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5万股与62亿蒸发:丽人丽妆如何被婚变与模式双杀?
黄韬与翁淑华结婚照(来自红星新闻)
从夫妻二人白手起家到经历婚变走向分崩离析,丽人丽妆董事长黄韬与其前妻翁淑华的离婚纠纷经历了四年,四年间,丽人丽妆从营收一路负增长,从45亿元下滑至17亿元,市盈率-160。
7月23日,上海丽人丽妆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人丽妆”)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黄韬新增司法冻结,主要原因是其个人与翁淑华的离婚纠纷。
此次黄韬新增司法冻结的股份数量,与今年4月法院终审判决要求其分割给前妻翁淑华的股份数量一致。目前,翁淑华尚未拿到法院判决的1674.7538万股,按7月30日开盘价计算,这些股份市值约1.63亿元。
截自公告
依据上述判决,黄韬约持有丽人丽妆 1.13 亿股,持股占比从原有的 32.46% 降至28.28% ,但仍为丽人丽妆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翁淑华则通过此次分割,直接持有公司1675万股的股份,成为重要股东之一。
白手起家
都道是翁淑华拿到了“天价离婚补偿”,这背后隐藏着翁淑华占尽便宜的意味,事实上,丽人丽妆最初的成功至少有翁淑华一半的功劳。
1998年,黄韬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此后在清华任教3年。离开清华后,他先后在美国通用无线通信担任产品总监和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并于2003年,创立飞拓无限,与中国移动共同开展无线互联网广告营销。彼时,淘宝网刚刚萌芽。
同期,黄韬患急性糖尿病,不得不离开职场中心,在家静养。家庭的经济重担和照料责任,落在了妻子翁淑华的肩上。
一边要保证收入,一边要照顾丈夫,翁淑华在淘宝网开了一家卖儿童服饰的网店,独自经营。可能黄韬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会“因祸得福”。在妻子扶持下的这段艰难日子,成了他事业的转折点和新起点。
翁淑华的淘宝店逐渐步入正轨,其展现的电商活力让卧病在床的黄韬敏锐地捕捉到了巨大的商机。他的目光锁定了化妆品领域,当时化妆品领域正处于线上假货泛滥、正品难求的混乱市场。黄韬看到了将线下专柜正品搬到线上的巨大空白。
2007年,黄韬和翁淑华果断抓住时机,创立了丽人丽妆,正式进军线上化妆品零售。半年后,他们便调整策略,从服装转向更标准化的产品,开设海外购旗舰店,并很快与国货品牌“相宜本草”结缘,成功将其线下业务搬至线上。
命运再次眷顾了他们的选择。 同年年底,淘宝网划分了商城与集市。相宜本草很快从淘宝店中被拆分出来成为独立的商城品牌,并在2008年一鸣惊人,成为了天猫国货化妆品牌冠军,日销售额突破1.2万。
这次成功,为丽人丽妆奠定了腾飞的基石。凭借相宜本草的成功运营,2010年,上海丽人丽妆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代运营行业崭露头角。
然而,在这个重要节点上,一个微妙而关键的变化悄然发生,黄韬成为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而共同创业、在危难时刻撑起家庭的妻子翁淑华,却未出现在股东名单中。
此后,丽人丽妆一路高歌猛进,代理了韩束、美宝莲、兰蔻、雪花秀等众多国际大牌。资本闻风而至:2012年获1000万美元A轮融资,2015年更是拿下1亿美元B轮融资,阿里巴巴成为持股19.55%的第二大股东。
汉理资本董事长钱学锋道出了资本押注的逻辑:在天猫崛起时,代运营是帮助传统品牌快速线上化的最佳途径。丽人丽妆和它的同行们,乘着平台东风,迎来了黄金时代。2016年,丽人丽妆因豪掷2200万投资papi酱广告而名声大噪。
图片来自红星新闻
经过几番波折(2016年首次冲击上市未果),2020年9月29日,丽人丽妆终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上市钟声。这无疑是黄韬的高光时刻。
但在聚光灯下的敲钟现场,站在黄韬身边的,是公司二把手黄梅。那个曾经在病榻旁守护他、在淘宝店起步时独自撑家、共同创立丽人丽妆的翁淑华,并未出现在现场。
上市后,黄韬持股比例33.49%,仍是丽人丽妆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最终受益人,第二大股东阿里巴巴持股比例17.59%。而他的妻子翁淑华并没有出现在股东的名单中。
模式之忧
上市钟声的余音尚未散去,隐忧已然浮现。一美社梳理发现,在上市前的2017年-2019年,丽人丽妆营业收入分别为34.20亿元、36.15亿元、38.74亿元,同比增长69.67%、5.69%、7.18%;实现归属净利润2.27亿元、2.52亿元、2.86亿元,同比增长180.17%、11.04%、13.36%。
但2020年前三季度,丽人丽妆营业收入仅同比增长9.72%,而净利润则同比下降1.90%。
同时,丽人丽妆在天猫平台销售占比仍然占到全总额的99%以上。其强烈依赖天猫的情况依然无法转圜。
