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筑牢反诈防线,守住老年客户的钱袋子

查股网  2024-07-19 16:00  中信银行(601998)个股分析

转自:千龙网

近年来电信诈骗频发,中信银行北京分行高度重视电信诈骗打击治理工作,积极落实监管部门相关工作要求,依托运营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分支联动防范和堵截风险事件。特别是针对老年客户等特殊群体,服务采取加强型风险防控。近日,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在做好客户安抚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凭借快速的反应、专业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有力的风险防范措施,成功堵截了多起风险,帮助老年客户避免了资金损失,守住了老人的“钱袋子”。

7月1日下午,60多岁的邹女士,持个人定期存单来到中信银行北京瑞城中心支行柜台办理提前结清,并要求将结清后的本金及利息全部汇往他人账户。柜员观察发现客户在办理业务时全程关注手机,并按照微信上指示办理业务,问起客户汇款用途,客户也没能给出明确答复。柜员发觉异常,第一时间通知了会计经理。会计经理立刻与客户沟通,起初客户比较抵触,拒绝透露详细情况。经会计经理耐心解释与反复沟通,客户最终表示该笔钱是要购买一种光伏项链用于治病,因为此前自己加入了一个微信群,相信了群主推荐的项链可以治疗疾病而无需到医院就诊,故按照群主安排汇款购买,此时客户还执意要办理定期存单结清汇款。会计经理立刻意识到这是一种针对老年人的典型诈骗方式,故坚持劝说客户,并将此前监管通报过的多起诈骗案例给客户耐心讲解,指出诈骗人员常用伎俩以及诈骗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协助客户甄别,最终客户恍然大悟,意识到上当受骗,表示不再办理上述业务。

6月25日,周女士急匆匆地来到中信银行北京上地支行,要求柜员为其办理转账,要把银行卡中的钱转入微信软件,再转账给第三方。鉴于客户为74岁的老人,其着急付款行为引起柜员的警觉。柜员询问客户款项用途,客户表示其已经预定了给特供的“藏药”,这些钱都是她的药费。柜员询问客户是否见过发货人?客户表示这是其网课的老师,其一直在进行网课学习,并且开心地表示本次购买“藏药”的同时还会赠送她高端饮水机。会计经理和柜员察觉到这可能是一起针对老年人高价购买药品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随即按照相关服务指引,对疑似受骗客户进行“唤醒”。在与周女士的沟通中,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到,客户没有孩子,丈夫也已离世,家里也没有其他亲属。当会计经理提出想看下客户手机上的发货记录的时候,被客户拒绝。支行会计经理为客户理性分析其购买的“藏药”价格离谱远超出日常药品或保健品的价值。考虑到客户为孤寡老人,为保证其后续不再被骗,守住客户的养老金,会计经理现场联系属地民警,民警和社区志愿者到场后联合对客户进行劝解,最终周女士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被骗,并对银行的用心服务表示感谢。

今年年初时,客户杨阿姨到中信银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柜台办理调高银行卡非柜面转账出账限额业务。查询到该卡是在支行智慧柜台刚刚开立的,柜员询问了杨女士办卡用途。杨女士先说该卡用于还中信银行信用卡及信秒贷,柜员回复信用卡及信秒贷还款不受非柜面转账限额的限制。随后,杨女士又说调高限额是要把账户内刚审批放款的信秒贷贷款两万元整转给他人买“食品”,柜员询问是否跟对方认识且见过面。杨女士说和收款方是在微信上认识的,没见过面,对方是卖肠道健康食品的,并出示了微信聊天记录。柜员查看后,发现收款方为个人号,微信对话语气强硬且带有催促的含义,内容包含教杨女士如何线上办理信用卡及贷款,并嘱咐不能通过银行贷款经理办理,明确知道杨女士名下的信用卡数量及贷款额度,引导她使用多行信用卡及贷款凑款交费。柜员遂立即上报会计经理,会计经理核实情况后联系派出所出警。警官对杨女士进行了简单的询问,但杨女士仍坚称对方不是骗子,购买“食品”调理身体坚持要给对方转账,警官见规劝不成随即将杨女士带回做进行进一步核实。经后续跟进了解,派出所对杨女士进行了现场法宣,最终杨女士没有进行转账操作。

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是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下一步,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将持续加强对老年客户的柜面风险防控及金融知识宣教工作,积极向老年客户普及反诈知识,帮助老年客户了解新型诈骗手段,守住老年客户的“钱袋子”,进一步提升老年客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老年客户提供有温度的中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