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广宇发展(000537)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0537 中绿电 更新日期:2025-05-06◇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风能和太阳能投资、开发、运营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发电(行业) 38.01亿 98.98 20.72亿 98.63 54.51 其他(行业) 3274.10万 0.85 --- --- --- 经营租赁(行业) 639.23万 0.17 --- --- --- ───────────────────────────────────────────────── 电力(产品) 38.01亿 98.98 20.72亿 98.63 54.51 其他(产品) 3274.10万 0.85 --- --- --- 不动产出租(产品) 639.23万 0.17 --- --- --- ───────────────────────────────────────────────── 西北(地区) 22.43亿 58.42 13.07亿 62.20 58.26 华东(地区) 8.21亿 21.39 4.61亿 21.93 56.08 华北(地区) 5.18亿 13.49 2.13亿 10.12 41.04 东北(地区) 2.57亿 6.69 1.22亿 5.80 47.44 华南(地区) 36.81万 0.01 -117.65万 -0.06 -319.62 ───────────────────────────────────────────────── 售电合同收入(业务) 38.01亿 98.98 20.72亿 98.63 54.51 其他收入(业务) 3913.33万 1.02 2881.93万 1.37 73.64 ───────────────────────────────────────────────── 国有企业(其他) 38.30亿 99.73 20.94亿 99.66 54.67 民营企业(其他) 905.29万 0.24 622.27万 0.30 68.74 其他(其他) 120.97万 0.03 102.20万 0.05 84.49 ───────────────────────────────────────────────── 国家电网(销售模式) 35.17亿 91.58 19.82亿 94.32 56.35 内蒙电力(销售模式) 2.71亿 7.06 8289.43万 3.95 30.58 其他(销售模式) 5236.85万 1.36 3636.30万 1.73 69.4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发电(行业) 17.90亿 99.17 10.26亿 99.11 57.32 其他(行业) 1279.08万 0.71 --- --- --- 经营租赁(行业) 213.79万 0.12 --- --- --- ───────────────────────────────────────────────── 电力(产品) 17.90亿 99.17 10.26亿 99.11 57.32 其他(产品) 1279.08万 0.71 --- --- --- 租赁(产品) 213.79万 0.12 --- --- --- ───────────────────────────────────────────────── 西北(地区) 10.16亿 56.28 6.12亿 58.51 60.30 华东(地区) 4.58亿 25.40 2.92亿 27.85 63.60 华北(地区) 2.30亿 12.73 8819.74万 8.43 38.39 东北(地区) 1.09亿 6.06 5517.59万 5.27 50.47 华南(地区) 16.51万 0.01 -61.94万 -0.06 -375.10 ───────────────────────────────────────────────── 国有企业(其他) 18.01亿 99.78 10.31亿 99.62 57.27 民营企业(其他) 369.59万 0.20 366.49万 0.35 99.16 其他(其他) 25.73万 0.01 21.78万 0.02 84.63 ───────────────────────────────────────────────── 国家电网(销售模式) 16.58亿 91.89 9.90亿 95.61 59.68 内蒙电力(销售模式) 1.28亿 7.07 3604.54万 3.48 28.27 其他(销售模式) 1893.32万 1.05 942.61万 0.91 49.7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发电(行业) 36.22亿 98.14 19.24亿 97.38 53.13 其他(行业) 6147.02万 1.67 --- --- --- 经营租赁(行业) 727.69万 0.20 --- --- --- ───────────────────────────────────────────────── 电力(产品) 36.22亿 98.14 19.24亿 97.38 53.13 其他(产品) 6147.02万 1.67 --- --- --- 不动产出租(产品) 727.69万 0.20 --- --- --- ───────────────────────────────────────────────── 西北(地区) 20.56亿 55.72 11.33亿 57.35 55.11 华东(地区) 8.08亿 21.90 4.32亿 21.86 53.44 华北(地区) 5.89亿 15.95 2.77亿 14.04 47.12 东北(地区) 2.38亿 6.44 1.34亿 6.77 56.29 华南(地区) 8.26万 0.00 -30.97万 -0.02 -375.10 ───────────────────────────────────────────────── 国有企业(其他) 36.73亿 99.53 19.60亿 99.18 53.35 民营企业(其他) 1723.35万 0.47 1626.67万 0.82 94.39 其他(其他) 2.64万 0.00 5.66 0.00 0.02 ───────────────────────────────────────────────── 国家电网(销售模式) 32.71亿 88.64 17.73亿 89.71 54.19 内蒙电力(销售模式) 3.31亿 8.96 1.40亿 7.06 42.21 其他(销售模式) 8876.06万 2.41 6381.31万 3.23 71.8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发电(行业) 18.95亿 98.82 10.78亿 98.16 56.91 其他(行业) 1676.82万 0.87 --- --- --- 经营租赁(行业) 593.94万 0.31 --- --- --- ───────────────────────────────────────────────── 电力(产品) 18.95亿 98.82 10.78亿 98.16 56.91 其他(产品) 1676.82万 0.87 --- --- --- 不动产租赁(产品) 593.94万 0.31 --- --- --- ───────────────────────────────────────────────── 西北(地区) 10.79亿 56.28 --- --- --- 华东(地区) 4.51亿 23.53 --- --- --- 华北(地区) 2.55亿 13.29 --- --- --- 东北(地区) 1.33亿 6.91 8599.46万 7.83 64.89 ───────────────────────────────────────────────── 国家电网(销售模式) 17.25亿 89.97 --- ---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 1.62亿 8.47 --- --- --- 模式) 其他(销售模式) 3003.92万 1.57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8.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9.0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351676.91│ 91.58│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7107.66│ 7.06│ │山东海右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 1026.16│ 0.27│ │茫崖天茫新能源有限公司 │ 401.54│ 0.10│ │山西鲁晋王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康保风电分公司 │ 222.05│ 0.06│ │合计 │ 380434.32│ 99.0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70.4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4.8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2798492.24│ 71.66│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679307.73│ 17.39│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95088.88│ 2.43│ │大连市国有资本管理运营有限公司 │ 82449.60│ 2.11│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49574.87│ 1.27│ │合计 │ 3704913.32│ 94.8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宏观经济呈现较强韧性,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 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就电力行业而言,2024年,我国电力行业总体实现供需平衡,电力消费平稳增长,绿 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1)电力需求总体平稳增长 2024年,在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以及电气化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9.85万亿千 瓦时,同比增长6.8%。