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595 *ST宝实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轴承、船舶电器及汽车前轴的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机械制造行业(行业) 1.84亿 77.62 -869.42万 -287.42 -4.73
其他行业(行业) 5303.60万 22.38 1171.91万 387.42 22.10
─────────────────────────────────────────────────
轴承行业(产品) 1.84亿 77.62 -869.42万 -287.42 -4.73
其他业务(产品) 5303.60万 22.38 1171.91万 387.42 22.10
─────────────────────────────────────────────────
国内(地区) 2.36亿 99.52 301.51万 99.68 1.28
国外(地区) 114.19万 0.48 9764.82 0.32 0.86
─────────────────────────────────────────────────
机械配件业务分部(业务) 1.97亿 83.27 110.93万 36.67 0.56
其他业务分部(业务) 5933.58万 25.04 258.46万 85.45 4.36
分部间抵销(业务) -1968.29万 -8.31 -66.91万 -22.12 3.40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机械制造行业(行业) 9638.94万 80.43 -1148.37万 434.24 -11.91
设备制造行业(行业) 2345.55万 19.57 883.91万 -334.24 37.68
─────────────────────────────────────────────────
轴承(产品) 9638.94万 80.43 -1148.37万 434.24 -11.91
其他业务(产品) 2345.55万 19.57 883.91万 -334.24 37.68
─────────────────────────────────────────────────
国内(地区) 1.19亿 99.45 -157.59万 100.51 -1.32
国外(地区) 66.00万 0.55 7962.92 -0.51 1.21
─────────────────────────────────────────────────
机械配件业务分部(业务) 1.01亿 84.50 -880.60万 561.64 -8.70
其他业务分部(业务) 1857.77万 15.50 723.81万 -461.64 38.9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机械制造行业(行业) 1.88亿 63.03 -984.38万 -3690.86 -5.24
其他(行业) 6160.87万 20.68 -278.91万 -1045.75 -4.53
设备制造行业(行业) 4853.49万 16.29 1289.96万 4836.60 26.58
─────────────────────────────────────────────────
轴承行业(产品) 1.88亿 63.03 -984.38万 -3690.86 -5.24
其他业务2(产品) 6160.87万 20.68 -278.91万 -1045.75 -4.53
其他业务1(产品) 4853.49万 16.29 1289.96万 4836.60 26.58
─────────────────────────────────────────────────
国内(地区) 2.96亿 99.23 23.54万 88.25 0.08
国外(地区) 229.70万 0.77 3.13万 11.75 1.36
─────────────────────────────────────────────────
机械配件业务分部(业务) 2.49亿 83.55 -1311.89万 -4918.84 -5.27
其他业务分部(业务) 4902.10万 16.45 1338.56万 5018.84 27.31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机械制造行业(行业) 9014.18万 80.05 -823.86万 213.53 -9.14
设备制造行业(行业) 2247.07万 19.95 438.02万 -113.53 19.49
─────────────────────────────────────────────────
轴承(产品) 9014.18万 80.05 -823.86万 213.53 -9.14
其他业务(产品) 2247.07万 19.95 438.02万 -113.53 19.49
─────────────────────────────────────────────────
国内(地区) 1.11亿 98.93 -388.22万 100.62 -3.48
国外(地区) 119.99万 1.07 2.38万 -0.62 1.99
─────────────────────────────────────────────────
机械配件业务分部(业务) 1.47亿 130.88 -862.55万 223.56 -5.85
其他业务分部(业务) 1342.52万 11.92 476.72万 -123.56 35.51
分部间抵销(业务) -4820.09万 -42.80 0.00 0.00 0.0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0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3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5366.03│ 22.64│
│客户2 │ 2155.61│ 9.10│
│客户3 │ 995.57│ 4.20│
│客户4 │ 956.86│ 4.04│
│客户5 │ 803.21│ 3.39│
│合计 │ 10277.29│ 43.3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6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6.8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597.37│ 12.55│
│供应商2 │ 1517.90│ 11.93│
│供应商3 │ 1393.33│ 10.95│
│供应商4 │ 871.59│ 6.85│
│供应商5 │ 578.43│ 4.54│
│合计 │ 5958.61│ 46.8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轴承行业情况
1.行业基本情况。轴承作为机械工业使用广泛、要求严格的配套件和基础件,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轴
承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我国国民经济“九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轴承制造行业的
支持政策经历了从“重点发展汽车领域轴承”到“提高轴承制造质量及技术水平”再到“突破轴承制造领域
核心技术”的变化。
2.市场规模与增长:据全国轴承行业161家(其中148家参与汇总)企业集团和主要企业统计,2024年1
~12月份,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010.72亿元,同比增加7.74%;工业销售产值996.95亿元,同比
增加6.48%;工业增加值305.89亿元,同比增加9.34%。1~12月份,148家轴承企业共计生产轴承91.16亿套
,较去年同期增加13.45亿套,同比增加17.30%;轴承销售量为91.45亿套,较去年同期增加11.89亿套,同
