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股份2025年中报:增长光环下的盈利困局

查股网  2025-09-10 06:18  德邦股份(603056)个股分析

(来源:财评社)

出品 | 财评社

文章 | 宝剑

编辑 | 笔谈

德邦股份2025年8月发布了其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05.5亿元,同比增长11.43%,其中第二季度单季营收达101.48亿元,同比增长10.89%,展现出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与业务韧性。从业务结构来看,快运业务依然是公司绝对的核心支柱,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86.13亿元,同比增长11.89%,占总营收比重高达90.55%。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剔除与京东物流合作的网络融合项目收入后,快运业务内生增长率达到13.51%,远超整体营收增速,反映出公司在大件配送市场的深耕策略已初见成效。通过持续推进产品分层、升级时效服务、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经济型产品,德邦在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有效提升了客户粘性与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供应链业务成为另一大亮点,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49%,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4.84%。截至报告期末,德邦在全球运营200个仓库,仓储总面积达144.93万平方米,已为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了包括仓配一体化在内的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这一板块的高速增长不仅体现了公司业务结构优化的成果,也为其从传统快运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反观快递业务,则呈现持续收缩态势,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9.48亿元,同比下降11.63%,占比仅为4.61%。

公司明确表示,当前快递业务主要服务于“大小件齐发”的客户需求,属于对快运主业的补充,战略重心仍聚焦于大件货物运输领域,这一调整也符合其资源集中、主业突出的发展路径。

然而,在营收持续增长的表象之下,德邦股份的盈利能力却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仅为0.5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4.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0.33亿元,同比下滑116.9%。第二季度虽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较第一季度的亏损状态有所改善,但仍同比下降49.8%。这一盈利水平与营收增长形成鲜明反差,暴露出公司在成本控制与经营效率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营业成本在报告期内达到194.60亿元,同比增长14.20%,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导致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2.30个百分点至5.33%,盈利能力明显承压。

成本结构的恶化主要源于运输成本的急剧攀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德邦的运输成本高达97.65亿元,同比激增30.2%,占营业收入比例同比上升6.85个百分点。这一增长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驱动:其一,公司为提升产品履约时效和运输稳定性,策略性地增加了运输资源投入,包括扩大运力规模、优化路由网络、推进车型升级等;其二,随着高运费、低人工的整车、大票及供应链等业务占比提升,结构性变化也推高了运输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尽管公司在路由优化、线路拉直、运力集采等方面采取了多项降本增效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如干线线路拉直168条、全程履约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但短期大规模的资源投入仍对利润空间形成了显著挤压。

相比之下,人工成本的控制则相对稳健。报告期内人工成本为75.88亿元,同比增长5.59%,占收入比同比下降2.04个百分点。这一改善得益于公司持续推进精益管理,提升收派、中转等环节的人效水平,同时业务结构向高运费低人工模式倾斜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期间费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5年上半年为10.59亿元,同比减少6.03%,费用率同比下降0.96个百分点,显示出公司在管理提效方面的努力。其中,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0.76%,而销售费用则因加大营销资源投入(如扩充销售团队、引入销售精英)同比增长44.29%,反映出公司正将更多资源从后台职能转向前端业务拓展,以驱动收入增长。

在网络布局与服务质量方面,德邦股份持续夯实运营底盘,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乡镇覆盖率达到95.21%,末端收派四轮车保有量达28,250辆,上楼投诉率同比下降61.5%,妥投率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全程履约率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已投入使用自动化设备场地46个、即装即卸设备场地95个,自有干支线车辆达16,560辆。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提升了客户体验,也为长期竞争力的构建打下基础。自2023年下半年启动与京东物流的网络融合项目以来,德邦全面接管原京东快运中转场,推动双网资源整合与路由优化,进一步扩大了网络辐射范围与运营效率。

尽管经营层面存在诸多亮点,但德邦股份的发展仍面临多重障碍。首先,盈利能力的持续弱化是最大隐忧。即便在营收稳步增长的背景下,净利润的大幅下滑甚至出现扣非亏损,说明公司的成本结构尚未实现与业务规模的动态平衡。运输成本的高企短期内难以逆转,而行业价格竞争的压力依然存在,使得利润修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其次,管理层的变动也为公司战略执行带来变数。原总经理黄华波因个人原因辞职,王雁丰接任总经理职务,新管理层能否延续既定战略、有效推进成本优化与服务质量提升,尚待观察。再次,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大件快递市场增速放缓、燃料价格波动等外部风险因素,均可能对公司的运量与成本管控造成冲击。

从长期视角看,德邦在科技投入方面的布局或将成为未来破局的关键。公司持续推进智能路由、自动调度、防暴力分拣、智能场站等技术应用,并与嬴彻科技、木蚁机器人等科技企业合作,探索自动驾驶卡车与无人叉车的商业化落地。例如,部分干线线路已应用L2级辅助驾驶技术,有效提升长途运输效率。若未来无人物流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望大幅降低末端配送与干线运输成本,释放可观的盈利弹性。然而,科技投入的回报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抵消当前的成本压力。

德邦股份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典型特征。公司在快运主业上的增长韧性、供应链业务的亮眼表现以及网络与服务的持续优化,构成了其发展的积极面。但与此同时,运输成本的大幅攀升、盈利能力的显著下滑、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暴露出其转型过程中的深层矛盾。

尽管市场已对当前的盈利困境有所预期,且部分机构基于未来修复潜力维持“增持”评级,但德邦要想真正走出困局,不仅需要等待行业价格战触底与需求回暖,更需在成本精细化管理、科技降本成果转化以及战略执行力上实现突破。否则,当前的增长光环或将难掩其盈利根基的脆弱性,所谓的“拐点临近”仍需更多实质性证据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