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达环保项目交付首季净利增990% 手握72项发明专利积极布局氢能
长江商报消息 新项目落地,青达环保(688501.SH)业绩爆发。
近日,青达环保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317.43%;实现净利润6871.27万元,同比增长990.26%;扣非净利润6792万元,同比增长1067.48%。
青达环保表示,业绩变动主要是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所致,渔光互补项目交付完成。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青达环保持续推动氢能发展。截至2024年底,青达环保建设的胶州市李哥庄镇120MW渔光互补项目已顺利完成并网发电。该项目标志着山东省首个规模化绿电制氢项目在青岛落地。
二级市场上,青达环保在今年也颇获投资者青睐。2月18日,青达环保股价最低仅13.53元/股,到4月28日,公司股价最高涨至27元/股,当日收报25.89元/股,年内股价最高涨幅达99%。
新项目落地业绩暴涨
青达环保深耕节能环保装备领域,为电力、热力、化工、冶金、垃圾处理、新能源等领域的客户提供节能环保处理系统解决方案。2021年7月上市之后,青达环保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4年,青达环保的营业收入从6.28亿元增长至13.14亿元,净利润从5588.57万元增长至9297.32万元,期间营收及净利保持正增长。
青达环保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传统主营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经营业绩稳定,特别是在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除渣系统及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等新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主营业务分产品看,青达环保的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干式除渣系统和湿式除渣系统分别实现营收4.32亿元、3.12亿元和2.65亿元,同比增长76.13%、6.48%和38.72%,分别占主营收入的32.87%、23.72%和20.17%;对应毛利率分别为29.38%、35.38%、43.22%。
今年一季度青达环保业绩保持增势,且增速迅猛。近日,青达环保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317.43%;净利润6871.27万元,同比增长990.26%;扣非净利润6792万元,同比增长1067.48%。
青达环保曾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建设的胶州市李哥庄镇120MW渔光互补项目已顺利完成并网发电。公司通过为该项目提供EPC总承包服务,预计对公司2025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受此影响,公司一季度业绩暴增。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2项
一直以来,青达环保的主要客户为各大电力集团下属的电力、热力企业,货款结算周期较长,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同时由于公司产品价值较高,生产周期较长,原材料、在产品、发出商品等存货占用较多资金。
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为6.78亿元,存货为7.2亿元,二者合计占总资产一半。期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2.9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16%。
青达环保正在推进定增。去年10月9日晚间,青达环保发布定增预案,拟以10.29元/股的价格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勇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457.73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是青达环保上市两年多以来首次计划再融资。今年3月7日,青达环保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青达环保持续加码氢能开发利用。公司已搭建氢能技术基础测试中心,积极推进制氢系统、储氢技术等相关氢能技术研发,抢抓氢能装备发展先机。
已并网发电的胶州市李哥庄镇12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作为山东省首个规模化绿电制氢项目、省能源重点项目、青岛市重点项目,复合利用坑塘水面,实现了水上光伏与水下渔业养殖的有机结合,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约1.62亿度,每年减少约1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有效助力构建新型电力与能源系统,推动新能源消纳和深度零碳替代。
青达环保具有技术储备,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专利129项,软件著作权45项,专利实施许可18项,主持、参与编制各类标准15项。
●长江商报记者 汪静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