比增加14.94%;轴承出口销售量为25.24亿套,较去年同期增加3.55亿套,同比增加16.39%。1~12月份,14
8家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93.41亿元,同比增加6.19%;实现利润总额93.76亿元,同比增加14.29%(
数据来源于中国轴承行业协会)。
3.发展阶段。轴承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政策重点推动
高端化、精密化发展。2024年《全国轴承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完成8种高端轴承攻关,国家
重点研发计划对“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增加。《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2019年本)》也将高铁、风电、航空轴承列为鼓励类项目,政策倾斜下,高端轴承国产化率有望
从不足30%逐步提升。
(二)船舶消磁行业情况
在船舶电器方面,根据国防白皮书《中国军事战略》中海军发展方向,我国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
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
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国家“十
四五”规划将高端船舶装备列为重点,消磁系统作为关键配套技术获得专项资金支持。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轴承、船舶电器的生产与销售。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轴承业务,产品主要应用
于石油机械、冶金轧机、重载汽车、轨道交通、铁路货车等领域。船舶电器产品主要应用在大型船舶上。
(二)轴承产业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公司坚持采购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和自主采购模式,采购类别包括轴承钢、有色金属、锻件
、轴承配件、电子元器件、工具刀具、设备等。同时实施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供应商管理合格目录
,严格准入机制。
2.生产模式。公司拥有轴承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生产工序主要包括:钢材-锻造-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
-装配-产成品。产品以自制为主,分工协作为辅。生产多采用“以单定产”模式,根据客户需求和对市场预
测判断,针对少量产品采取“预测生产”的方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自主创新优势
公司聚焦重点优势领域和高附加值产品,每年可开发80种左右新产品。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顺利通
过国家级轴承技术研发检测试验工程中心建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项目、大型特种轴承先进工艺制造
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人才奖项目等3个重点项目验收,现有发明专利26项、实用型专利115项,参与
制定地方标准多项、参加团体标准审核10条,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稳步提高,先后荣获“全国石油技术装备创
新标杆单位”“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以职工创新创效平台为抓手,在农林水财工会职工科
技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四个、优秀奖一个。
(二)资质优势
公司拥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
及CRCC铁路产品认证证书等。报告期内,完成二等铂铑-铂热电偶标准装置计量标准的考核认证。
(三)研发设备优势
公司在科技研发及检测领域大力投入,配备超70台计算机助力科研,并拥有236台检测设备与试验机。
其中,日本直读式光谱仪、德国霍梅尔T-8000轮廓仪等10余台先进仪器居行业前沿,显著提升渗碳试样切割
、磷化膜硬度测量精准度。同时,引入污水在线监测仪、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强化环保与原材料把控;高
精度全自动光栅指示仪表检定仪等设备,提高仪表检定与表面质量检验效率。公司还具备精密电机轴承振动
、关键零件裂纹、铁路轴承外圈超声检测等先进能力,以及形状精度的高水准检定实力。连续式球化退火炉
实现球化退火工序连续可控,既保障轴承零件关键项目质量,又降低能耗。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资产总计94490.08万元,较年初109325.46万元减少14835.38万元,降
幅13.57%,公司合并负债合计57084.48万元,较年初55195.56万元增加1888.92万元,增幅3.42%。所有者权
益合计37405.60万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合计31698.51万元,较年初48481.61万元减少16783.10
万元。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3697.60万元,较上年29793.47万元减少6095.87万元,降幅20.46%,
主要是其他业务收入减少所致。营业总成本23395.11万元,较上年29864.85万元减少6469.74万元,同比降
幅21.66%。
●未来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公司实现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键之年
。2025年公司重点工作如下:
(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一是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
制度,制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推动新思想、新理念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确保改革发展始
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入贯彻新时代国有企业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政治过硬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坚决调整德不配位、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的干部,建立优秀
干部后备库,加强动态管理,备用结合、优进劣退,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干部梯队。三是
坚持从公司实际出发,把党建全方位融入生产经营之中,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党
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找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充
