铁锂性能的目的。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