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占率70%,华峰测控,问鼎全国第一!
中国半导体,喜讯连连!
2025年伊始,中微公司的Primo Menova12寸金属刻蚀设备完成全球首台交付,拓荆科技投资17.68亿元的“沈阳二厂”项目也正式动工了。
一个个扎扎实实的技术突破、真金白银的投入,就像拼图,把我们对半导体行业的期待,不断兑现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在此背景下,像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这样包含了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峰测控等半导体全产业链重点公司的基金,无疑是跟上半导体红利的不错工具。
该基金全面布局的特点,有效避免了仅侧重单一环节基金可能出现的“偏科”问题,能够较为同步地反映半导体产业的整体景气度。
当然,一块芯片,经过设计、制造后,最后要经过封测才算“毕业”,才能真正投入使用,最后一步的封装测试,就成了芯片制造最关键的临门一脚。

而华峰测控,就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自1993年成立以来,公司一门心思扑入测试机的世界,主营业务除了半导体自动化测试系统就是相关配件。
经过20多年潜心磨炼,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半导体测试系统本土供应商。
那么,华峰测控到底好在哪里?是怎么在测试机领域“闯出名堂”的呢?
论产品,华峰测控确实有两把刷子。
测试机往细看,主要由SoC测试机、存储测试机、模拟/数模混合类测试机三类构成。
其中前两类如今正被国外巨头爱德万、泰瑞达等垄断,短期内不好攻破。于是华峰测控选择先在模拟/数模混合类测试机领域闯出一片天。
我们先看,模拟/数模混合类测试机领域。
2024年,公司自己就表示:“在模拟测试领域,公司的市占率居国内前列”。受益于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爆发,相关功率半导体产品也突飞猛进地发展。
据推算,其拳头产品STS8200在国内传统模拟测试领域占约60%-70%的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

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
早期,连国际巨头泰瑞达的ETS系列产品,都需要不同型号才能应对不同的模拟测试需求。
而2014年,华峰测控研发的“CROSS”技术通过更换不同的测试模块,使得单一STS8200平台就能满足模拟、混合信号、分立器件等多种芯片的测试需求。
简单来说,就是公司用一套设备就搞定了多种芯片的测试,一举解决了多工位并行测试的难题。
如今,STS8200不仅在国内稳居市占率第一,完成了国产替代。还杀进了意法半导体、Sanken、华为和通富微电等全球头部半导体企业供应链,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基于STS8200平台,华峰测控又针对市场需求开发了多类功率测试系统(如GaN FET测试系统、PIM专用测试解决方案),成功拓展到了不同领域。

其次,再看SoC测试机领域。
由于SoC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的测试技术门槛非常高,所以刚才我们提到,当下的SoC测试机是被爱德万和泰瑞达垄断的,两家合计占据全球约80%的份额。
也正因如此,目前国内高端SoC测试机市场仍严重依赖进口,但这同时意味着巨大的国产替代潜力和市场空间。
另外,在所有测试机中,SoC测试机是细分领域最大的一脉。2024年其价值量占比高达60%,比起模拟/数模混合类测试机的15%多了不止一星半点。

面对这片市场,华峰测控野心勃勃,志在从国际巨头手中分得一杯羹。
公司推出的STS8600测试机正是对标爱德万的V93000系列。
要知道,华峰测控做了20多年测试设备。当下推出的新款STS8600测试机不仅可以延用STS8200、STS8300系列成熟的技术,还能靠着与老客户的关系更快打开市场。
基于原有优势的同时,STS8600采用新的架构,能够支持800兆高速传输,并且配备了液冷散热系统来应对高端芯片的发热问题,完全能满足GPU等算力芯片的测试需求。
目前,华峰测控已开始与国内头部算力企业合作进行验证,无疑是当前国内较有希望在该领域打破国外垄断的种子选手之一。
当然,“打破垄断”口说无凭,一家公司的研发投入最能证明其发力程度,华峰测控在这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
自2020年开始,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加码。
2024年全年,公司研发费用已达1.72亿元;2025年仅上半年就突破了1亿元,研发费用率高达20.79%,投入力度在业内都比较少见。

更重要的是,这些投入可谓“刀刀见肉”,真金白银全部聚焦在测试系统研发上。
2025年上半年,公司6个在研项目“分工明确”:
一方面,以优势的模拟/数模混合测试系统为主力,巩固现有市场地位;另一方面,积极攻坚高难度的SoC测试系统,为未来突破高端市场积蓄力量。

综合来说,这种打法既保证了短期收益,又为未来增长埋下了种子。
短期看,华峰测控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4亿,净利润1.9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74.04%,成绩已属实亮眼。
放眼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对芯片测试要求不断提高,2025年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将继续增长,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亿美元。
而在半导体相关基金中,科创半导体ETF(588170)就精准覆盖了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关键设备材料的全产业链龙头。
此外,消费电子ETF(159732)不仅布局了半导体封测环节,还前瞻性延伸到了终端电子产品。
两支基金都涵盖了半导体行业核心环节与消费电子领域的优质企业,既有半导体产业的锐度,也兼具科技应用的广度,让我们更好地拥抱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
最后,总结一下。
回看华峰测控,它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三步:先靠模拟测试吃饭,再搞技术创新往高端走,最后又抓住了行业红利。
现在全球都在抢芯片,而华峰测控的经历说明,只要找对路子、肯砸研发,我国的公司完全能在半导体行业站稳发光。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