其中,包括第一、二、三产在内的全国全行业用电量8.3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 ,“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为6.7%,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电力供给绿色转型加速 2024年,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 增长14.6%,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4.5亿千瓦,占比43.4%, 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其中,风电装机容量5.21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太阳能发电装机8.87亿千瓦, 同比增长45.2%;生物质发电装机0.46亿千瓦,同比增长4.2%。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4.1亿千瓦 ,提前6年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 上”目标。 新增装机方面,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亿千瓦,同比多投产6255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全年新增装机容量合计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82.6%,主要得益于国家 大力推进荒漠化防治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 等一系列新能源发展促进政策。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78亿千瓦,同比增长28.7%, 其中集中式光伏1.5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18亿千瓦;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982万千瓦,同比增长5.5%, 其中陆上风电7579万千瓦,海上风电404万千瓦,“三北”地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5%。 发电结构方面,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 、10.7%、2.7%、11.1%和28.2%,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量占总发电量增量的比重达到84.2%,非化 石能源发电占比提升。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83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比重为18.1%,同比 增长27%,与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18348亿千瓦时)基本持平,远超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942亿千 瓦时)。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光伏发电量8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全国风电发电量991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6%。 从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来看,2024年并网风电2127小时,同比降低107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1211小时 ,同比降低81小时。利用小时数的下降一方面受到环境资源因素影响,2024年全国平均风速、全国水平面辐 照量均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则因部分地区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利用率同比下降。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 中心发布的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2024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6.8%,风电平均利用率95.9%,同比分别下降1. 4、1.2个百分点,其中西藏、青海等地“弃风弃光”现象较为严重。 (3)电力行业2025年供需情况预测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电力消费方面,2025年我国宏 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为电力需求增长提供稳定支撑,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左右。电力供应方面,预计2025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4.5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 发电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至2025年底,并网风电6.4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和风 电合计装机将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部分地区新能源存在消纳压力。 2.我国新能源发展政策环境 (1)顶层战略规划:锚定“双碳”目标与绿色转型全局 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 色转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 创新试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4年3月1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持续优化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 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天然气消费稳中有增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9%左右,终端电力消费比重持续提高。 2024年5月23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建筑、 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主要包含加大非化石能源开 发力度,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大力发展储能、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强化绿证交易 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 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意见提出, 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持先立后破,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 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 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加快构建新型电力 系统。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建设智能电网, 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 2025年1月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工作要点强调了新能源并网消纳监管的 重要性,加强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进展情况的监管,推动项目按期并网。