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四是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企,持续抓好党
风廉政建设,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开展“四风”问题
整治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五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建设,强化党的纪律执行,推动持续释
放从严从紧强烈信号,做实党纪学习教育,规范强化纪律要求,以更大力度执行纪律、完善规章制度。六是
落实风腐同查同治,推动“三不腐”一体建设持续深化,围绕企业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加强监督,扎实开展
廉政风险点分析排查,推动依法合规治企内驱力不断提升。
(二)夯实发展根基,提升产供销运行效能。一是立足公司铁路、石油、冶金机械等优势长线产品,深
入推进市场客户分析及开发、加强销售团队建设、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打造“拳头产品”,进一步强化国产
替代化工作,推动公司市场开发取得重要突破。二是依靠公司产供销组织架构整合优势及MES(数据中台)
助力,强化生产组织及统筹调配的合理性有效性,持续推进设备更新改造,持续完善供应商体系建设及质量
体系建设,强力推进产能质量双提升。
(三)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多元化扩展业务。一是持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针对性制定新产品研发清
单,重点围绕支柱产品,成立专项研发团队,确保新立项重点产品按时交付。二是紧盯市场发展趋势,大力
开拓高附加值产品,建立新产品开发快速响应机制,提高新产品决策效率。三是强化工艺技术改进,针对制
约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工艺优化改进任务清单,明确各项任务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同时成立工艺改进
项目多功能小组,与外部科研院所专家合作推进新技术应用。四是加大高层次高端轴承产品设计、工艺技术
人员引进力度,开展与高校、轴研所等科研机构开展互派技术人员到对方兼职交流学习,并对产品全生命周
期管理系统(PLM)进行升级。五是根据市场趋势,适时拓展钢结构业务及光伏支架业务,为公司创造新的
利润增长点,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
(四)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人财物管理效能。一是按照刚性预算要求,持续完善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强
化全面预算与资金计划深度融合,充分激活全面预算“预警”功能,同时锚定成本消耗重点,持续强化成本
管控,建立成本管控督查及考核机制,切实推进降本增效落到实处。二是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从基础数据
采集与传输、生产流程监控调度,质量管控与设备维护等各关键环节到安全生产系统、开发培训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日常经营业务一体化推进,推动公司整体生产效能及工作效率提升,相关管理机制完善。
三是全面推广精益生产,优化设备、质量、生产进度看板内容,对生产现场影响质量、产量、效率、消耗、
成本、安全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进行综合性管理,加快响应速度,发挥生产现场整体效能。同时借助数字
化建设,建立一套定额标准管理库,发挥“定额标准”对经营管理行为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指导性。四是稳
固安全生产根基,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员工安全培训,强化应急实战演练,提
高应急管理水平。精细化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构建安全经营环境。五是进一步
健全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深入剖析公司内外部潜在风险因素,精准识别各类风险点,搭建全方位、多层
次且具体前瞻性的风险评估模型及风险应对策略,切实推进公司健全完善风险监控机制。六是紧密结合各项
业务发展规划、经营目标及实际情况,围绕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加快推进公司国企
改革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切实增强公司经济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因素
(一)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公司主要为石油、冶金、矿山等行业的大型机械提供配套和维修的轴承产
品,公司现有需求量千万元以上客户群偏少,需求量较小客户较多,客户结构不尽合理,对实现稳定销售收
入存在不利影响。若公司不能有效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则会导致公司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美
誉度下降,公司将面临产品盈利能力下降风险。公司将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开展精益化管理
,从设计、来料检验、生产到售后服务全流程产品质量管控,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提高公司产品市场
占有率。同时,在轴承产品种类上,公司将不断向轨道交通(地铁)轴承、铁路货车轴承、冶金轧机轴承等
高附加值轴承产品的转移。
(二)项目投资引起的资金短缺风险。2024-2025年公司全力推进高端精密轴承产业化升级改造项目,
投资金额大、回收期相对漫长。同时,生产线上的多台核心设备因长期高强度运转,磨损老化严重,亟待更
新改造,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短期内的资金压力。为有效应对这一局面,一方面,公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与
多家银行及金融机构展开深度洽谈,争取更为优惠的贷款条件,以补充项目资金缺口;另一方面,优化内部
资金配置,对非关键业务的资金支出进行严格管控,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三)退市风险。经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公司20
24年度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根据《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第9.3.1条规定,在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后,公司股票
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公司将围绕年度目标,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增进
发展动能,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化解退市风险。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