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8天、1906家、12.1亿元背后:易会满落马,中金公司要巨震了?

查股网  2025-09-10 14:22  中金公司(601995)个股分析

“证监会原主席易会满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刷屏了。

别以为只是热点,这条消息像往静水里丢了一块铁板,涟漪直击银行、券商、私募,再绕回一个老项目和一场地方金融试验。

一、传言落地,工行系与中金的旧账浮出

从悄悄话到官宣,用了不到两周。8月下旬起,金融圈就有“被带走协助调查”的风声,尤其在温州、杭州一带密集流传。

如今通报坐实,悬着的石头落地,但落地声不小。说白了,不只是一个人的起落,是整条金融链路的牵引反应。

易会满在工行干了34年,从省分行一路到总行。老同事、老体系、老项目,串起一张密集的人脉网。顾建纲这个名字,很多人不陌生,曾被视作“铁杆旧部”,2023年就被查。

另一个焦点是中金资本,前董事长丁玮及骨干在今年年初相继被带走。有人点到百亿级私募项目,有人提到穿透后能看到的银行资管轨迹。

一条投融资通道,左手大行,右手头部投行,能量可想而知。

二、“家门口”的蛛丝马迹,为什么总被盯住

巡视车开进浙江之后,连环动作接踵而来。

建行、农行、工行的浙江条线先后有原“一把手”被查,离任后转身进入私募机构的轨迹相似度很高。

更微妙的是,部分人职业起点在工行浙江分行,关系链的地缘属性、系统属性和项目属性叠在一起,网眼就小了。

别忘了,浙江是民营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资金、项目、通道,天然就更热。

在温州圈子里,“亲属是否借名气行事”是个绕不过去的问号。

易会满的“亲属关联问题”引发关注,其兄长疑似曾对接过地方企业的融资事宜。

2024年10月,一个名为“苍南县会满服装经营部”的个体户在老家注册,名字里“会满”两个字太敏感,虽然法定代表人不是同一人,但时间点与姓名重合度都让人多看两眼。

是不是巧合,依法要核实,但市场对“气味”的反应从来更快。

三、温州金改和工银系旧案

温州金改曾被寄予厚望,市场化探索、金融服务实体,都是美好的关键词。

可一落地,项目口子一开,审批、资源、关系就可能变成“门票”。

有说法称,部分地方金融改革与个别高层的落马案存在交叠,名字不重要,关键是逻辑很熟悉:改革是好事,执行会变形。当地方资本与大行体系、投行平台交叉,激励错位与监管错位就会一起出现。

而说起工银系旧案,业内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康得新的沉降轨迹。

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回忆,当年“出海资金”绕了一圈,工银系参与的公司在结汇环节实际动用了中植系资金,配以结构化安排。账走得快,利息冲得猛,等到时间点一错位,矛盾就像弹簧一样弹出来。中植要股权,企业方认的是银行,裂缝越扯越大。

有人说关键时刻他试图“居中布局”,希望把权益归位,结果链条更绷,资金面更紧。后来法律已经给出了清晰的裁决,但那一幕,成为评价其任内最有争议的操作之一。

这类“表内表外加影子通道”的复杂组合,像一台偶尔死机的电脑,外表还亮着,内核早在转圈。

四、注册制的荣光与争议

如果只看制度进度表,他在任期间最大的标签是“全面注册制”。从科创板试点到创业板扩围,再到2023年全面落地,节奏很快,动作很大。

截至2024年初,注册制下的上市企业超过1200家,融资规模超过1.5万亿元。听起来像胜利号角,但市场的体感并不统一。

1838天里,A股完成了1906次IPO,平均每天超过1家,伴随而来的,是每天约12.1亿元的“抽水效应”

指数有波动,3000点被反复踏破,投资者的耐心被拉扯得像口香糖。

五、中金将迎来巨震吗?

中金本身在过去两年就不太安稳。裁员、罚单、项目问责,三件套轮番上。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上半年内地员工净减两百多人,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滑超过七成,这是断崖式的。

今年5月,北京证监局两周内连发监管措施,10月又因某项目保荐勤勉问题被立案。现在又叠加这场风暴,对接大行的通道更谨慎,背调更细,合规更硬,短期业务承压几乎板上钉钉,但长期未必是坏事,有时止痛才是修复的第一步。

“人事不会只停在第一排。”有投行人士私下判断,与工行系、中金资本交叉过的人,会被逐一对表。这不是“株连”,是合规语境下的常规流程。

风暴过后,组织结构、权限边界、项目闸口,大概率都要再画一遍线。

六、投资者最想要什么?

别把所有问题都压在一个人头上,也别替任何人开脱。冰山露出的只是一角,真正决定方向的是水下那七成。

你看,工行系的人事回声、中金的业务压力、注册制的节奏争论、地方金融的试验与变形,这些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碎片。它们像四股水流,汇进同一条河,河床如果没修好,涨水时就容易漫堤。

说白了,问题不是“要不要快”,而是“怎么快”。闸口、披露、问责、退出,四件事必须连成一体。只有进,没有出,资金像只单向阀;只有问责,没有激励,机构就学会不作为。真正的反转,是把节奏与质量重新配平。

投资者不在乎谁的履历多传奇,只在乎自己的钱有没有被尊重。

注册制可以继续,但信息披露要像手术灯一样亮;IPO可以不停,但再融资、分红、退市要形成闭环;投行可以赚钱,但勤勉尽责不能当口号。监管可以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对恶意造假重锤,对优质企业快押快办,让市场知道规则既有牙,也有心。

别以为这只是机构的事,每个拿着基金定投的人,都是这场博弈的参与者。

这场风暴不会一夜止息。人事或许还会有,项目或许还会查,链条会被逐段校验。但只要把规则立在明处,把利益关在笼里,把错误留在制度的黑匣子里,市场就能重新学会相信。

等大厅的灯一盏一盏灭下去,该留下的公司会亮着,该承担的责任也会亮着。这,就是答案最朴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