同时,深化传统能源转型 保供监管,持续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迭代升级,有力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加速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壮大。 (2)电力系统韧性构建:调峰储能、智能调度与配电网升级 2024年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 指导意见》,重点部署了四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加强调峰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支撑性电源调峰能力,统筹提 升可再生能源调峰能力,大力提升电网优化配置可再生能源能力,挖掘需求侧资源调峰潜力。二是推进储能 能力建设,做好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推进电源侧新型储能建设,优化电力输、配环节新型储能发展规模 和布局,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协调发展。三是推动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推进新 型电力调度支持系统建设,提升大电网跨省跨区协调调度能力,健全新型配电网调度运行机制,探索多能源 品种和源网荷储协同调度机制。四是强化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保障。积极推动各类调节资源参与电力市场, 建立健全促进调节资源发展的价格机制,健全完善管理体系。 2024年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 见》在电力保供、转型发展、全程管理、改革创新方面提出4项重点任务。一是补齐电网短板,夯实保供基 础。合理提高核心区域和重要用户的相关线路、变电站建设标准,差异化提高局部规划设计和灾害防控标准 ,提升电网综合防灾能力。二是提升承载能力,支撑转型发展。科学衔接充电设施点位布局和配电网建设改 造工程,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发展和电力系统新业态健康发展。三是强化全程管理,保障发展质量。强调电网 企业要持续加大配电网投资力度,并鼓励多元主体投资配电网。完善调度运行机制、提升运维服务水平。四 是加强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加强配电网规划方法、运行机理、平衡方式、调度运 行控制方法研究。 2024年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通知 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新型储能功能定位、明确接受电力系统调度新型储能范围,电力调度机构应根据需求, 制定新型储能并网细则及并网工作指引,科学确定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方式,公平调用新型储能调节资源。鼓 励存量新型储能开展技术改造,具备接受调度指令能力,结合新型储能多场景和市场化运行需求,开展各类 新型储能智慧调控技术攻关,加强新技术研发应用。 2024年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 案(2024—2027年)》,方案提出9项专项行动,其中,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提出,提高在运 输电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开展新增输电通道先进技术应用,依托先进的发电、调节、控制技术,实现大规 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提出,着力打造一批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实现新能 源置信出力提升至10%以上;探索实施一批算力与电力协同项目,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因地制宜建设一 批智能微电网项目,提升新能源发电自发自用比例。 (3)可再生能源全生态推进:从资源普查、消纳落地到绿电绿证的全链条攻坚 2024年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公布《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对可 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责任主体及分工进行明确,一是电网企业应组织电力市场相关成员,确保可再生能源发 电项目保障性收购电量的消纳;二是电力交易机构应组织电力市场相关成员,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参与 市场交易;三是电力调度机构应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保障性电量收购政策要求,并保障已达成市场交易 电量合同的执行。 2024年3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 行动”的通知》,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旗)域农村地区,以村为单位 ,建成一批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不超过20兆瓦,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风电 投资建设新模式和“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新机制,推动构建“村里有风电、集体增收益、村民得实惠”的 风电开发利用新格局。 2024年5月1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在新能源方面, 将重点监管2023年以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并网接入、可再生能源优化 调度、可再生能源跨省区交易消纳、可再生能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新能源利用率监测统计等情况。 2024年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通 知》,通知提出,本次普查定位为试点地区全口径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调查,普查对象包括试点地区的全 部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包括陆上和海上。考虑到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很大,也是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领域 ,这次也将其纳入普查范围。此外,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拟一并开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海洋能资源调查。 2024年5月2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提 出,在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方面,明确为国家布局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 地等重点项目开辟纳规“绿色通道”。在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方面,强调有序安排新能源 项目建设,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结合消纳能力,科学安排集中式新能源的开发布局、投产时序、消纳方向, 加强新能源与配套电网建设的协同力度。在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方面,进一步提升电网资源配置 能力,优化省间电力交易机制,全面提升配电网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公平调用各类调节资源,构建智 慧化调度系统。在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方面,明确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管理方式,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对 本地区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承担总体责任。 2024年7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 事项的通知》,文件下达了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为约束性指标,要求各省、自治区按照非水 电消纳责任权重合理安排本省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并网规模。 