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盛股份三季报:新兴领域布局渐完善,营收再超10亿同比增7.78%
10月24日,冠盛股份(605088.SH)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冠盛股份延续增长态势,整体经营稳健。结合前期业务基础与季度数据表现,公司在多元业务布局下展现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8亿元,同比增长7.78%;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达31.22亿元,同比增长8.06%,营收规模持续扩大,增长韧性凸显。
利润方面,第三季度利润总额6676.63万元,同比增长1.37%;前三季度利润总额2.55亿元,同比增长2.97%。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实现盈利的稳步跟进。
营收规模保持扩张的同时,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既有传统主业的稳固支撑,也有新兴领域的潜力释放,为全年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技术突破融合生产优势探索机器人领域增长空间
据披露的最新消息,瞄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千亿级市场机遇,冠盛股份于2025年10月21日正式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极艾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业务范围明确覆盖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应用创新,重点聚焦万向节一体化关节模组及关联智能软硬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链条。
这一战略的部署并非从零起步,而是依托公司既有技术优势。作为汽车万向节产品的头部企业,其核心产品万向节不仅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半轴,更可适配人形机器人肩关节、肘关节和膝关节等关键部位,技术路径的兼容性为跨领域拓展带来先发优势。
从业务协同与战略意义来看,该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冠盛股份正式吹响进军机器人产业的号角。此前公司已围绕交叉滚子轴承、万向节等机器人零部件开展研发与送样,而子公司的落地则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机器人业务从“零部件研发”向“全链条解决方案”升级。
依托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积累的制造经验、质量管控体系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公司打破机器人零部件“实验室样品”到“工业化产品”的转化难题,目前已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实现从专业汽车零部件全价值链综合服务商,向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跨越,为后续抢占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提速布局固态电池领域抢占市场先机
冠盛股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已按下快进键,第三季度持续加大研发资源投入,将技术突破与市场开拓结合。目前公司与东驰能源合作建设的半固态电池工厂已顺利结顶,预计2026年年初可投产,产业化落地方面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标市场聚焦通信基站、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及铅酸电池替代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目前产品已通过多项严苛安全测试,获得意向客户认可。
在盈利预期方面,冠盛股份表示将坚持“技术驱动、高价值导向”的“小而美”发展路径。基于当前市场反馈与技术溢价能力,该项目毛利率主要得益于目标客户的核心诉求聚焦于安全性能而非价格敏感度,客户普遍愿意为更高层级的安全保障支付合理溢价。
从长期战略看,公司将海内外储能市场列为核心方向,力求以技术积累与渠道建设推动固态电池业务成为新增长极。尽管短期研发投入对利润形成一定压力,但为后续技术转化与市场占位筑牢了根基。而从行业维度看,固态电池技术突破正重塑新能源格局,叠加政策扶持,储能与新能源汽车场景的应用需求将持续攀升,为公司相关业务打开增长空间。
完善营销与产品矩阵主业稳健加强基本盘
作为冠盛股份的核心主业,汽车零部件业务在第三季度持续以“全球网络+多品类+强供应链”巩固优势。在营销与产品策略上,公司依托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品牌影响力与服务优势,推进多产品线加载战略——通过整合等速万向节、传动轴总成、轮毂轴承单元等核心产品,满足海外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进一步提升单客价值与市场渗透率。
区域市场深耕成效尤为显著,其中北美市场表现突出:公司将悬挂、减震模块及轮毂轴承单元定为该区域重点产品线,通过精准匹配当地汽车后市场维修需求,已构建起规模可观的销售漏斗,仅上半年北美市场营收便实现18.75%的同比增长,成为传统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
供应链管理层面,公司通过“自制+外采”双轨策略构建高效且安全的供应链网络:自制端聚焦传动轴总成、等速万向节、轮毂轴承单元等核心高价值品类,保障核心产品的技术与品质可控;外采端则通过四阶段计划与核心供应商深度绑定,优化非核心品类的采购效率与成本。同时,借助马来西亚工厂的产能布局,公司实现了“中国+马来西亚”双源供应模式,有效对冲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显著提升区域供应链韧性,为传统业务在全球市场的稳定交付与持续增长筑牢根基。
从行业视角看,汽车产业全球化采购趋势与后市场需求特征日益凸显,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正深度受益于全球汽车后市场规模扩容及供应链多元化需求。其中,具备全球化布局、多品类服务能力的企业,更易在贸易环境波动中保持增长韧性;而海外成熟后市场对维修类零部件的稳定需求,也为头部企业开辟了广阔增长空间,冠盛股份的传统主业仍具备持续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