隐忧早已埋下,自2018年以来,美妆巨头自营趋势加速,兰蔻、欧莱雅、美宝莲、欧碧泉、丝芙兰、佰草集、希思黎等一线品牌陆续终止与丽人丽妆的合作。
上市即巅峰,此后四年,丽人丽妆陷入业绩持续下滑的沼泽。2021-2023年,丽人丽妆分别实现营收41.55亿元、32.42亿元、27.6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9.67%、21.98%、14.78%。进入2024年,美妆市场风云突变,日韩品牌风光不再。丽人丽妆痛失“后”、雪花秀等重要韩妆合作伙伴,雅漾合作亦生巨变,丽人丽妆的收入已较巅峰时期大幅缩水60%至17亿元。
归母净利润的表现同样糟糕,同期,分别实现4.1亿元、-1.39亿元、0.3亿元、-0.24亿元,2024年同比大幅减少182.64%。
今年7月14日,丽人丽妆发布业绩预告表明其亏损进一步扩大,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最高达4250万元,同比暴跌12-16倍。
一美社认为,丽人丽妆业绩持续萎靡的核心在于其脆弱的业务结构。一方面,固守的传统经销模式在快速迭代的电商生态中日益失灵;另一方面,对单一行业(美妆)和单一平台(如天猫)的深度依赖,显著放大了经营风险。
从业务构成看,其命脉系于电商零售(经销模式),该业务独占公司90%营收,而代运营业务占比微乎其微(不足5%)。近年来,国际大牌加速转向自营,叠加海外美妆品牌份额被崛起的国货不断蚕食,这双重夹击使其核心经销业务遭受重创,直接拖累整体营收持续下滑。
截自丽人丽妆2024年财报
四年婚变
丽人丽妆上市四年,黄韬的离婚纠纷也缠绕四年。
7月23日,丽人丽妆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黄韬新增司法冻结1674.7538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12.88%,占丽人丽妆总股本的比例为4.18%。
一美社梳理关键时间轴如下:
2021年3月(公司上市未满半年)
翁淑华微博公开喊话黄韬"履行家庭责任",称黄韬已有一两年未回家,夫妻矛盾首度曝光。
截自黄韬微博
2021年7月
黄韬起诉离婚,翁淑华申请财产保全,导致其112万股被冻结。
2022年8月
翁淑华撤回保全申请,法院解除对黄韬资产的冻结。
2023年11月
离婚纠纷终审判决落地,法院裁定冻结黄韬1000万股。
2024年3月
翁淑华正式提起财产分割诉讼,要求划转黄韬持股的八分之一(1674.75万股)。
2024年1月
一审判决:支持翁淑华获得1674.75万股,黄韬当庭表示上诉。
2025年4月
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25年7月
黄韬所持1674.75万股被司法冻结,标志着这场始于2021年的天价离婚案进入执行阶段。
四年离婚拉锯战中,正如上文所述,公司业绩经历同步崩塌,自2020年上市以来,公司营收连续四年下滑,累计缩水62.43%。
阿里清仓
离婚风波过程中,在2024年11月,公告显示,丽人丽妆还遭其第二大股东阿里系公司“清仓”,杭州灏月持有丽人丽妆无限售条件流通股7037.6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57%。阿里与丽人丽妆的渊源始于2012年,阿里系资本入股丽人丽妆,2015年再度认购,上市前阿里网络一度持有丽人丽妆19.55%的股份,为继黄韬之后的第二大股东。
这场酝酿已久的退出最终在2025年4月29日落地,杭州灏月以6.9元/股将所持股份全数转让给新成立仅35天的私募基金琳琅焕彩,交易总价4.86亿元。
这起资本接盘最耐人寻味的,是受让方琳琅焕彩近乎“量身定制”的成立时点,2025年3月25日,距离股权转让协议签署仅35天。穿透其股权结构可见,该私募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北京骁之潇管理咨询公司,成立时间同样微妙:2024年11月8日,恰在阿里宣布清仓计划后数日。
更令人玩味的是操盘手的财务底色,据网易财经报道,截至2024年末,北京骁之潇总资产勉强报500.51万元,净资产仅98.50万元,全年营收竟不足一部智能手机价格(5036.19元),却神奇地创造5010.91元净利润。而进入2025年,该公司前三月陷入零营收状态,净利润亏损73.89元。
一美社认为,阿里撤退背后藏着三重隐喻:
时代红利终结:阿里系自2012年首轮投资丽人丽妆,2015年加注至上市前持股19.55%,深度绑定天猫美妆代运营黄金期。如今代运营模式遭遇品牌自建渠道冲击,撤退恰逢行业拐点。
精准逃离风暴眼:阿里系减持发生在公司实控人离婚纠纷白热化阶段,避免卷入后续股权动荡。
资本冷对业绩颓势:阿里系选择在丽人丽妆增速三连降(2018-2020年营收增速从69%跌至9%)、五大核心品牌集体出走后撤离,堪称精准择时。
丽人丽妆的困境折射了整个美妆代运营行业的寒冬。当传统电商红利消失殆尽,丽人丽妆 “品牌寄生虫式”的商业模式的危机暴露无遗;当Z世代转向国货、海外大牌自建渠道时,中间商的好日子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