2024年7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有关工作的通知》, 对并网在运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抽水蓄能和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完成信息登记,并为 每个项目生成项目编码的过程。该编码为项目全生命周期唯一身份识别代码,可视为每个项目对应的“身份 证”,将为绿证核发和交易、绿证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政策相衔接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024年4月2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征求意见稿)》 ,文件对绿证核发、绿证交易及转化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024年8月2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文件规范了绿证核发 交易信息管理、绿证账户管理要求、绿证核发具体方式、绿证核发交易信息管理等内容。 2025年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覆盖了分布式光伏 发电的定义分类和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要求,涵盖了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体、电网企业等各方的 职责要求,形成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支持性、规范性管理体系。 2025年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关于 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加快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推动绿证市 场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 (4)市场化改革深化:交易规则、价格机制与市场主体活力激发 2024年4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重点调整有关市场范 围、运营机构、交易主体表述,完善了电力市场成员、市场交易类型相关表述,完善了电能量、辅助服务交 易等定义和交易方式,细化了风险防控相关要求。 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 通知对绿色电力交易的定义和绿电交易机制进行明确,按照“省内为主、跨省区为辅”的原则,推动绿色电 力交易有序开展,满足电力用户绿色电力购买需求。在交易方式方面,绿色电力交易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双 边协商、挂牌交易等。可根据市场需要进一步拓展交易方式,鼓励发用双方签订多年期绿色电力购买协议。 常态化开展中长期分时段交易的地区应按照相关规则,开展分时段或带电力曲线的绿色电力交易。在价格机 制方面,绿色电力交易中,电能量价格与绿证价格应分别明确。绿色电力交易中,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情况 外不得对交易进行限价或指定价格。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风能、太阳能投资、开发、运营。当前公司主要产品为电力。 2.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 经营模式涉及前期开发、采购建设、生产运营、销售和盈利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1)前期开发模式 公司项目前期开发模式主要包括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及收并购等。其中,各区域项目公司作为实施主体 ,负责项目的资源获取及评估等前期工作;公司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核和风险控制等。 (2)采购和建设模式 ①采购模式 项目通过决策批复后,可开展采购流程。公司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 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采购方式,其中,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 ②建设模式 签订合同后进入工程建设阶段。工程建设分为工程总承包建设和分标段承包建设。建设主要流程包括: 工程设计、工程开工报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包含分部、分项、单位工程验收、分阶段质检验收、电网 验收、启动试运行验收)、向电网公司提交项目相关资料、启动试运行、项目竣工验收。各项目单位将与电 网公司签署购售电协议及并网调度协议,并按照相关要求按时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 (3)生产运营模式 公司的生产运营模式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通过光伏发电机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 能。上述转化的电能经场站内的集电线路、变电设备和升压装置外送至电网。公司下属项目公司设立运营部 门对项目进行运营监控和日常维护,从而确保发电设备的安全稳定地运行。 (4)销售模式 公司依照国家政策和项目核准时的并网承诺,在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项目公司与电网公司签署购售 电协议,将所发电量并入指定的并网点,实现电量交割。随着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区电力 市场陆续市场化,销售模式也存在差异。报告期内销售电价主要有两种方式: 全额保障收购区域。公司依据新能源发电项目核准时国家能源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的区域电价或特许权投 标电价与电网公司直接结算电费,主要是江苏海上风电项目。 参与电力市场区域。电能销售模式为部分电能由电网公司采购,按当地能源价格主管部门公布的保障收 购电量和电价结算,其余电量需参与市场化交易,电价由市场形成。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省区 有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河北、辽宁和山东。 根据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且在交易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机制,采用“多退少补”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衔接原保障性收购政策,稳 定电价预期。 (5)盈利模式 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为获取销售给电网公司的电力收入,扣除生产经营的各项成本费用后获得利润,其 中收入根据单位上网电价与供应电网公司的电量计算得出。 4.报告期内装机规模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建设运营装机规模2128.55万千瓦,其中自主运营1845.15万千瓦,在建283.40万千 瓦。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集团产业协同机制,提升资源整合效能 中国绿发作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产业布局涵盖绿色能源、低碳城市、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多个板块,公司作为其绿色能源业务的唯一上市平台,凭借中国绿发跨区域资源整合优势,能够有效利用“ 绿色能源+文旅”、“绿色能源+酒店”等多元化产业协同模式,与地方政府持续探索深度合作机制,不断拓 展综合开发场景,提升公司区域化业务布局及规模化资源获取能力。 2.强化技术驱动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科技研发作为驱动业务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新能源项目建设、运营 管理等多方面实现突破,有力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在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中国绿发的自 同步电压源友好并网技术突破传统新能源机组并网难题,显著提升电网稳定性,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 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在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