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银行20元违法所得牵出240万重罚,狂奔踩雷!
一张来自央行的罚单,将紫金农商银行推到了风口浪尖。近日(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公布处罚信息,紫金农商银行因涉及七项违规,被处以240万元罚款,两名时任部门总经理也同步领罚。令人咋舌的是,与其巨额罚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没收的违法所得仅为20.22元。
#01七项违规,几乎覆盖银行关键环节
这“七宗罪”具体指向哪里?公告显示,问题几乎覆盖了银行日常运营的核心敏感地带。1、金融统计失真:基础数据准确性存疑。2、账户管理疏漏:账户开立、使用或监控存在漏洞。3、特约商户与支付终端失控:对合作商户和收款设备管理不到位。4、反假货币及人民币流通瑕疵:现金收付环节存在缺陷。5、征信查询越界:违规采集、提供或查询信用信息。
时任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沙某因“违反特约商户管理规定”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时任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姚某则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罚款10万元。
#0220.22元 vs 240万:监管逻辑清晰
20.22元的违法所得与240万元的罚款之间,存在着近万倍的差距! 这一巨大落差,清晰地传递出监管的鲜明导向,“重违规性质,轻获利多少”。
这意味着,任何试图打擦边球、忽视合规要求的“小动作”,无论实际获利多么微薄,都可能触发监管的“高倍杠杆”惩戒,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
为什么是紫金?零售普惠战略下的内控失速。紫金银行被罚,表面看是操作层面的隐患,实质是其零售普惠战略狂奔下内控失速的必然结果。
该行深耕南京都市圈,零售、小微、普惠客户占比极高。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其个人贷款余额高达412.55亿元,占贷款总额近两成。大量分散且信息敏感的长尾客群,使得数据采集、支付终端管理、特约商户合作天然成为合规高风险区。
近年来,《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规相继落地,对信息采集的授权、查询流程的规范、数据留痕的精细度要求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紫金银行在业务快速扩张过程中,显然未能同步筑牢内控“防火墙”。
#03罚单背后:业务承压,转型艰难
监管罚单不仅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更增加了合规整改成本和潜在的声誉风险,对本就承压的业绩无疑是雪上加霜。紫金银行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业收入11.41亿元,同比下降4.82%。净息差持续收窄至1.23%,低于同城南京银行(1.43%)。资本充足率(12.6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0%)均较年初下降,后者在同业中偏低。拨备覆盖率(202.52%)较年初大幅下降约50个百分点。存款付息率环比上行,进一步压缩息差空间。关注类贷款余额及占比抬升,资产质量面临压力。
合规整改带来的额外支出,叠加罚单后可能导致的负债成本上升(如声誉影响),都在侵蚀其利润空间。若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将同时冲击拨备和资本缓冲。
#04暑假期间学习培训
从“规模冲动”到“质量求生”:道阻且长。紫金银行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2023年起,它提出“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新战略,试图向小微、三农、社区金融倾斜资源,并寻求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做大AUM(资产管理规模)。
然而,零售业务“薄利多销”的特性,对运营效率和风控精度要求极高。紫金银行过去依赖的“人海战术”和“经验风控”,在数字化、合规化浪潮前显得力不从心。
以本次被罚的征信查询违规为例:普惠部门曾以“简化流程”为由,将部分查询权限下放至支行客户经理手机端。结果因授权文件缺失、查询用途不明,被监管逮个正着,最终导致“个人+机构”的双罚结局。
更深层的挑战:客群流失与竞争加剧。更严峻的是,紫金银行发家所依赖的“熟人经济”客群正在流失。南京及周边地区近年来涌入大量金融机构。8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分行,1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上百家持牌小贷公司。
线上流量被大行和互联网平台瓜分,紫金银行线下网点日均客流量三年下降35%,客户经理人均管户数却从不足200户激增至600户以上。人手紧张与业务压力叠加,极易导致合规操作流于形式。
同时,为稳住规模,其对公贷款占比仍超30%。但传统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客户景气度下滑,导致2024年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增加18%。对公与零售风险同步暴露,让资本补充与利润留存之间的平衡愈发艰难。
#05并非孤例:中小银行的共同困境
紫金银行的困境具有代表性。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的县域农商行、城商行,普遍面临“大行下沉抢市场、监管要求趋严上浮”的双重挤压。
据统计,2025年以来,央行、金监总局对地方金融机构开出的百万级罚单已超300张!处罚事由也从传统的信贷、票据违规,扩展到数据治理、个人信息保护、反洗钱、支付结算等更精细、更前沿的领域。
“穿透式”监管检查与“双罚制”(既罚机构也罚责任人)的常态化,正倒逼所有中小银行重新审视那个经典的“规模—效益—风险”不可能三角。单纯追求规模扩张的老路,在强监管时代已经行不通了。
罚单后的“压力测试”:对于紫金银行而言,这张240万的罚单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将是其即将到来的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强监管时代,合规不再是成本,而是生命线。紫金银行的案例,为所有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
备注:罚单信息来源于央行官方,本账号主体为自媒体,非新闻机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